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的规律性及麻醉效果。方法:将74例胆囊切除术随机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C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以单盲法进行观察。结果: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A、B两组较C组分别减少1.5%利多卡因用量38.17%、29.27%;麻醉效果:A、B两组Ⅰ级68.00%、56.00%,C组Ⅰ级12.00%,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P<0.001)。结:针刺(包括穴位电极刺激)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提高针麻效果,满足了腹部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弥补了针麻效果之不足,术中镇痛完全,肌肉松驰,牵拉反应轻,保留了针麻对生理扰乱小的优点,使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监测提示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毕呼吸、循环功能变化不大,但静注啶对呼吸频率、SPO2的影响和胆囊于术中心率、血压的变经应随时提高警惕、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视下微创无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直视微创胆道手术系列器械在微小切口下完成胆囊切除310例,术后使用止痛输注泵止痛。结果 直视下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成功298例(96.1%),延长切口12例,其中9例延长切口4~6cm.切口长度约2.5-3.5cm,手术时间短,术后无痛或微痛,平均住院时间5天。发生手术并发症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此术式是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微创器械完成。具有切口小,术后无痛或微痛,设备投资和医疗费用低,无需全麻和气腹,适应证广的特点。是一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开展应用。特别是基层医院,称为“直视微创无痛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30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007年对3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胆囊病变术式为胆囊切除术;阑尾炎术式为阑尾切除术;肾囊肿术式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小儿疝术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异位妊娠术式为输卵管切除、输卵管伞端取胚术及输卵管造口术;卵巢囊肿手术采用剔除术、剥除术及患侧附件切除术;子宫浆膜下肌瘤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器械为单双极电凝。结果腹腔镜手术占同期外科手术的60.75%、妇产科手术的40.45%,手术成功率99.3%,发生并发症3例(1%)。结论适应证掌握得当,外科、妇产科部分手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本院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并取得相同效果。该研究项目安全、快速、易于操作且医疗经费投入少,适用于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滥用小切口手术的危害。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外科胆囊切除术和阑尾切除术共137例,对行小切口手术患者及正常切口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0.4%;49例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者,8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6.3%,均高于同时期正常切口术后并发症率。结论:小切口手术方便快捷,但应注意应用的适应证,临床盲目应用会造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5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胆囊切除术(OC),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约4 ~6 cm,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未出现胆瘘、腹腔内出血、感染、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对患者的创伤小,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60例胆囊疾病患者选择性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60例均顺利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5min,2例因胆囊三角区冰冻样粘连、腹壁肥胖因素延长切口完成手术.无胆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既有切口小而美观,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减少了基层患者的医疗费用,特别对不具备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层医院是一较为实用的胆囊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自1998年3月2007年12月开展的2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运用情况。[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成功27例(96.4%),延长切口1例(3%),并发症;胆道损伤1例,术中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全纽无死亡和再次手术的病历。[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胆囊切除11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12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成功1076例(96.07%),延长切口44例(3.9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其中胆道损伤为0.27%。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兼有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在熟练掌握传统胆囊切除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是探讨右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循证性分析我院5年来选择性82例右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本组81例采用右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4.5m i n,一例术中延长切口完成,发生胆道损伤一例,脂肪液化一例,无切口感染病例.结论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瘢痕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无需特殊器械、经济花费少等优点,适合广大的基层医院开展,符合国家新农合政策.  相似文献   

10.
廖年根 《中外医疗》2009,28(34):57-5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200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5例采用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min,5例术中延长切口完成手术。发生胆道损伤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瘢痕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12.
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60例下腹部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B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二组麻醉前、插管、切皮、探查、拔管时的SBP、DBP、MAP、HR的变化,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时间。[结果]两组中SBP、DBP、MAP、HR,A组变化较大,B组平稳,P<0.05或0.01,有显著性差异,各项苏醒时间A组长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具有心血管反应较小、血液动力等平稳的优点,且苏醒迅速,无躁动。  相似文献   

13.
陆化娟 《吉林医学》2015,(7):1323-1324
目的:探讨和分析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的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传统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行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97.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7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采用喉罩麻醉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且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临床麻醉信息系统近年来已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它实现了手术麻醉过程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管理,使医疗信息、麻醉信息达到共享.文章从医学教学现代化的角度阐述了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3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名,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依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2mg、氯胺酮30~40mg、丙泊酚1.0mg/kg、琥珀胆碱1.5mg/kg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吸入体积分数为0.010~0.015的七氟烷维持麻醉。胎儿娩出后适当给予产妇芬太尼、咪达唑仑和曲马多。3组均于胎儿娩出即刻抽取胎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出生1和5min时的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1、2、3和5d时的神经行为评分(分别记录为NBNA1、2、3、5)。记录术后1和24h时产妇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分别记录为NRS1、24),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开始哺乳时间。结果 3组间新生儿出生1和5min Apgar评分及NBNA1、2、3、5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的NRS1均<3分,全身麻醉组显著低于硬脊膜外腔阻滞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P值均<0.01),3组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开始哺乳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母婴是安全的,对产妇术后恢复也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3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问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硬膜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效果较好,适宜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方法将132只SD大鼠分成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组(S组,n=77)和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组(E组,n=55)。S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在背部L3-L4间隙处剪开椎间隙的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后将聚乙烯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E组是将大鼠麻醉后,分离T13-L1棘突旁肌肉,直视下通过椎间孔将聚乙烯导管通过椎间孔置入硬膜外腔。结果蛛网膜下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80.5%;硬膜外腔模型组存活率100%,成功率70.9%。结论改进的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及硬膜外腔阻滞模型的制备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中椎管内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2组均用16号穿刺针硬膜外腔侧入穿刺成功后,A组经穿刺针注入0.75%布比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然后向头端置人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经导管注入局部麻醉混合液(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肾上腺素20μg)2~3次作为初量,每次3~6ml,间隔1~2 min;B组注入1%利多卡因4 ml+肾上腺素20μg,如无脊麻征和入血管征,用25GⅡ型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见有脑脊液回流,8~10 s内注入等比重药液0.5%布比卡因3 ml(配制:0.75%布比卡因2 ml+0.9%氯化钠溶液至3 ml),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固定,即刻平卧.2组阻滞平面均达T8以上.2组术中均按需追加局麻混合液以维持麻醉阻滞平面.观察和比较2组血压、心率、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肌松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皆较完善,肌松满意;与B组比较,A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小,不良反应轻.结论 置管前先注入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满意,且较腰-硬联合麻醉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副作用轻,因而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义  张莉  董建军  任元华  杨玉军  屈莉 《四川医学》2009,30(9):1412-1413
目的总结胃代膀胱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例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胃代膀胱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血液动力学、麻醉和手术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体温进行性下降,7例(35%)患者鼻咽温度〈34℃,病死率5%(1/20)。结论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胃代膀胱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