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Vi阳性和Vi阴性伤寒沙门菌作为实验菌株 ,体外考查了Vi抗原在抵抗渗透压 (NaCl)和过氧化物 (H2 O2 )中的作用 ,以及抵抗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的作用。结果 高浓度NaCl明显减少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 ;低浓度的H2 O2 对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有显著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伤寒沙门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作为一种毒力因子对其存活于体内及逃避机体的防御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伤寒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 ,伤寒的早期诊断对伤寒病的及时治疗和传染源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用AmpliSensor技术建立了一种高特异、高敏感的伤寒沙门菌定量分析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 伤寒沙门菌H90 1、O90 1、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ATCC2 5 92 ,购自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铜绿假单胞菌、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福氏志贺氏菌、产气肠杆菌、司氏普罗威登期菌、潘氏变形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小肠耶尔森氏菌、格高非肠杆菌等均为临床分离菌株。1.2 标…  相似文献   

3.
陈敏  彭继旭 《实用预防医学》2003,10(6):1034-1034
龙山县某乡村于2002年9月发生一起因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猪肉后,猪肉烹调加热不彻底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加强对家宴聚餐的食品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4.
3株鼠伤寒沙门菌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伤寒沙门菌(S typhimurium)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沙门菌食物中毒中占首位,而且经常引起严重的医院感染[1] 。在1起食物中毒事件中,从4份患者肛拭标本中检出的3株鼠伤寒沙门菌均存在菌体O抗原变异现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江苏省13个设区市哨点医院检测分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检测,对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感染的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江苏省从68 656份标本中检测分离出1 920株沙门菌,覆盖124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25.10%)和肠炎沙门菌(23.49%)为主;2种血清型检出率均在5—6月份达到最高(0.90%~0.95%、0.95%~1.00%);2种血清型在无锡(1.20%、1.46%)、徐州(2.06%、1.39%)、镇江(1.19%、0.82%)3个设区市的检出率均较高;2种血清型男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7、0.73,P值均>0.05);鼠伤寒沙门菌在<1岁(1.13%)、1~3岁(2.07%)、≥85岁(1.47%)人群中检出率较高,肠炎沙门菌在4~6岁(1.47%)、7~13岁(1.22%)人群中检出率较高。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是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的主导血清型,均以夏秋季节多...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噬菌体型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1975年以来临测,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占沙门菌总数的29.43%,其噬菌体型常见有7种,但以7774型为王体,占46.6%。对抗生素耐药性方面,90年代初期较80年代前期有极显著增加,氨基甙类丁胺卡那霉素外,耐药菌株增至57.0%-72.0%;老一代青霉素类与四环素类.硝基呋喃类增至70.0%左右;对新一代广谱青霉素亦已迅速出现高比例的耐药菌株;对第一代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均已出现耐药菌株,仅对第三代敏感;对喹诺酮类部分品种已出现20.0%的耐药菌株,但对氟呱酸、氟嗪酸、环丙氟哌酸仍全敏。80年代初期多耐菌株主要集中在2或3耐占97.0%,无6耐以上菌株;至90年代前期2或3耐菌株降至20.0%以内,而10耐以上菌株则猛升至66.0%,占主导地位。鼠伤寒菌耐药率的增加,耐药谱的加宽,多耐菌株的广泛出现已成为防治工作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多重PCR法鉴定伤寒沙门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多重PCR方法鉴定伤寒沙门菌,为临床确诊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沙门菌菌体抗原A/D1群基因、鞭毛抗原基因(fliC-Hd)及伤寒沙门菌Vi抗原基因片段(Vi)设计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选择15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及18株非沙门菌菌株,对所建立体系的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浙江省分离的50株实际样本的检测。结果建立并优化了伤寒沙门菌检测的多重PCR体系,优化后25μl PCR体系包括100μM dNTPs、2.5 U Taq DNA聚合酶、引物各0.2μM、模板5μl;PCR条件为94℃变性1 min,56℃退火1 min,72℃延伸1 min,共循环35次。该体系具有高特异性,可准确快速鉴定伤寒血清型沙门菌,同时也可区分A群及D群血清群的沙门菌,并能检测鞭毛抗原为Hd及毒力基因Vi阳性的沙门菌,对实际样本检测符合率达100.00%。结论多重PCR可准确鉴定伤寒沙门菌,能作为传统血清学分型的辅助方法用于伤寒沙门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伤寒沙门菌与鼠伤寒沙门菌染色体结构差异,追溯其进化根源,以便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用I-CeuI脉冲凝胶电泳技术对哈市几所医院分离的12株伤寒沙门菌和3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染色体结构分析,并构建I-CeuI物理图。[结果]两型沙门菌染色体经酶切电泳后均产生7个片段;其染色体总长度分别为4765kb和4725kb。[结论]实验中全部沙门菌染色体结构大致相同,但伤寒沙门菌染色体中存在插入与删除序列,推测可能是两者感染宿主与致病性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04年7月18日本辖区某酒店发生一起因承办生日宴会引起食物中毒,76人聚餐,58人发病,发病率为76.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所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贵州省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伤寒流行菌株的遗传多态性及内在联系。方法:利用southern杂交技术,对贵州省9个地区26个县、市1959-1999年伤寒沙门菌分离株进行染色体DNA基因限制性酶切16s rDNA探针杂交图谱分析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发现选择的209株分属26个RT型,以RT1和RT2为优势型;在局部发生伤寒流行时,均由独特的RT型引起。耐药菌株以RT7和RT1型为主。结论: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分离菌株在核糖体杂交图谱上有明显的多态性,分析认为具有多重耐药性以及存在众多克隆群菌株是引起贵州伤寒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宾馆和饭店污水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 于2003年1-6月采集宾馆和饭店的327件污水样以及部分居民生活区的176件污水样按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检测沙门菌。结果 宾馆和饭店污水沙门菌阳性率(3.67%)高于居民生活区(0.57%),经确切概率法检验,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宾馆和饭店污水检出沙门菌阳性的有12件,共12株菌,共有4个血清群,9个血清型;居民生活区污水检出沙门菌阳性的有1件,菌株是B群鼠伤寒型沙门菌。宾馆和饭店的327件污水水样中,1—3月沙门菌阳性率(5.47%)高于4-6月(0.79%),经确切概率法检验,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浮市区内宾馆和饭店污水中沙门菌的污染及其对人潜在的致病危险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在胃液中对伤寒杆菌的杀灭作用. 方法将含有免疫球蛋白的抗血清与相应的细菌在3种不同pH胃液内和伤寒杆菌混合,一方面以观察胃液对抗体有无破坏作用,另一方面观察其对伤寒杆菌的杀灭作用. 结果胃液在pH为4~5时不但不破坏抗体,还可协助抗体完全杀灭所试细菌. 结论口服特异性抗体防治伤寒杆菌感染具有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两种引物(共四对)分别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H和Vi抗原基因扩增,并用非伤寒沙门氏菌作对照。实验表明,两种基因的扩增产物均是特异的,H抗原基因引物仅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基因扩增,Vi抗原基因引物对伤寒沙门氏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基因扩增,余均为阴性。扩增Vi抗原基因比扩增H抗原基因敏感,当反应体系中达0.5个菌细胞时,Vi抗原基因就可检出,而鞭毛抗原基因则需5个菌细胞。检测92例伤寒患者血液标本,血培养阳性28例(30.43%),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阳性33例(35.86%),H抗原基因阳性31例(33.70%)。伤寒发病早期,当机体伤寒特异性抗体尚处于低水平时,应用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可提高伤寒的诊断率,使该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了我国部分伤寒高发省份在不同年代分离到的335株伤寒菌的七种染色体编码的多位点代谢酶。结果发现这七个酶位点均有多态性。其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4(2~19);平均遗传多态度为0.498(0.198~0.883)。335株伤寒菌的七个酶位点电冰结果通过排序和数值分类可分为147个不同的电泳型(ETs).根据对ET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聚类时不相似系数曲线变化情况,把147个ETs归属于22个不同的亚克隆系,12个克隆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不同来源的菌株有其规律性,1988年的江苏、浙江菌株大部来自同一克隆系;1990年的广西菌株和1990年的部分湖北菌株也为同一个克隆系菌株。不同年代分离的湖南和贵州菌株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性;而新疆菌株则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结果还显示同一次伤寒爆发或流行中分离到的菌株均来自一个亚克隆系。  相似文献   

16.
辽宁地区伤寒沙门菌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辽宁省不同城市和大连地区2000~2004年伤寒沙门菌的同源性以及在遗传学上的关系。方法:实验采用EcoRI/MseⅠ型限制性内切酶、选择7种引物组合对25株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AFLP分型。结果:25株伤寒沙门菌分为16个基因类型,不同来源的菌株呈现多态性分布;大连地区不同年份的15株菌存在多达14个多态型性;而其他3个城市共10株菌仅存在2个多态性,且遗传距离非常相近。结论:AFLP可以通过对内切酶组合的选择和特异性引物上选择性碱基组合的设计优化实验条件;AFLP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伤寒沙门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研究宁波市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选择XbaⅠ酶对伤寒沙门菌染色体DNA进行酶切,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电泳酶切指纹图谱,了解其流行状况。结果:14株伤寒沙门菌,根据电泳图谱分析,可分为3个带型。结论:PFGE具有分辨力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是研究伤寒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哈夫尼亚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检测哈夫尼亚菌的一般特征、生化特性和血清学特性。结果:本次研究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等,不产生H2S,与沙门菌多价血清以及O9,Hd,Vi因子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在生理盐水中不发生自凝。结论:本次研究中分离出的细菌为血清学特征与伤寒沙门菌类似的哈夫尼亚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法(ELISA)在伤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检测对象静脉血,用酶免法检测血清中伤寒杆菌抗原,同时运用肛拭采便作增菌培养,参照GB16001~1995《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方法进行伤寒杆菌分离与生化鉴定。结果:酶免法检测从业人员5819人份血清,检出伤寒杆菌抗原阳性205份,检出率为3.5%;肛拭培养5819人份,检出11株伤寒杆菌,检出率为0.2%;ELISA法检出率显著高于肛拭培养(P〈0.01)。结论: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法特异性较差,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伤寒杆菌或伤寒抗原,但敏感性高,阴性结果可靠,可作为伤寒杆菌带菌者的监测方法,在早期发现带菌者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