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历代医家多宗《素问·阴阳别论》之“二阳结谓之消”的观点从阴虚燥热立论,以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曾提出糖尿病患者大多具有气短神疲、不耐劳累、容易感冒等正气虚弱的症状,辨证以气阴两虚者居多,治疗方面主张除滋阴清热之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吾师祝谌予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合并有大血管或微血管、神经病变时常常伴有瘀血表现,因而提出了糖尿病瘀血证的概念,并首创应用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对于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多倾向于是气阴两伤、脾肾两虚、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2.
肥胖是由于过食肥甘以及久卧欠坐、少劳等引起的以气虚、痰湿、偏盛为主,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多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症[1,2].  相似文献   

3.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特征的病症。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轻重、主次,把渴而多饮称为上消;消谷善饥称为中消;渴而便数如膏称为下消。其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病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肾阳  相似文献   

4.
中医从肝论治消渴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焦论治.但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三多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仅依靠血糖、尿糖及糖耐量试验等检查结果确诊.可见,三消辨证的方法已不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近年来,有人突破传统三消论治观点,提出了气阴不足、脾气虚、阴阳两虚、瘀血、痰湿、肝郁等病因病机新论,从脾、痰、瘀、湿等进行治疗.也有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消渴的发生发展与肝关系密切,从肝论治疗效显著,并成为消渴病研究发展方向.本文就消渴从肝论治做一理论探讨,并对其临床分型作一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5.
1病例简介 患者,男,27岁。近3个月活动时出现气短、乏力,经休息约20分钟缓解,有时夜间呼吸困难,需坐起缓解。2周前休息时出现剑突下压迫感、气短,当时血压190/100mmHg,未给予特殊处理,症状持续约3小时缓解。此后活动时气短、乏力加重,活动100多米既出现上述症状,经过降血压等治疗无效,门诊以“高血压病”收入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加味百合固金汤治疗对肺结核患者呼吸与全身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为结核病多学科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患者分别进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加味百合固金汤(前4周)治疗,观察治疗开始时和治疗第4周末患者咳嗽、咳嗽、咳痰、咽痛、胸闷、气短、口渴、神疲、乏力和纳呆等症状、体征在无、轻度、中度、重度4种程度间的变化情况,并应用c2检验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观察组男女性别间好转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咳嗽、咳痰、咽痛、胸闷、气短、口渴、神疲、乏力、纳呆和总体好转率分别为100%、100%、92.00%、90.00%、78.00%、96.00%、84.00%、76.00%、96.00%、90.22%,对照组分别为83.33%、90.48%、76.19%、45.24%、869.05%、71.43%、59.52%、64.29%、64.29%、69.31%,除咳痰、气短、乏力外两者间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24例男性与26例女性之间比较,男性之好转率分别为10...  相似文献   

7.
1病例 患者,男,45岁。因间断胸闷、气短、乏力2年,加重2月之主诉,于2002年1月2日入院,该患者2年前胸闷、气短、乏力住院检查示少量心包积液,当时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给予抗结核治疗,病情曾一度控制,胸水未再增长,配合心包穿刺,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病情又渐恶化,出现大量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多次住院多次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半年前在西京医院住院,发现心包积液中有癌细胞,大致为乳头状腺癌,但患者拒绝化疗等诊治措施,1月前症状再次加重,消瘦、乏力加剧,并有持续性骨痛,故来我科诊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亦称“消瘅”、“消中”,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为其病机,治疗上多宗朱丹溪以“三消”论治,即从肺、胃、肾分上、中、下三焦论治,对脾论治较少。云南名中医梁建勋老师在临床中采用健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联合降血糖药物,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消渴病从痰论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消渴病己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并成为人们生活质量下降、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传统认为其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治疗主要侧重于补阴,但关于消渴与痰湿的关系重视不够,历代阐释较少。传统诊断消渴病多以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属于祖国医学饮证中的悬饮范畴。在临床上我们依据脏腑辨证,按下列三型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脾肾阳虚型主证:胸闷气短,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畏寒怕冷,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摘要患儿,单×,女,14岁,病例号287991。因乏力、右眼睑下垂5年,胸闷、气短2年入院。患儿从9岁起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乏力及右眼睑下垂。剧烈活动后乏力明显,致患儿不愿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眼睑下垂无明显的晨轻暮重。曾被数家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给予新斯的明口服,症状无改善,逐渐停用此药。患儿12岁时乏力加重,并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影响正常生活及学习。先后在省内外数家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神经衰弱”、“病毒性心肌炎”接受相应治疗,但病情无好转。患儿病后食欲减退,便秘,少汗,少言忧郁,记…  相似文献   

12.
失眠又称“不寐”指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睡,甚则彻夜难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由于睡眠时间不足或睡不熟,病人醒后常伴有多梦健忘,神疲食少,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无华,一系列中气不足之症。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不甚满意。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时代李东恒所创,是《脾胃论》中杰出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3.
消渴病是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常见病因由察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在古今的中医病案中,药物治疗消渴病是主要的方法,通过辨证、依据病情的轻重将消渴分为三类,上消责之于肺兼治胃,中消责之于脾胃,下消责之于肾。  相似文献   

14.
失眠又称“不寐”指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睡,甚则彻夜难眠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由于睡眠时间不足或睡不熟,病人醒后常伴有多梦健忘,神疲食少,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无华,一系列中气不足之症。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导致心肌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胸闷、气短多汗、四肢欠温为特征。由于病情轻重程度不同,临床症状也轻重悬殊,严重病例可危及生命,部分患儿则可转为慢性而迁延不愈。本病好发于3~10岁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常继发于感冒、腹泻、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之后。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及心脏检查。心脏检查常发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早搏、奔马律、心音低钝、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电图改变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  相似文献   

16.
女,63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呼吸困难3a,加重1d于2002-12-21入院。3a前每当劳累后即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休息后症状缓解,被诊为冠心病,长期口服地奥心血康和丹参片治疗。近2a患于日常活动中亦出现上述症状.且较前加重。0.5a前无任何诱因反复出现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突发突止,症状重时静推西地兰、静点丹参液即缓解。  相似文献   

17.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虚与脾虚症状共存的证候。心虚有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和心阳虚之分;脾虚亦有脾气虚和脾阳虚的不同。就临床所见,心脾两虚证常见的证候有四种。兹分述如下。1心脾气虚证即心气虚,脾气不足,机能衰减所产生的证候。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劳倦耗气导致心脾气虚,或素有心气虚,火不生土,导致脾气不足,或脾气虚不能摄取水谷精微以化气,导致心气不足,从而形成心脾气虚,心搏失常,运化无力,遂成本证。心脾气虚证以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纳呆、腹胀、便溏,面白,神疲乏力,自汗,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或数而无力或促为其基本临…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的范畴,其总的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尤其病程在5年以上的,当血糖居高不下时,三消的症状不典型,却往往表现为脾虚湿盛的症候,笔者用健脾祛湿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7岁.近3个月活动时出现气短、乏力,经休息约20分钟缓解,有时夜间呼吸困难,需坐起缓解.2周前休息时出现剑突下压迫感、气短,当时血压190/100 mmHg,未给予特殊处理,症状持续约3小时缓解.此后活动时气短、乏力加重,活动100多米既出现上述症状,经过降血压等治疗无效,门诊以"高血压病"收入院.发现高血压14年余,血压140/100~170/100 mmHg,偶有高达210/120 mmHg,从未治疗.无糖尿病病史,无早发的冠心病家族史,无心肌病家族史,不吸烟,间断少量饮酒.其父母及一兄患有高血压病,但均无明显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疲劳中医肾虚证的辨证分型及其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运动性疲劳中医肾虚证的主要证候及辨证标准。 方法:于2003-07/2004-01选择湖南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的皮划赛艇运动员和省体工大队的田径运动员共199名为研究对象。将中医辨证理论方法与流行病学调研疗法有机结合,统一诊断标准和资料处理方法,分析肾虚各证候构成比,进行聚类分析,观察单一症状出现频次、症状组合出现频次。 结果:纳入受试对象199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肾虚常见证候有腰脊酸痛,头晕目眩,精神疲倦,四肢乏力,胫膝酸软,气短自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少寐多梦。②肾虚各证候构成比:肾气虚(51.26%)、肾阴阳两虚(37.69%)、肾阳虚(6.53%)、肾阴虚(4.52%)。③聚类分析:第一类为腰脊酸痛,精神疲倦,四肢乏力,气短自汗;第二类为头晕目眩,胫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第三类为五心烦热,口干少津;第四类为少寐多梦。④参与组合频次大于50%的症状主要是:精神疲倦、四肢乏力、腰脊酸痛、头晕目眩、气短,这5个症状也是单个症状频次大于80%的。 结论:运动性疲劳中医肾虚证的常见证候为肾气虚、肾阴阳两虚、肾阳虚、肾阴虚。而肾气虚是运:动性疲劳中医肾虚的主要证候。精神疲倦、四肢乏力、腰脊酸痛、头晕目眩、气短这5个症状可以作为运动性疲劳肾气虚辨证标准中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