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改变已有不少研究 ,但由于传统的视网膜电图仅能记录视网膜的整体反应 ,而无法分辨各局部视网膜的电位反应 ,因此在DR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均存在着局限性。近来 ,Sutter等[1] 发明了一种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 calelectroretinogram ,MERG)技术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测量整个测试野内许多细小部位的ERG ,其一阶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内层的功能[2 ] 。我们对 30例增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引起的眼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常致盲。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客观、定量的检测视网膜各区域功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视功能的监测和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在DR预测模型构建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围绕mf-ERG技术在DR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三个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个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VERISⅣ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测量和分析了34例非增殖期、15例增殖前期和15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眼比较,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的N  相似文献   

4.
龚铠  刘东伟  王炜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5-1917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一阶(first order kernel,FOK)和二阶(second order kernel,SOK)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06/2015-05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58眼作为糖尿病组,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二阶反应检查,并与同期门诊检查的正常组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OK总和反应b波潜伏期无明显延迟,而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12).糖尿病组SOK总和反应b波的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25),且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3,P<0.01).糖尿病组a波在FOK和SOK中的振幅和潜伏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b波振幅、潜伏期分别与糖尿病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波振幅与病程呈负相关,而b波潜伏期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FOK、SOK均有变化,主要反映在b波的振幅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眼底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ol electmretinogram, mf-ERG),评价其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f-ERG检测30例(56只眼)正常对照组和32名(58只眼)无眼底镜下可查见的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对两组mf-ERG中a波和b波的潜伏期、振幅总和以及b波的振幅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糖尿病组,除0环和颞下象限之外.b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迟,而a波和b波振幅总和及b波的振幅密度减低主要集中在黄斑周围区域(0~1环)和颞上象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ERG能在DR出现之前客观定量地评定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于强  张欣  陈景荣  刘杏  余敏忠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12):758-760,T001,T002
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的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其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变化的关系。我们应用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检测了Ⅲ~Ⅳ期糖尿病视风膜病变患者38例60眼,结果显示OCT图像特征大致可分五种形态,m-ERG反应密度图形可以反映出黄斑的视网膜功能并与黄斑区的组织形态的改变有较密切的关系。OCT及m-ERG的应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组织形态和视网膜功能的评价及随访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方法 正常对照组17例 (30只眼 ) ,糖尿病患者 6 8例 (114只眼 )进行矫正视力、眼压、散瞳眼底、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 30只眼 P波潜伏期为 2 7.8m s± 2 .5 7m s,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NDR) P波潜伏期为2 7.89ms± 3.2 5 m s,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BDR) P波潜伏期为 30 .90 ms± 3.2 5 m s,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DR) P波潜伏期为 34 .90 ms± 4.18ms,正常对照组与 NDR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 BDR、PDR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波振幅密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分期间也有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无荧光渗漏的 P波潜伏期为 2 9.82 ms± 2 .34 ms,有荧光渗漏的 P波潜伏期为 32 .98ms± 4.2 5 ms,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无荧光渗漏的振幅密度为 11.2 7ms± 3.6 5 ms,有荧光渗漏者为 8.2 4ms± 3.6 8ms(P <0 .0 5 )。结论 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客观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检测 ,特别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诊断、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PDR患者40例44眼(PDR组)和正常对照组40例40眼进行mf-ERG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R患者组mf-ERG 1~5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N1波潜伏期在4环、P1波潜伏期在2~5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结论:Mf-ERG可有效地评价PDR患者视网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和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ERG)对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ERIS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了11例(11眼)特发性黄斑裂孔,24例(25眼)视网膜脱离和15例(30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采用Burian-Allen接触镜电极,在8min(分16段)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与正常年龄组相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于1~2环N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眼部并发症,可以导致视力的严重损害.多焦视网膜电图是一项新的视觉电生理测量方法 ,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测量整个测视野中许多细小部位的视网膜电图,可以反映局部视网膜的功能,对于DR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能够定量地监测DR的进展情况,判断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1)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一阶反应研究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与正常人的视网膜功能,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2)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糖尿病病程与mfERG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亚临床期DR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40例(75只眼)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20例(36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且对40WGQJ2型糖尿病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相关指标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亚临床期DR患者P1波的振幅表现为环1到环5明显降低,P1波的潜伏期表现为环3到环5显著延迟。(2)亚临床期DR患者的N1波振幅表现为环3及环4振幅降低,N1波潜伏期表现为环5显著延迟。(3)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与亚临床期DR患者mfERG振幅的降低相关。结论(1)mfERG在亚临床期DR中表现为振幅降低及潜伏期延长,mfERG能在早期客观的评价视网膜的功能。(2)mfERG P1波振幅的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相关,故亚临床期DR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控制,对于预防及延缓DR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重度非增生期及增生期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一阶函数核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DR患者46例72眼分为2组:一组为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23例38眼,另一组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23例34眼。设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23例34眼。采用罗兰的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仪进行mERG一阶函数核反应检查,提取数据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mERG1~5环的N1波、P1波的振幅密度值及峰时值。结果PDR组的N1波和P1波的振幅密度值比NPDR组下降,第1环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5环N1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R组的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比NPDR组延迟,2种波形第1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波4环除外)。结论DR从非增生期进入增生期,mERG一阶函数的N1和P1波在黄斑中心凹区振幅密度值下降明显,而在黄斑区外视网膜则以潜伏期的延长为明显。N1和P1波的振幅密度值对反映视细胞功能更为敏感,而潜伏期则可能与视网膜缺血的关系相对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试并比较正常人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方法 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 Science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对正常人13例(13眼)和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6例(12眼)进行检测,并将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的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各环N1、P1波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正常人而反应密度值均低于正常人.结论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有明显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34例(68眼)糖尿病患者及mERG对23例(45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到Ⅰ期、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增加趋势,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且与视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Ⅰ期DR患者的P1波及N2波反应密度较NDR患者减少(P<0.01或0.05),Ⅲ期DR患者的N1波、P1波、N2波潜伏期分别较NDR患者或Ⅰ期DR患者延长,各波反应密度分别较NDR或Ⅰ期DR患者减少(P<0.01或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P1波潜伏期及反应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黄斑区及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与N2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呈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当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时,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出现损害,RTA结合mERG的检查,可更加全面地反映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杜蓓  徐延山  张红 《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28-113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并发的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复杂的病理变化破坏了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作为一项新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测量整个测视野中许多细小部位的ERG,其一阶反应可反映局部视网膜内层和外层的功能,目前这项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100例149眼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PDR)42例79眼,有效率为95%,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58例70眼,有效率为81%。经x2检验p<0.0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显示了DR病人早期PRP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视网膜1期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评价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31只眼,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6只眼的mtERG在视野30°的测试范围内6个不同离心度的环形区N1、P1波潜伏期、P1波反应密度改变.结果 在视野30°的测试范围内6个不同离心度的环形区,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N1、P1波潜伏期显著延长;环1、2区DR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P1波反应密度显著降低.结论 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眼底改变的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可出现视功能的异常,mfERG能够定量的检测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局部视功能变化,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