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完整肽多糖(Wholepeptidoglycan,WPG)是双歧杆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在体内能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但其抑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WPG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Insituendlabeling,ISEL)观察了大肠癌移植瘤凋亡细胞的分布及其数量,旨在探讨它的抑瘤机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BALB/c(nu/nu)6~8周龄,♀,体重约18g~22g,购于本校实验动物中心,并饲养于其SPF级动物室.dN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LADRDQ连锁基因单倍体与成人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SPIDDM)和速发型1型糖尿病(FPIDDM)的相关性。方法利用PCR/SSP技术检测了52例SPIDDM患者、30例FPIDDM患者和130例正常人的HLADRDQ连锁基因频率。结果①HLADQA10301DQB10201和DQA10501D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Pc<0.001)和FPIDDM(Pc<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②HLADQA10301DQB10301和DQA10301DQB10602连锁基因单倍体与SPIDDM呈显著正相关(Pc<0.001);③HLADQA10301DQB10302,DQA10301DQB10303及DRB10301DQA10301DQB10201连锁基因单倍体与FPIDDM呈显著正相关(前二者Pc<0.01,后者Pc<0.001)。结论SPIDDM和FPIDDM虽然均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但其HLA表型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HLA表型可能是决定患者起病方式及病情发展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mRNA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由于PCR技术的应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检测近有很大进展.本文用RTPCR检测肝癌(HCC)和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藉以反映HCC细胞的存在,并与其他血清标记物比较.方法HCC患者22例,肝硬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0例,健康成人受试者(对照)5例.取患者和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并作电泳鉴定,用合成的两对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AFPmRNA,同时分析血清AFP和乙肝标记物.结果AFPmRNA在13例HCC(591%),2例肝硬变(200%)患者外周血中测到,其余标本均为阴性.AFPmRNA阳性的13例患者肿瘤均大于5cm,为晚期患者.在该13例患者中仅有6例(461%)在血清中测到AFP,但有12例(923%)HBsAg,抗HBe,抗HBc全阳性,而AFPmRNA阴性的5例该3标记物全阴性.结论RTPCR扩增AFPmRNA是检测HCC和肝硬变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敏感方法.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有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标记对HCC诊断、随访观察和疗效评定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病患者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在各型病毒性肝病中的感染状况,我们对1055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开展了相应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各型病毒性肝病患者1055例,系199606/199902的住院患者.其中HGV感染者179例,男128例,女51例,年龄27岁±3岁.临床及血清病原学分型诊断标准按1995年5月北京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2 方法 抗HAVIgM,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IgHBcAb),抗HCV,抗HDV及抗HEVIgM…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NF54(3D7)株配子体蛋白抽提液及我国云南现场采集的恶性疟原虫细胞骨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IFA法筛选出8株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McAb杂交瘤细胞株。经免疫球蛋白类别鉴定,6株为IgG1(M2A10C9、M2C1B8、M4C7B10、M4G12C1、M5B7E6和M6E1G11),2株为IgM(M4D7F7和M6F4D6)。其中3株McAbs(M4C7B10、M4D7F7和M6E1G11)的靶抗原定位于配子体以及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期无性体原虫;其余5株仅定位于配子体。经Western印迹试验,McAb所识别的蛋白区带各异(16-120kD),与已发现的有性期特异性抗原相比较,32kD抗原国内外尚未报道。各株McAb与猴疟(P.cynomolgi)红内期、鸡疟(P.galinaceum)子孢子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活化因子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是一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脂质递质,与内毒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对肝脏的损害较为明确[1].新近我们研究发现PAF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特别是重症肝炎患者显著增高,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及血中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提示PAF参与了内毒素介导的肝脏损害[2].但PAF对体外肝脏细胞是否有损害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胶原酶、链酶蛋白酶、PAF标准品、内毒素(LPS,O111:B4)为Sigma公司产品,RPMI1640…  相似文献   

7.
二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52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吸入是否可改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喘支)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随机选取52例慢喘支患者,加用BDP200~600μg每天气道内吸入,连续使用1个月。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检查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462%,治疗前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PEF(最大呼气流量)、FVC(最大肺活量)分别为(087±0.44)L、(2.07±1.10)L/s、(1.50±0.65)L,治疗后分别为(1.07±0.53)L、(2.86±1.13)L/s、(1.68±0.65)L,治疗前Paco2为(6.08±1.69)kPa,治疗后Paco2为(5.37±1.10)kPa,P值均<001。口腔真菌感染略增加(P>005),未见全身性副作用。说明低剂量BDP气道内雾化吸入可改善慢喘支患者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弥补了传统McAb制备繁琐、抗原性强、穿透力弱等不足,为HCC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我们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构建和筛选特异性抗HCC噬菌体ScFv库。 1.材料与方法:(1)抗HCC噬菌体ScFv库的构建:应用HCC细胞常规免疫BALB/C小鼠,从其脾脏提取tRNA并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应用linker-(Gly4Ser)3装配ScFV基因,在其5’端和3’端分别引入内切酶SfiI和NotI酶切位点,连接…  相似文献   

9.
EGF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α mRNA在人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人大肠癌三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取14例大肠癌患者癌瘤组织、癌旁2cm及10cm之全层肠管,采用North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EGFR和TGFαmRNA表达.结果大肠癌三组14例不同组织中均有EGFR和TGFαmRNA不同程度表达,以癌旁组织中表达为最强,同一病例比较,癌远侧组织中表达呈减弱趋势.癌远侧组织中,3例A,B两期杂交信号明显弱于其他例C,D期信号.结论EGFR,TGFα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mRNA表达与Dukes分期相关,可望作为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其在癌远侧组织中表达减弱的趋势提示是否可作为肿瘤手术切缘的评估指标,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诊断结肠癌30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检查手段目前仍以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fiberopticcolonoscopy,FC)为主.我院199808以来,对3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并与钡灌肠、FC及手术病理所见对比,旨在探讨螺旋CT对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结肠癌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8-1岁(48岁~77岁).临床症状:腹痛、腹胀21例,便血15例,大便习惯改变7例,贫血9例,腹部包块9例,乏力、消瘦28例.钡灌肠23例,FC26例,全部病例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IL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膜滤过和放射免疫法检测11例结节病、7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和8名健康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CF活性及TNFα水平。结果7例IPF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203±44cels/10HP、117±29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83±45cels/10HP、65±14ng/L、P<0.01);11例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186±50cels/10HP、12±3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P<0.01)。IPF组BALF中NCF、TNFα均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89,P<0.01,TNFα:r=0.86,P<0.05),结节病组BALF中NCF、TNFα均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78,P<0.01;TNFα:r=0.73,P<0.01)。结论IPF和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水平可做为肺泡炎活动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房颤动(AF)的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我院近3 年在体外循环下进行CABG术患者686 例,对可能与术后AF发生有关的诸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与CABG术后AF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  结果:686例患者中,140 例(20.4% )并发了CABG术后AF。AF的发生与年龄,术前AF史及术前心房早搏关系密切(Logistic回归P= 0.003,0.001,0.046)。而与性别,心肌梗塞,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前术后射血分数等诸因素无关(卡方检验及Logistic P> 0.05)。  结论:AF同样是国人CABG术后常见并发症。高龄、术前AF史及术前心房早搏是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应用杆状病毒穿梭质粒载体与HBVX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研究HBVX蛋白对杆状病毒载体中的NFкB启动子和增强子反式激活作用,作为进一步杆状病毒载体应用研究的基础。 1.材料与方法:(1)为构建NFкB启动子和增强子驱动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合成寡核苷酸引物 F1含NFкB启动子、增强子序列(30 bp)及 CAT启动于 5’末端序列(20bp),引物 F2含 CAT基因 3’端序列,以pcDNA 3.1/CAT(Invitrogen)质粒为模板, PCR扩增获得NFкB启动子…  相似文献   

14.
C-erbB-2基因产物及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的cerbB2基因产物和PCNA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大肠癌患者的表达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1材料64例大肠癌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31岁~67岁,平均...  相似文献   

15.
1980年Deugnieretal[1]首先发现肝癌患者血清AFU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为诊断原发性肝癌(PHC)提供了新的指标.现将我们进行AFU(aL岩藻糖苷酶)活性检测的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共观察157例,包括①正常对照组21...  相似文献   

16.
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探讨DC免疫功能变化在IB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自IBD患者(n=11)外周血中分离和纯化DC及T细胞,按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HLA-DR及B7-1的表达水平,检测DC诱导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IBD患者 DC表面 HLA-DR、 B7-1的表达水平及 DC诱导自体混合 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19.6VOF±1.3VOF,18.7VOF±1.6VOF,12310cpm±146cpm)明显高于对照组(13.6VOF±1.2VOF,12.8VOF±1.4VOF,P<0.05,8660cpm±120cpm,P<0.01)。结论: IBD患者DC免疫功能亢进。提示DC免疫功能亢进可能与IBD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毒性肝炎CD44/CD54及Fas/FasL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细胞粘附分子及Fas/FasL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研究国外已有较多报道[1-6],而国内研究尚较少[7,8].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5例丙型肝炎组织中粘附分子CD44和CD54及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原位观察,以探讨它们间的关系及在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致肝细胞慢性损伤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选自我院肝活检标本,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证实慢性病毒性(HBsAg,HBcAg,HCVNS5Ag阳性)40例,其中乙型肝炎3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9例(简称慢活肝);慢性迁…  相似文献   

18.
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9例大肠癌和37例大肠腺瘤的cmyc表达,及63例大肠癌和40例大肠腺瘤的p53表达情况.结果大肠腺瘤37例的cmyc阳性表达为622%(23/37),大肠癌39例的cmyc阳性表达为821%(32/39).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阳性表达则为450%(18/40)和841%(53/63).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个癌基因的表达均不相关于临床病理特征.结论cmyc与p53的异常表达大肠癌的演变过程中均有增加,而且两者起协作作用  相似文献   

19.
5-FC/CD 系统对荷大肠癌裸鼠肿瘤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研究cd基因对大肠肿瘤的特异杀伤作用,探索自杀基因靶向治疗大肠癌的有效途径.方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将G1ceacdNa及pcd2分别转导入高分泌CEA的大肠癌细胞Lovo中,再分别接种到裸鼠皮下.成瘤后腹腔给予5FC(500mg/kg)治疗,观察肿瘤重量的变化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含G1ceacdNa及pcd2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3×107及21×108CFU/L.所有转基因成功并接种动物均成瘤.腹腔给予5FC治疗后发现,转由CEA基因顺式转录调控序列(TRS)驱动cd基因的组织特异性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G1ceacdNa的肿瘤对5FC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转非cea调控cd基因的肿瘤,治疗结束后肿瘤重量分别为31mg±8mg及113mg±23mg(P<001).结论本实验提示cea转录调控序列可控制cd基因在CEA阳性的大肠癌组织中高效表达,进而在前药5FC的作用下发挥选择性杀伤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熊脱氧胆酸促进肝脏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胆道梗阻肝脏部分切除(PH)后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70%肝部分切除组(N-PH)、胆道梗阻2周70%PH组(BDO-PH)、BDO—PH UDCA治疗组及BDO—PH生理盐水治疗组。观察肝组织学改变,检测70%PH后肝细胞BrdU标记、肝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Met mRNA表达。结果 UDCA治疗能促进胆道梗阻后肝功能好转并减轻肝组织学病变;UDCA治疗组大鼠70%PH后肝内HGF/Met mRNA高峰表达值均高于BDO—PH组(P < 0.05),肝细胞 BrdU高峰标记指数(59.39±10.82)%高于 BDO—PH组肝细胞 BrdU高峰标记指数(36.22±8.37%(t=4.149,P<0.01),而与N-PN组肝细胞BrdU高峰标记指数(68.64±11.2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451,P>0.05)。结论 UDCA通过缓解胆道梗阻后肝组织损害并上调70%PH后肝内HGF/Met mRNA表达,从而促进胆道梗阻肝脏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