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于痤疮,历代中医文献对此都有记载,或从气血阴阳论治,或从脏腑论治,或从营卫论治,文章介绍、分析痤疮的临床特征,以及病因病机,通过辨证分析治疗痤疮,佐以程益春教授用清热解毒凉血燥湿的治法治疗痤疮的案例加以说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4.如何理解“营卫不和”与“调和营卫”? 兹联系原文12、13、53、54条简述其临床意义。要理解营卫不和与调和营卫,先要弄清营卫的含义。卫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敷布在体表的阳气,体表的阳气因有保卫体表,抗拒外邪的功能,所以称为卫气。二是指体内运行不息的阳气,既能温养脏腑肌肉,又是体表阳气补充的来源。营的含义也有两方面:一是体内津液的泛称,是转化为汗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营卫不和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敷布于体表的阳气除了卫外抗邪的作用外,它还能调节体内的津液使之渗出体表。如果卫外的阳气虚弱或卫阳被遏,就会失去其调节津液的功能,这就叫做营卫不和。二、营卫不和的病因营卫不和多由外感和内伤所致。在外感病因中,以风邪最为常见。外来的风邪,若破坏了机体的适应调节能力,就可能使卫气受伤,  相似文献   

4.
梅花针扣刺属于古代刺血疗法,通过叩击人体皮部,浅刺体表细小络脉取血,以达泄热破瘀、散邪扶正、调和营卫之功,在常见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脱发、带状疱疹、痤疮、丹毒、慢性湿疹、白癜风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李娜 《光明中医》2008,23(5):577-579
卫气的生成,其物质基础来源于三个方面:水谷之精气、先天之精气及其自然界清气。此三者在肺气的宣降运动中汇集于肺生成一身之气,其气分阴阳为营卫,卫气分布于人体体表的功能也是肺气功能的延展。  相似文献   

6.
营卫由中焦脾胃化生,与肢体功能关系密切。营卫是气血功能的体现,气血的正常运行是营卫调和的关键,气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皆可使营卫失调而致痿证。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生于中焦脾胃,而营卫从中焦生成后循行于经络之中,气血充足则营卫养护之力强,从阳明经调节营卫,可使营卫协调而气血调和。治疗上,主取阳明经腧穴,予补气或行气针法,通过补养营卫或调营通卫,从而达到治痿效果。  相似文献   

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伤寒论》中颇具争议的一首方剂,原方由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茯苓、白术组成。历代医家对原文“去桂”持质疑态度,多认为应去芍药而保留桂枝。本方争议的核心点在于桂枝和芍药作用的差异,一般认为芍药不具备解表作用,去桂枝后整方几乎无解表作用而无法治疗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诸症。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深入探讨桂枝、芍药功效的差异,通过梳理历代本草有关芍药功用的记载,总结芍药的作用特点为通降和利下。通过分析原文,认为第28条的核心病机为体表营卫壅堵,心下水气阻碍营卫代谢。结合营卫理论,提出芍药的核心作用为通降营卫,促进体表营卫回流。本方保留芍药的目的在于促进体表营卫回流,疏通体表营卫壅堵,通降中焦营卫至下焦,利心下水气,使邪气从小便走。去桂枝的目的在于桂枝主升,与通降的抗病趋势相悖。结合两则临床案例,初步验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合理性,从理论和实践证明了本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张喜奎老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张老师基于《黄帝内经》"郁乃痤"的发病机理,认为"郁"是痤疮发病的最主要病机,提出从营卫论治痤疮的经验方法,以桂枝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效如桴鼓,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 经络或称经脉,是人体脏腑与体表肌肤、四肢百节、五官孔窍联系的通道。故《灵枢·海论》有:“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之说。凡人体营卫之出入,气血之流通,津液之化行,气机之升降……都是通过经络的路径而实现的。经络的基本病机是:经络的功能偏盛偏衰,经络的运行逆乱和郁滞不畅。经络虚衰,常指经络及其络属的脏腑中营卫气血津液不足,不能濡润温养所联系的器官组织,以致功能低下,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行不能化行而引起的病变。经络偏盛,常指其功能太过,生克反常而为病。无论是经络的  相似文献   

10.
张茜薇  吴林玲 《河南中医》2014,34(2):280-281
颜面痤疮的发生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发于体表的一种外候,通过观察体表相对独立的局部色泽、形态等变化,可以测知体内脏腑、经络的失衡状态。运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抓住"定病位",根据病位之所在,经络之所行,脏腑之所属,结合病因病机,全面进行辨证论治,对颜面痤疮的治疗有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中“食入于阴,长气于阳”的本意为:水谷进入人体,转化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一方面供养体内脏腑,另一方面也输送至体表形骸,周营遍身,使人体各部分发挥正常功能。“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营卫之气均由水谷转化而来,又周营于皮肤腠理之间,当营卫之气转化为津液发散于体表时,即形成了发泄于外的汗液,此即“汗生于谷”的内涵。桂枝汤别名为阳旦汤,其作用本质并非仅仅发散祛邪,而是“助阳以为表”,使体表的营卫之气充盈,汗而邪退。故方后“啜热稀粥”的作用为生长营卫之气,使汗发有源,从而达到“助药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神经微环境是改善受损神经、促进轴突修复再生的重要基础,神经微环境破坏与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微循环障碍、免疫异常等密切相关,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重要病理环节。中医学认为,营卫失调是DPN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或营卫不足,或营卫不通,或营卫不和,均可导致营卫气血交会失常,进而津凝为痰,血凝为瘀,痰瘀互结,痹阻脉络,肢体不仁。"调营卫、畅中焦"以促进营卫交会、畅通气血是主要治疗思路,临证使用调和营卫法治疗DPN疗效显著。目前,营卫失调的实质研究多局限于微循环障碍等,调和营卫法治疗DPN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深入探讨。众多研究均证实,营、卫的循行分布、生理特性、功能与神经、免疫、代谢物质、微循环等密切相关。基于营卫的现代医学实质,笔者认为从神经微环境角度探讨营卫内涵具有科学依据,调和营卫法是既继承传统理论又符合DPN现代发病机制认识的治疗法则,助卫和营、开畅中焦能改善神经微环境从而发挥恢复受损神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免疫活性物质、代谢产物、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轻度认知障碍是指以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正常认知与痴呆的过渡阶段。中医将轻度认知障碍归于健忘、善忘、痴呆等病的范畴,病位主要在心、脑,病机与营卫运行失调密切相关。营卫实质及功能与神经血管单元存在多重联系。现根据营气与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以及卫气与血脑屏障、小胶质细胞的相关性,提出营卫运行失调是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病机,病机包括“营弱卫强”和“卫虚营滞”,造成神经血管单元功能紊乱和结构改变,脑神衰退,认知障碍。拓展营卫理论在脑病的应用,加强营卫理论在神志疾病中的探索,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轻度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理论研究发现营卫的原始含义是循环之血气,古人为了解释人体气血生化的问题,赋予了“营卫”津液之气,也即血气前身的含义;为了解释人体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古人赋予了“营”以“荣”的意义,从而获得血气的营养功能,又赋予了“卫”卫外固表之功,从与经脉之营伴行的固定模式和路径中拓展开来,承担了阳气、正气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将营卫理论用于临床针刺,古人又赋予了营卫表里深浅的含义。理清营卫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SAPHO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即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髓炎(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and osteomyelitis)。董振华教授在诊治该病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累及骨关节、皮肤,属中医学"骨痹"、"脓疱疮"等范畴。本病以太、少两感,营卫气血失调,湿热血瘀为主要病机;治以太阳、少阳同治,调和营卫气  相似文献   

16.
<正> 儿科急证以肺系及脾胃系多见,占临床就诊人数的85%左右。而肺系急证又占绝大多数。笔者根据临证积累对小儿肺系急证点滴初浅识微,整理成文如次。 1 脑系急证责营卫 小儿时期肌肤娇嫩,卫外不充。营卫功能不全是小儿肺系急证发病的主要原因。营气与卫气共为精气,代表人的正气,循行于体内体外各部,固护于体表,是外邪不能逾越的藩蓠。肺与营卫有密切的关系,肺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102例桂枝汤及其类方的临床医案分析中,首先论述了桂枝汤在临床使用时的症状、舌象、脉象、病机、治法、用药等6方面特点。进而说明张仲景把营卫二气与脾胃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营卫统言气血阴阳;营卫不足则易导致脏腑组织、气血阴阳虚损的观点。桂枝汤调和营卫的特殊意义在于以其调养中焦脾胃为基础,故外可调和营卫,内可调和气血阴阳以理脏腑组织之虚损。  相似文献   

18.
营卫及其气化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后世医家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对《内经》营卫的性质及其气化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营卫皆属于阳气 ,营阴卫阳乃是气之分阴阳 ;对营卫的循行位置 ,功能以及“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作了阐述。营卫二气相辅相成 ,相互配合 ,共同调节着全身脏腑气血津液阴阳的平衡。全身络脉、腠理玄府是营卫气化的场所。营卫气化是气血津液输布、转化、排泄代谢的最直接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粉刺、酒刺,古人多从风、阳论治[1]。笔者临床据证从营卫不和辨治痤疮也取得较好疗效,简介如下。1典型病例某某,男,19岁,2018年3月16日初诊。患者面部红色丘疹、疱疹1年余。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部红色丘疹、疱疹增多,色鲜红,不伴疼痛、流脓,食辛辣后加重,无明显怕冷怕热、胃胀胃痛、口干口苦等不适,纳眠及二便可,舌偏红、苔白腻,脉沉弦。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营卫不和、肺脾不调证。方选桂枝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桂枝、陈皮、法半夏、茯苓、桔梗、枳  相似文献   

20.
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异常过多的现象,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限性多汗和泛发性多汗两型,大多数为良性,少数可由系统疾病所致[1],现代医学认为多汗症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功能性失调和器质性疾病两大类.中医学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黄帝内经》),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毛窍达于体表而成.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是生理性汗出.而病理性的汗出则应注意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症等.在治疗上多数医家根据汗出的特点,分别采取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热除湿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