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扶脾镇惊法治疗小儿惊泻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惊泻是婴幼儿泄泻中的一个类型。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临床以惊惕不宁,睡中惊跳,泻下色青有泡沫或粘稠不化、1日数次为特征。其病机为脾虚肝旺。小儿为难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而肝常有余,且阴阳之动态平衡及肝脾两胜之相互制约的生理关系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稍有偏颇则脾易虚而肝易旺,加之小儿神气怯弱,见闻易动,大惊卒恐,每易致肝木亢旺,乘侮脾土,脾失健运,乳食不化而致泄泻。笔者以扶脾镇惊法治疗小儿惊泻50例,收效甚佳,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2天,最大11个月,其中6个月以下38…  相似文献   

2.
<正> 泄泻是农村常见病,病虽复杂,但究其原因不外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几类。治疗上不外健脾用食、温肾益气之法。然而临床观察当中因惊恐引起的泄泻亦屡见不鲜,古人称此泻为肝泻或惊泻。本病与小儿的生理特点有关,因小儿为纯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脏气清灵,神气怯弱为肝泻的生理基础,木旺土虚是其病机。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泻属祖国医学"泄泻"等病范畴,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小儿脾胃薄弱,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喂养不当,凡外感六淫,内伤乳食,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中医认为"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送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活之所伤或为暑湿风寒之所感.脾胃停滞,以至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出".小儿腹泻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虚和湿盛,在治疗上应用中药止泻散外包帖脐治疗解决了中药的气味难闻,小儿拒服中药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任高鹏  刘克勤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2):97-98,102
李东垣认为饮食不节、形体劳役导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脾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脾病可致他脏病,他脏病亦可导致脾病.其调理脾胃虚弱,常根据症状、季节、脉象的异同灵活用药.心脾同病须用泻心火之药,肺脾同病须用泻肺之品和益气扶正之药,肝脾同病须用风药泻之,肾脾同病须用泻肾水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并强调治疗肝、心、肺、肾,或补或泻,都不可忽略调理脾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痛泻要方首见《丹溪心法》,痛泻方名出自《医方考》,其病机应为肝脾不和非局限于肝旺脾虚。其治疗一方面非有痛有泄均可应用,热证湿毒等引起的痛泻非此方所能治疗,另一方面符合肝脾不和之病机,不伴疼痛之泄泻亦可应用。在实际运用中当审症求因,切中病机,随症加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泄者大便溏薄、势犹舒缓、时作时止;泻者势以直下,水去如注,合则称为泄泻,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泄泻发病原因甚多,多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惊恐等均可为罹患。脾胃虚弱及它脏累及脾胃致泻者亦属常见。其病机多以脾胃损伤、湿邪困阻、气机升降失常所致。针对脾损湿盛的病机关键,其治疗则以理中除湿为宜,以调整脾胃功能,恢复气机正常运行。临证若见小便短少者尤宜利水,若小便正常则应以燥湿健脾为主,有热者则宜清热燥湿或利湿。明代李中梓提出治泻九法,后世名医赵锡武亦有新论述。随着历代医家不断地充实,芳香化湿药用于治疗泄泻亦是古今医家所喜爱,记载虽多,均较零散,本着整理提高的想法,对于芳香化湿药用于泄泻病证的治疗,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1芳香化湿药的功效特点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本类药物气味多辛散芳香,性质偏于温燥,专入脾经。由于脾恶湿而喜燥,土爱暖而喜芳香,湿浊内阻中焦,则脾胃运化失常。泄泻一病,属于脾损湿盛的疾患,所以对于湿浊阻滞、脾阳受困、运化失调而引起的泄泻,投入辛香温燥、疏利气机、宣化湿浊、健脾醒胃的芳香化湿药,可起到化脾经湿浊之邪,使被困扰的脾胃恢复健运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正五更泻,亦称肾泄、鸡鸣泻,是以黎明规律性出现肠鸣、腹痛、强迫性泄泻为特有症状的一类疾病。自古以来诸多医家单从脾肾阳虚角度论治,治以四神丸。然而五更泻的发作时间、病机与肝存在密切关系,故笔者临床从肝论治本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5则如下。1肝木过旺克脾土,抑肝扶脾为之主清代名医张聿青曰:"肾泄又名晨泄……然肝病亦有至晨而泄,以寅卯属木,木气旺时,辄乘土位……"病发于晨,时归寅卯,肝木气旺,阳气初露,  相似文献   

8.
王道涵  王素梅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62-1163
王素梅教授认为小儿口疮的病因病机起于外火,引触中焦伏火,发于脾胃,上炎口舌;治则以散风热、清里热为纲,辅以泻肝胆、运脾胃、舒经络诸法.循经辨证,擅化古方,多秉“散外火、清里热、安五脏”之圭臬.口疮因于热者,十居八九.热者寒之,故择药宜清凉,少温热,常选芳香化湿之品,对于积滞已成者,佐以消积导滞药,行通腑泄浊之功.小儿胃...  相似文献   

9.
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泄举隅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271500)宋益东【关键词】抑肝扶脾肝旺脾弱腹泄医案抑肝扶脾法,通常以痛泻要方为代表,治疗肝旺脾弱,脾受肝制,运化失常的腹痛泄泻等证。笔者近年来用之治疗多种疾病而致的慢性腹泄,均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于下。1...  相似文献   

10.
黄文东教授治疗“痛泻”颇有经验,认为“痛泻”病机一为肝旺克脾,二为脾胃虚寒。治疗注重健脾升清,复脾生理,如首选四君健运脾气,擅用风药升发清阳,注重升降调理脾胃;其次配合抑肝养心之法,以平衡五脏,视病情需要温中暖脾,寒温并用。对疾病的发展进行动态观察,随变治之,用药轻灵流通,层次理法分明。附验案1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吕文良教授认为,肝癌之病机为本虚标实,其中正气亏虚为肝癌的病理基础,毒瘀互结则为其促发因素,且两者并行不悖,贯穿病程始终.因此在诊疗时始终以扶正祛邪为纲,并依病情所异而斟酌损益.临证时用生黄芪、炒白术、防风以增其实卫固表、扶正益气之功;山楂、麦芽、神曲化中焦食积瘀血之实,并助脾胃健运以补气血之虚;炒杏仁、姜厚朴、茯苓、...  相似文献   

12.
《脾胃论》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佩江 《河南中医》2009,29(9):856-857
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①脾胃病的发病机理;②脾胃是元气之本;③脾胃为精气升降的枢纽;④首创甘温除热法。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四逆散临证三则:脂肪肝,证属肝郁湿阻,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行气,化湿散瘀。胆汁反流性胃炎,证属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宜疏肝和胃,理气降逆。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肝脾失调,肝郁脾虚,治宜疏肝扶脾,调和肝脾。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释任继学教授治疗溢饮、睑废、鼻伤风、暑泄医案4则,从中探析其辨治规律。其中溢饮的病机关键在于脾气亏虚,故采取补气健脾、温阳利水法治疗;睑废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虚气陷,故采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鼻伤风的病机关键在于营卫不和,故采取调和营卫、宣肺通窍法治疗,内外疗法并用;暑泄的病机关键在于寒湿困脾,故采用行气温中、化湿止泻法治疗。任继学教授善于针对病机关键治疗疾病,故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是任教授治疗杂病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肝硬变腹水病机乃本虚标实,治疗当强调扶正补虚,脾胃位居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故需强调健脾益气以扶正气,升提清阳以降湿浊从而增强中医辨治肝硬变腹水的疗效。肝硬变腹水其标总以水湿为患,但气能行水,故有形之水湿,必依赖于无形之气的推动方不停聚为邪,故治水必治气,气足则水行。不论在肝硬变腹水的早期或晚期,不论是邪实为甚还是正虚为主,益气升清法需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在早期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达厚土制水以防腹水生成,在晚期可益气培土升清以助腹水消散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6.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消化系统,而是常常伴有全身症状,病症复杂多样,缠绵难愈,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姜良铎教授总结出"从状态论治"的辨证思路,他认为脾胃不和、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只有从三焦郁滞状态入手,以柴胡桂枝汤和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减化裁,疏通三焦,调畅气机,健脾平肝和胃,方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肝主疏泄,能疏通畅达一身之气机。肝气为病,多易波及他脏。臌胀之初多肝气郁滞,郁则盛,脾胃主运化水湿,但脾胃气机的升降必借助肝气的疏达始能调和不病,今肝气不和不能正常疏达反来克伐,则脾失健运,水湿难以运化而停滞腹中形成胀满。臌胀的形成与肝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臌胀从肝论治是根据肝的升达疏泄作用对气、血、水、脏腑以及情志的影响作用和臌胀与脏腑、气、血、水的密切关系而确定的。临床上通过调肝的方法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水调畅,进而使人体气血恢复调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臌胀早期肝郁脾虚,气滞湿阻,宜疏肝理气,健脾祛湿;臌胀中晚期肝郁血瘀水停,宜疏肝活血,化瘀利水;臌胀中晚期肝肾阴虚水停,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臌胀中晚期肝气阳虚水停,宜补肝气,温肝阳。臌胀无论从病因、病机还是辨证施治中的理法方药选择上,均应注重调肝。  相似文献   

18.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杨金坤教授运用温阳化痰法治疗胃癌经验。认为其病因病机是脏腑失调、脾阳不足、肾阳不足,治疗宜扶正祛邪、顾护阳气,并列举相应的单味药及复方。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张照兰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张照兰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病例以及对该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的观点,归纳出张教授对其病因病机的看法,认为脾胃虚弱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基础,肝气郁滞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条件,血瘀、湿热、痰饮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产物;从病因病机出发,阐释其临床辨证论治的精要,提出以益气健脾、疏肝解郁、祛痰化瘀为治疗大法。同时张教授重视身心调养在该病的治疗中亦非常重要,并总结其遣方用药的规律,尤其是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用方用药的特色,以期为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