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血病是造血细胞某一克隆被阻滞于某一分化发育阶段上异常增殖的结果。因此,白血病细胞具有相应正常细胞的表面标志。细胞抗原标志是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表达产物,它随着分化程度的不同时期可以有序地获得或消失。因此分析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在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HLA-DR抗原是由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上的HLA-DR区基因编码的α和β糖蛋白链构成,其功能是参与诱导和调节免疫应答,主要分布在B淋巴细胞、干细胞、祖细胞,早期粒细胞等犤1犦。1材料与方法1.1材料:45例患者均为1996年元月至于1…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酶标染色法检测了5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HLA-DR和其它细胞免疫类型,其中38例(667%)表达HLA-DR抗原,表达HLA-DR抗原的ANLL常伴有CD7的表达,而较成熟的髓系细胞表面标记CD15则不表达,HLA-DR+的ANLL与FAB亚型M1、M5a有密切关系。HLA-DR-组缓解机会大于HLA-DR+组(P<005),检测HLA-DR抗原不仅有利于ANLL的诊断而且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测了6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30例正常结肠粘膜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结果显示,30例正常结肠粘膜上皮及腺体不表达HLA-DR抗原,而60例UC中有32例结肠粘膜上皮和腺体不同程度表达该抗原。其中,42例活动性UC中29例表达,18例非活动UC仅3例表达,同时发现UC结肠粘膜上皮表达HLA-DR抗原还与粘膜炎症程度成正比。结果提示,细胞免疫机制在UC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HLA抗原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HLA多态性是人类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已经发现许多疾病与HLA的特定型相关联。我们对儿童急性白血病HLA抗原分型作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 临床资料和标本来源1 .1 研究对象 :选择临床确诊的不同时期急性白血病患儿99例进行HLA Ⅰ类抗原分型。按FAB标准诊断[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92例 (L11 9例、L2 56例、L31 7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7例 (M1和M2 各 1例 ,M32例 ,M5a3例 )。其中男 62例 ,女 3 7例。年龄分布 :0~ 3岁 2 2例 ,4~6岁 3 9例 ,>6岁 3 8例。同时期健康儿童 1 0 0… 相似文献
5.
6.
按照现今观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简称急非淋)是骨髓髓系造血干细胞中恶性克隆异常增殖,并滞留于增殖地伴分化成熟障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化疗方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支持疗法得以加强,以及 相似文献
7.
伴髓系抗原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伴髓系抗原(My)表达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MIC分型特征。方法按常规骨髓涂片及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对120例初治ALL患者进行形态学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学类型,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对My^+ALL及My^-ALL患者MIC分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0例初治ALL患者中My^+ALL66例(55%),其中My^+B-ALL50例,占B-ALL的56.8%:My^+T.ALL14例,占T.ALL的50%;My^+T、B-ALL2例,占T、B-ALL的50%。66例My^+ALL患者形态学分型有10例(15.1%)误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54例My-ALL无一例误诊为ANLL。My^+ALL患者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分型不符率或形态学分型不明确病例明显高于My-ALL(P〈0.01)。My^+ALL患者95.5%表达CDl3,81.8%表达CD33,77.3%同时表达CDl3及CD33.1.5%表达CDll7。CDl4、CDl5及MPO表达阴性。My^+ALL患者CD3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My-ALL(P〈0.01)。My^+ALL及My^-ALL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分别为72.3%和66.7%(P〉0.05),My^+B-ALL患者的t(9;22)或t(9;22)伴其他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y^-B-ALL(P〈0.01)。My^+T-ALL及My^-T-ALL患者未见t(9;22)异常。My^+ALL和My^-ALL患者CR率分别为83.9%和7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ALLMIC分型部分细胞形态学可显示有髓系细胞特征,易被误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y^+ALL患者CD34表达率明显高于My^-ALL。My^+B-ALL的t(9;22)异常显著高于My^-B.ALL。My^+ALL与My^-ALL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张利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0,(6)
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 8例 ,使用不同剂量HA(VP -1 6)、DA(VP - 1 6)方案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老年ANLL1 8例 ,男 1 4例 ,女 4例 ,年龄60~ 78岁。按FAB分型M1 3例 ,M2 5例 ,M31例 ,M43例 ,M56例 ,其中MDS转为M52例 ,M2 1例。诊断标准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张之南主编 1 998年版 )。中等剂量联合化疗方案 :1 0例 ,年龄 60~ 70岁 ,全身一般情况可 ,HA(VP - 1 6) :高三尖杉酯碱 (H) 2~ 4mg静脉滴注 ,1次 /d ,1~ 7d ;阿糖胞苷(Ara -c) 1 … 相似文献
10.
HAE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E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孟凡义楼方定周晓玲刘海川韩晓萍于力我们应用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足叶乙甙(HAE)联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2例,其中11例获完全缓解,现小结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12例ANLL均为住院患者,均... 相似文献
11.
12.
13.
M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MA方案与传统的DA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随机分为MA方案治疗组和DA方案对照组 ,两组均化疗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MA组完全缓解率 75 5 % ,部分缓解率 12 2 % ,总有效率 87 7% ;DA组完全缓解率 34% ,部分缓解率31 9% ,总有效率 6 5 9%。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MA方案组明显高于DA方案组 ,MA方案组的骨髓抑制作用强于DA方案组 ,非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MA方案对ANLL的疗效显著高于DA方案 ,可作为治疗ANLL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Raji细胞表面具有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特点,以及被检血清中抗HLA-DR抗体与抗人HLA-DR单克隆抗体(McAb)竞争结合Raji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特征,建立检测血清抗HLA-DR抗体的Raji细胞免疫酶抑制法。对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113例健康者血清检测结果表明:SLE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抗HLA-DR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0%和1.8%。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基因分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南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 根据11个南方省区556名南方汉族和18个北方省区644名北方汉族ALL患者的HLA-A,B,DRB1表型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性方法分别计算两个群体的HLA-A,B,DRB1等位基因和单倍型频率并采用卡方检验方法比较其分布特征.结果 南北方汉族ALL患者群体中,A*02,A*11,A*24,A*33,B*13,B*46,B*51,B*60,B*62,DRB1*04,DRB1*08,DRB1*09,DRB1*11,DRB1*12,DRB1*14和DRB1*15均比较常见,另外B*58,B*62和B*75仅在南方群体中较高,而A*30,B*35,B*61和DRB1*07则仅常见于北方患者,7个A,12个B和5个DRB1等位基因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国南北方汉族ALL患者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的分布有其自身特征,此研究数据可作为ALL患者群体的HLA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了解两系别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别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来源于25例ANLL和20例AL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MS/MS)对ANLL和ALL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ANLL和ALL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其中首次报道了髓系相关蛋白8和14不仅可以作为区别ANLL和ALL的分子标志,还可以区分ANLL细胞分化阶段,Op18、热休克蛋白27等在ANLL和ALL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将为区分ANLL和ALL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结论这些差异蛋白将有助于了解ANLL和ALL间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差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88例存活3年以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随访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8例存活3年以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随访报告仇红霞邵景章林宝爵陈悦书敖忠芳何机典杨锦媛吴芳颐金宝翠高雪芝华铮彭大恩朱杏民我们曾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长期存活者(≥5年)进行过系列随访报告,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江苏省白血病协作组197... 相似文献
18.
刘春燕 付蓉 刘文会 程毓倩 宋文秀 杜丽娟 阮二宝 张丽彤 王晓明 梁勇 王国锦 瞿文 宋嘉 张荣莉 关晶 李丽娟 宋妍 高珊 刘惠 江汇涓 王珺 邹鹏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15(6):1300-1304
为了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对1997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分析,总结疗效并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51.1%;6、12、18、36、36个月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8.6%、55.8%、53.8%、46.4%、21.3%及57.9%、38.6%、33.3%、31.6%、0%.经分析年龄<40岁、化疗前白细胞数<10.0×109/L、骨髓抑制期白细胞<1.0×109/L、发病1个月内给予化疗、化疗前输注全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及生存率较高;首疗诱导缓解、获得缓解时间、缓解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复发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了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并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治疗,对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病死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早期病死的危险因素。方法:ANLL301例分A组(早期病死组)97例,B组(非早期病死组)222例,对12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早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脾大、高热、白细胞、血小板、增生度、白血病类型、骨髓原始加(早)幼细胞等7个指标,A、B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tic回归分析时,白细胞≥100×109/L、增生极度活跃、高热≥39℃、血小板≤20×109/L及白血病类型(M5)等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0216,4.8744,3.3302,3.2048和2.1677。结论:早期病死的危险因素按相对危险度由大到小排列如下,白细胞≥10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高热(≥39℃)、血小板≤20×109/L和白血病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