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998年2月至2008年6月间海口市人民医院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8例和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7例分别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2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发生边缘或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治愈,1例皮瓣坏死达1/2,经换药后再次植皮修复治愈,随访2月~4年,皮瓣外观良好,足踝部功能恢复,行走正常。结论内踝上或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足踝部严重的损伤除皮肤软组织缺损外,同时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等深部组织缺损,局部可供转移的皮肤少,使创伤急诊处理十分困难。我院自2001年9月以来,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一期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2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外侧皮瓣在修复足跟和踝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足外侧皮瓣,对5例足跟和踝部组织进行修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阐述.结果 足外侧皮瓣治疗足跟和踝部各种原因组织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即时治愈.结论 足、踝部慢性溃疡,烧伤、恶性肿瘤等,因足踝部皮下组织菲薄,溃疡往往致跟腱甚至跟骨外露,所以,应用足外皮瓣修复即时封闭创面是彻底治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内科治疗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糖尿病足合并Wagner分级2级以上的足部溃疡采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32例共38足。 结果 术后皮瓣血运良好,2例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治愈,l例半年后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外伤后伤口不愈合再次发生溃疡,并出现糖尿病足坏疽,行截肢处理。本组病例随访2~18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优良,耐磨压,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足可负重行走,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应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部溃疡临床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便易行,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以内踝上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2月~2010年2月,对2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内踝上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术。皮瓣面积10 cm×7 cm~15 cm×11 cm,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 结果 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伤口一期愈合。经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不臃肿,感觉恢复S2~S3+,足部行走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者植皮区松软,外观可,无瘢痕挛缩。 结论 内踝上以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解剖恒定,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可满足踝部部创面覆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比较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创面局部情况及创面位置选择不同皮瓣修复,分为穿支螺旋桨皮瓣组(n=27)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n=30)。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Weber标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温度觉、触觉,供区瘢痕挛缩及满意度。结果穿支螺旋桨皮瓣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在疼痛、步态、日常活动、踝活动范围及距下关节活动范围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胀方面,穿支螺旋桨皮瓣组评分低于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温度觉、触觉及瘢痕挛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螺旋桨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均可有效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但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在外观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小腿逆行筋膜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应用小腿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6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34例,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逆行筋膜皮瓣20例(21块皮瓣),胫后动脉穿支小腿内侧筋膜皮瓣8例。结果:58块皮瓣完全成活,4块部分坏死、1块完全坏死者经补充植皮治愈。随访1~6a,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组筋膜皮瓣血供良好、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尤其适合修复足跟及踝部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3例足踝部创面的患者,采用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转位修复术,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部创面3例,踝部创面5例。4例急诊外伤创面伴有骨、肌腱外露者急诊修复。5例急诊创面采用VSD负压吸引后亚急诊行皮瓣修复, 4例为术后皮肤坏死,二期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7.0 cm×14.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 cm×3.5 cm~8.0 cm×15.0 cm。 结果 本组1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接近周围皮肤,外观无臃肿。供区皮肤直接缝合者,术后瘢痕较小;供区植皮者,无明显瘢痕增生。踝关节活动良好,患肢均可负重行走。 结论 采用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内踝前动脉穿支为旋转点,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部位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3cm×4cm-5cm×8cm,血管蒂长4-6cm,血管蒂旋转部位于内踝上1-3cm。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皮瓣无皮肤破溃,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基本满意,行走正常,术后1年两点辨别觉为1.0-1.2cm。结论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简便快捷,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切取面积大,逆转距离短,能恢复一定的足踝部感觉,是一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0.
常德寿  蔡鸿敏 《医学信息》2009,22(2):127-128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35例。结果35例转移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均成活且功能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血管皮瓣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易于切取和转位等优点。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 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瓣结合足底内侧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腓骨瓣进行修复。观察皮瓣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瓣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 结论带血管的髂骨瓣及腓骨瓣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瓣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结果:29例中24例全部成活,4例边缘坏死合并有水泡,经换药治愈,1例部分坏死经植皮治愈。所有涉及足跟、足底负重区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结论:(1)该皮瓣解剖恒定,质地好,有感觉,成活率高,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2)结扎小隐静脉后皮瓣肿胀明显减轻,对皮瓣成活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总结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34例患者(35例皮瓣),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7例,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5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3例,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7例,足背内侧隐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蒂皮瓣3例。结果术后有2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小面积坏死(分别为1.0cm×0.5cm,0.8cm×0.6cm),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在3个月~2年的随访中,皮瓣质地良好,下肢行走功能恢复良好,但皮瓣的感觉功能重建效果欠佳。结论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方便,皮瓣成活率较高,非常适用于肢体远端,尤其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38.4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交通伤15例,矿石砸 伤8例,高处坠落伤1例。急诊手术行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肢体血运重建,负压封闭式吸引术;二期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以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三期行植骨内固定或骨延长术。软组织缺损8 cm×12 cm~22 cm×36 cm;切取皮瓣12 cm×15 cm~25 cm×40 cm,其中对侧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背阔肌皮瓣9例,胸脐皮瓣3例。通过对皮瓣愈合、皮瓣外形、皮瓣温度、皮瓣感觉、供区瘢痕等5个方面的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4例皮瓣成活并保肢成功23例,伤口一期愈合;另1例因严重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截肢。20例获得12~66个月随访(平均31个月),肢体可负重行走,足底有保护性感觉,皮瓣颜色好,外观无臃肿,未出现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难治性感染等并发症,疗效评分7~10分,疗效满意。结论 利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能有效修复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肌间隙血管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结果 :B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5± 0 .6)cm ,外径 (1.7± 0 .2 )mm。C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0± 0 .6)cm ,外径 (1.5± 0 .3 )mm。其余A、D区分支细、短。结论 :以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血管蒂较长 ,口径适合显微外科的吻合要求 ,可用于游离移植修复 ;临床修复手皮肤缺损 6例 ,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小腿前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科收治的13例小腿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0~52岁,平均38岁。未分化多形性肉瘤5例,滑膜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上皮样肉瘤1例,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患者软组织肉瘤均行手术切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面积5.5 cm×6.5 cm~13 cm×7 cm。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7 cm×8 cm~14 cm×8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术后6周从皮瓣愈合、外形、温度、感觉以及供区瘢痕5个方面评价移植皮瓣的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其中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成活;1例因创面感染皮瓣远端延迟愈合。13例患者均获随访9~57个月,平均24.5个月。13例皮瓣外形好,外观无臃肿,温度正常,皮瓣感觉部分存在。其中3例放疗后皮瓣局部色素沉着、质地变硬,但无皮瓣坏死;余皮瓣色泽和质地均良好。移植皮瓣疗效评分7~9分,疗效满意。随访期间患肢可负重行走,无供区肿瘤种植。无瘤生存10例,其中因肿瘤复发行小腿截肢术1例;肺转移3例,其中带瘤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一期移植修复小腿前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具有可避免皮瓣供区肿瘤种植、皮瓣血供可靠、对供区创伤小、外形满意等优势,是一种修复小腿肉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