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6例胸腺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肌严重无力导致的通气功能衰竭,是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围手术期死亡的首要因素。自1985年至2001年共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49例,术后有16例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32.6%),均采用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抢救成功1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7岁~63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15天~3年。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胸部X线或CT检查并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确立诊断。按Osserman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疗效。方法 观察分析近10年5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患者病理分型、分期及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的关系,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结果 完整切除肿瘤38例,肿瘤大部分切除10例,仅作活检者2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2例(24.0%)。胸腺瘤合并MG以上皮细胞型为主,Osserman分型以ⅡbⅢ型为主,肌无力危象发生率较高;其次为上皮淋巴细胞型,症状相对比上皮细胞型轻,多以I型、Ⅱb型为主,亦有肌无力危象发生。术后MG症状缓解42例(84.0%)。结论 手术是治疗胸腺肿瘤合并MG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效果及预后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手术切除范围、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因素有关,围手术期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26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26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经验。万法全鄙米用胸骨正中切口,完整训际22例,姑思性切除2例,单纯活检2例。17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3例术后同时接受放疗及化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肌无力危象发生,症状明显缓解/消失21例。除3例病人失访外,1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3月肿瘤复发,3例术后1月重症肌无力症状复发或加重。结论患者易有多种伴瘤症状而使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手术有望改善或消除这些症状。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伴发重症肌无力症状者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综合治疗在胸腺瘤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Ⅰ型11例、Ⅱa型9例、Ⅱb型19例、Ⅲ型3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进行评价。结果42例无手术死亡,4例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痊愈。随访40例,手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率20例,无效2例。1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并肺转移。结论完善围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凤华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8):1512-1514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重症肌无力中心128例手术切除的胸腺病理表现。结果:128例患者中,胸腺增生77例(60.16%),胸腺瘤30例(24.22%),胸腺萎缩16例(12.42%),此外还有胸腺囊肿2例、转移癌1例、生殖细胞癌1例、鳞状细胞癌1例。胸腺瘤中AB型14例(10.94%),B2型8例(6.24%),B3型及B1型均3例(2.34%),A型2例(1.59%)。结论:根据不同的病理诊断指导临床术后治疗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6.
32例重症肌无力伴胸腺瘤患者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约1/4的患者同时伴有胸腺瘤的发生,手术治疗无论对于重症肌无力或胸腺瘤这两种独立疾病都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为研究同时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转归,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32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胸腺瘤复发情况和重症肌无力术后转归,并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随访期内胸腺瘤复发1例,30例患者在随访期内(14~61个月)没有出现肿瘤复发;术后7例患者重症肌无力达到完全缓解,13例达到部分缓解,9例维持稳定,2例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64.5%.具有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等因素的患者之间,有效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治疗应当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胸腺组织及周围脂肪组织,术后对侵袭性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对肿瘤复发患者可以实行再次手术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7.
恶性胸腺瘤多无特殊临床表现。传统的病理诊断对胸腺瘤良、恶性鉴别帮助不大,而术中检查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是否向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可为良恶性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恶性胸腺瘤均予术后放疗以提高生存率。本组28例恶性胸腺瘤外科治疗经验,其中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占25%。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2%和40%,生存率和分期相关(P<0.05)。我们认为Masaoka分期法是一种较实用的分期法,其分期情况对指导术后治疗和判断予后有重要参考价值。手术切除虽是胸腺瘤首选治疗,但对于术中发现肿块和大血管关系密切,手术危险性极大时,要行姑息性切除,术后放疗仍可有较好疗效。对于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强调经胸骨正中切口,以达到彻底切除胸腺及全部脂肪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探采用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胸腺肿瘤多中心回顾性数据库,探讨胸腺切除范围对早期胸腺上皮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Masaoka-Koga分期I期、II期且术前没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胸腺切除程度,分为胸腺切除组及胸腺瘤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有1,0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胸腺切除组入组796例患者、胸腺瘤切除组入组251例患者。对于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的患者,胸腺切除组术后的MG的缓解率明显优于胸腺瘤切除组(91.6%vs 50.0%,P<0.001)。胸腺切除组的10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90.9%,胸腺瘤切除组的10年OS为89.4%,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2)。胸腺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3.7%,胸腺瘤切除组术后复发率为6.2%,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9)。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对于Masaoka-Koga I期患者,胸腺切除组和胸腺瘤切除组在复发率上没有差异(3.2%vs 1.4%,P=0.259);然而在Masaoka-Koga II期患者中,胸腺切除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胸腺瘤切除组的复发率(2.9%vs 14.5%,P=0.001)。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胸腺上皮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Masaoka-Koga II期及合并MG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MG)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1年手术治疗的合并MG的胸腺肿瘤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胸腺瘤19例,胸腺脂肪瘤6例,胸腺鳞癌1例。手术切除肿瘤后,对MG的治疗有效率为84.6%,无效15.4%。结论:胸腺肿瘤伴有MG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胸腺瘤6例.行胸腺及周围浸润组织完全切除22例,胸腺瘤部分切除6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7例,经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均抢救成功.术后随访1~10年,MG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例.按Osserman临床标准分型:Ⅰ型13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型1例.结论合并MG胸腺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胸腺肿瘤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1970-1998年收治胸腺肿瘤61例,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放疗源用^60Co或6MV-X线(或8MV-X线)照射,DT50-60Gy。手术切除率55.7%(34/61)。58例胸腺瘤,非浸润型和浸润型胸腺瘤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2%、45.5%(P<0.01)和66.7%、26.7%,非浸润型明显优于浸润型;3例胸腺癌,病程短,进展迅速,均在3年内死亡,预后差。影响预后因素:非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放疗对预后影响不大;浸润型胸腺瘤术后+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伴否重症肌无力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胸腺瘤外科治疗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手术治疗胸腺瘤38例,其中良性25例、恶性1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11例。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6例。结果表明:单纯良性胸腺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者手术切除率低,单纯手术疗效差,但术后加放射治疗效果较满意。肿瘤及胸腺的广泛切除对重症肌无力效果不肯定,术后易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本文还探讨了短期应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在预防和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病人,行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症状可能加重。本组总结近五年的来,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病人行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科近五年来收治胸腺瘤病人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8~56岁,平均36.7岁。行胸腺切除14例,因肿瘤巨大,部分切除2例。其中伴重症肌无力症状者6例:男2例,女4例,占同期手术病人的37.5%,均行胸腺切除术。按osserman分型:该6例病人皆为成人型,其中二型即轻度全身无力型3例,三型即急性进展型3例。术后出现肌无力症状加…  相似文献   

14.
影响胸腺肿瘤切除与预后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10例胸腺瘤行外科手术,其中单纯性胸腺瘤92例,胸腺类癌8例,胸腺癌10例。全组50.9%合并综合征,44.5%合并重症肌无力(以上皮型最多见),胸腺癌无一例合并重症肌无力。梭形细胞型多合并单纯红细胞再障,50%胸腺类癌合并异位ACTH综合征。胸腺瘤切除率与肿瘤大小以及周围侵犯有关。单纯胸腺瘤与胸腺类癌和胸腺癌切除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肿瘤外侵严重影响切除率。单纯胸腺瘤3、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2.7%、68.1%和40.0%。预后与病理分型和外侵有关,重症肌无力对预后影响不大,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仍是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6例接受手术或术后放射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32例,Ⅱ期30例,Ⅲ期36例,Ⅳ期8例。完全切除66例,次全切除28例,不能切除而行活检探查12例。其中Ⅰ期完全切除12例,Ⅱ期完全切除14例,Ⅲ期完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6例、探查活检4例和Ⅳ期探查活检8例;共66例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 全组总5年生存率为73.6%,完全切除66例和次全切除28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和53.6%(P=0.025),Ⅰ期单纯手术20例和术后放射治疗12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91.2%(P=0.876)。Ⅱ、Ⅲ期术后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6%、68.8%,与单纯手术的50.0%和2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42、0.035)。结论 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Ⅱ、Ⅲ期患者生存率,胸腺瘤Ⅰ期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瑞民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1):1554-1554
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现将我科收治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杨某、女、48岁。体检时发现右胸部包块影10天入院。术前检查一般情况好,无肌无力表现,心肺物理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既往无结核病史。入院后在全麻下开胸探查,见右膈角处有(6×5×3)cm大小囊性包块,包膜完整,完整切除包块,术后病检报告:右膈肌异位胸腺瘤(以上皮细胞为主,B:型,低度恶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重症肌无力中心128例手术切除的胸腺病理表现.结果:128例患者中,胸腺增生77例(60.16%),胸腺瘤30例(24.22%),胸腺萎缩16例(12.42%),此外还有胸腺囊肿2例、转移癌1例、生殖细胞癌1例、鳞状细胞癌1例.胸腺瘤中AB型14例(10.94%),B2型8例(6.24%),B3型及B1型均3例(2.34%),A型2例(1.59%).结论:根据不同的病理诊断指导临床术后治疗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恶性胸腺瘤患者放疗中重症肌无力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共45例进行了分析。放疗单次肿瘤吸收剂量1.8~2.0Gy,中位总剂量54.2Gy。疗中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控制肌无力症状。结果44例患者按时完成了放疗,1例因呼吸肌受累中断放疗。44例术后放疗患者中4例肌无力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肌无力症状有所加重,2例术后出现胆碱能危象,余34例肌无力症状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前放疗的1例患者放疗中及术后肌无力症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单次剂量1.8~2.0Gy的照射方式不会加重肌无力症状,但放疗中必须应用合理的抗胆碱酯酶药物,密切观察肌无力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da Vinci S手术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9年5 月~2009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用da Vinci S手术机器人切除胸腺瘤3 例,根据胸腺瘤体偏向一侧作为手术入路一侧。患者仰卧位,将术侧胸部及肩部垫高30度。双腔气管插管,手术对侧肺单肺通气,从患者头侧偏向非术侧约30度将床旁机械臂车推至手术台旁合适位置,选定术侧胸壁腋前线至腋中线间第6 肋间作为内窥镜成像系统入口,戳孔放入戳卡,并于其左右侧各一拳的距离(约在锁骨中线外第3 肋间和第5 肋间或第6 肋间)插入左右机械手臂。于内窥镜戳孔与左操作孔之间向后加一个辅助孔。切除瘤体和全部胸腺,并清除其周围脂肪组织,胸腺周围小血管均用电凝止血,胸腺静脉用钛夹夹闭,标本用取物袋取出。结果:所有3 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主要并发症。无中转开胸,未加小切口。均完整切除瘤体和胸腺,并清除胸腺周围脂肪组织。手术时间80~240min(平均136.7min)。 术后16~49h(平均28.7h)时拔除气管插管,术中估计出血量30~100mL(平均63.3mL),术后24h 胸管引流量为100~250mL(平均160mL),围术期均未输血。1 例左侧进胸者一过性膈神经麻痹,出院时复查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按WHO分型,2 例为B1 型胸腺瘤,1 例为B2 型。结论:本研究报告的用da Vinci S手术机器人进行胸腺瘤切除术及周围脂肪组织清除是可行的,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88例老年肝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切除肝癌45例,肝动脉结扎,并用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术中、术后灌注抗癌药物或碘油抗癌药物乳化液43例。手术切除率为51.1%。肝切除组、插管组的AFP转阴率、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27/36)、23.5%(8/34);73.3%(33/45)、62.8%(27/43);31.1%(13/45)、27.9%(12/43);22.2%(10/45)、7.0%(3/43);14.0%(6/43)、2.4%(1/41)。提示,老年肝癌尽管心血管系统疾病较多,但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对于能手术切除者,宜争取手术切除,即使无法切除,采用肝动脉结扎,并用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治疗,对延长老年肝癌的生存期,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