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青 《当代医学》2013,(19):73-74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特征,降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误诊率。方法对2004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21例不完全性川崎病和同期86例川崎病做回顾性研究,并对其年龄、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指标特点和心电图、心电彩超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完全性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在临床特征(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皮疹、手足硬性水肿、口腔黏膜和球结膜充血较少,卡疤红斑较多)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WBC计数及CRP较高)上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发病年龄偏小,卡疤红斑、WBC计数、CRP较典型川崎病有明显增高,有助于临床上的早期诊断,配合相关检查项目可尽可能减少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误诊及延误几率。  相似文献   

2.
何凯  廖翠芳 《中外医疗》2014,(18):172-173
目的讨论研究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川崎病的方法,为降低疾病误诊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儿科20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分为A组与同期进行治疗的2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B组进行对比。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其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典型川崎病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性川崎病体温高热持续时间一般为7-16 d;不完全性川崎病体温高热持续时间为3-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皮疹、结膜充血、口腔粘膜充血及手足硬肿与完全性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发病率较高与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无显著差异易造成误诊漏诊。经检查发现卡疤红斑及白细胞指数改变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相比有显著差异。早期进行完善的实验室各项检查可为诊断疾病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可将疾病误诊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何勤  马凤琼 《华夏医学》2006,19(4):718-719
目的:探讨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其易造成误诊的原因。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1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川崎病52例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8例为当天确诊,15例为3d内确诊,误诊9例,误诊率达17.3%。以呼吸系统症状表现者最易误诊,占13.3%,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易误诊,占2.9%,还可有败血症、腹膜炎为诊断者。结论:川畸病早期可以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较特异的典型症状出现较晚,易造成误诊。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很重要。减低误诊率首先是对本病要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患者进行细致的动态观察,尽早确诊,及时治疗,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何英 《西部医学》2007,19(4):639-639
目的提高对儿童川崎病诊断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2例川崎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中误诊12例(54.5%)。结论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综合分析,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川崎病的误诊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误诊情况.结果 20例患儿中误诊的疾病主要包含:5例(25.00%)误诊为支气管肺炎、3例(15.00%)误诊为感染腹泻、3例(15.00%)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4例(20.00%)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10.00%)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5.00%)误诊为败血症、1例(5.00%)误诊为猩红热、1例(5.00%)误诊为急性尿路感染.结论 在川崎病患儿早期临床诊断中有着极高的误诊率,应强化其体征、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综合分析,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侯红梅 《中外医疗》2008,27(27):5-5
目的 分析川崎病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曰质性总结15例误诊病例的特点,误诊过程等情况.结果 川崎病误诊因素:对川崎病知识了解不足;询问病支及查体不够细致.结论 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该病误诊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秦伟玲  黄章琼  阮毅燕 《广西医学》2007,29(11):1800-1800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血管炎.病因不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实验检测指标,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早期误诊率高.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45例川崎病,误诊17例,误诊率为37.8%,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典型川崎病17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对2000年1月 ̄2006年9月住院的2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描述性临床研究,分析初期诊断、误诊疾病、确诊经过及典型病例。结果28例患儿中误诊17例,误诊率60.7%,误诊时间2 ̄24d。结论对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应全面综合考虑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避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席里  杨薇斯 《吉林医学》2012,33(21):4485-4486
目的:通过对3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对小婴儿KD的早期观察和诊断,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7例3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月龄以下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不完全川崎病例为多发,冠状动脉受累较多,平均确诊时间长,误诊率高。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冠状动脉监测,是早期诊断小婴儿川崎病的惟一方法。临床上凡遇不明原因发热5 d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3月龄以下小婴儿,应警惕川崎病的发生,以早期诊断及改变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视川崎病的不典型症状,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误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方法:对46例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关注早期与其他疾病容易混淆的不典型的症状。结果:46例患儿中有川崎病诊断依据6条临床表现中5条的病人占72%,以6条之外的症状作为主要表现的占28%。结论:注意以不典型症状起病的川崎病,早期诊断,减少误诊,防止因延误诊断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梁晗 《当代医学》2010,16(34):51-52
目的分析探讨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的原因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近3年收治的猩红热病例245例中有13例为误诊的川崎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13例经治疗或转院回顾性诊断,明确诊断为川崎病,误诊率为5.3。结论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是可避免的,尤其以年龄在3岁以内以发热、皮疹、血象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患儿(本组13例中3岁以内年龄占86.4)应注意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洁 《吉林医学》2013,(20):4078-4079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对13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儿除发热外均有2~3项主要症状。结论:不完全川崎病发病初期大多缺少主要症状易被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征,探讨此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分析36例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34例典型川崎病进行比较,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治方法.结果 对两组病例临床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具有相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有助于诊断此症.  相似文献   

14.
郭宝同 《四川医学》2005,26(3):347-347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不典型病例增多,临床误诊率较高。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KD40例,误诊21例,误诊率为52.5%。现将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误诊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收治的36例川崎病患者误诊情况。结果: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8例(22%),肺部感染8例(22%),心肌炎7例(19%),副伤寒的3例(8.3%),过敏性紫癜6例(17%),药疹4例(11%)。结论:积极进行全面检查,为了减少川崎病的误诊对患儿的损害,应放宽诊断标准,早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最终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8月我院儿科70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IKD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其次为非渗出性充血性结膜炎,次级临床表现中以呼吸系统病变为主。实验室检查中,C反应蛋白升高最多见,其次以贫血、血小板计数升高、血沉升高、冠状动脉病变多见。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固定且多样,尽早行相关实验室及心脏彩超检查,综合分析,减少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选择小儿川崎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均有发热,并以眼结合膜充血、口唇皲裂发生率最高,21例典型KD中发生冠状动脉病变5例,9例不完全型KD中发生3例。结论:婴幼儿川崎病早期易误诊,对不明原因发热5 d以上患儿,具有部分KD临床表现者,应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临床不完全川崎病误诊病例,提高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14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以及治疗情况.结果:14例不完全川崎病早期全部误诊,发病年龄9个月至8岁,小于3周岁占42.9%,不完全川崎病占23.7% (14/59),表现为某种特殊症状为首发病状,不符合诊断标准6条中5条,大多仅具备除发热≥5 d以外2、3条.经动态观察以排除其他发热性疾病,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测可考虑诊断.其中除发热外的1条者1例,占7.1%,2条者5例,占35.7%,具备3条者8例,占57.1%.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增加冠脉瘤风险.临床医师要重视并提高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关注心血管外症状及体征,以便该病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对我院儿科199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7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资料,诊疗经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误诊,14例入院3天确诊,误诊率达62.1%,误诊时间长达4-10天.其中11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为川崎病,2例为颈部淋巴结炎,4例为支气管炎,3例转院后上级医院确诊.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表现不典型,临床缺乏特异性,故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20.
金玉子  陆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16-217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JIA)的误诊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JIA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被误诊为败血症7例,川崎病3例,风湿热2例,结核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过敏性紫癜1例。结论sJIA病情复杂,误诊率高,误诊病种较多,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重视鉴别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