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失能情况,评估老人对机构照护的感受.同时思考目前机构对失能老人照护的内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入住我院的90名老人进行调查,通过对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照料、基本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照护项目的选择,评估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情况,再对照老人的家属对机构内照护服务的需求选择,确定老人与家属间的一致性.结果:43.02%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照护项目是日常生活照料,其次是基本医疗护理,其中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认为最需要的一项照护项目是精神照料,中、重度失能老人认为是基本医疗护理.在精神照料服务方面老人和家人一致性略低.结论:目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在精神照料服务和康复功能锻炼方面要拓展.  相似文献   

2.
对社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进行分析,结合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初步探索并实践一套社区失能老人"三老联动"一体化长期照料服务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护老、终老的社区医疗服务保障,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降低医疗护理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的3种失能老人照护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医养家”、互助式、医养结合3种新照护模式进行综述,并从模式概念、运行方法、政策支持、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新型照护模式的可行性,以期为不同特征的失能老人寻求适宜的照护模式,从而保障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推进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路径管理模式在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料中应用,并探讨其效果。方法 选择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60名,按照设计的路径管理图表对其实施照料护理。6个月后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以焦虑、抑郁及皮肤、营养状况和满意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干预前后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按照路径管理模式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实施照料护理6个月后,GDS、HAMA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皮肤和营养状况、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路径管理模式对失能老人进行照料,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及皮肤、营养状况,提高了老年人的满意度,使失能老年人获得最佳照护服务,同时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背景 我国各地各机构分级护理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统一,加之老年人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影响了分级护理内容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导致实际的分级护理可能与老年人需求、能力等级不匹配。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为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老年照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4-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和常州市2家养老机构的老年人(≥60岁,n=575)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老年人能力评估问卷、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分别用以评价老年人的能力等级、照护问题和需求。采用interRAI-LTCF中的临床评估报告(CAPs)分析每例老年人的综合评估资料,记录发现的照护问题;采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的老年人与CAPs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32份,有效回收率92.5%。其中,能力等级评价为能力完好55例(10.3%),轻度失能264例(49.6%),中度失能71例(13.4%),重度失能142例(26.7%)。采用CAPs可将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的照护问题分为4类21个方面,老年人存在的中位照护问题数为4(3)个。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能力完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轻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为心理社会和躯体活动不足问题,是精神慰藉和健康促进服务的高需人群;中度和重度失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问题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和临床健康问题,是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高需人群。结论 运用对应分析对不同能力等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照护需求进行比较,发现能力等级不同的老年人之间照护服务需求存在差异,这可以为养老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老年健康服务项目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社区失能老人的服务需求现状,评价家庭医生团队照护模式对城市社区失能老人的服务效果,从而为建立健全社区失能老人长期养老照料体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北京市某社区≥60岁符合中重度失能评判标准的老年人170例,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干预,对比分析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对社区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纳入研究的失能老人进行随访观察及访谈。结果:170例失能老人中,平均年龄(79.17±8.79)岁;144例患有高血压,占84.7%;89例患有糖尿病,占52.4%。失能老人在养老方式选择方面,希望居家养老的例数最多,占65.9%。养老服务需求最高的项目是定期提供心、肺等体格检查,占78.2%;失能老人在生活服务、护理服务、心理服务与社会支持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干预后失能老人在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及SF-36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定性访谈了解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功能不断退化,失能老人在生活上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大多数老年人担心对子女在照料方面的依赖会加重子女工作和生活上的负担,希望社区能够为高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失能空巢老人健康和长期照料现状,为建立和完善失能空巢老人长期照料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随机对温州城区市300名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进行调查.结果:失能空巢老人患病率高达96.3%,高于以往研究81.7%(P<0.001).失能空巢老人患慢性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压、骨关节炎、脑卒中、糖尿病、白内障和青光眼.空巢组和非空巢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就诊外出陪伴的需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除测量生命体征、打扫房间外,空巢组和非空巢组接受长期照料项目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社区医护人员提供上门长期照料服务严重缺失.结论:失能空巢老人的长期照料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不平衡现象.家庭、社区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各种力量应共同努力,为失能空巢老人构建规范、优质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斌  袁园 《中国乡村医生》2022,(28):133-135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失能老年人的生存现状及医疗照护需求,为提供家庭医疗照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医疗照护需求调查表对陆家嘴社区内100名居家失能老人及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共纳入对象100例,其中21名(21.0%)老年人患0~1种慢性病,56名(56.0%)老年人患2~3种慢性病,23名(23.0%)老年人患≥4种慢性病。100名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顾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为(59.16±10.52)分,其中84%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重度焦虑率达1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为(53.61±10.91)分,其中47%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重度抑郁率达5%,两者评分均与BI指数呈负相关。调查100名失能老人及照顾者对医疗照顾的需求情况,其中61%对上门诊疗有需求、53%对社区康复有需求。结论:居家失能老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其照顾者易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对上门诊疗和社区康复需求较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对失能老人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切实践行“医养结合”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社区“中重度”失能老人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老年护理医院需求愿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本单位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所有失能老人,符合条件者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FIM)、生活满意度(SF-36)量表及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评估及调查,对收集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有效资料420位老人,接受调查的老人平均年龄(79.18±9.16)岁,男53.9%,女46.1%;中重度失能老人占失能老人的18.5%。FIM分类中度、重度、极重度和完全依赖者分别为42.6%、42.4%、11.9%和3.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失能程度(FIM分类)、目前生活质量、每天需要协助护理的项目数、2月内对医疗及护理的需求、家人每月能给予的最大经济支持、每月医疗费用、每月总费用的支出等是影响社区“中重度”失能老人选择是否入住老年护理医院的独立因素。结论 成都某社区60岁及以上老人中重度失能发生率高,老年护理医院可以为中重度失能、多病老人提供医疗、康复、照护、护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但老人入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何提升中重度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评价独生子女父母在家中照料老人时的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社会等有偿服务的需求状况,并探究这些需求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护理工作在老年家庭养老照料中的内容与方式.以此为建立多层次的合化家庭养老护理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本次调查以独生子女父母为调查对象,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父母患病情况,家庭养老照料过程中的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社会等有偿服务的需求状况.运用统计描述与分析,对家庭养老照料过程中的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社会等有偿服务的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对调查对象而言,老人的健康最重要,医疗服务最迫切.结论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家中照料老人时的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社会等有偿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的,医疗服务排在首位,目前单纯保姆式照料不能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老年护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失能失智老年人,本文从家人、医护人员和社会三个角度综合的阐述其方法。家人不仅要给予生活上的照顾,还要重视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医护人员在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中是尤为重要的,他们要为老人提供快捷的医疗救治、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做好对家人及老人的健康教育。社会方面,要规范失能失智老人的评估标准,鼓励个人购买长期老年护理保险,建立专门的机构去培训居家照护服务人员。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国老年人数量已达到2.02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10%,半失能、失能、失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近100万[1]。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医疗服务,老龄长期照护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2]。2014年隆福医院与汇晨养老公寓在医疗、护理、康复、照护、心理等多种服务实现无缝衔接。入住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或不能自理,养老的同时还需要医疗护理[3]。本文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护理迫切需求,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中所需的护理形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12月至2016.12收治的508位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养结合无缝衔接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中护理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某市养老机构老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现状,了解老人的医养服务需求和为老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运用躯体生活自理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对养老机构583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64.2%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患病率最高的依次为高血压(36.5%)、糖尿病(16.4%)、骨质疏松(11.3%);完成能力最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次为做饭菜(58.8%)、外出购物(60.7%)、做家务(62.4%)。结论养老机构老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养老机构护理者应为老人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措施,建设适合不同身体状况老人运动的体育、康复设施,以预防、延缓因慢性病造成的老人失能,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杭州市居家养老的医养护结合现状,发现存在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从而提出开展针对性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方法  于2019年对杭州市西湖区和江干区共5个社区的居家养老人群,共调查942人,按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结果分为自理组(707人)和失能组(23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调查,以了解医养护结合需求和供给现状。  结果  居家养老人群中失能组的年龄比自理组的年龄大(P < 0.05);2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均为女性较多;2组的生活照料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照顾者是伴侣,失能老人独居比例下降,依靠子女和保姆比例增加;除了慢病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和健康知识教育外,老年人接受其他项目的公共卫生服务比例均 < 50%;失能老年人接受上门服务、家庭病床、助医服务的比例 < 50%,提示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差;接受管道护理、压疮护理服务比例 < 50%,提示老年专科特色医疗护理欠缺;除了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接受其余康复项目服务的比例均 < 50%,提示专业的康复缺乏。  结论  通过对杭州市居家养老的医养护结合现状调查,发现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建议有条件的单身人士尽可能结婚,以应对将来老年期的生活照料问题,建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增加上门服务和短期照料服务以增强家庭养老能力;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针对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基本医疗的可及性,培训老年专科护士,建设专业康复科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杭州市拱墅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健康现状,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推进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对杭州市拱墅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杭州市拱墅区836位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生存状况尚可,生活满意度不高(12.90%),对健康的满意度比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1.09%);失能老人希望提供的社区服务需求主要有家庭康复(65.16%)、定期探访(61.05%)、帮助配药(60.00%)、家庭护理(52.68%)、健康咨询(50.53%),但对社区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仅为23.16%。结论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健康,制定相应政策,推进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省质监局昨日介绍说,《养老机构服务规范》《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自5月15日起实施。其中,医养结合服务是一项新的服务领域,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医疗养老结合基本服务规范》使得山西省发展医疗+养老服务有了指导标准。医养结合三种模式提供专业照护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加重,失能半失能人口逐渐增多,老年人医疗卫生需求和生活照料要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加快推进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有效应对激增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世界性难题。日益严重的高龄化趋势,提高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等服务的依赖。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其社会作用和价值逐步突显。对国内外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的研究情况进行比照,希望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我国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进行测算,以期为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多个渠道收集数据,利用宏观仿真需求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对我国失能老人数量、护理需求和总费用进行模拟预测。 结果 2020至2050年,我国失能老人数量从2 711.3(2 644.5~2 778.1)万人增长到6 551.4(6 118.5~6 984.4)万人,总失能率由2020年的10.8%增长到2050年的13.7%,基本上呈线性增长的趋势;我国老年护理费用总额从2020年的5 703(5 089~6 318)亿元增长到2050的54 668(47 894~61 442)亿元,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轻度失能老人的总护理费用最高(2050年为30 400亿元),其次是重度失能老人(2050年为16 820亿元),中度失能老人总护理费用(2050年为7 449亿元)最低。 结论 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增长迅速,长期照护保险需要将居家、社区和机构护理整合为有机整体,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月坛社区需要照护者家庭对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兰  董建琴  刘建芬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1):1807-1808
目的对月坛社区日常生活能力低下需要照护者的家庭进行调查,了解需要照护者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照护困难、养老方式和对社区护士的护理需求。方法对月坛社区276位需要照护者及其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照护者在照护中遇到的困难、何种情况下会寻求社区护士帮助、对社区护士的家庭护理需求等。结果256人(92.8%)认为挪动病人及带其就诊最困难。266人(96.4%)需要社区护士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指导;227人(82.2%)需要提供预防指导、健康教育。88.0%的人选择居家养老形式。结论社区护理工作范围应向生活护理方面延伸,满足社区需要照护家庭的居家养老需求,实现社区护理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的进一步增高,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在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远程照护作为农村失能老年人居家护理的一项辅助技术,发挥服务与技术协同的作用,可以为农村失能人口实施连续性、跨时空护理服务。通过文献梳理,从远程照护模式的概述出发,综述远程照护模式在农村失能老人中的应用内容与效果,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改进,以求进一步完善远程照护服务体系,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有效的照护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