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的诊断方法,了解对HSVE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HSV-DNA阳性11例;HSV-IgM阳性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DNA与IgM同时阳性3例。将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抗体阳性者12例诊断为HSVE,占44%。对HSVE患儿予以静脉滴注无环鸟苷,连续用药一周,结果治愈8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结论PCR与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HSVE病原学早期诊断,并指导HSVE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贾利芳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893-89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1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清进行病毒检测,包括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结果: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55例(47.4%),其中乙脑病毒11例(20%),单纯疱疹病毒(HSV)10例(18.2%),巨细胞病毒(CMV)5例(9.1%),EB病毒(EBV)9例(16.4%),风疹病毒(RV)未检出,肠道病毒(EV)20例(36.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70例(60.3%),其中乙脑病毒13例(18.6%),HSV12例(17.1%),CMV7例(10%),EBV11例(15.7%),RV1例(1.4%),EV26例(37.1%)。结论:EV为病毒性脑炎主要病原,病毒性脑炎发病主要集中在7-12月份;检测血清IgM与脑脊液IgM两者有相同检验价值。  相似文献   

3.
收集466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阳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AV、HDV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病毒性肝炎患者595例,其中HBVM阳性466例。按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标准确诊和分类。二、方法: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抗HBc-IgM均采用ELISA法。HBV-DNA同斑点杂交法检测。同步或病程中检测抗HAV刁gM、抗HCV、HDVAg、抗HDV-IgM、抗HEV、抗CMV-IgM、抗EBV-IgM,均采用ELISA法。结果466例HBVM阳性病毒性…  相似文献   

4.
于繁荣 《江苏医药》1998,24(7):505-505
人巨细胞病毒(CMV)在肺部的感染已经尸解肺组织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技术得以确定。但临床诊断下呼吸道CMV感染仍受限制。本文对47例肺炎和支气管炎行PCR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CMV-DNA及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测CMV-IgM及CMV-IgG抗体,探讨CMV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993年1~3月本科住院患儿,随机选择47例下呼吸道感染者作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1岁19例,1~3岁13例,>3岁15例,平均年龄2.62岁。其中肺炎36例,支气管炎11例,均摄胸部X线片检查。入院次日晨取咽分泌物及静脉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育龄妇女TORCH包括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其他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等的感染状况,为本地区孕妇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678例标本血清TORCH特异性IgM和IgG。结果被调查育龄妇女血清中TOX IgM阳性105例,阳性率为0.8%;TOX IgG阳性330例,阳性率为4.9%;RV IgM阳性141例,阳性率为2.1%;RV IgG阳性3914例,阳性率为71.3%;CMV IgM阳性42例,阳性率为0.6%;CMV IgG阳性5088例,阳性率为99.4%;HBsAg阳性率为10.75%;HCV阳性率为0.24%;HIV阳性率为0.01%;TP阳性率为0.12%;结论本地区育龄妇女存在TORCH病原体100%感染率,婚前、孕前或孕早期检测并及时预防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携带病原体育龄期妇女妊娠。方法:用孕前期妇女静脉血液为标本,应用ELISA检测血液标本TORCH[巨细胞病毒(CMV)、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相应的IgM的抗体。结果:本组294例,其中CMV阳性者4例,占1.36%;TOX阳性者4例,占1.36%;RV阳性者10例,占3.40%;HSV阳性者4例,占1.36%。四种病原体阳性共22例,占被检人数7.48%。结论:四种病原体(CMV、TOX、RV、HSV)感染带毒率较高,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孕前期CMV、TOX、RV、HSV病原体检查,可避免上述病原体感染者妊娠,降低不良妊娠及缺陷胎儿出生率,对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早期妇女巨细胞病毒( CMV)不同感染状态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83对孕早期妇女及其分娩新生儿的血清CMV IgM、IgG抗体及PCR法检测血清病毒核酸DNA,对IgG抗体阳性者则进一步检测IgG亲合力大小,以检测结果将孕妇和新生儿分为CMVIgG阳性组、CMV感染组、CMV 阴性组,比较感染情况。结果孕妇和新生儿CMVIgG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87%、9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CMVIgG阳性孕妇与CMVIgG阴性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的CMV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0%、9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CMVIgG阳性孕妇与CMVIgG阴性孕妇所分娩亲合力指数大于30%、小于50%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5, P<0.01)。结论单一的孕妇和新生儿CMVIgG阳性结果并不一定需要终止妊娠,CMVIgG低亲合力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CMV感染风险较高,且CMVIgG阴性孕妇围产期内胎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育龄妇女孕前TORCH3项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即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方法2012年1-12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l200例育龄妇女孕前血清标本中TORCH一免疫球蛋白M(IgM)和TORCH.IgG水平。结果育龄妇女孕前血清标本中TOX-IgM阳性16例,阳性率为1.33%,TOX—IgG阳性5l例,阳性率为4.25%:RV-IgM阳性8例,阳性率为0.67%,RV.IgG阳性1062例,阳性率为88.50%;CMV-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2.33%,CMV—IgG阳性1112例,阳性率为92.67%。结论育龄妇女怀孕前就有可能感染TORCH病原体.因此.对育龄期妇女进行TORCH—IgM和TORCH—IgG检测的时间应在孕前,这样可降低和中止缺陷儿的出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TORCH感染对该地区不良妊娠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2例不良妊娠(不良妊娠组)及106例正常妊娠(对照组)的孕妇进行孕妇胎儿间TORCH感染特异性抗体监测。结果 2组感染率最高者均为巨细胞病毒(CMV),其次为单纯疱疹病Ⅰ型(HSV1);不良妊娠组CMV、HSV1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IgG检出率最高者均为CMV,最低者均为弓形虫(TOX);IgM检出率最高者均为CMV,最低者为风疹疾毒(RV);2组易感率最高者均为TOX,最低者均为CMV。不良妊娠组CMV和HSV1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HSV1是该地区TORCH感染中对妊娠影响最大的病原体,两者均为性传播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优生五项抗体IgM和IgG检测中阳性率的准确度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间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91例健康适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血清优生五项抗体IgM和IgG,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测定优生五项抗体IgM及IgG的阳性例数、阳性率、假阳性率和单次检测平均成本。结果 91例受检者的优生五项抗体使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种方法检测准确率基本相当。但化学发光法假阳性率低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P <0.05);化学发光法检测优生五项的平均成本明显高于ELISA法。结论从本研究有限的实验数例结果来看,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TORCH抗体IgM和IgG准确性没有大的差别,基本都能满足临床普通的检查要求,理论上化学发光法检测敏感性要高于酶联免疫法,且操作简便,但酶联免疫法环境要求及检测成本相对要低,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劣,因此在选择TORCH抗体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及其母亲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及其母亲血清中CMV-lgM、CMV-lgG;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患儿尿及其配对母乳中CMV-DNA。结果:58份患儿母亲的乳汁中,有46例阳性(79.31%),46例阳性母乳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39例(84.78%),12例母乳CMV-DNA阴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5例(41.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亲血清IgG阳性及通过吸食感染的乳汁是婴儿获得CMV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主磷脂抗体(ACA)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立妇(妊高征30例,正常产妇6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脐血ACA-IgG及ACA-IgM,分阳性及阴性组进行分析。结果:ACA-IgM全部阴性,ACA-IgG阳性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0.69%),胎儿宫内窘迫(31.03%)、新生儿死亡(13.79%)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CA-IgG阴性组,妊高征发生的时间更早,程度更重。结论:建议将ACA阳性的孕妇列入高危妊娠范畴,并且在妊娠24周开始监测ACA-IgG,以便预测妊高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绥发生,并建议对ACA-IgG阳性婴、幼儿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产儿弓形虫、巨细胞病毒、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与围产儿的质量。方法:采集1800例孕妇的静脉血及其孕妇TOX-IgM、CMV-IgM、CT-IgM、UU-IgM抗体阳性者的围产儿脐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TOX-IgM、CMV-IgM、CT-IgM、UU-IgM抗体。结果:孕妇血弓形虫、巨细胞病毒、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9.3%、5.9%、7.1%、6.5%。孕妇抗TOX、CMV、CT、UU-IgM抗体阳性者518例次(共346人),围产儿脐血TOX、CMV、CT、UU-IgM阳性147例次(共120人),母婴间传播率为28.4%,宫内感染120人中围产儿异常者26例,其发生率21.7%。四种病原体IgM抗体阴性者围产儿1680例异常204例,发生率12.1%。结论:胎儿宫内感染TOX、CMV、CT、UU可使围产儿异常率升高,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咳嗽、发热患儿采集静脉血,进行MP检测,结果:MP-IgM阳性45例,常年均有发病,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多数病例呈百日咳校阵咳,胸片多为斑征状或絮状阴影,红霉素仍为疗效较好的药物。结论:尽早作病原学诊断,合理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贺明盟  彭先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65-2466
目的 分析皮肤性病门诊就诊者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和Ⅱ型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就诊者血清中HSV Ⅰ和Ⅱ型IgM/IgG.结果 296例皮肤病门诊就诊者检出HSV Ⅰ型IgM和IgG分别为19例(7.09%)和240例(90.23%):而HSVⅡ型IgM和IgG分别为32例(11.03%)和55例(19.16%).结论 检测血清中HSV Ⅰ型IgM和HSV Ⅱ型IgM/IgG作为生殖器疱疹筛查试验,有利于无症状以及症状不典型HSV感染者的检出,提高HSV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肌炎患儿柯萨奇病毒B组(CoxB),单疱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ubV),支原体(MP),弓形体IgM(Tox)等多病原感染的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oxB、HSV、CMV、RubV、MP、ToxIgM抗体。结果全部病例CoxB IgM阳性,同时合并CMV、HSVIgM阳性各8例,MPIgM阳性10例,RubVIgM阳性5例,Tox IgM阳性3例。合并三种以上病毒IgM阳性6例。结论小儿心肌炎存在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治疗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简称TORCH)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对516例新生儿进行血清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新生儿TOX、RV、CMV、HSVIgM的阳性率分别为8.5%、2.3%、22.5%及6.8%,其中新生儿CMV感染率最高,且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最多见。结论:TORCH感染对优生优育、人口素质的提高构成很大的威胁,应常规开展TORCH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V-HBsAg)低水平阳性与病毒核酸载量的关系。方法 HBsAg弱阳性的患者3632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结果3632例HBsAg弱阳性的患者病毒DNA检出率为80.55%,病毒核酸载量的平均值为7.3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低水平阳性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不具有代表性,只能能说明体内含有乙肝病毒外壳,还需要结合血清病毒核酸载量检测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具有乙肝病毒DNA。只有在HBsAg阳性且合并病毒核酸载量值异常时,才有助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赵慧强  李金生  刘大男 《贵州医药》2002,26(12):1075-1077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组(AMIA)、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组(AMIR)、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正常对照组(N)分别进行CP特异性IgG、IgM抗体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上述检测的IgG阳性标本进行CP DNA检测;并检测各组的血CRP水平。结果:各病例组IgG阳性率明显高于N组(P<0.05);AMIA组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PCR技术检测各组中IgG阳性组CP DNA阳性率很高。IgG阳性与AMI的发生有相关性,校正了影响因素后OR=2.0,P<0.05。AMIA组中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有显著性意意义(P<0.05),而后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A组、OMI组中显示IgG与CRP有相关性(γ=0.7276,P=0.000;γ=0.6380,P=0.008)。结论:CP感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很可能CP急性感染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促发因素;CP急性感染与ORP水平升高有关,可能CP急性心感染参与了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RP升高。  相似文献   

20.
SARS患者恢复期抗体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监测SARS患者恢复期抗SARS病毒IgG和IgM抗体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SARS患者发病后5,10,14个月末血清IgG、IgM抗体水平,并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感染SARS后抗体的持续维持水平及效能。结果:IgG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程度不一致。随访中3个时期患者恢复期IgG抗体整体水平下降,部分患者IgG抗体阴转,随访后期少数患者IgM抗体水平仍为阳性。结论:SARS患者的血清学IgG抗体检测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SARS病毒抗体变化规律与一般传染病抗体产生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