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高层论坛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峰会于2006年8月25—2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418篇,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心脑血管病诊治规范、前沿研究进展,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在心脑血管、外周血管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基础研究现况及进展,血瘀证研究新方法、活血化瘀药物开发等诸多方面,充分反映了当前血瘀证、活血化瘀研究和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最新进展。会议讲演引人注目、讨论热烈,深得与会代表好评。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本质及活血化瘀原理研究新进展从近日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基础及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学术会议”上获悉,我国中西医结合关于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原理和血瘀证本质的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这次学术会议交流内容涉及活血化瘀药物对冠心病、肺心病、肝病...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在传统中医学中具有古老的渊源和极为丰富的内容,历经数千年而不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在陈可冀院士等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带领下,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逐步深入,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涉及活血化瘀与重大疾病防治、血瘀证证候实质研究、证治体系建立、活血化瘀中药鉴定与研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法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现行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其症状指标与理化指标并不具有给定的特异性,难以适用于血瘀证的诊断;对活血化瘀方剂的认识和划分不合理;片面将非特异性的理化指标用于活血化瘀的临床,导致了非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活血”功能的困顿。应当防止在揭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本质的努力中,步入新的迷宫。  相似文献   

5.
毕蕾  陈卫平 《中医研究》2005,18(12):1-2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在血瘀证本质、活血化瘀药物及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血瘀证的现代化研究中,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偏离辨证论治根本.虽然对血瘀证本质的微观研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血瘀证理论发展和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在血瘀证及其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中,重视血瘀证学术渊源及内涵十分重要,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血瘀证及活血化瘀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最为活跃、最富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其成果主要表现在活血化瘀药物的开发、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及血瘀证与微循环、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等方面,但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研究历经50余年,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采用现代科技方法深刻阐释了血瘀证的科学内涵,确立了现代血瘀证的概念,建立了一系列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并对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目前,现代血瘀证学已经形成一个新兴学科,并引领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方向。对现代血瘀证学的研究与发展做一概述。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9.
付长庚  刘龙涛  史大卓 《北京中医药》2017,36(8):675-677,680
血瘀和活血化瘀学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开始,陈可冀院士带领的学术团队从宏观表征、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系统阐释了血瘀证的实质,研究了不同活血化瘀中药或复方的作用机理和特点,倡导以活血化瘀法防治心脑血管病,并从心脑血管病推广应用到临床各科,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建立并多次修改完善了血瘀证和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推动了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进行了传统活血化瘀中药的现代分类,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发挥了积极作用。上述的学术成就,建立了现代活血化瘀学术理论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开放包容、动态发展的现代活血化瘀学派。  相似文献   

10.
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型,活血化瘀法是其主要治法。本文对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血瘀证及其病证结合状态下的药动学、药物代谢和组织分布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活血化瘀中药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提供参考,为其药效物质的揭示、配伍和组方规律的阐明提供可能,为中医血瘀证的有效治疗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相关研究多为动物体上的研究,且存在研究碎片化、不系统的问题,尚需更多的顶层设计,助力中医血瘀证的靶向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1.
蓄血证出自《伤寒论》,其主要病机为“瘀热互结下焦”,治疗以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为主。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报道中许多男科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附睾炎等均可见到瘀热互结的病机,而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也都显示采用凉血散瘀的治法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系统梳理和分析与中医“瘀毒”理论相关的文献,探讨瘀毒理论当前的研究动态和热点,以期提供更多富有临床价值的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瘀毒”“毒瘀”“瘀毒证”“瘀毒互结”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EXCEL 2019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绘图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526篇文献。近5年,“瘀毒”理论发文量达到高峰;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最多的杂志是《辽宁中医杂志》;文献研究类型以综述和理论探讨为主;瘀毒理论涉及的现代疾病众多,其中研究热点疾病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虚瘀毒”为当前瘀毒理论体系下的主要研究内容。结论 中医瘀毒理论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应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使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相互补充,共同阐释“瘀毒”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提供更多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卢红蓉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23-1428
作者为总结现代以来中医诊治冠心病的基本规律和各家特点,提炼和阐明中医诊治冠心病的基本理论框架,开展中医诊治冠心病的学术调研。作为调研内容之一,首先就2012年以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诊治冠心病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进行文献调研。文献调研的初步结果表明:有相关科技成果33项,期刊论文149篇。关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代表性学说有血瘀说、瘀毒从化说、痰瘀互结说、心脾痰瘀相关说、脾胃相关说、络病说等。其中,血瘀说又有气虚血瘀、阳虚血瘀、气滞血瘀、痰阻血瘀等不同类型。上述病机学说,有侧重正虚、邪实的差异,共同点是均强调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并据此开展了不同角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阐明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临床生化指标和诊断量表难以有效辨识不同证型血瘀证,文章拟提出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的新方法.在前期动物模型研究与代谢组学研究基础上,发现血瘀证模型动物的炎症介质呈现明显的特异性表达,提出建立血瘀证的炎症介质特征谱,从炎症介质的整体性表征这一全新角度研究血瘀...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理论独特,应用广泛,尤其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因而深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基础研究重视。文章系统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建立及发展、不同时期血瘀证和活血化瘀临床研究的热点和成果,并对目前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热,且血瘀贯穿病程始终。因此在DN的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2个方面,对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DN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活血化瘀法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各自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活血化瘀法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运用及防治并发症的作用。活血化瘀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然而活血化瘀法的用药方式、使用时机及与其他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尚需作进一步临床与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汇总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的研究具体方法及对差异蛋白结果、涉及的病理机制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冠心病血瘀证寻找合适研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ochrane、Medline文献数据库,收集包含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对文献中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差异蛋白结果及涉及的病理机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259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4项研究,发现3种冠心病血瘀证蛋白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分组策略,不同分组策略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会运用不同的蛋白组学技术手段,包括双向凝胶电泳、质谱鉴定、ELISA法、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等;检测到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蛋白种类繁多,涉及病理机制亦不尽相同,主要与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凝血-纤溶系统异常等病理机制相关,与心肌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或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不同蛋白组学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组与技术手段方面。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对照得出的差异蛋白种类多,涉及的病理机制较为丰富,但血瘀证的特异性不高;冠心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对照得出的差异蛋白对血瘀证的特异度较高,但可能遗漏相关病理过程;冠心病血瘀证/非血瘀证患者与健康人三者对照的结果涉及的病理机制主要为免疫反应、脂代谢紊乱、凝血系统异常3种,结果较为全面,对血瘀证的特异度高,可在临床推荐使用。本文结合近些年对于冠心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情况,对其蛋白组学研究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冠心病血瘀证的蛋白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是大部分肝纤维化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其本质之一,可从血瘀证的角度出发研究肝纤维化的形成和逆转机制。要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肝纤维化血瘀证研究,应在中医血瘀证的理论的指导下,改良造模方法构建新型的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该模型应在复制人类肝纤维化疾病的同时,具有血瘀证的病变特点和病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