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相关Ig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 cytopenic purpura,ITP)是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进而引起血小板破坏加速。自从阐明其发病机制,人们就在努力寻找特异性强、能有效检测抗血小板抗体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有效地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一努力直到现在仍在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o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4月~2005年8月我院血液科住院的71例(男33,女48)ITP患者,年龄11~77岁,中位年龄31.3岁,分为对照组和血小板输注治疗组。对照组36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由自体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该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成人ITP多见于18~40岁的女性患者,国外资料显示,男:女比例为1.7:1~1.2:1,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56~60岁。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ITP不等同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后者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继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川。目前,成人初治ITP的首选治疗为糖皮质激  相似文献   

5.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孙慧平,沈志祥待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它是一种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ITP最为常见,根据临床分析,本病...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血液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过度而致病。青年妇女发病率最高,妊娠期也不少见。妊娠期发病者可使其病情加重且常影响胎儿。处理上常涉及内科和产科,为此,内科和产科医师必须掌握其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以外周血小板数目持续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成人中好发于40岁以下育龄女性,且不影响生育功能,所以妊娠合并ITP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其机率报道不一,约为1~2/1000名妊娠妇女,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 ,笔者近年来致力于该病的研究 ,临床将本病分为两期论治 ,并按各期不同特点 ,单纯采用中药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急性期血热炽盛 ,清热凉血止血为首法  急性期多发于 2岁~ 9岁儿童 ,起病前 1周~ 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起病急 ,出血重 ,以皮肤粘膜突然出现紫斑 ,斑色鲜红而密集 ,伴有齿鼻衄血为突出表现 ,实验室检查除血小板减少外 ,患儿血循环中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 ,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证属风热疫毒入血 ,灼伤血络 ,迫血妄行 ,治当清热解毒 ,凉血止…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检查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395例拟诊为ITP或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穿刺检查,排除其它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从而确定骨髓穿刺检查对于ITP诊断的价值。结果入选者血常规均显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38×109/L;按照ITP治疗后,患者治疗痊愈率为59.18%,总有效率为92.91%。结论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可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疾病,可明确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高临床诊断ITP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代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持续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成人ITP发病率为38/100万人口左右。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ITP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成人ITP以慢性型为多,急性型少见。慢性ITP多发生于20~50岁之间,女性更常见,主要发生在生育期的妇女,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ITP的发病机制经过近50年的研究,虽未完全加以阐明,但是已被公认为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的结合导致血小板在未成熟…  相似文献   

12.
13.
粟世勇 《内科》2010,5(5):520-52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机制障碍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共同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感染、免疫因素、肝脾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免疫因素为发病的主要原因,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体液免疫有关,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血小板抗体,抗体致敏的血小板由单核巨噬系统迅速清除导致持续性血小板下降而发病。近年来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300020)季林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自身抗体覆盖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此病比较常见,年发病率约12/10万人。儿...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体液免疫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芦璐  侯明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0):742-743
现代体液免疫学观点认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生主要由自身抗体介导。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通过巨噬细胞表面的Fcγ受体在脾脏等部位加速清除[1] 。笔者就近年来ITP体液免疫机制的重要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 血小板相关抗体 :1975年 ,Dixon等[2 ] 首次用定量方法检测了血小板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称其为血小板相关IgG(PAIgG)。此后国内外各种免疫检测方法均证明 :大多数ITP患者的PAIgG水平升高 ,PAIgG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寿命间呈负相关 ,与血小板大小呈正相关。大量资料同时显示PAIgG升高对ITP并非特异 ,还可见于继…  相似文献   

16.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欧美国家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病年发病率为5~10/10万人口,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儿童及成人各半,男女各半,仅育龄期女性略多于同龄段男性,65岁以上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急性型多见于小儿。其治疗略有异于成人,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常作为治疗ITP的首选药物。但有人通过长期随访指出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的预后无差别(1)。也有人统计,小儿ITP患者中85%于6个月内自然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传统观点认为ITP的发病机制以体液免疫异常为主,即由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ITP的发病。多年来对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除体液免疫机制外,在ITP尤其是慢性ITP的发病中,细胞免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定量测定法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价值。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试验 (ELISA)定量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 ,计算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 ,绘制受试者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的评价。结果 :根据常用判断PAIg阳性的临界值 ,血小板相关抗体试验诊断ITP的灵敏度较高 (95 % ) ,但特异度低 (48.8% ) ,准确度低 (5 7.5 % ) ,阳性预测值低 (30 .2 % )。用ROC曲线寻找诊断ITP的最佳临界值 ,用新的临界值 (PAIgG >16 0ng/10 7血小板或PAIgA >2 5ng/10 7或PAIgM >35ng/10 7)时 ,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 ,从 4 8.8%提高到 6 2 .8% ,可确诊更多的患者 ;但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仍低 ,分别为 6 7.9%和 36 .0 %。结论 :PAIg试验诊断ITP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较低 ,帮助诊断ITP的临床价值有限 ,即使用新的临界值提高了试验的特异度 ,但诊断ITP的价值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以血小板破坏增加、生成减少为特征的慢性获得性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传统观点认为ITP主要是由于体液免疫异常导致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