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手部复杂创面修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1991年7月~2004年7月13年来16例应用腹部联合皮瓣修复手部复杂的创面.应用共蒂髂腰部、下腹部两皮瓣联合转移2例;髂腰皮瓣联合同侧一个或两个随意瓣7例;双侧髂腰皮瓣联合转移修复同一只手4例,髂腰皮瓣联合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筋膜瓣2例,髂腰皮瓣联合瓣下筋膜瓣1例,3例筋膜瓣均用来填塞腕部电烧伤后旋前方肌间隙.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皮瓣下感染,换药后愈合;除1例严重腕部电烧伤术后手部功能较差外,其余15例术后手部活动基本恢复,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复杂手部创面,选用腹部联合瓣修复,方法简单、安全,只要能灵活运用一般能得到有效修复.  相似文献   

2.
我科从1988年1月~1989年3月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外伤皮肤大块缺损,深部肌腱、骨关节外露患者共6例。手术均获成功。经临床1a以上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6例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16~51岁。均因外伤造成手部皮肤缺损,肌腱、骨关节外露而行急诊手术。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9cm×6cm。  相似文献   

3.
范荣辉  朱秀梅 《河北医学》2016,(11):1827-1829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早期及后期手术配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随访l月、3月后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优良率为86.05%,对照组优良率为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AM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行手术及康复治疗,能够恢复手部功能和形态,减轻瘢痕挛缩及防止肌肉萎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两年来,我院采用带血管蒂的骼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经过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4~65岁。急诊20例,择期6例。拇指11例,手背皮肤撕脱伤9例,断掌6例。3周后断蒂皮瓣均成活。2 术前护理按手外科急诊术前护理常规进行,如备皮、皮试、拍片、血常规、血型及凝血机制、纤维蛋白原检查。保护创面,避免加重损伤。室应彻底清扫,消毒,室温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55%~75%。病室内严禁吸烟,防止血管痉挛。同时对患者与家属耐心讲解手术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1988-1993五年间共行手部,创面显微外科修复186例,成功率为98.4%,经五年随访者52例,优良率为86%,其中包括修复急诊创面44例、感染创面33例,创伤瘢痕晚期处理109例。本文对不同部位的手部损伤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了阐述。包括指尖部伤缺,虎口部损伤,手掌和背部的损伤以及手部的严重损伤的处理方法,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的论述,并对手术中重要技术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手指深度烧伤后如有骨质、肌腱、神经外露,创面多需皮瓣修复。而手部可利用皮肤少,临床上多需邻指及远位皮瓣转移覆盖,并分两次手术,时间长、费用高。我们自2000年以来采用同指指背旗形皮瓣修复手指创面28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5~56岁;挤压伤9例、电击伤16例、烧伤2例、瘢痕1例;供皮瓣区以中指10例、环指8例、拇指6例、食指4例;皮瓣面积1.0cm×2.5cm~2cm×6cm,长宽比为5~8∶1。1.2手术方法15例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创面及清创皮瓣转移;13例延迟住院患者控制创面感染后,再行手术。术中切除手指创面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创面失误的原因。方法:观察32例手部皮肤缺损,应用指动脉皮瓣、指腹皮瓣、邻近皮瓣、腹部轴型皮瓣、随意皮瓣、薄皮瓣修复,分别出现的并发症。结果:皮瓣转位修复手创面常见并发症的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皮瓣臃肿、皮瓣水肿,其次为伤口感染、皮瓣部分坏死。结论:得出皮瓣修复手术创面失误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及手桡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2008年应用鼻烟壶桡动脉穿支皮瓣共修复手腕及手桡侧外伤7例。旋转点设计在腕部鼻烟窝中点,桡骨远段体表投影为轴线,设计皮瓣面积2.0 cm×3.5 cm~5.0 cm×7.0 cm。结果皮瓣均全部成活,供区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经游离移植中厚皮片后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手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鼻烟窝桡动脉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手部桡侧创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郝秋彦  曹相勋  辛军 《河北医学》2003,9(3):230-232
目的:观察分析了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应用疗效。方法: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手部皮肤缺损创面38例应用胸部或腹部带蒂的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术后7—8d断蒂。结果:断蒂后皮瓣无坏死,随访3个月—1年,手部修复区皮肤平整,色泽好,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应用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治疗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推行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手部创面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04-2007年来320例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手部创面的护理。结果320例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手术无1例因护理不到位而致手术失败,病人满意。结论利用护理手段可使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修复手部创面病人顺利度过肢体强迫期、情绪不稳定期,适时的专科指导可促进病人肢体感觉、触觉、外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加强对行改良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47例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例患者术后1周皮瓣部分撕脱出血,5周断蒂;其余患者4周左右断蒂;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顺利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通过对47例改良胸腹部皮瓣的患者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及观察,使患者的手指及肘、腕、肩关节功能锻炼得到了最好的康复,取得了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全厚皮修复手部电烧伤肉芽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厚皮修复手部电烧伤肉芽创面温州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齐永1990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全厚皮修复电烧伤后手部肉芽创面共12例,18个部位,皮片成活率达到95%以上,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病例: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7—45岁。全部为...  相似文献   

15.
李云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34-135
目的探讨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诊治的40例手部创伤患者,给予前臂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对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40例手部创伤患者,15例和11例分别使用了前臂桡动脉和尺动脉皮瓣,8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6例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完成了前臂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40例手部创伤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0%。其中,25例为优(62.5%),12例为良(30.0%),3例为可(7.5%)。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的手部创面弹性较好。与术前相比,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并且恢复正常。术后3例患者发生静脉危象(7.5%),经过及时的处理,皮瓣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手部创伤而言,前臂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缺损程度的手部开放性创面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不同开放类型的200例手部创面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或游离植皮30例,带筋膜蒂的筋膜瓣或筋膜皮瓣转移30例,带血管蒂的筋膜皮瓣转移90例,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30例,复合组织瓣移植20例。结论 手部开放性缺损只要彻底清创,选择合适的皮瓣,方法适当,术后创面愈合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手部创面的手术方式除了短缩缝合、皮片移植、还有带血管蒂皮瓣移植等Ⅲ,此类术式均具有一定的组织破坏性,并发症也不少。近4年,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在疮疡方面的治疗经验,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部创面,获得满意疗效,从而弥补了西医术式的不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对276例手部创面患者,用原位或附近带有血运的软组织或皮肤,将其覆盖在肌腱或骨质裸露处后,剩余创面应用中药治疗.结果276例患者手部创面愈合时间4~6周,4例覆盖组织坏死.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部创面痛苦少,残疾小,治疗方便,患者易接受,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20.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皮外伤,发生率很高,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当热、电、化学、放射、机械、交通运输等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又可造成多种人体损伤.近年来我国烧伤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发展迅速,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已经创立了许多治疗方法.但是作为从事烧伤治疗研究的医务工作者,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强调挽救生命的同时,更要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使患者治疗后的外形和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