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喹诺酮类 (Fluoroquinoloue)抗菌药物进十几年来有较大发展 ,新品种日益增多。尤其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 ,杀菌力强 ,疗效显著 ,使用方便等优点 ,几乎适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1 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特点1.1 药理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 ,DNA旋转酶的催化作用可改变DNA结构。此酶有两个旋转酶A基因编码亚单位 ,能使DNA链在细菌染色体上断开 ,并在超螺旋后将染色体从新封接。氟喹诺酮类药物抵制DNA旋转酶A亚单位 ,从而抵制了细菌DNA复制转录 ,使细菌不能分裂 ,并…  相似文献   

2.
喹喏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玉斗  袁霞 《中国医刊》2002,37(10):52-53
喹喏酮类是人工合成的含 4 喹喏酮基本结构的药物 ,它与细菌DNA螺旋酶的DNA双链中非配对碱基结合 ,抑制DNA螺旋酶亚A单位 ,使DNA超螺旋酶结构不能封口 ,从而使DNA单链暴露 ,进而导致mRNA与蛋白质合成失败 ,最终细菌死亡。目前 ,此类药物主要有喏氟沙星、氧氟沙星、依喏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妥舒沙星、替马沙星、芦氟沙星、氟罗沙星、氨氟沙星、伊罗沙星、二氟沙星、司帕沙星等。由于它们具有抗菌谱广 ,吸收迅速 ,半衰期长 ,疗效显著 ,使用方便 ,价格适中等特点 ,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在医院抗生素应…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NS)是化学合成抗菌药物。自1962年首次人工合成喹诺酮类(quinolones QNS)药物奈啶酸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FQNS类药物已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或验证者已有50个,并且一批新的FQNS类药物正在研制中。由于FQNS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体内分布广、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已成为10余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目前FQNS类在国内临床迅速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对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愈率的提高,危重感染病死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重抗药性恶性疟的严重性及分布范围的迅速扩散,给恶性疟的防治带来了极其严峻的问题,寻找新类型的抗疟药实在刻不容缓。酮替芬(Ketotifen)为5—羟色胺(5—HT)类药,常用于抗过敏性疾病。1986年潘星清等发现其对红内期疟原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且能治愈高度抗氯喹株伯氏疟原虫感染,后经临床试用酮替芬合并少量磺胺多辛治疗现症恶性疟和间日疟确有疗效。新近研究表明,酮替芬或同类的赛庚啶(cyproheptadine)单用治疗抗氯喹株伯氏疟原虫较敏感株疗效更佳,与氯喹并用可逆转伯氏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原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由于病原体的种类繁多,特别是细菌的种类更是繁杂,而且数量巨大,在外界环境包括医院内部环境中大量存在,人和动物,特别是医护人员,由于日常生活或工作关系,经常与外界或病人接触,因此,成为病原携带者,不但体内有大量病原体存在,而且可排出体外,使外界环境再受污染。可以说,人是在大量病原体包围中生活的,所以受感染的机会是很多的。 作为医护人员,特别是医生,经常要接触各种病原体引起感染的病人,几乎天天要与抗菌药物打交道,因此,如何掌握适应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就成为每个临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据有关调查,目前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70%,就是说有70%左右的病人在使用各种不同的抗菌药物,因此,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用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6.
7.
丁嘉寅 《嘉兴医学》2001,17(3):164-165
目的: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应用抗菌药的门诊及住院处方进行抽查分析。结果:8972张处方中,不合格率占9%,存在用药疗程长,多药并用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需要临床医师和药剂工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9.
10.
吡格列酮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跃忠  宋作珪  单江 《浙江医学》2002,24(5):320-320,F003
胰岛素抵抗和 β 细胞功能衰竭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 细胞功能 ,自然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目标。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Thiazolidinediones,T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 ,能明显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其单独或与磺酰脲等降糖药合用 ,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该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噻格列酮(Ciglitazone)、曲格列酮 (Trog1itazone)、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 (Pio…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万衡 《广西医学》2002,24(6):829-833
自 196 2年美国sterling 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 (nalidixicAcid)以来 ,喹诺酮类 (quinolones)抗菌药发展迅猛 ,引人注目。其中氟喹诺酮 (fluoroquinolone)已逐渐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 ,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活性强、药代动力学优良、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简单回顾其发展过程 ,对近年来的研究发展状况作一综述。1 分类概况〔1~ 3〕1.1 从化学结构看 ,喹诺酮类药物大体分为萘啶酸类 (萘啶酸 )、吡啶并嘧啶酸类 (吡哌酸 )、…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新的抗菌药物不断被研制生产用于临床。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量多而广,且更新快,与各类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在临床用药中就不免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据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统计,使用抗茁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居各类药的首位,抗菌药所诱发的药源性疾病近50种。这些问题的发生除抗菌药本身的因素外,与临床是否合理用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胺碘酮的药理特性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40)主要采用西地兰加以治疗,观察组(n=40)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心室率治疗前后发生的变化和生存质量。结果 (1)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最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心室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生存质量总得分为(101±8)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总得分(140±7)分(P<0.05)。结论口服胺碘酮用于心房颤动以及心房扑动的转复以及预防复发有器质性的心脏病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梁朋 《医学综述》2001,7(3):176-177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抗菌药 ,该类药物按照骨架结构的不同 ,大体可分为吡啶并吡啶酮酸 ,嘧啶并吡啶酮酸 ,缯啉酸类和喹啉酸四大类。 80年代以来 ,以喹啉酸为母核骨架的氟喹诺酮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其主要优点有 :口服吸收好 ,不必做过敏试验 ,应用方便 ,抗菌谱较广 ,组织浓度高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药源丰富 ,由于引进品种增多及快速国产化 ,目前在国内临床应用已很普遍 ,但是随着其应用的日益广泛 ,对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 ,某些副作用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纵观国内近 1 0年来有关喹诺酮类的临床报…  相似文献   

15.
16.
吴英 《四川医学》2000,21(4):333-334
抗菌药物常规用药方案为 Bid、Tid、Q6 h,甚至持续静脉滴注。 70年代 ,有人对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重新评价 [1] ,提出包括 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类、喹诺酮类等 [1~ 5]抗菌药的 1日 1次 (Qd)疗法。本文就抗菌药物 Qd疗法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作一综述。1 抗菌药物 Qd疗法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的药效主要监测指标除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 (MBC)外 ,还有一些参数 ,如抗菌药后效作用 (PAE)、亚抑菌作用 ((SME)、抗菌药后白细胞增效作用 (PALE)及首次暴露效应、药物浓度增高后杀菌活性的变化等[7] 。一般来说 ,几…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芳 《中级医刊》1991,26(3):47-50
  相似文献   

18.
<正>普罗帕酮作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时有发生一定的心脏毒副反应,现将近年临床上遇到的普罗帕酮毒副反应14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35~82岁,平均56岁。病因:冠心病(心梗2例)6例,风心病3例,肺心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原因不明1例。治疗前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及慢—快综合征等传导系统异常。 给药方法 口服每日300~900mg分2~4次,开始时多为450~800mg/d,酌情增减,显效后减量维持,维持量300~600mg/d。静脉给药70mg加入20ml生理盐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大平  魏红光 《中原医刊》2006,33(18):80-81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滥用最明显的药物,抗菌药的滥用引发的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而且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是临床用药的重要课题。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挽救了一大批感染患者的生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也出现了严重的滥用现象,抗生素的滥用是指用药的不合理,如在无指征或指征不明显的情况下随意使用抗生素,盲目首选价格昂贵和新的广谱抗生素,而忽视了价廉、有效的抗菌药。滥用抗生素引起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及其他不良反应等严重后果,同时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相似文献   

20.
1 抗菌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喹诺酮类是DNA回旋酶制剂。DNA是以高度螺旋卷紧的形式存在于菌体内。如果不卷紧 ,则其长度远远超出细胞壁 ,无法容纳于细胞内 ,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而DNA回旋酶的作用就是使DNA保持高度的紧缩状态。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为抑制DNA回旋酶 ,从而影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使细菌不再分裂 ,从而达到快速杀菌的效果。由于这一作用原理不同于其他抗生素 ,因而与其他抗生素无明显的交叉抗药性。本类药物对人类细胞的DNA无影响。第三代喹诺酮类 ,在分子结构中引入氟 ,不仅可增加对绿脓杆菌的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