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进行了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对部分病人用小剂量肝素(50~100mg/d)治疗.结果表明,肺心病组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素有降低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的作用.提示血液流变学在肺心病发病及诊断和治疗中有一定意义.肝素可作为肺心病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凯时注射液(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治疗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凯时注射液治疗23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中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为观察指标,评价疗效.结果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及血浆比粘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1),总显效率达87%.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与血液粘稠无明显相关性,应用凯时治疗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用血液比粘度计检测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及常规法测定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脑血管病人的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 ,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1)。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客观指标 ,对于及时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脑功能硬化 ,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68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从军  俸明芳  唐勇 《华夏医学》2009,22(4):640-64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为实验组,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对照组.连续治疗28d后,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组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治疗前两组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变化,实验组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其临床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纪志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68-969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脑中风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应用银杏叶片治疗,设4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对照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有差异.尤其红细胞压积(P<0.01)、全血比粘度(P<0.05)显著下降.结论银杏叶片对缺血性脑中风高粘滞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 血液粘度及红细胞泳动速度属血液流变学范畴,是研究血液流动变形及血液粘度的一门科学,自Williams和wells论述了高粘综合征以来,国内用于临床的时间还不长,所以对各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规律了解得不够清楚。自1983年12月-1984年12月间,在对肺心病的监护过程中,对其中76例检测了全血比粘度(ηb(比)),血浆比粘度(ηp(比))、全血还原比粘度(ηb1/H(比))、红细胞压积(RCV)、红细胞电泳(RBC及电泳)等项,同时检测脂质、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C_3等。结果发现,本组肺心病的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泳度延缓与血浆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增高有关,全血比粘度的增高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7.
肖春洁  蒋品  冯桂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69-2069
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百分比称作红细胞比容,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是人所皆知的.红细胞压积是形成血液粘度重要因素.临床观察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时两种仪器测量比较,EHK-40红细胞沉降压积仪所测结果有所增高,两种检测结果不同,现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8.
王燕 《桂林医学杂志》1996,12(3):385-387
观察392例憬脑血管病等容血液稀释治疗前后之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表明:心脑血管 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红细胞电脉时间延长。等容血液稀释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WTP-I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1988年间临床体外循环期间深度和中度血液稀释各20例的全血比粘度,并分析了红细胞压积(HCT)、血浆蛋白和血温对粘度的影响。文章指出:HCT和血浆蛋白是维持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转流中血液稀释明显降低血粘度,深度稀释较中度稀释更显著(P<0.001)。血液粘度随术中低温而增高(P<0.05~0.001),但低温对粘度的影响远小于HCT的作用,且可被血液稀释所抵消。文章还就本粘度测定对临床灌注条件的选择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许荔霞 《中外医疗》2010,29(31):98-9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时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对88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另影响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因素。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