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免疫酶标染色法检测了5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HLA-DR和其它细胞免疫类型,其中38例(667%)表达HLA-DR抗原,表达HLA-DR抗原的ANLL常伴有CD7的表达,而较成熟的髓系细胞表面标记CD15则不表达,HLA-DR+的ANLL与FAB亚型M1、M5a有密切关系。HLA-DR-组缓解机会大于HLA-DR+组(P<005),检测HLA-DR抗原不仅有利于ANLL的诊断而且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HLA-ABC,HLA-DR,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利用标记的链菌素亲生物蛋白(LSAB)法对98例乙型肝炎肝穿组织进行HLA-ABC,HLA0-DR,ICAM-1检测。结果显示HLA-ABC,ICAM-1在乙型肝炎肝细胞存在广泛表达,且与肝脏病变程度有关,HLA-DR也有一定程度表达,其阳性率分别在85.7%、83.7%、26.5%。阳性表达多位于肝细胞炎性病变或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粘附分子在蕈样肉芽肿(MF)病理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16例MF皮损部位ICAM-1/LFA-1和HLA-DR的表达。结果:IACM-1/LFA-1和HLA-DR在MF表皮和/或毛囊上皮角朊细胞 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ICAM-1的表达与MF亲表皮性明显相关。结论L:ICAM/1LFA-1在MF亲表皮性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Raji细胞表面具有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特点,以及被检血清中抗HLA-DR抗体与抗人HLA-DR单克隆抗体(McAb)竞争结合Raji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特征,建立检测血清抗HLA-DR抗体的Raji细胞免疫酶抑制法。对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13例健康者血清检测结果表明:SLE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抗HLA-DR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0%和1.8%。此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造血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免疫、造血细胞因子在再障患者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单抗试剂盒,采用改良APAAP法及酶联免疫试剂盒,采用ELISA法对38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HLA-DR抗原表达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再障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减低、CD8细胞增高、CD4/CD8降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再障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相关分析发现G-CSF与CD4细胞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细胞呈负相关;TNFα与CD8细胞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细胞及HLA-DR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37例未治白血病同时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RNA水平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探讨两种标志表达的关系及意义。发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增加与CD34抗原表达相关,两种标志皆为阳性表达组(MDR1^+/CD34^+),化疗敏感性明显降低。结合文献报告所见,认为MDR1^+/CD34^+可做为ANLL化疗不敏感的预后指标。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增加与CD3、  相似文献   

7.
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部分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微量全血血流式细胞法检测结果表明,RA患者外周血CD3细胞变化不显著,而CD8及CD4细胞变化明显,存在不同类型多数患者CD8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及CD2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液中也检出CD8细胞高于CD4细胞,且HLA-DR高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乳胶凝集法检测RF及免疫单  相似文献   

8.
多表位BCR—ABL融合基因的合成,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免疫治疗是清除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并最终根治CML的方向之一,包含BCR-ABL融合区的多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体内、外可诱发BCR-ABL特异的T细胞克隆。以BCR-ABL融合肽瘤苗激发特异性T细胞应答CML免疫治疗有希望成为根治CML残留白血病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设计一个280bp的融合抗原基因片段,包含HLA-A2,HLA-A3,HLA-DR11等3  相似文献   

9.
为消除白血病细胞中bcl-2基因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开辟白血病基因治疗的途径。将合成的针对bcl-2mRNA的“锤头型”核酶(Ribozyme,RZ)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DOR-neo,构成pDOR-RZ重组体。通过脂质体Lipofectin介导的DNA转染法,把pDOR-RZ导入HL-60细胞。用South-ern印迹,RNA斑点杂交法观察RZ基因在HL-60细胞内表达,并通过电镜、流式细胞仪(FCM),光镜和DNA电泳观察RZ对HL-60细胞的影响。结果:①RZ在转染HL-60后72小时得以表达,细胞内bcl-2蛋白合成受到抑制。②在FCM图谱上可见到明显的凋亡峰,形态观察RZ处理的HL-60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③足叶乙甙(促凋亡)敏感性试验表明,与未转染的细胞和转染空载体pDOR-neo的细胞相比,转染pDOR-RZ的细胞DNA电泳易出现梯状条带。结果说明RZ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导入HL-60细胞后可成功地表达并抑制HL-60细胞bcl-2蛋白的合成,并促进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了2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以及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B细胞(CD20^+)以及B,T细胞中HLA-DR^+细胞比率。发现MM患者外周血中B细胞比率(9.38±2.83%)以及B,T细胞中HLA-DR^+细胞比率(26.04±6.80%和12.50±4.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中B细胞的比率(12.20±2.92%)及B,T细胞中HLA-DR^+细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测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30例正常结肠粘膜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结果显示,30例正常结肠粘膜上皮及腺体不表达HLA-DR抗原,而60例UC中有32例结肠粘膜上皮和腺体不同程度表达该抗原。其中,42例活动性UC中29例表达,18例非活动UC仅3例表达,同时发现UC结肠粘膜上皮表达HLA-DR抗原还与粘膜炎症程度成正比。结果提示,细胞免疫机制在U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的HLA-DR+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刺激的外周血去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HA-LYCMs)的造血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初诊S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LG治疗后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HLA-DR+T细胞较初诊SAA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SAA患者骨髓内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01);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的SAA患者外周血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而ALG治疗后rSAA患者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HLA-DR+T细胞在SA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Raji细胞表面具有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一DR)特点,以及被检血清中抗HLA一DR抗体与抗人HLA一DR单克隆抗体(McAb)竞争结合Raji细胞表面HLA一DR抗原的特征,建立检测血清抗HLA一DR抗体的Raji细胞免疫酶抑制法。对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13例健康者血清检测结果表明:SLE患者和健康各血清中抗HLA一DR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0%和1.8%。此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阳性血清CV为4.7%,阴性血清CV为0%),抗体涌度范围1:5~1:40。  相似文献   

14.
本文检测了6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30例正常结肠粘膜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结果显示,30例正常结肠粘膜上皮及腺体不表达HLA-DR抗原;而60例UC中有32例结肠粘膜上皮和腺体不同程度表达该抗原。其中,42例活动性UC中29例表达,18例非活动性UC仅3例表达。同时发现UC结肠粘膜上皮表达HLA-DR抗原还与粘膜炎症程度成正比。结果提示,细胞免疫机制在U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免疫表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预后价值,分析了57例住院成人AML患者的初诊免疫表型与完全缓解(CR)率和CR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13>CD33>SI6>CD65>CD15>CD11b>CD14。干/祖细胞分化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42%,以M1和M5最高(80%和86%),M3则几乎不表达CD34和HLA-DR。淋系抗原CD2、CD7、CD10、CD19和CD22在部分AML中阳性。单参数统计分析显示,CD7+、CD11b+和CD34+的病例较阴性病例具有低CR率(P<0.05,<0.01,<0.005)和短CR期,表明免疫表型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AML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相容性抗原Ⅱ类(MHC-Ⅱ)基因反义RNA是否可调控脐血细胞MHC-Ⅱ类基因的表达及降低脐血细胞的免疫原性和脐血细胞移植时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的程度。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含人HLA-DRβ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过狭缝杂交、电泳、酶切分析鉴定,获得了HLA-DRβ基因反义RNA重组体,用lipofectin(脂质体)将重组体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结果:产重组病毒的细胞PA317的病毒滴度可达1×105cfu/ml。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可从转染的脐血干细胞中扩增出DR-β基因cDNA,说明反义RNA重组体目的基因已有效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的脐血细胞HLA-DR抗原阳性细胞率为28%(对照组为45%),其抑制率为38.2%。结论:导入脐血干细胞的HLA-DR基因反义RNA重组体成功地降低了其HLA-DR抗原的表达程度,为临床上降低脐血移植的GVHR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评价免疫表型测定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对32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MDS患者髓系抗原表达明显增高,淋巴细胞抗原表达相对减少,而且随MDS恶化,FAB亚型的抗原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随RA/RAS向RAEB再向RABEt转化,较早期的髓系抗原(如CD13、CD33)逐渐增加,较晚期出现的髓系抗原逐渐减少,同时伴有T淋巴细胞抗原表达减少;RA/RAS阶段骨髓CD34+细胞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增高,RAEB和RAEBt阶段CD34+细胞数明显增高;较早期骨髓细胞(即祖细胞)表面抗原CD38、HLADR、CD99R、CD9在MDS表达明显增加。CD34和其它早期抗原表达增高者,预后较差,易于转化为白血病。结论MDS患者骨髓MNC表面标记的检测有利于MDS的诊断,也可协助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有核细胞的扩增作用以及脐血扩增后T淋巴细胞和HLA-AB、DR阳性细胞变化情况。方法:在脐血有核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观察细胞数、CD34+细胞、CFU-GM、T4(CD4+CD8-CD3+)细胞、T8(CD4-CD8+CD3+)细胞以及HLA-AB、DR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脐血有核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白细胞介素(IL)-3、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下扩增效果最佳。结论:脐血有核细胞在各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下可以在体外扩增。脐血扩增后T4、T8细胞减少,可能会降低脐血移植急性GVHD发生,但HLA-AB和HLA-DR阳性细胞数急剧上升,增加了免疫排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用多种髓性单抗对183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采用ABC-AP法,单抗选用CD13、CD14、CD33、CD68、MPO、CD34、HLA-DR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求粘附分子在蕈样肉芽肿( MF) 病理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16 例MF皮损部位ICAM1/LFA- 1 和HLADR 的表达。结果:ICAM1/LFA1 和HLADR 在MF 表皮和/ 或毛囊上皮角朊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ICAM1 的表达与MF 亲表皮性明显相关。结论:ICAM1/LFA1 在MF 亲表皮性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