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际上“治未病”的思想来自《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说明了我们中国古代人已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特别重视"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在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有许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相似文献   

3.
范娟  梁茜  袁素娥 《当代护士》2014,(8):113-114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未病”理论宣教干预,观察证实“治未病”理论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必要性,并总结出肝硬化患者行之有效的理论宣教方法以运用于临床。方法以本院8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对象。将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宣教方案,试验组采取传统宣教方案加“治未病”理论干预宣教方案,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健康宣教合格率及患者住院平均总天数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宣教合格率、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未病”理论宣教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健康宣教合格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风多属"脑卒中"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中西医防治都未达理想效果。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5.
倪志宏 《护理学报》2009,16(10):21-22
祖国医学是在唯物理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早在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就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在如今“治未病”的思想经过了历代学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了当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禽流感是由禽A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报告了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死亡病例,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暴发,逐步蔓延到中亚、欧洲、非洲及中东等10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社会一度引起恐慌[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禽流感是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已经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我国中医"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2]"这种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被国际社会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治未病,就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其思想包括两大内容即"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3].要想降低人禽流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将在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灌输到社会民众的思想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治未病”思想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患者在口服中药基础上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对照组68例患者仅应用口服中药、未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随访1年观察支气管炎发作的情况。结果经中药及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后,74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0例,好转4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5.7%;对照组68例患者中显效3例,好转24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为39.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 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能有效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作,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西方国家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在我国排名第二,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人群的增加,DKD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有关资料显示,DM病史5年者DKD的发病率为50%,10年者为70%,病史超过15年者发  相似文献   

9.
1 治未病含义 “治未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其含义主要是指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思想。《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莫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如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将“治未病”思想提……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当前的医疗体制和医疗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通过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以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将整体观与预防为主的理念渗入到居民的健康管理中。  相似文献   

11.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一般指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本病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需急症手术切开引流,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和复杂。但切开引流后治愈的较少,大部分遗留肛瘘。中医治疗学上历来防重于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心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硝酸甘油服用量、治疗依从性、心绞痛发作次数、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内及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治未病"理论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45-3148
"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具体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瘥防复"四个方面,而脾胃调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查阅古籍和相关文献,本文从"治未病"含义、脾胃调理与脏腑健康的关系、"治未病"理论的实践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潘红梅  郑凌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893-894
目的使二炮特勤疗养人员通过疗养,达到预防和治疗伤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目的。方法将中医领域"治未病"与疗养护理措施相结合,采用心理疏导、自然疗养因子等措施维持身心平衡,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特勤疗养员身心情况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善。结论 "治未病"在二炮特勤疗养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正确的,有效预防了二炮特勤疗养员身心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了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又称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但中年以后急剧增多,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高血压、抽烟、糖尿病等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的急剧增长,脑卒中的危害将愈益突出[1]2665。近年来,随着对脑卒中治疗研究的深入开展,对高血压、高黏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内涵的阐述,具体论证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在冬病夏治、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冬令养生膏方、药食药膳等4个方面在中医院具体临床应用。指出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具有中医特色,对现代预防医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值得医务人员进一步探究,以期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包括防病于未发、防微杜渐、已病防变三方面;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阴阳失调"是发生的基础,是一个由微至著的过程,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特点;"治未病"在医学模式、理论特点和诊疗方法上,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未病”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健康医学时代的来临,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日益凸显其睿智的光芒.而认真系统地总结分析“未病”“治未病”“逆针灸”等学术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起源、发展、应用特点、与现代医学应激理论的关系、研究设想、发展方向等角度探讨了应用针灸方法治未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伴随着现代科学新技术的发展,针灸“治未病”的研究将更具实质性的进展。“逆针灸”将以其独特防治疾病的特色在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疗养院因其性质和工作目的的特殊性,应用治未病理论有其特殊的优势。目前疗养院医疗工作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以矿泉浴为主的疗养因子对增进健康、改善亚健康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以及开展健康教育都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建立的治未病服务保障体系也已在部分疗养院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并指导临床。方法 从《金匮要略》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出发,具体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路径,将中医体质调治方案有针对性地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探讨其在一、二、三级预防中的应用。结果 一级预防即“未病”阶段,未病先防,当结合高风险因素预防举措开展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即“已病”阶段,既病防变,当配合控制相关基础疾病开展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相当于“瘥后”阶段,瘥后防复,当结合早期及时开展针灸、康复、介入干预等治疗措施进行三级预防。结论 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好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服务临床,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