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对脂肪液化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出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找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具体原因,肥胖、妊娠水肿、营养不良、贫血、切口暴漏时间过长等均为造成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找出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以上原因的出现,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切口治疗后,妥善处理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全部痊愈。结论: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及时治疗,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引起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总结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院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收治的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 全部3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妥善的处理,患者均痊愈.结论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妊娠水肿、贫血、是否使用电刀,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术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并早期处理,可以减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糖尿病史、切口类型和肥胖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4例脂肪液化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结论:重视引起导致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及时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利于减少此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巧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07-808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产科1948例腹部手术患者中脂肪液化28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通过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取积极的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其诱因、治疗过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及最佳处理方法。结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于肥胖、术后并发症、咳嗽、缝合、手术前没有给予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相关。结论:针对相关的高危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效解决妇产科腹部手术的切口脂肪液化问题,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通辽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产科1948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涂爱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61-4761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24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患者皮下脂肪含量过多、电刀的使用、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自身愈合能力下降等有关。结论针对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结论: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尽早处理.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11年6月1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对其诱因、治疗过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及最佳处理方法.结果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咳嗽、肥胖、缝合、术后并发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密切相关,对19例患者行营养支持及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采用II期缝合,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需要医护人员在整个围手术期提起高度重视,避免高危因素的影响,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是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我们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03年1月-2010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5例予以分析,认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5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给予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切口的愈合,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分析原因、积极预防与治疗,减少和防止脂肪液化.方法笔者收集了2004年至2010年横店中心卫生院24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均术后半月左右愈合,个别病倒长达半年之久.结论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和手术操作多方面入手,防治并发症、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调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伤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52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用红光照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率.选取100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实验组脂肪液化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ASA分级严重.结论 红光治疗法对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肥胖、手术时间长和ASA分级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大黄混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酒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治愈率100%,切口愈合时间(3.5±0.8)d。对照组显效16例,占53.3%;有效13例,占4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切口愈合时间(7.2±1.3)d。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混合芒硝外敷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的原因,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和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对其发病原因及护理方法 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肥胖、妊娠期水肿、糖尿病、手术使用高频电刀等,这些因素提升了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率;经我院进行相关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感染病例.结论 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处理时应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发病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临床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高要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贫血、糖尿病、缝线松紧程度、妊娠水肿、滞产是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重要病因。结论腹部切口局部封闭、电磁波治疗仪理疗、加强营养、局部加压包扎、清创缝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芦延峰 《中外医疗》2014,33(1):75-75,77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9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贫血、术后切口暴露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措施,该组98例患者一期愈合率为,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腹部气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加速患者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胖、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术中机械刺激、自身愈合能力低下者、术后咳嗽、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缝合技术欠佳等均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结论 热疗仪理疗、提高手术技巧、规范应用电刀、加强营养、局部加压包扎、术中置引流管于皮下等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早发现及正确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的切口早愈合.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年间东营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产科腹部手术病人2239例,年龄21~58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愈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妊高症水肿、缝合技术密切相关,对今后做好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手术技巧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志华 《当代医学》2014,(18):92-92
目的:探讨诱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西北机器有限公司职工医院近年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探究依据,探寻引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营养不良、肥胖、术中机械性刺激、自愈能力低等均为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40例患者接受切口脂肪液化的对症治疗后均已痊愈出院,其中1例接受Ⅱ期缝合,1周后拆线出院,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对引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诱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应对引发腹部切口的风险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尽量避免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