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安增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92-1392
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对双下肢各关节的功能恢复即康复治疗十分有益,且为有效的辅助手段。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功能的恢复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只有获得最佳的活动功能,才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因此,基于以上目的,我们科自1998年以来对所有双下肢损伤的病人均应用CPM器,以恢复各关节的活动功能,避免关节粘连或关节僵硬。使关节强直病人明显减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令人满意。尤其是能早期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病人为关节功能锻炼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加快肢体肿胀消退,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避免或减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关节功能训练机(CPM)应用于下肢手术及下肢康复活动,目的是使髋、膝、踝关节产生同步的连续性运动,模拟人体大腿肌肉带动骨骼的方式作用于膝关节.使用CPM机进行连续被动活动,加强功能练习期间的护理,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CPM机自70年代初即被用于骨关节手术后关节的功能练习,我科自1999~2003年对29例髋关节、18例膝关节手术后的病人使用下肢CPM机进行连续被动活动,加强功能练习期间的护理,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PM在膝关节骨折术应用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在膝关节骨折术急性期后即应用CPM活动器,使膝关节行被动的持续的活动,配合股四头肌主动舒缩活动,做好相应护理.结果 本研究中68例患者效果满意,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CPM的应用可有效防止膝关节内粘连、僵硬强直,并促进损伤的软骨再生与修复,利于骨折的愈合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被动活动(CPM)即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是关节术后康复中避免关节强直、恢复关节功能十分有效的手段,不仅可以使关节的活动度较传统的术后康复方法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早期愈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1].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60例行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分为2组进行分析研究,均使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以来我科将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用于四肢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PM的作用机理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活动,促进滑液向关节软骨的浸透和扩散,加速滑膜的分泌的吸收,改善软骨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关节内有害物质和坏死组织。从而促进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修复,还可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本组1182例病人均在术后或恢复期作CPM活动,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及肢体伤残率均较未使用CPM前有明显改善。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PM)治疗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存在偏瘫侧上肢痉挛的脑卒中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对其痉挛上肢增加CPM机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抗痉挛治疗有效,且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PM在膝关节骨折术应用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在膝关节骨折术急性期后即应用CPM活动器,使膝关节行被动的持续的活动,配合股四头肌主动舒缩活动,做好相应护理。结果本研究中68例患者效果满意,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CPM的应用可有效防止膝关节内粘连、僵硬强直,并促进损伤的软骨再生与修复,利于骨折的愈合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均系膝关节内骨折行手术切开骨折复位行内固定患者的护理.方法:在膝关节骨折术后2 d急性期过后即应用CPM活动器让膝关节行被动的持续的活动,并配合股四头肌主动舒缩活动,做好相应护理.结果:本组78例患者疗效满意,术后功能恢复好.结论:CPM的应用有效防止了膝关节内粘连、僵硬强直,并促进损伤的软骨再生与修复,利于骨折的愈合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后早期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探讨TKR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8例20膝TKR后的患者早期应用CPM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法,以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HSS评分作为评定标准.结果CPM结合康复训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18例20膝患者均于术后第5天下地,术后平均ROM为(104.9±11.2)0,伸直均达到00;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3 分.结论 早期应用CPM机结合康复训练可促进关节功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坚强内固定后早期进行CPM机锻炼.结果28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早期正确应用CPM机功能锻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加快恢复了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并与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康复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行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的90例患者为研...  相似文献   

13.
肖可明 《当代医学》2014,(23):105-10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康复联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选择佛山市中医院46例择期行TKA治疗的膝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PM机锻炼)和观察组(早期康复联合CPM机锻炼)(n=23),以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ROM)作为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评定标准。比较2组患者优良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联合CPM机锻炼对于膝关节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髌骨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的临床意义.方法髌骨骨折术后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CPM训练组15例术后早期接受持续被动活动(CPM)训练加主动活动;常规训炼组:15例接受常规功能锻炼,于术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3.3%和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PM能有效防止术后关节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无痛性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膝周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膝周术后在无痛情况下早期应用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的临床疗效。方法:CPM组80例,于术后12~24h在镇痛泵辅助下使用CPM治疗,2~3天后停用镇痛泵,继续治疗3周,CPM间歇期鼓励病人主动伸屈膝关节并进行肌肉舒缩锻炼。对照组80例,术后鼓励病人主动进行膝关节活动和肌肉舒缩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根据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时的疼痛、关节活动度、组织愈合、废用性萎缩及步态等情况对膝关节功能康复做出综合评价。CPM组术后6个月复查:优69例,良11例,全部达到优良程度。结论:膝周术后在镇痛泵的辅助下早期应用CPM机协助病人持续被动活动膝关节对于减轻膝部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博  余黎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2):116-117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带血供植骨术后,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83例不同时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行带血供植骨手术后,施行CPM下肢关节器进行持续被动屈伸功能锻炼,并辅之以滑板活动,作内收、外展功能锻炼,使髋、膝关节逐步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结果除2例因自身疾病疗效不佳外,其余 8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股骨头坏死植骨术后,CPM功能锻炼能防止因长时间制动所致的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疼痛、废用性骨质疏松和进行性关节炎,对于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CPM在复杂膝关节骨折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CPM(下肢功能康复仪)在复杂膝关节骨折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坚强内固定术后即使用CPM进行功能锻炼,共3~4周,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术后一年检查所有病例的膝关节活动并对比分析.结果:应用CPM组膝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80%,对照组仅为30%,差异明显.结论:应用CPM可以明显提高伤膝功能康复的优良率.CPM操作简便易行、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GPM机对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是否早期采用CPM机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病人26例,分两组进行观察对比,Ⅰ组12例,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固定,术后应用外固定.Ⅱ组14例,采用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新型材料支撑钢板或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不用任何外固定,采用早期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PM).结果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工组病人膝关节平均总活动度为34.46°,Ⅱ组病人为100°.结论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以及术后早期采用持续CPM机训练,对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与CPM(持续关节被动活动器)应用对外伤性膝关节僵硬的影响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1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透明质酸钠2.5ml在作关节腔穿刺抽液后,作关节腔注射,术后行患侧膝关节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再给予关节活动器行被动锻炼,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功能锻炼,经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膝关节僵硬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关节恢复的优良率分别是71.43%和51.43%。结论玻璃酸钠与CPM功能锻炼联合应用在外伤性膝关节僵硬患者术后康复中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股骨髁部关节内复杂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髁部关节内复杂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PM组32例于术后第一天即开始CPM训练;常规组26例嘱患者自行活动患肢。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ROM两方面的评定,CPM组在膝关节活动范围内及膝关节屈伸肌肌力方面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差别有显著性,经t检验P≤0.01。结论:CPM的早期持续使用对股骨髁部关节内复杂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的康复有最大的促进作用,并能获得较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