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氯诺昔康用于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用于烧伤患者切痂植皮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方法9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择期在全麻下行全身多处烧伤切痂植皮手术,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n=30),使用芬太尼1 mg+氟哌啶3 mg+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持续静脉输注.氯诺昔康组(n=30),使用氯诺昔康32 mg+芬太尼0.5 mg+氟哌啶3 mg+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持续静脉输注.曲马多组(n=30),使用曲马多500 mg+芬太尼0.5 mg+氟哌啶3mg+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持续静脉输注.3组持续输注速率为2 ml/h.观察术后镇痛2 h、4 h和12 h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氯诺昔康组和芬太尼组在术后2h和4h的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组(P<0.01);芬太尼组在术后2 h、4 h和12 h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值低于氯诺昔康组和曲马多组(P<0.05);曲马多组术后2 h、4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氯诺昔康组和芬太尼组(P<0.01).结论氯诺昔康的镇痛效果优,副作用少,适用于烧伤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用于骨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A组)和芬太尼(B组)作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疼痛强度指标,开始观察镇痛后48h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镇静程度;记录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开始镇痛后4h、8h、16h、24h、48h的VAS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不良反应,是骨科手术患者较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66例,麻醉方式以局麻为主,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n=33)和对照组(n=33)。在切皮前20~30 min氯诺昔康组给予氯诺昔康16 mg静脉注射,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 mL静脉推注。临床效果评价标准:(1)视觉模拟(VAS)评分;(2)局麻药和芬太尼的用量;(3)患者对术中镇痛效果总体印象(VRS)评分;(4)术中呼吸循环指标Ramsay镇静评分;(5)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诺昔康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VAS评分较低,局麻药和芬太尼用量及加药次数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结论:氯诺昔康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骨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PCA)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 0例 ,术后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 (L组 ,n =6 0 )和吗啡组 (M组 ,n =6 0 )接受PCA治疗。PCA药物配方分别为 :L组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0ml;M组 0 .0 5 %吗啡 10 0ml。手术结束前缝合深层组织时给予患者静脉连接PCA泵。背景输注速率 2ml·h 1,单次PCA剂量 0 .5ml,锁定时间 15min。术后定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L组在术后 4h、8h、16h、2 0h、2 4h、32h和 4 8h的VAS评分均比M组相应各时间点的参数要低 ,但无明显的组间差异 (P>0 .0 5 )。两组在PCA期间M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L组 (P <0 .0 5 ) ,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氯诺昔康应用于骨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果及耐受性良好。其镇痛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吗啡 ;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0例拟行臀筋膜松解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L组(氯诺昔康组)和T组(曲马多组)。均采用硬膜外加氯胺酮分离麻醉。术毕,L组静注氯诺昔康0.15mg/kg为负荷量,继用0.3mg/kg氯诺昔康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后置于PCA泵药池内。T组静注曲马多1mg/kg为负荷量,继用10mg/kg曲马多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后置于PCA泵药池内。PCA泵背景剂量为5ml/h,PCA量为2ml/次,锁定时间为15分钟。记录使用PCA后1h,4h,8h,12h,20h患儿的疼痛评分、对疼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及所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儿镇痛治疗评分及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曲马多组出现恶心,呕吐的病例数目明显高于氯诺昔康组(P<0.01);两组患者PCA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小儿术后镇痛治疗的一种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6.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Ⅰ组在麻醉诱导前30分钟静脉推注氯诺昔康0.12 mg/kg,手术开始后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氯诺昔康0.02 mg/(kg.h),手术结束后以PCA泵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至术后两天;术后镇痛组:Ⅱ组在术前和术中以生理盐水替代氯诺昔康,手术结束后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至术后两天。记录患者术后6 h、12 h、24 h及48 hVAS评分;分别于术前30 m in、术后24 h测血浆中皮质醇、β-内啡肽浓度,血液中CD3+、CD4+、CD8+标志细胞百分率。记录患者术后三天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结果:(1)术后各时间段Ⅰ组疼痛评分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Ⅰ组术后皮质醇、β-内啡肽浓度低于Ⅱ组(P<0.05)。(3)Ⅰ组术后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均高于Ⅱ组(P<0.05),其CD8+细胞百分率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两组恶心、呕吐及头晕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有效的抑制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7.
氯诺昔康用于肝癌术后静脉自控性镇痛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肝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性镇痛(PCIA)的效应。方法:初选8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单纯氯诺昔康组(组Ⅰ);小剂量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组Ⅱ);大剂量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组(组Ⅲ);大剂量芬太尼组(组Ⅳ)。评价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共有64例肝癌患者在手术后接受了患者自控性静脉镇痛(PCIA)。组Ⅰ在进行了4例后因全部镇痛效果不佳而取消。组Ⅱ、组Ⅲ、和组Ⅳ三组间的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Ⅳ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不能单独用于术后重度疼痛的镇痛治疗;与芬太尼复合使用,可以在减少芬太尼用量的同时达到相同的镇痛效果,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疗效。方法: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n=30),术毕静注氯诺昔康8mg;B组(n=30),术毕静注生理盐水2ml。记录术后1、2、3、4、6、8、1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静注氯诺昔康8mg可使VAS显著降低(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用于腹部微创手术后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部微创手术后氯诺昔康的超前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60例ASA评估Ⅰ~Ⅱ级拟全麻下行腹部微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超前镇痛组)切皮前10 min静脉给予氯诺昔康16 mg/5 ml;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后24h的镇痛效果和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1~8 h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腹部微创手术前预先给予氯诺昔康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可塞风)、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静脉连续输注用于脊柱内固定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择期全身麻醉行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脊柱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是否自愿术后镇痛分为两组:A组(氯诺昔康、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静脉镇痛);B组(对照组,疼痛时肌注哌替啶)。分别于术后1,2,3d下午记录静息时、侧身时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镇静程度评分,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下肢异常疼痛发生率。结果:①术后3d静息时、侧身时A组VAS评分分别明显低于B组VAS评分(P<0.01),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A组均在3分以下1分2例,2分12例,3分1例;B组均为4分以上,4分2例,5分13例。镇静程度评分A组2分14例,3分1例;B组1分15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别。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小剂量的芬太尼、咪达唑仑用于脊柱内固定术后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盐酸曲马多+岁哌卡因硬膜外白控镇痛与盐酸曲马多+芬太尼静脉白控镇痛用于小儿尿道下裂修补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ASAI~II级、年龄3~8岁的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n=30):盐酸曲马多+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术毕前30min硬膜外给予盐酸曲马多0.5mg/kg+0.125%罗哌卡因3m1,术毕盐酸曲马多1rag/kg+氟哌利多0.05mg/kg+0.125%布比卡因,加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泵入1ml/h,PCA 1ml/次,锁定时间为10min;B组(n=30):盐酸曲马多+芬太尼静脉白控镇痛(PCIA),盐酸曲马多1mg/kg+芬太尼0.001mg/kg+氟哌利多0.05mg/kg,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静脉泵入1ml/h,PCA 1ml/次,锁定时间10min。观察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记录两组术后1h、3h、6h、12h、24h、48h的镇痛效果,同时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B组的VAS评分、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在术后1h、3h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A组(P〈0.05),在其他时间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有5例嗜睡,6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P〈0.01)。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PCEA与PCIA的效果相当,但PCIA的副作用稍大,PCEA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
氯诺昔康对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与利多卡因和安慰剂对照比较,观察氯诺昔康对异丙酚静脉注射引起的疼痛缓解程度。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Ⅰ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予氯诺昔康4mg(2m1);Ⅱ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予氯诺昔康8mg(2m1);Ⅲ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予利多卡因40mg(2m1);Ⅳ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s给予生理盐水(2m1)。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氯诺昔康和利多卡因一样可以降低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发生率,不同剂量的氯诺昔康与降低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氯诺昔康与利多卡因之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氯诺昔康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可降低异丙酚引起的静脉注射痛,与利多卡因比较无明显差异,而氯诺昔康4mg与8mg剂量疼痛缓解率相同。  相似文献   

13.
恩再适预镇痛对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术前预用恩再适对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20例,术后采用芬太尼经生理盐水稀释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1mg+0.9%NaCl共100ml;B组,芬太尼0.5mg+0.9%NaCl共100ml;C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恩再适3.6U,芬太尼0.7mg+0.9%NaCl共100ml;D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恩再适7.2U,芬太尼0.5mg+0.9%NaCl共100ml,每组30例。术后24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及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2h时的VAS评分显著高于A、C和D组(P〈0.05),而2h后的VAS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的PCA按压次数B组显著多于A、C和D组(P〈0.05)。B、C和D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预用恩再适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施锋  李士通  沈浩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119-1121
目的:探讨静脉和硬膜外镇痛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镇痛的剂量。方法:全麻腹部手术病人120例,年龄65-99岁,随机分六组;V1~V3组术毕经静脉自控镇痛,药液配方为每100ml生理盐水内含曲马多501)mg、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2.5mg;负荷量和背景量分别为V.组2ml、1.0ml/h,Ⅵ组3ml、1.5ml/h,U组4ml、1.5ml/h。E1~E3组硬膜外自控镇痛,药液为每100ml内含吗啡5mg、布比卡因100mg、氟哌利多2.5mg;负荷量和背景量分别为E1组2ml、1.0ml/h,E2组3ml、1.5ml/h,E3组4ml、1.5ml/h。PCA单次量2ml、锁定时间10min。记录2h、6h、12h、24h、48h疼痛、镇静和总舒适评分、镇痛用药量、PCA按压次数、有效按压率(D/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镇痛用药量:V1组〉V2组,U组〉V1组,E3组〉B组,E3组〉E1组(均P〈0.05)。按压次数:E1组〉E3组,E1组〉B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有效按压率(D/D):静脉组中无显著差异,E1组〉E3组,E1组〉B组(均P%0.05)。疼痛评分:静脉组中无显著差异,E1组〉E3组,E1组〉R组(均P%0.05)。镇静评分:V1组〉V1组、V2组〉V1组(P〈0.05),硬膜外组中无显著差异。总舒适评分:E2组〉V1组(P〈0.0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V3组3次、B组4次,明显多于其他组;眩晕V3组4次;V1和V2组分别有4例和3例病人排气时问明显延长。结论: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镇痛静脉组中,负荷量2ml、背景输注量1.0ml/h效果较佳。最适宜方式是吗啡硬膜外镇痛,剂量为:负荷量2~4ml、背景输注量1.2ml/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输注氟比洛芬酯(凯纷)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浆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凯纷组和芬太尼两组各30例。凯纷组在手术切皮前5min静脉输注凯纷1mg/kg,芬太尼组在手术切皮前5rain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术毕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锁定时间15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行术后12、24及48h静止和活动评分,分别在开放静脉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h(T3)、术后48h(L)采取外周静脉血4ml测定血浆IL-6、IL-8、TNF-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BP、HR、RR、SPOz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2h(T2)和术后24h(T3)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凯纷组低于芬太尼(P〈O.05);两组IL-6、IL-8、TNF-α水平在T2时显著升高,与本组T1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T3时比较凯纷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O.05),在T4时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O.05);两组TNF-α在T2时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T。和‘r4时凯纷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O.05)。【结论】术前输注凯纷能明显降低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浆促炎因子IL-6、IL-8、TNF-α的水平,但不能减轻手术创伤激活了损伤部位的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两种给药方案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 2种连续输注方案在产科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60例产妇随即均分为A组和B组 ,两组于宫口开 2cm时行硬膜外镇痛 ,负荷量均为 0 . 2 %罗哌卡因 7~ 10ml。A组为 0 .1%罗哌卡因 (10ml/h) ,B组为0 2 %罗哌卡因 (5ml/h) ,同时分别加入 2mg/L芬太尼 ,待宫口近开全 (8~ 9cm)停药。检测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 ,疼痛程度 ,下肢运动能力 ,宫缩感觉变化 ,产程及分娩结果等。结果  2组均获得满意镇痛 ,两组满意度分别为 93 %、96%。运动能力 :两组产妇Bromega分级均未超过I级 ,但行走至产床时A组 5例 ,B组 7例感觉腿软无力 (P >0 . 0 1)。感觉能力 :两组对宫缩的感觉无明显下降 ,第二产程时均可良好的屏气用力 ,产钳助产率分别为 7%和 10 %。产程时间及分娩结果 :两组产程时间均在正常范围 ,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两种给药方案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无痛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胫腓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两种追加负荷剂量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低位硬膜外麻醉胫腓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A组60例,硬膜外麻醉给药4h后,每隔10~15min按压自控镇痛笔1次,连续311;13组60例,术毕即刻遵医嘱给予镇痛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1μg/kg,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静息状态≥4分或活动状态≥6分,按压自控镇痛笔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泵即刻、30rain、1h、2h、3h、6h、12h、24h、36h、48h静息及活动状态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3h、6h、12h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B组,P〈0.05;镇痛不全A组5例、B组23例;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胫腓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宜选定时定量持续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早孕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先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后再静脉推注丙泊酚1.5~2.5 mg/kg;B组(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30~40 mg,然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5~2.5 mg/kg。比较两组诱导时间、诱导量、用药总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均满意,但A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25%,B组仅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A组苏醒时间长于B组。结论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理想,对呼吸影响轻微,苏醒快,镇痛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本院80例急诊手术患儿,按实验设计分成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予吸入七氟烷-空氧混合气体维持。A组在此基础上连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183; h )至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采用改良Aldrete评分、PAEDS评分和CHEOPS评分对两组患儿的复苏状况、苏醒期躁动和术后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A组苏醒期各时间段躁动发生率均小于B组( P<0.05)。两组患儿各时段改良 Aldret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入PACU后B组各时点PAEDS评分均高于 A组( P <0.05),且第20 min和第30 min B组CHEOPS评分高于 A组( P <0.05)。[结论]静脉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定不会显著延长小儿的苏醒时间,且苏醒过程中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右美托咪定能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