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章新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2):5-7
正邪关系可以概括疾病的全过程 ,疾病的产生自始至终都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奏 ,其气必虚” ;正胜邪祛 ,正虚邪进 ,因而病情就有轻重变化。正邪关系虽然复杂多变 ,但邪气侵犯人体后有留、藏、传、变四种基本形式 ,抓住了这四种基本形式就等于抓住了正邪关系的实质。1 留1.1 留邪即蓄 ,郁痹不行邪气侵犯人体 ,侵犯人体的某个部位形成正邪斗争 ,如果正邪处相持阶段 ,或者属湿邪凝恋 ,或者属邪气郁滞等 ,邪气就会停留在所侵犯部位 ,产生积蓄及郁痹症状反映。《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有“内气外泄 ,留为大痹”。… 相似文献
2.
3.
正邪关系可以概括疾病的全过程 ,疾病的产生自始至终都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正胜邪祛 ,正虚邪进 ,因而病情就有轻重变化。正邪关系虽然复杂多变 ,但邪气侵犯人体后 ,存在留、藏、传、变四种基本形式 ,抓住四种基本形式 ,就抓住了正邪关系的实质。1 留1.1 留邪即蓄 ,郁痹不行邪气侵犯人体 ,多侵犯人体的某个部位 ,形成正邪斗争。如果正邪处于相持阶段 ,或湿邪凝恋 ,或邪气郁滞 ,邪气就会停留在所侵犯部位 ,留邪为郁 ,表现出郁痹证状。《素问·四时刺逆论》曰 :“内气外泄 ,留为大痹”。《素… 相似文献
4.
5.
6.
癌基因理论为中医癌变机理在分子水平提供了最直接而有效的解释,而中医对癌瘤的相关思维原则,可为深入探讨癌基因理论提供理性指导。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推动癌症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运用癌变的癌基因理论,建立中医癌变机理假说,即DNA损伤修复功能低下等为特征表现的正气亏虚,外加情志、六淫等内外致病因素复合作用于机体致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而导致癌瘤的发生;多癌基因活化作用于不同的机体及机体的不同阶段,则表现为火毒、疫凝、血瘀等不同的中医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7.
伏气温病又称伏邪温病,指感邪后邪气伏藏体内,经过一段时期再发病。自伏气温病学说创立之日起,由于其真正内涵尚未明朗,随着众多医家的医疗实践和对温病不断的研究,引起了医学界围绕伤寒与温病、伏气与新感长时期的争论,同时在温病学派内部也进行着激烈的相互论辩,甚至到了“存”与“废”的地步。主张“存”的学者认为,伏邪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温病特殊的一种病证,在病因、病位、病机病证及治法方药上都有比 相似文献
8.
癌基因理论为中医癌变机理在分子水平提供了最直接而有效的解释,而中医对癌瘤的相关思维原则,可为深入探讨癌基因理论提供理性指导.两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推动癌症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运用癌变的癌基因理论,建立中医癌变机理假说,即DNA损伤修复功能低下等为特征表现的正气亏虚,外加情志、六淫等内外致病因素复合作用于机体致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失活而导致癌瘤的发生;多癌基因活化作用于不同的机体及机体的不同阶段,则表现为火毒、痰凝、血瘀等不同的中医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本文通过对伏气学说的历史沿革、伏藏的条件和部位,以及伏气的治疗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等方面的论述,探讨了伏气学说的形成原因,以及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揭示我国燥湿邪气异常分布及病理意义,利用全国1951-2005年逐日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采用EOF、REOF和小波分析等数理方法。研究表明:1)我国燥湿异常存在哈尔滨区域、广州区域、北京区域、西安区域和乌鲁木齐区域等5类高相关典型区;2)燥湿变化,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愈趋杂乱、变化幅度加剧,或燥或湿行为愈趋复杂;3)哈尔滨区域以春燥、暑湿和冬湿为主,广州区域以长湿和凉燥为主,北京区域以暑湿和冬燥为主,西安区域以短暂的春燥和较弱的秋湿为主,乌鲁木齐区域以春燥、夏火(热而燥)和冬湿为主;4)年际变化哈尔滨区域和乌鲁木齐区域燥气流行突出,广州区域燥湿气时段大致相当,北京区域燥气时段略长,西安区域燥湿气相对较弱;5)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与燥湿呈明显反相位,燥气时段明显长于湿气,肝长期受邪,与我国成为世界肝病高发区相关;6)燥湿邪典型地域性,具有地方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特点。方法选取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9例进行肝组织活检,并参照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rading,G,G0~G4)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taging,S,S0~S4),同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HBV-DNA定量、HBVM。结果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0 0例,G1 22例(17.05%),G2 58例(44.96%),G3 44例(34.11%),G4 5例(3.88%);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0 3例(2.33%,)S1 39例(30.23%,)S259例(45.74%,)S3 25例(19.38%,)S4 3例(2.33%)。结论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存在由轻微病变至肝硬化的系列慢性肝病谱,传统中医四诊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存在辨证盲区。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学升降学说机理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降运动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医阴阳学说在气机的动态消长转化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升,谓上升,是升其清阳之气;降,谓下降,是降其浊阴之气.升和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结,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赖.《素问·六微旨大论》曰:"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由此把气机的升降运动看作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因而又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人体脏腑经络正常协调的阴阳升降运动,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态;一旦这种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升降失衡,则会出现诸多病症.因而,在人体生理、病理认识上以及药物、腧穴运用上必须遵循升降运动机理.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中、西医两方面阐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单纯性蛋白尿和单纯性血尿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的诊断依据临床宜参照1985年中华肾脏病学会第2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治疗方法重点探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我国燥湿邪气异常分布及病理意义,利用全国1951—2005年逐日相对湿度等实测资料,采用EOF、REOF和小波分析等数理方法。研究表明:1)我国燥湿异常存在哈尔滨区域、广州区域、北京区域、西安区域和乌鲁木齐区域等5类高相关典型区;2)燥湿变化,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愈趋杂乱、变化幅度加剧,或燥或湿行为愈趋复杂;3)哈尔滨区域以春燥、暑湿和冬湿为主,广州区域以长湿和凉燥为主,北京区域以暑湿和冬燥为主,西安区域以短暂的春燥和较弱的秋湿为主,鸟鲁木齐区域以春燥、夏火(热而燥)和冬湿为主;4)年际变化哈尔滨区域和乌鲁木齐区域燥气流行突出,广州区域燥湿气时段大致相当,北京区域燥气时段略长,西安区域燥湿气相对较弱;5)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与燥湿呈明显反相位,燥气时段明显长于湿气,肝长期受邪,与我国成为世界肝病高发区相关;6)燥湿邪典型地域性,具有地方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