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涛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3):349-350
目的: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例急性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rag,30分钟内输注完毕。在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后2小时(T1)、手术后24小时(T2)测定血清SOD浓度.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3、7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SE浓度。结果两组SOD活性TI、T2与T0相比,均增加明显(P〈0.05),但T1、T2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后3、7天治疗组NSE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后14天及3个月治疗组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外伤后自由基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例12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和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间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依达拉奉治疗后P-NO、P-LPO和E—LPO含量显著下降(P〈0.01),P-VC、P-VE、P-β-CAR、E—SOD、E—CAT和E—GSH—Px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除E—CATP〈0.05,余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除P—β—CARP〈0.05,余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有效清除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体内过多自由基,对急性颅脑外伤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治疗要点。方法将颅脑外伤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40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n=40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GCS评分、颅内压、水肿体积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可较好改善预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大剂量纳洛酮应用时机、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的80例按手术次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血B—EP、ET均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速度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h监护指标(GCS、RR、SaO2、PaCO2、p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病例术后第1天及第7天脑水肿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血压、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β-EP、ET的值,从而减轻了由于内源性阿片肽及ET异常升高所致的继发性脑损害;纳洛酮加快患者术后复苏,具有麻醉催醒、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纳洛酮能明显改善和减轻颅脑肿瘤术后的脑水肿;纳洛酮在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后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外伤病人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颅脑外伤行急诊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测定两组病人术后第1、3、7、14天两组血清GFAP蛋白水平;记录治疗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7天GFAP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865,P〈0.05;t=3.147,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64,P〈0.05)。术后第3天GFAP蛋白水平与术后3个月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87,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外伤病人有一定疗效,血清GFAP水平与预后相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对中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中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中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人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定,每天2次,共用14天,总剂量840mg。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3个月时的GOS评分有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尤差异。结论依达拉奉对治疗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之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及依达拉奉,对照组同时给予银杏达莫及胞二磷胆碱,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6.7%(23/30),高于对照组的35.0%(7/20)(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对照组ADL评分提高(13.8±6.9)分,治疗组提高(20.0±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结果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较单用醒脑静疗效更明显,显效率高,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PICCO监测和CVP压力监测指导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因颅脑重型损伤患者100例,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PICCO组和CVP组,每组50例;PICCO组患者在PICOO监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而CVP组患者则在CVP监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颅脑恢复率、肺水肿出现率、生存率以及住院期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数值变化等。结果 PICCO组颅脑恢复良好率为68%,显著高于CVP组的28%,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6,P〈0.05);PICCO组脑水肿出现7例少于CVP组的11例,但两组比较无差异(χ^2=1.084,P〉0.05);PICCO组治疗时间为(16.7±5.7)天显著性低于CVP组的(21.5±6.3)天(t=3.067,P〈0.05);但PICCO组死亡3例,生存率为94.0%显著性高于CVP组的56.0%(χ^2=19.253,P〈0.05)。两组在诊治之前,GCS无显著差异(P〉0.05),诊治之后,PICCO组患者GCS数值变动与CVP组对比优越很多,两组GCS数值变动在诊治1天之时、诊治1周之时、诊治2周之时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PICCO监测能更加快速准确地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其液体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病人中替代剂量地使用甲泼尼龙(methvlprednisn10ne)联合甘露醇能否改善患者预后状况。方法将74位:急性中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均分成A(GCS=7.57±2.97)、B(GCS=7.81±2,85)两组,然后按照GCS标准再将每组颅脑外伤病人按病情轻重分为中.重型两个亚组(即A1(中型颅脑损伤17人,GCS=10.35±1.13)、A2(重型颅脑损伤20人,GCS=5.20~1.75)、B1(中型颅脑损伤18人,GCS=i0.33-±1.11)、B2(重型颅脑损伤19人,GCS=5.42±1.70)),实验组A组病人在创伤后给予甲泼尼龙(1.0mg·kg。·d。)治疗。对照组B组病人给予同时间同样剂量的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lO天,其余诊疗经过,如手术及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治疗、脱水治疗以及其他用药、护理等情况无明显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A1亚组病人10天后8例GCS评分≥12分,5例GCS评分9~12分,3例GCS评分3~8分,1例死亡.死亡率5.82%,GCS=11.697±-3.40,与治疗前相比GCS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A2亚组病人10天后5例GCS评分≥12分,6例GCS评分9~12分,4例GCS评分3~8分,5例死亡,死亡率25.00%,GCS=10.46±3.30,与治疗前GCS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B1亚组病人10天后6例GCS评分≥12分,8例GCS评分9~12分。2例GCS评分3~8分,2例死亡,死亡率11.11%,GCS=11.06±2.56,与治疗前GC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B2亚组病人10天后2例GCS评分≥12分,5例GCS评分9~12分.6例GCS评分3-8分,7例死亡,死亡率36.84%,GCS=8.15±3.28,与治疗前GCS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10天后A1组病人与B1组病人GCS评分比较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2组病人与B2组病人GC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型颅脑创伤病人的治疗中使用替代剂量的甲泼尼龙不能显著改善预后,但也不会使病情恶化;而在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治疗中使用替代剂量的甲泼尼龙与未使用者相比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伴天幕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急性重度颅脑伤伴天幕裂孔疝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脑疝腹位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术。术后1 d、3 d、7 d对两组GCS评分、颅内压、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d、7 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GCS评分、颅内压、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有显著改善(P0.01)。术后1年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85%和60%,重残及死亡率分别为25%和5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死残率,是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伴天幕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18例。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伤后0、1、3、7、10、14、21 d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在4-8 h内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d。分析比较两组CVDI变化规律和远期预后。同期筛选出24例正常人检测其CVDI,作为正常组。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伤后CVDI可划分为4个期,即低灌注期(0 d)、高灌注期(1-3 d)、CVS期(4-14 d)、好转期(〉15 d);而亚低温组仅表现出三个期,即低灌注期(0 d)、好转期(1-3 d)、恢复期(〉4 d),未出现高灌注期和CVS期。②随防3个月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61.1%(11/18),亚低温组为33.3%(6/1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防3年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亚低温组为22.2%(4/1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sTBI术后要注重CVS的防治。亚低温能稳定sTBI术后脑循环功能,减少CVS发生率,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复张技术对重度颅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5例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及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肺复张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肺损伤评分(Murray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8h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Murray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而GC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复张时,平均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而心律(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上升,与复张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张结束后120s MAP、HR、CVP逐渐恢复,与复张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复张能有效改善氧合指数,改善患者预后,且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机械通气组。比较三组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及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变化。结果三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34%、64.26%和70.67%,其中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机械通气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健尼哌)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初次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患者共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健尼哌(每剂75mg,术中1剂、术后14d1剂);对照组10例,免疫诱导给予2剂巴利昔单抗(每剂20mg,术中1剂、术后4d1剂)。密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两组问差别。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Treg%)的变化。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后,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DGF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时间点上,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Treg%的变化基本相似,均在术后1个月内维持较低水平,术后3个月逐渐回升,至术后6个月接近或回复到术前水平。在术前、术后3d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Tr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术后1d、7d、14d及1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的时间点,实验组的Tre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肾移植免疫诱导应用中,健尼哌具有和国外同类产品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观察小剂量甲基泼尼龙注射液对严重创伤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以评价甲泼尼松龙注射液对严重创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选取38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甲泼尼龙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8),均接PICCO监护仪测得治疗前、治疗后第1、3、5天EVLWI,并同步监测氧合指数(PaO2/FIO2)和免疫指标HLA—DR,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VLWI:对照组在3天时EVLWI升高,5天开始下降,而甲泼尼龙治疗组EvLwI3天后开始下降,5天时降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治疗组在治疗后3、5天,EVLWI有明显下降(P〈0.05)。(爹氧合指数:甲泼尼龙治疗组第3天时氧合指数正常,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氧合指数在5天升至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LA—D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注射液通过抑制全身炎性反应,能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改善患者的氧合,同时HLA—DR未下降,提示甲泼尼龙能改善严重创伤后肺损伤,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围手术期应用呋塞米静脉滴注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治疗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治疗,观察组同时还给予呋塞米持续静滴。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尿量、肺水肿发生情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24h尿量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为3.9%,对照组为19.2%,两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P〈0.05)。结论呋塞米持续静脉滴注能显著降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促进其尿量恢复,显著降低术后肺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相关性,将术后切除痔核中含有肌纤维组织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不含肌纤维组织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肛门疼痛程度、肛缘水肿程度及肛门括约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1、3、5天肛门疼痛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肛门疼痛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肛缘水肿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7天肛缘水肿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肛门括约功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肛门括约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