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伤口感染的原因,探讨术前30分钟静滴抗生素在剖宫产术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术前30分静滴抗生素和术后连续5天甚至更长时间静滴抗生素者进行对比.结果:520例剖宫产产妇中,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与抗生素有关,与术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无显著关联.结论:剖宫产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更有效控制产后感染.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急诊手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提高剖宫产术中操作技术,加强术后护理,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时发现切口异常现象,尽早处理切口及二期缝合切口,均可有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41例,分析原因。结果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羊膜腔感染、孕妇肥胖、营养不良、贫血、缝合技术等因素是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医务人员缝合技术,加强孕期营养指导,观察术后体温、术口渗液、红肿等异常体征并及时处理,可降低术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经术后积极治疗均获痊愈。临产后因产程延长、停滞而急诊行剖宫产术是术后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糖尿病合并肥胖也是危险因素,最终致切口愈合不良。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95 例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燕珍 《广西医学》2006,28(10):1581-1582
目的 观察比较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的疗效.方法 对95例足月妊娠需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孕妇,随机分为术前用药(实验组)、术后用药(对照组)两组,观察术后体温、感染、腹部伤口愈合、子宫复旧等指标,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体温、感染及伤口愈合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复旧实验组较对照组好.结论 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中术前用药比术后用药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9564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愈合不良发生率、影响因素、治疗及预防。结果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5例,发生率为0.47%;分别为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29例、裂开4例。经抗炎、清创、充分引流、二期缝合等治疗后均愈合。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结论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大约为0.47%,涉及产妇自身、手术原因、手术过程等多方面因素,肥胖、术前感染、术前贫血、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阴道检查过多等是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控制切口愈合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4年间80例孕妇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并根据随机原则,取同期80例切口愈合良好的剖宫产者为对照组.结果 在17个影响因素中,阴道检查次数大于或等于2次、肥胖、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手术时间过长、贫血、低蛋白血症、羊水混浊、前次剖宫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后出血等12项因素在切口愈合不良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手术切口方式、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5项因素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如肥胖、贫血、胎膜早破、阴道检查过多等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皮内缝合切口愈合不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莫晖  李秋梅 《吉林医学》2014,(5):969-9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皮内缝合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60例采用皮内缝合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结果:剖宫产术皮内缝合切口愈合不良与肥胖、糖尿病、水肿、贫血、滞产、缝合方式及技术、术后咳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切口张力增加、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结论:选择剖宫产术皮肤切口缝合方式、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术产妇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术后伤口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何洁云  赵映华  曾美玲 《中外医疗》2008,27(23):106-10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病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5月1日本院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统计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6年间共有11例发生术后感染,占剖宫产的0.014%,其中10例均为术前胎膜已破,有胎膜早破和/或难产因素各占6例,其平均破膜时间分别为22.2hr和16hr.术后感染伤口平均愈合时同24.6d.结论 胎膜早破和难产是剖宫产术后患染的主要因素,对已发生破膜时间较长的剖宫产患者,应加强术时、术后的感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冉丽萍 《吉林医学》2011,32(15):3066-306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的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过长及肥胖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对切口感染病例实施及时彻底的清创,按时换药,并给予纱布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寻找最佳的预防措施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的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时间过长及肥胖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对切口感染病例实施及时彻底的清创,按时换药,并给予纱布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静 《西部医学》2014,(5):629-63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因素、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均治愈.而围手术期感染、产程异常为剖宫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结论 通过B超可进行早期诊断,加强产前及产时监护,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以进行持续改进.方法 随机选取行剖宫产手术的537例产妇设作研究对象,其中有12例产妇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分析12例产妇入院时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表现等内容,分析12例产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与改进建议.结果 分析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胎膜早破、上呼吸道感染、反复阴道操作等;提出持续改进建议,以此减少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可以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持续改进护理方案,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切口及早愈合,减轻产妇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琼 《中外医疗》2010,29(19):51-5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原因、发展与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可能与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相关的术前高危因素,根据随机原则,取2004~2009年剖宫产术子宫口切口感染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抗感染、促宫缩并辅以中药活血化瘀及健康教育方法后66例患者痊愈,治愈率97.06%,2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感染形成与解剖因素、感染因素、妊娠期糖尿病、缝合方式等有关,使用抗生素、中药及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治疗术后子宫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 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与同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良好患者的住院资料,总结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结果:肥胖、产前阴道检查次数、剖宫产史、羊水浑浊、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孕妇体质等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密切相关.结论:妊娠末期控制体重、减少产前检查次数、纠正贫血、做好外阴清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一系列措施,可减少术后感染,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患者300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剖宫产患者,均采用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甲级愈合285例(95.0%),乙级愈合8例(2.7%),丙级愈合7例(2.3%)。结论术前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等多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内在因素.阴道检查次数过多、各产程处理不当、抗生素应用不及时、无菌操作不严格等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1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Ⅱ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防治的方法。方法:选择680例剖宫产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48例病例,对脂肪液化原因、防治方法和伤口愈合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手术切口的方式和肥胖、孕期合并症等均和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有很大关系(P<0.05)。剖宫产术后使用抗生素并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P﹥0.05)。配合理疗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时间。结论:通过孕期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用横切口和术后理疗,可以有效防治脂肪液化。本文选择2012年6月~2014年9月间680例剖宫产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48例病例的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原因和治疗进行分析,提高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手术切脂肪液化患者6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60例均经局部换药治愈,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液化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