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55例肠外营养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营养包括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TEN)。TPN和TEN是指患者所需的合理配比的营养素完全由肠外或肠内供给,所供给的营养素由氨基酸、脂肪、糖类、平衡的多种维生素、平衡的多种微量元素等(均系小分子营养素)组成,与普通食物有根本的区别。现代营养支持不仅仅是单纯供给营养,而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治疗肠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胃肠道肿瘤等。TPN即指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与氮量从胃肠供给,可以采用深静脉或周围静脉的途径,我科对2004年3月~2005年7月收治的55例患者均采用了TPN支持,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外和肠内营养对外科创伤应激大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屏障功能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和普通肠内营养组(EN).建立创伤应激模型,接受等氮、等能量营养支持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肠黏膜形态,比较肠道细菌脏器移位率、肠黏膜occludin蛋白免疫组化表达及肠道菌群数量等.结果 电镜下TPN组肠上皮损伤程度较严重,而EN组损伤程度较轻,肠上皮紧密连接、微绒毛较完整;光镜下Chiu分级,TPN组和E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肠道跨膜结合蛋白表达优于TPN组(P<0.05).EN组肝、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的肠道细菌移位率低于TPN组(P<0.05).EN组肠道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高于TPN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及标准肠外营养都不能完全维持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不受损害及阻止肠道细菌移位,但肠内营养组肠黏膜屏障损害较轻,肠道细菌移位率低,且增加了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与肠外营养比较,有利于改善肠道屏障,从而减少细菌移位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全肠外营养 (GotalParonteralNutrition ,TPN )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保持氮平衡 ,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 ,使之发挥正常的功能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 ,加速组织的修复 ,促进患者的康复。自从 1968年Dudrick首次通过中心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 ,肠外营养从理论、技术到营养制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可能并且无胃肠功能的患者 ,营养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1]。临床应用TPN的患者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营养支持 ,即不想进食、不允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中的价值及特点.方法 通过对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应用的必要性.全肠外营养(TPN)全部自中心静脉供给.分阶段逐渐由TPN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OD).结果 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变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和病情发展,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结论 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治疗中的价值及特点.方法 通过对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其应用的必要性.全肠外营养(TPN)全部自中心静脉供给.分阶段逐渐由TPN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OD).结果 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变急性胰腺炎的病理过程和病情发展,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结论 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杨建民 《医学综述》2000,6(1):18-20
<正>近年来,营养支持在组分和量的观念上发生了显著变化。营养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特别是在应激时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日趋深入。几千年来,提供营养的唯一途径是肠道。然而自1968年Dadrick等提出了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方法始,营养支持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导管、导管护理、处方和监护等方面的改善,TPN得以迅速广泛应用。TPN对严重炎症性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Short gut syndrome)等提供了生命支持。今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药师以会诊方式参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探讨其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临床药师会诊并参与制订的284张(255例)TPN处方,对处方中用药选择、能量供给、配比以及稳定性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临床药师参与设计的284张TPN处方药物选择合理、能量供给适宜、热氮比、糖脂比比例合适、电解质浓度无一例超标;用药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以会诊的方式参与制订个体化的肠外营养处方,可保证组方的合理性、稳定性、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给予EEN,27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TPN。结果:EEN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E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TP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优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7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组(HHPN+EN)43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4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以及术后疲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TPN组CRP显著高于HHPN+EN组(P<0.05)。两组血清PA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HHPN+EN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术后HHPN+EN组血清IgA、IgM显著高于TPN组(P<0.01);CD3+、CD4+/CD8+亦高于TPN组(P<0.05,P<0.01),CD8+则低于TPN组(P<0.05)。与TPN组比较,HHPN+EN组术后第7天疲劳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疲劳,营养支持效果优于传统的静脉营养。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可能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