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轴扫并多平面重组,分析多平面重组(MPR)对真菌性鼻窦炎基本征象的显示及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轴扫并多平面重组(MPR)的图像与冠状扫描的图像质量无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能够克服冠状扫描限制,更加简单、细微、准确、完整显示真菌性鼻窦炎的基本征象,为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卵巢肿瘤病例的CT表现。32例均于术前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评价16排螺旋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限度。结果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8例,CT诊断17例,诊断符合率为94.44%;病理证实恶性肿瘤14例,CT诊断10例,诊断符合率为71.44%。结论16排螺旋CT检查获得病变图像的信息量大,诊断正确性高,对卵巢肿瘤分型、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判断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谢武桃 《重庆医学》2012,41(31):3318-332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临床疑似胆管梗阻患者行16层螺旋CT的资料(薄层增强扫描),其中经CT扫描确诊胆管梗阻患者44例行MRCP检查,并与之CT资料相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对胆管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93.4%,MRCP为86.3%.梗阻端形态及病变显示:结石在CT上表现为点结状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在MRI上表现为点结状低信号或混杂信号影.胆管癌CT、MRCP均示胆管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呈截断征.胰头癌CT及MRCP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听小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共16耳听小骨脱位的高分辨率CT扫描表现,利用多平面重组技术进行多角度观察,全面评价脱位情况。结果 14例听小骨脱位病例中,单纯锤砧关节脱位1例1耳,表现为锤砧关节间隙增宽;单纯砧镫关节脱位4例4耳,表现为砧镫关节间隙增宽及砧骨长脚移位;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均脱位9例11耳,除表现为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间隙增宽外,还可见不同程度的砧骨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可以很好地显示听小骨脱位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低张水充盈法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多平面重建共检测26例胃肿瘤患者,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100.00%,确诊率96.15%(25/26);增强扫描对胃癌的TNM分期能做出明确的诊断。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胃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胃癌的术前分期首选螺旋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肠梗阻患者的64层CT检查资料,其中42例为单纯平扫,7例在平扫的基础上行两期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追踪等技术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例肠梗阻病例中炎症或术后粘连21例,肠道肿瘤12例,肠扭转8例,肠壁水肿缺血8例,腹股沟疝3例,结肠息肉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压迫肠管1例,腹膜炎伴麻痹性肠梗阻1例,回结型肠套叠1例。CT横轴位结合MPR及容积追踪技术能显示梗阻部位及病因。结论 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明确肠梗阻部位和病因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142例经手术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分别计算腹部立卧位X线片(X线CR)和16层螺旋CT对肠梗阻定性、定位、程度及病因的诊断符合率(准确率),并行率的统计学比较。结果腹部X线CR对肠梗阻定性诊断、梗阻原因诊断、梗阻部位诊断、梗阻程度诊断符合率均显著小于16层螺旋CT(P<0.05);患者舒适度、图像清晰度均显著小于16层螺旋CT(P<0.05),而操作难度却显著高于16层螺旋CT(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定性、定位、程度、病因等方面有较高的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范锐 《吉林医学》2012,(36):7989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5例肋(软)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先行普通X线检查,再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运用MPR技术显示肋(软)骨骨折,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普通X线平片对骨折诊断符合率为65.7%(69/105),CT轴扫诊断符合率为81.0%(85/105),MPR诊断符合率为91.4%(96/105)。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技术可完整、准确显示肋骨骨折情况,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确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CT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共26个间质瘤,发生部位依次为胃16例、小肠5例、食管1例、肠系膜2例,结肠及直肠2例.2例为多发,1例发生在胃和小肠,另1例发生在小肠和乙状结肠;良性12例(46%),恶性9例(34%),交界性5例(19%),肿瘤直径2~l3cm,平均6.5cm.≤5cm者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均匀强化;>5cm者,多为不规则分叶状,边界欠清,密度不均,病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胃部间质瘤可见黏膜溃疡形成,肿块内伴发点状钙化2例,伴有远处转移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GIST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胃癌侵犯浆膜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有完整的术前低张水充盈法MSCT三期增强扫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分别对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协商确定胃癌侵犯胃浆膜层的诊断,最后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采用SPSS 13.0软件,用卡方检验对横断位图像和MPR图像进行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横断位显示胃癌浆膜层侵犯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67%、63.64%、71.43%;MPR显示胃癌浆膜层侵犯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11%、86.36%、85.71%。MPR在判断胃癌是否侵犯浆膜层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横断位,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能大大增加胃癌周围侵犯的检出率,提高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常规横断位扫描和多平面重建(MPR)对前列腺癌的解剖结构和影像特征的显示,探讨MPR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9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对其16层螺旋CT的MPR和横断高分辨薄层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 9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MPR在显示肿瘤大小、密度差异、表面光滑度、包膜完整性、毗邻组织界限等方面明显优于横断位,盆腔转移的显示率不如薄层横断位.结论 16层螺旋CT前列腺癌后处理图像更能显示其细微的影像学特征,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弥补横断位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初诊被误诊或漏诊,最后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确诊。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成像(SSD)、曲面重建(CPR)。结果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部位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 宋光义,胡茂清,韩丹,等.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0-26
  • Baile Em,King GG,Muller,et al.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s comparable to angio 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J].Am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3):1010-1015
  • 王青,马祥兴,李传福,等.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8):711-713
  • >>更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临床证实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16层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共发现憩室28个,24个位于十二指肠降段,4个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憩室表现为含液、含气或气液相间的囊袋状影;15例合并胆道系统结石,4例合并胰腺炎,1例合并胆、胰管扩张。结论 16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能及时发现胆、胰疾病。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图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肿瘤样支气管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25例,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并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肿瘤样支气管结核在16层螺旋CT上可分为如下4型:(1)支气管腔内结节型;(2)支气管腔内团块型;(3)支气管腔外压迫型;(4)肺门区团块型.其影像学有以下特点:(1)支气管结核所致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其管壁外径未见增大,内径缩小;(2)结节、团块样结核灶增强为环形强化;(3)支气管结核病变区与正常支气管界限不清.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肿瘤样支气管结核的累及范围及影像特点有一定的优势,轴位扫描结合后处理重建图像能显示气管、支气管整体改变,使观察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6.
    16排螺旋CT在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也称搏动性突眼综合征或红眼-短路综合征,多因颅脑外伤致颈动脉及其分  相似文献   

    17.
    宋彦春  陶云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32-1633,165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诊断易损斑块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所有患者均行16MSCT冠状动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比较,对易损斑块的数量、部位及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G检出病变支数78支,16MSCT检出病变支数支73支.两者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以CAG为标准,MSCT的敏感度87.2 %,特异性87.5%,准确度93.6%.以CAG为标准,MSCT总的斑块检出率为79.1%;各分支远段的斑块检出率较低;RCA的斑块检出率低于LAD和LCX.结论:16MSCT能对易损斑块做出无创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15例DSA证实,5例手术证实),采用多平面重组(muh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v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结果20例中肾下型16例,近肾型2例,肾上型2例。瘤体近端最大瘤径8—57mm,最小瘤径6—15mm;最大直径55—75mm,最小直径31—38mm,瘤体最长118mm。15例伴瘤体内附壁血栓(1例合并主动脉夹层,2例合并髂总动脉瘤),其中囊状扩张4例,梭状扩张11例,囊梭状混合型5例;真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MSCTA可以快速、准确、无创诊断腹主动脉瘤,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云银 《西部医学》2012,24(4):751-75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3例患者进行MSCTPA,采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法MPR及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结果 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显示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和完全阻塞;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和肺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无创、快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成像技术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的MscTA表现。图像采用标准函数重建方法,重建层厚1.25ram,间隔1.2mm。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内膜片的形态、破口的位置、真假腔和附壁血栓以及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结论主动脉MsCTA成像技术成熟,图像后处理技术多,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及多层次显示主动脉夹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