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1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医学生有势力的他人量表得分和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P〈0.05;t=-2.726,P〈0.05);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恋爱,城乡来源等因素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9,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172,P〈0.05);机遇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 1性别对医学生应对方式和控制源水平有影响;2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的医学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反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相信机遇的医学生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考察大专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成熟度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70名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内控性与大专生职业成熟度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9,P0.01));2机遇、有势力他人因子与大专生职业成熟度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307,P0.01;r=-0.306,P0.01);3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对职业成熟度总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0.213,P0.01;β=-0.162,P0.05;β=-0.197,P0.01)。结论大专生心理控制源与其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相关;大专生心理控制源对职业成熟度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83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内控性与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2,P<0.01);②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与医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318,-0.296;P<0.01);③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对职业成熟度的高低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β=0.285,P<0.01;β=-0.156,P<0.05;β=-0.222,P<0.01)。结论①医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其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相关;②通过改变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倾向,可能会促进其职业成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内控性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330,P0.001),与突显行为显著负相关(r=-0.134,P0.05);有势力他人、机遇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128,-0.141;P0.05),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r=0.408,0.472;P0.001);自我效能感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186,P0.001)。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内控因子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心理控制源的有势力他人因子、机遇因子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控制源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且部分影响通过自我效能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潍坊医学院临床专业的19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方面差异显著(F:6.16,P〈0.05);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0.18,P〈0.05)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15,P〈0.05)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总分(r=-0.24,P〈0.01)、及其时间价值感维度(r=-0.21,P〈0.叭)、时间监控观维度(r=-0.24,P〈0.01)、时间效能感维度(r=-0.16,P〈0.05)与心理控制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时间管理倾向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呈显著相关,心理控制源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贫困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关系在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深圳市某高职院校563名贫困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测量学生的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状况。结果:(1)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18,-0.31;P0.01),与人际关系呈正相关(r=0.43,P0.01);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39,P0.01),与人际关系呈负相关(r=-0.24,P0.01);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关系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2)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社会支持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显著(a*b=-0.18,SE=0.08,Boots CI=[-0.33,-0.03]);同时社会支持经积极心理资本、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间接效应显著(a*b*c=-0.23,SE=0.05,Boots CI=[-0.36,-0.15])。结论: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是贫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不仅通过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贫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通过积极心理资本、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及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7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在0.17至0.36之间,P〈0.01);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r=-0.20,r=-0.26,P〈0.01)。②社会支持对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β=0.52,β=0.71);③心理控制源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β=0.64),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社会支持通过心理控制源的中介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大学生迷信心理现状,分析迷信心理和心理控制源两者的关系。方法:使用陈永艳的《大学生迷信心理问卷》和Levenson编制的IPC《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以500名邯郸市大学生为被试。结果:1大学生迷信心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大学生迷信心理的性别(t=0.032,P0.05)、专业(t=-0.367,P0.05)、年级(F=0.171,P0.05)差异均不显著;3迷信心理与有势力他人(r=0.261,P0.01)和机遇(r=0.344,P0.01)心理控制源显著正相关;4机遇控制源对迷信心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越外控越迷信,且当认为事件是机遇决定时更迷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校二年级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生活事件、压力后成长、抑郁、人际关系、心理弹性方面的差异;探索学生干部压力后成长、抑郁、人际关系和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海南省两所本科院校大二174名非学生干部和741名学生干部为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大学生压力后成长问卷(UPSGQ)、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CDS)进行调查。结果:①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在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t=-0.40,P0.05),在压力后成长、抑郁量表得分差异显著(t=2.22,3.12;P0.05),在心理弹性和人际关系量表得分上差异显著(t=-3.94,-2.81;P0.05);②学生干部的压力后成长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显著正相关(r=0.67,P0.01),与人际关系、抑郁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2,-0.38;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人际关系、抑郁总分均显著负相关(r=-0.36,-0.45;P0.01);人际关系总分与抑郁总分显著正相关(r=0.56,P0.01);③路径分析显示,压力后成长在心理弹性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β=-0.062,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14%;而压力后成长在人际关系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高校二年级学生干部的心理状态好于非学生干部;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弹性有利于其压力后成长的发展,进而减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绝望感与心理韧性和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医学生的绝望感与自杀意念之间是否具有补偿、调节及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贝克绝望量表(BH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1120名医学生进行施测。结果:绝望感各因子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443,0.472,0.493,0.608;P0.01),心理韧性总分与绝望感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555,-0.300,-0.500,-0.470;P0.01),心理韧性总分与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528,P0.01)。医学生的心理韧性在其绝望感与自杀意念之间同时具有补偿(β=-0.275,-0.247,-0.199;P0.001)、中介(β=0.455,0.481,0.515;P0.001)和调节效应(B=-1.096,-1.013,-1.105;P0.001)。结论:心理韧性是抑制医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保护因素,它可以补偿、缓冲和调节绝望感对自杀意念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一保护因素也会受到绝望感的削弱。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 ①贫困生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②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低于非贫困生;③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州地区3所医科大学在校932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张林等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肖水源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张建新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团体测试.结果 ①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77,-0.366;P<0.0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269,P<0.05);②心理压力中的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恋爱情感、经济压力因子与社会支持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2.735,-7.941,-3.014,1.948;P<0.05或P<0.01);心理压力中的学习、父母期望、理想前途因子与自我效能感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 =-4.644,-4.098,2.135;P<0.05或P<0.01);③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中的人际关系、恋爱关系、父母期望因子以及自我效能感之间有中介作用(c'/b=-0.389,-0.302,-0.390;P<0.01).结论 可通过提高医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劳动风险防范策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对湖南省4所高职院校448名处于顶岗实习期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高职顶岗实习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t1=9.622,6.188,7.175;t2=7.299,2.344,2.993;P1<0.001,P2<0.05),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1=-11.812,-11.905,-11.484;t2=-19.302,-21.239,-18.701;P1<0.001,P2<0.001);②SCL-90各因子得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因子得分相关显著(P<0.05);③SCL-90绝大部分因子与人格因子相关显著(P<0.05);④外向性、神经质、支持总分、宜人性能显著预测高职顶岗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t=-39.708,33.902,-16.645,-16.399;P<0.001)。结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害羞与非害羞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基本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害羞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选取宁波大学在校生187名进行施测。结果 1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状况存在性别差异;2非害羞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优于害羞大学生(t=-7.85,P0.001);3非害羞者的网络社会支持情况也优于害羞者(t=2.53,P0.05)。结论大学生中,害羞者的人际交往状况较差,其网络社会支持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职生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300名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进行了调查。结果①男女生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认同以及自我总分上有显著差异,城乡高职生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满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②高职生社会支持利用度性别差异显著;③高职生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结论自我概念是影响高职生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某高职院校6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大学生感悟支持水平在性别、成长地之间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5),女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和家庭支持的程度高于男生,城市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和朋友支持的程度要高于农村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心理健康重表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和王才康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州地区3所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做调查。结果①有效问卷932份,能较好利用社会支持的人数为494人(53.00%);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数为436人(46.78%)。两者比率都接近中等水平。两者得分均值低于中国的常模水平;②不同分类亚群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城镇生、学过心理知识的学生比男生、农村生、未学过心理知识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多(性别t=-5.986,P<0.001;生源地t=-2.176,P=<0.05;心理知识t=5.488,P<0.001);学过心理知识、年长生比无学过心理知识、年幼生自我效能感高(心理知识t=3.957,P=0.007;年龄t=-2.038,P<0.001);③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230,P<0.001)。结论①广州地区医科大学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②得到的社会支持与性别、生源地、心理知识有关;自我效能感与心理知识、年龄有关;③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3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数据用SPSS 10.0整理与统计。结果师范类大学生的家庭满意度(F=8.86,P〈0.01)和自由满意度(F=4.16,P〈0.05)在是否贫困与性别这2个因素上存在交互作用,贫困男生的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不仅低于贫困女生,而且显著低于非贫困男生;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少的学业满意度(F=21.12,P〈0.01);贫困生的学校满意度(F=5.57,P〈0.05)和环境满意度(F=5.45,P〈0.05)明显高于非贫困生,但他们的学业满意度(F=3.54,P〈0.05)明显低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师范类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和贫困与否方面的差异;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新疆多元文化、多民族背景及开放教育形式下,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疆广播电视大学179名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全国常模,除躯体化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它各因子得分都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t≥3.30,P0.01)。社会支持水平在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的年龄、婚姻状况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中年学生主观支持维度得分(F=4.60,P0.05)及社会支持总分(F=3.83,P0.05)显著高于青年学生。已婚学生主观支持维度得分(t=4.05,P0.001)及社会支持总分(t=3.56,P0.001)显著高于未婚学生。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对心理健康无显著预测作用,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大部分因子及总分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对开放教育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社会支持越充分,对支持的利用度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师生社会支持、自尊和积极/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与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40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自尊与积极/消极情感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16~0.36,P<0.05);②层级回归分析表明,自尊是影响积极情感的不完全中介(t=3.43~-7.37,P<0.01);③层级回归分析表明,自尊是影响消极情感的完全中介(t=-2.19~-6.24,P<0.05)。结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尊是高师生社会支持与积极/消极情感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