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病理学特点及组织来源和发病机制,对子宫腺瘤样瘤22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观察,结果表明,22例中8例见瘤组织与浆膜面间皮相移行,14例见瘤组织与周围平滑肌组织有连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波纹蛋白,细胞角蛋白,间质细胞抗原阳性表达,表达膜抗原,癌胚抗原,血管相关因素和HHF35阴性表达,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粘液染色有阳性表达,嗜银染色见瘤细胞周围嗜银纤维少,糖原染色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良性病变,起源于间皮组织,为浆膜间皮细胞异位浆膜下肌间所致。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经阴道使用旋转瘤体法摘除子宫粘膜下肌瘤23例.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彻底,出血少,患者痛苦少,不需特殊器械和设备.随诊2~48月,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以往对CINⅠ及CINⅡ行冷冻、激光治疗,CINⅢ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冷冻、激光术后复发率高,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大,费用高,本院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利用宫颈锥形切除术治疗宫颈上内瘤变共620例,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可重复性,病变残留率、病变持续存在率低,治愈率高等优点。同时具有诊、治的双重作用。结果表明此种手术为治疗CI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清宫消瘤汤对雌性激素负荷大鼠子宫肌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纯中药清宫消瘤的新药开发.提供与治疗作用有关的主要药效学实验依据^[1,2]。方法 给大鼠长期注射一定剂量的外源性雌激素.造成类似子宫肌瘤早期病变,在此基础上运用清宫消瘤治疗并以桂枝茯芩丸作对照。结果 表明清宫消瘤汤疗效明显优于桂枝茯芩丸.且安全无毒。结论 清宫消瘤汤对雌激素负荷大白鼠子宫平滑肌瘤样增生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MMP-26在子宫内膜瘤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在肿瘤细胞的浸润、发生和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MMP-26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肿瘤的整个月经周期中的分布与定位以及对MMP-26与子宫内膜瘤各亚型、分期和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MMP-26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瘤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均有表达。而且,在绝经后,MMP-2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强于子宫内膜瘤中的表达,而不是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MMP一26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最强,其次是血管上皮细胞,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并且随着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根据FIGO划分的肿瘤级别的升高MMP-26的表达增强。所以,MMP-26在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分布与表达说明MMP-26在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和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2例因各种良性妇科疾病而需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CISH术18例,LhVH术14例。对照组30例采用腹式子宫切除术(AH)。结果 与AH术相比,CISH术和LAVH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用药少,术后病率少,住院时间短。结论 CISH术和LAVH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样盛 《天津医药》1992,20(1):54-55,F003
子宫卵巢性索瘤样肿瘤为组织学酷似卵巢的性索瘤,而发生于子宫的罕见肿瘤。Morehead(1945)报告的子宫异源性颗粒细胞瘤实为本瘤的首次报告。此后,Humter(1956)、Noriss  相似文献   

8.
对9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本组占同期断子宫体恶性肿瘤的8.57%,好发于经色后的老年妇女,平均59岁。该肿瘤属于子宫恶性苗靳氏管混合瘤的1个亚型,病程程,恶性度高。由于含有多种复杂成分,常因诊刮标局限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凝集素受体的表达。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JEC瘤源细胞第72代、第275代及裸鼠移植瘤细胞的WGA、ConA、PASA、PNA、PHA、DBA、LCA、SBA、UEA、BSL、RCA、JSJA等12种凝集受体。结果JEC的不同代次及鼠移植瘤细胞的6种凝集素(WGA、Cona、PSA、PHA、PCA、LCA)受体呈阳性反应,而对PNA、DBA、SBA、UEA、BSL和SJA则呈阴性。结论:JEC12种凝集素受体的显色反应是稳定的,并不因培养、冻存、传代及异种移植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妇科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肌瘤。我院对6 0例黏膜下肌瘤患者施行单纯瘤体摘除术,此法不需剖腹,操作简便,止血确切,手术时间短,流血少且不影响生育功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 0例,年龄18~5 4岁,瘤体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鹌鹑蛋。瘤蒂直径粗者≥2 cm,细者约1cm。病理报告:4 6例为子宫平滑肌瘤黏膜下型,8例为子宫内膜腺样息肉,6例为子宫颈管肌瘤。1.2 手术适应证:1黏膜下肌瘤的全部瘤体和部分瘤蒂脱出宫颈外口者。2单发性黏膜下肌瘤、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者示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卵巢正常者。3年轻妇女,特…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血管甜甜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带根部,利用血管锥止血作用,切除肿瘤术中不出血。自1994年7月我科用此方法治疗6例粘膜下子宫肌瘤(直径2.5-8cm),效果好,无一例发生残端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该方法步骤介绍如下。一、适应症:单纯子宫粘膜下肌瘤蒂形成,瘤蒂的根部可位于宫腔内任何部位,瘤体脱至官口或明道内,不论瘤体的大小,瘤蒂直径不超过2cm。二、器械:中号血管钳1-2把,剪刀一把。三、方法及步骤:1%0新洁尔灭消毒外阴,阴道及官颈,用碘酒、酒精消毒脱出窗口的肌瘤部位。伸手人阴道触到痛蒂以血管贴窗口夹着蒂部,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的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80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LAVH手术有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8.75%,术中行子宫动脉结扎者术中出血量平均约100ml(30~200ml)。未结扎子宫动脉出血量约150m1(100~3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约3~5天,有一例膀胱损伤,术后治疗痊愈。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术中行子宫动脉游离结扎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防御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生殖器感染的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形成密切相关,不久将能研制出诱导抗生殖器分泌物中HPV-16颗粒的中和抗体的预防性疫苗,以及诱导对CIN和子宫颈癌中HPV-16早期蛋白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的治疗性疫苗,尽管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在这种疫苗能常规使用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肉瘤4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子宫内瘤的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子宫内瘤的临床特点,术前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异常阴道出血,并且易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人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和44.2%。结论 子宫内瘤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绝经前后有明显关系。治疗方法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为主,辅助盆腔放疗或4个周期以上的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例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s方法行子宫动脉栓塞,随访6~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体积(含瘤体)缩小30-5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王清  陈利馨 《云南医药》2000,21(1):19-20
改良阴式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保留了子宫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操作简单、勿需特殊器械、副损伤少、康复快,利于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资料 1994年1月~1998年4月,我院收治子宫粘膜下肌瘤2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5岁,平均48岁。生育1胎以上者19例,未育1例。绝经后阴道流血4例,经量多、经期延长14例,单纯经期延长2例。其中6例同时伴有下腹坠痛。并贫血7例,血色素60~90g/L2例,血色素50g/L以下5例。妇检发现瘤体部分或全部脱出于宫颈外口,瘤体直径最小20cm,最大70cm,平均42cm,蒂长2~3cm。蒂基底部均附着于子宫峡部以上。子宫正常…  相似文献   

17.
新式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4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改良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将103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腹式组)58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式组)45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结果阴式组较腹式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少;48h内肛门排气阴式组40例(88.9%),腹式组31例(53.4%);平均住院天数阴式组5.1d,腹式组7.1d。结论新式非脱垂子宫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相对于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有一定的优势,但要严格选择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瘤样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6):527-528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ll例子宫腺瘤样瘤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光镜观察。其中6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年龄2l—58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肿瘤好发子宫角、宫底处。光镜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形成腺样、腔隙、条索样结构,有些上皮样细胞可呈空泡状、印戒样。大多伴有平滑肌瘤或平滑肌增生。免疫组化:CK、EMA、VIM、Calretinin均阳性表达,而FⅦ因子相关抗原、CEA均阴性。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符合间皮来源,尤其注意的是:此瘤出现以空泡、印戒样细胞为主时,易误诊为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结合免疫标记,可鉴别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核分裂相在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意义。方法 研究1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中老年多发,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和大子宫增大为主要症状。镜下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根据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分为低度恶性型(7例)、高度恶性型(4例)。部分病例伴有平滑肌及性索亲分化。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多样性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瘤细胞多形性和核分裂与临床分期相结合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子丽  吕贵华 《河北医药》1994,16(2):84-84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6例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张丽,吴瑞芳,王振海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吕贵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较少见,它包括高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以下简称间质肉瘤)和低度恶性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又称淋巴管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