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印度,乙状结肠扭转是低位肠梗阻极为常见的原因,在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达50~60%。乙状结肠扭转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瘦弱男性患者,从起病到表现出梗阻症状的平均时间为3~4天。有人观察到此类病人其乙状结肠系膜冗长,而基底部狭窄,且有一纤维带自系膜基底向顶部延伸。乙状结肠容易以此纤维带为轴心发生顺时针方向扭转。本病复发率可高达31%~60%,复发病例扭转更为急剧,且保守治疗无效。结肠因局部缺血、腔内压力过高常很快发生肠壁坏死,粪便漏入腹腔可致死亡。有人报告,乙状结肠扭转而致坏死者,死亡率高达83%~100%。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发生坏死前早期作出诊断,并及早解除急性梗阻和预防复发。治疗方法不一,有人主张采用选择性乙状结肠切除或一期乙状结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本文作者的经验认为多数病例急性扭转危象刚一过去,就接受第二期手术也是很勉强的,而一期乙状  相似文献   

2.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相对少见,若合并乙状结肠扭转,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现将作者于1990~1997年间遇到的4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合并乙状结肠扭转误诊误治的情况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18~32岁,主要症状体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部触及肠袢及X线下气流平面和单个肠袢出现,首诊断均为肠梗阻或乙状结肠扭转而忽略先天性巨结肠。均在外院进行了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均发现乙状结肠扭转而作肠扭转复位、肠切开减压及留置肛管(都没有发现和考虑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症状缓解出院。出院后1~3个月内复发,而再次入我院确诊治…  相似文献   

3.
结肠扭转在西方人口中占肠梗阻的1~2%。若保守治疗失败,则通常作结肠切除。本文报道一例复发性乙状结肠扭转经腹腔镜固定的方法。手术操作病人男性,75岁,4日来腹部剧痛、腹胀和便秘入院。腹部膨胀明显,X 线平片显示乙状结肠扭转,用硬乙状结肠镜成功减压,但数日后又多次复发,考虑到病人年迈和呼吸功能不良,行腹腔镜结肠固定术。全麻和气腹下,自脐孔套孔置入导管和视镜,检查发现一巨大乙状结肠袢,为自直肠乙状结肠连接部起,用抓钳仔细检查结肠,直至邻近右第10肋处,在该处做一5 mm 套孔,抓住结肠,切口扩大至3 cm 时,将结肠提出切口,做数个浆肌层缝线,使结肠固定在腹直鞘内层,缝合腹直肌鞘外层和皮肤,再次造成气腹。由右至左检查横结肠下的乙状结肠肠袢,在左上  相似文献   

4.
结肠冗长症是一种先天性结肠畸形,发病率很低,是结肠在发育中因基因再复制而生长过长所致.乙状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有一定活动度,可发生冗长,并因此而引起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乙状结肠冗长可致顽固性便秘,甚至可因系膜相对较短而发生乙状结肠扭转,造成梗阻.这是乙状结肠冗长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我院2008~2011年6月共收治32例老年乙状结肠冗长症病人,均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乙状结肠扭转手术治疗的体会(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乙状结肠扭转手术治疗的体会(附12例分析)杨兆鑫乙状结肠扭转是结肠梗阻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反应迟缓,多数病人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和治疗。我院1980年以来经手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乙状结肠扭转12例(17次手术),现...  相似文献   

6.
残留和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回顾了1965年~1980年连续156例残留和复发性胆管结石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以此来比较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和选择治疗方法的指标。 156例中男性65例,女性91例,年龄24~96岁。接受内窥镜扩约肌切开术(ES)治疗者的平均年龄68岁,作胆管手术治疗病人的平均年龄61岁。绝大部分病人随访3年以上,有些长达18年。平均随访7.2年。诊断残留和复发性结石的方法有,静脉胆道造影(60%),ERCP(28%),T管胆道造影(16%),PTC(8%),还有少量病例使用了超声扫描图和CT技术。 156例病人接受了168次治疗:ES 36次,胆总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1~2012年我院收治的43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结果显示,本组男:女为3.8:1;年龄46~81岁,其中60岁以上25例;32例有便秘史;顺时针与逆时针肠扭转之比为1.9:1;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35例,8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为乙状结肠扭转;35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6例行乙状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2例行乙状结肠切除加降结肠造口术;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创口感染6例;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男性,多有便秘病史,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基本可明确诊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肠管的局部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梗阻的治疗时机和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32例乙状结肠癌及乙状结肠扭转所致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行Ⅰ期肠切除吻合24例,单纯近端结肠造瘘6例,2例经肛门插入减压管症状缓解后行Ⅰ期手术。术后切口感染6例(均为造瘘病人),无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乙状结肠梗阻病人,如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并发症,行Ⅰ期肠切除吻合是可行的,经肛门插入导管减压可以缓解症状,增加Ⅰ期肠切除吻合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9.
结肠一期切除带蒂浆肌层片覆盖吻合口预防肠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院1976~1987年急诊结肠一期切除39例,发生吻合口瘘8例,占20%,其它并发症3例,占7%。为此,我院自1988~1997年对某些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患者采用带蒂浆肌层片覆盖吻合口,共施行21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46岁。2.结肠病变原因:结肠癌急性梗阻9例,结肠损伤6例,结肠扭转4例,结肠套叠2例。3.结肠病变部位: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1例,乙状结肠癌1例。横结肠损伤4例,升结肠损伤2例。乙状结肠扭转3例,回盲部扭转1例。肠套叠2例均位于回盲部。右半结肠切除10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们1985年~1999年采用结肠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31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体会。临床资料  男19例,女12例,年龄51~86岁,平均62岁。60岁以上25例,占80.6%。入院时均有肠梗阻症状,X线腹部平片提示低位机械性肠梗阻。入院后经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等综合治疗症状无缓解而在48小时内行急诊手术。术中诊断均为结肠癌梗阻,癌肿位于脾曲及其邻近结肠14例,乙状结肠及其邻近降结肠及直肠上段癌17例。按Dukes分期:B期8例,C期23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结肠腺癌。手术方法:全部病例按结肠癌根治术的要求作癌段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5年中26例急性乙状结肠扭转的治疗经验。男女各13例,年龄50~80岁,平均73岁。半数病例原有精神或神经性疾病。腹胀81%,腹痛87%,多数病人便秘,3例腹泻。除2例外均经腹部平片确诊。26例31次乙状结肠扭转,非手术复位27次,成功25次。复位前先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病人取侧卧位,乙状肠镜插入12cm,将充分滑润的肛管经肠镜置入,并通过扭转结肠,待有粪汁样大便和气体排出,腹胀缓解表明复位成功。肛管留置即行X线检查证突梗阻解除,再留置肛管3~4天以利肠壁水肿恢复。复位后12~24小时可进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肛减压导管治疗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接受治疗的90例结肠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其中经肛置入减压导管病人45例,为导管组;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病人45例,为金属支架组。待两组病人梗阻缓解后行结肠直肠癌切除吻合术,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导管组45例置管成功率达100.0%,高于金属支架组支架置入成功率86.7%(P0.05);导管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2/45),低于金属支架组的17.9%(7/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减压导管治疗结肠直肠癌合并肠梗阻安全可靠,较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有较多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1959~1978年,我院收治42例乙状结肠扭转病人,除3例自行缓解外,余者均经手术治疗。在手术例中,26例行一期乙状结肠切除吻合术,效果满意(除1例术后发生粘连性不全肠梗阻;1例80岁患者术后发生肠坏死、冠心病发作死亡外,无复发及吻合口瘘),现将作法及体会介绍如下。最好取患者低平截石位,以利术中放置肛管冲洗肠腔。左下腹旁正中切口。探明乙状结肠扭转情况后,不急于搬动复位,以免撕裂肠管。先以连于吸引器上的9号针头刺入扩张胀气的肠管减压(减压后穿刺孔要缝合)。然后在缓慢复位扭转肠袢的同时,台下助手由肛门插入一粗肛管,以盐水反复冲洗,术者与之配合排净结肠内容物(直到流出清亮液体,使肠腔空虚为止)。再切除坏死乙状结肠行一期吻合。吻合时我们常规缝合一层(浆肌层),必要时加固缝合一层,但要保证吻合口无张力,若有张力则游离松解结肠脾曲。另外,关腹前将肛管插过吻合口,外端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收集了1968~1984年施行胆管及肝切除术的22例肝门区胆管癌.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56岁(33~68岁).手术时所有病人均有黄疸,但在开始诊查前无1例黄疸超过2周.常见的主诉是疼痛(64%),食欲减退(59%),体重下降(50%)以及疲劳(41%).6例病人多年来右上腹不适.13例病人做了PTC(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其中11例置管引流,3例失败,造成胆汁漏、胆管炎或疑为内脏穿孔而行剖腹探查,"T"管引流.9例病人最初的诊断手段是剖腹探查,但是自  相似文献   

15.
若病人的临床症状和X线检查均表现为结肠梗阻,而实际上又无任何梗阻病损者,称为结肠假性梗阻。Ogilvie描述了这种肠梗阻的类型,并归因为交感神经功能丧失所导致。学者们称此类结肠梗阻为Ogilvie综合征。本文报告将近5年中在一大学医学中心共收治本症病人12例的情况。最主要的是与肠梗阻相鉴别。在老年人,新生物是结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曾经多次接受剖腹探查术者,肠粘连和内疝是梗阻可能的原因。盲肠有扩张时,较难对假性肠梗阻与盲肠扭转相鉴别。前者很少有急腹症或腹膜炎症征象,听不到高亢的肠鸣音和金属音。置鼻胃管既可诊断又可治疗急性胃扩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核实是否为乙状结肠扭转。需与假性梗阻  相似文献   

16.
乙状结肠扭转是结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各地发病相差甚大。中东和非州地区本病仅次于结肠癌而居第二位,占结肠梗阻的20~70%,英美等国比较少见,只占全部肠梗阻的2~5% 病因与诊断乙状结肠及其系膜发育异常或病变与扭转形成的关系已被肯定。近代观点认为解剖异常虽是乙状结肠扭转的基础,而饮食因素在发病中占有更重要地位。长期摄取粗纤维高残渣食物其发病率高但也有人不支持饮食因素的致病作用。Northeast报道一家二代三人患乙状结肠扭转,认为本病可能与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5岁。1983年4月因乙状结肠扭转坏死,在某医院行乙状结肠切除、末段回肠造瘘术。术后8个月再次手术关瘘。术后不久出现腹胀,腹泻,每天4~5次,稀便。由于腹胀呈进行性加重。于1987年来我院。入院时腹部高度膨隆,腹圃182cm,腹式呼吸消失,腹壁可见走向不规则的巨大肠形及蠕动波,肠鸣活跃。X 线平片及造影见:结肠极度积气、积液,管腔高度扩张,存在回-直肠吻合术后结肠旷置。于1987年1月13日剖腹探查行全结肠切除术。术  相似文献   

18.
Virginia医学院自1951年至1984年治疗了51例原发性胃肠道肉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3岁,男女之比为1.8∶1.临床表现:62%的病人有腹痛;40%病人有胃肠道出血;体重明显下降者占36%,28%的病人有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症状.症状持续时间平均4.4月(自不足1月至24月).体检中38%的病人可以扪及腹部包块.肿瘤的平均直径11cm(1.5~23cm).其分布为:胃占51%;小肠27%;结肠直肠16%;还有3例(6%)位于食管.组织病理学:所有的胃肠道肉瘤实际上都是平滑肌肉瘤,只有1例阑尾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1例乙状结肠血管外皮细胞瘤.根据肿瘤的分级可将其  相似文献   

19.
内镜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应用。以减少一期切除吻合术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在围手术期应用内镜技术治疗的20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0例病人成功18例(90%),其中13例肠道肿瘤行经内镜放置减压导管,球囊扩张肿瘤狭窄部。7例急性乙状结肠扭转行内镜减压复位,无肠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成功的18例择期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应用内镜技术安全可行,且能降低一期切除吻合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病人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肠STC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10例,结肠大部分旷置、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8例,结肠旷置、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结肠旷置、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