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血卟啉衍生物(HPD)能选择性地蓄积在癌细胞内,当被光激活后具有杀伤肿瘤的性能,而起到治疗作用。本实验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3株人癌细胞系在相同剂量和相同药物作用时间摄取HPD的情况,以及对HPD加红光照射后的光敏杀伤效应。材料和方法1.细胞:体外培养的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细胞系MGc 80-3,人鼻咽癌细胞系CNF  相似文献   

2.
氩激光照射对大鼠实验性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低功率密度、波长为514.5nm的氩离子激光以17种不同剂量分2批在不同季节对192只雄性大鼠、384个皮肽伤口照射,观察到伤口的平均愈合时间均较未照射激光的伤口缩短;伤口愈合速率则与照射的剂量、照射的天数有关,经氩离子激光照射后的伤口痊愈前若再创伤,新伤口的愈合明显延迟。初步认为低功率密度氩离子激光(514.5nm)照射对大鼠皮肤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照射的剂量与时间的安排适当,则效果更佳。对被照射的伤口应特别注意保护,不得受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杀伤效应.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处理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OD492值,并绘制MDA-MB-231 PDT后的生长曲线,用光镜、电镜观察PDT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HpD浓度为0.5 mg/L时基本无杀伤作用;在相同的激光照射剂量下,2 mg/L HpD即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再增大HpD浓度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增加不明显;在相同的HpD浓度下,激光剂量为5 J/cm2时OD492值降低达平台.光镜、电镜下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明确的杀伤效应,HpD浓度2 mg/L、激光剂量5 J/cm2是本实验PDT的最佳作用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细胞培养方法,观察血卟啉衍生物(HPD)加激光照射对人体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HPD(50μg/ml)对7721细胞的生长无影响,单独用激光(光距5.6cm,光斑直径3.8cm,功率21mW/cm~2)照射培养细胞20分钟,细胞的形态也无明显改变,但在培养液内加HPD后再用激光照射,细胞即可出现损伤,并随HPD浓度的增加和激光照射功率的加强,对7721人体肝癌细胞可见明显的杀伤作用。为了区分细胞损伤的程度,本文提出了细胞形态变化的分类法。 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培养细胞在HPD加激光照射后,绝大多数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但其中尚有部分细胞存活而呈岛状分布,作者提出,这是由于激光束分布不均匀性所造成,并对过去HPD加红激光照射肿瘤的治疗中,仍有部分病例复发的原因提出了新的解释。因此,临床在用激光连续照射治疗肿瘤时,必须作顺序移动照射。  相似文献   

5.
以碳二亚胺(EDCI)为连接剂,将血卟啉衍生物(HPD)与抗胃癌单克隆抗体18M(McAb18M)共价交联。经ELISA法测定及溶血试验表明,该交联物保留了McAb的反应特性及HPD的光故活性。体外试验表明,交联物对靶细胞的光动力杀伤效率提高了11.2倍,对非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微弱,表明HPD—McAb具有特异杀伤作用。对游离HPD及交联HPD的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的分析比较表明,二者均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海瑛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07+109-107,109
目的探讨532nm波长氩离子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52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氩离子激光组)76例和对照组(药物组)76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532nm波长氩离子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第二代血卟啉光敏剂PSD=007的制备及其理化待性和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摄入作用及对小鼠S180肉瘤的实验性光敏诊治效果。作者用色谱法由血卟啉光敏剂分离除去70%左右的无关或低效组分,并保留其已知PRT效应较强的低极性组分而制备得组成稳定,光敏效应强的新光敏剂PSD-007。与血卟啉衍生物(HPD)对比测定结果表明,PDS-007于不同时间内在肿瘤组织中的滞留量均高于HPD约1倍,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肿瘤选择性PRT效应的基础。静脉注射5~10mg/kg体重剂量的PSD-007于S180肉瘤带瘤小鼠后24及48小时,分别用体腔紫外线机及氩离子激光5145波段诊察,均见肿瘤显示鲜明桔红色荧光,后者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清晰的边缘,在同一条件下用5145光连续进行辐照治疗20分钟,照光后24小时在肿瘤区出现淤血样青紫、瘤体变平坦、其中心区发生凹陷、硬结、个别的成块脱落,显示了明确的实验性肿瘤光敏诊治效果。本文还报道了家兔静脉注射PSD-007后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癌光啉和PhotofrinⅡ对人体肿瘤细胞系光敏杀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癌光啉(代号PsD-007)和photofrin Ⅱ对人体肿瘤细胞系杀伤效应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和相同光照剂量处理细胞时,PsD-007对人体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人体胃癌细胞系NGCC-8310的光敏杀伤效应至少相当于或略优于Photofrin Ⅱ。实验提示,一定浓度的PsD-007和Photofrin Ⅱ作用细胞时,光敏杀伤效应随光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在一定光照剂量处理细胞时,一定浓度范围内,光敏杀伤效应随光敏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敏剂对激光治疗肿瘤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动力学方法探讨4种光敏剂对激光杀伤、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敏作用的异同。结果4种光敏剂对激光杀伤、抑制肿瘤细胞均有增敏作用,叶绿素、019、酞青酯和HPD的增敏效果依次增强。结论光敏剂有助于提高激光对肿瘤的杀伤、抑制作用,为提高激光治疗肿瘤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比氩激光和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1996年6月至1999年10月我们采用NOVUS2000型氩离子激光机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DR~期患者50例(90眼),治后随诊3~36个月,平均9个月。1999年11月至2003年4月采用Omni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治疗DR~期患者70例115眼。术后随访10~4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氩激光组50例90眼,显效者48眼(53.3%),改善者31眼(34.4%),无效者11眼(12.2%);氪激光组显效58只眼(50.5%),改善者47只眼(41%),无效者10只眼(8.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216,P>0.05)。氩激光组治疗前50例90眼中有黄斑水肿60眼,治疗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15眼,改善34眼,加重11眼。氪激光组治疗前70例115眼中有黄斑水肿84眼,治疗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42眼,改善34眼,加重8眼,氪激光治疗黄斑水肿较氩激光优(u=3.026,P<0.05)。结论:在治疗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氩激光和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相似。但对于眼底复杂的DR,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可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的色光进行有效光凝,扩大了治疗DR的适应证,同时氪黄激光治疗黄斑水肿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630及 670 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为筛选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骨肉瘤的新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C3H小鼠60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6~8 mm时,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及PDT治疗组。治疗组分为PSD-007组(5 mg•kg-1,用波长630 nm激光照射)和BCPD-17组;BCPD-17组分设5和10 mg•kg-1 2个剂量组,分别用波长630 nm或670 nm激光照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6 h垂直瘤区行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0 mW•cm-2、能量密度240 J•cm-2、照射时间20 min、光斑1.0 cm。照射7 d后测量肿瘤大小,取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并行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小鼠骨肉瘤细胞大而深染,核异型明显;PDT治疗组肿瘤细胞出现坏死,细胞内空泡变性,核固缩,BCPD-17组更明显。PDT治疗组小鼠骨肉瘤的肿瘤质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70nm激光照射后,BCPD-17各组的肿瘤抑制率均高于PSD-007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LM-8骨肉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光敏剂BCPD-17光动力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对骨髓净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uang HF  Chen YZ  W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86-991
目的 研究酞菁锌光敏剂(ZnPcS2P2)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DT)对模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骨髓的净化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K562细胞及正常细胞内的光敏剂含量。锥虫蓝拒染法、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ZnPcS2P2介导的PDT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正常混合集落形成细胞(CFU-Mix)、粒一单核系造血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等集落形成实验检测ZnPcS2P2 PDT对正常造血祖细胞的影响。巢式PCR方法检测酞菁锌介导的:PDT作用前后混有不同比例K562细胞的骨髓细胞的bcr-abl mRNA表达。结果 (1)与ZnPcS2P2共孵育5h,K562细胞与骨髓正常单个核细胞(MNC)内的ZnPcS2P2含量分别为10.1、2.2(ng/5x10^5细胞),二者比值达到最高值。(2)0.25μg/ml ZnPcS2P2孵育5h后,用670nm激光以53mW/cm^2的功率密度、2.1J/cm^2的能量密度照射对K562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率为91.1%,而对正常CFU-Mix、CFU-GM、CFU-E等集落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8.0%、18.6%、17.8%。(3)0.25μg/ml ZnPcS2P2介导的PDT可完全杀灭按1:100至1:1000比例混入骨髓正常MNC中的K562细胞。结论 ZnPcS2P2介导的PDT能选择性杀伤K562细胞,有希望成为新的高效而简便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净化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以小鼠S180肉瘤为对象,研究了Ar+激光光动力学疗法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及肿瘤DNA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Ar+激光光动力学组及对照组两组。Ar+光动力学疗法为激光照射前24h小鼠腹腔注射HpD(10mg/kg),以实验确定的15mW/cm2Ar+激光照射15min。结果表明,两组间的平均瘤重差异有显著性,Ar+激光光动力学疗法肿瘤抑制率为37.3%,并且Ar+激光光动力学疗法可使肿瘤细胞DNA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学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5-ALA加入细胞培养基中,随之给予相同剂量的激光辐射;之后用固定浓度的5-ALA处理细胞,并给予不同剂量的激光辐射.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经0.25、0.5、1.0、2.0、4.0 mmol/L的5-ALA处理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0.07±5.37)%、(50.04±4.99)%、(34.53±5.30)%、(26.89±4.44)%和23.90%±2.80%,除2.0和4.0 mmol/L5-ALA两组间外,其余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266.39,P<0.001).在相同的5-ALA的浓度下,辐射剂量为6.25、12.5、25.0、50.0、100 J/cm2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83.50±10.43)%、(67.96±9.23)%、(33.80±8.26)%、(23.31±5.98)%和(14.96±3.50)%,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226.31,P<0.0001).而单用5-ALA处理细胞,对应于其浓度为0.25、0.5、1.0、2.0,和4.0 mmol/L时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6.46±6.72)%、(97.48±5.27)%、(98.33±6.67)%、(99.47±6.97)%和(95.66±7.72)%,各浓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79,P=0.5383).单纯激光辐射,其剂量为6.25、12.5、25.0、50.0、100.0 J/cm2时的细胞生存率也无显著性差异(F=0.61,P=0.6551).结论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5-ALA介导的光动力学治疗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杀伤作用随着5-AL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较高浓度时则存在饱和现象,杀伤力与光剂量成正比.单纯激光不能产生光动力效应,5-ALA本身对细胞无毒性作用.5-ALA介导的光动力学治疗是很有希望的胃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齐焦点式(parfocaltype)及散焦点式(defocaltype)染料激光的四种波长(577、590、610、630nm)分别对有色家兔视网膜及虹膜进行中等能量光凝固,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各波长光凝组织的凝固反应,发现在相同光凝条件下,齐焦点式染料激光的光凝组织反应具有波长特性,而散焦点式染料激光则波长特性很不明显,提示照射光斑大小的变换模式不同可造成组织光凝效果的明显差异。本文就这种差异在眼组织激光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中心过度光凝现象(hotspot)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The iron chelators can be utilized in target cells to improve 5-aminolaevulinic acid (ALA)-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iron chelators, desferrioxamine (DFO) and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on the enhancement of ALA-PDT. HaCat cells were cultured in medium containing 2.0 mmol/L of ALA and 0.5 mmol/L of DFO or EDTA. After 3-h incubation in the dark, the concentration of cellular pro-toporphyrin Ⅸ (PpⅨ) was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the fluorescence of PpⅨ was observed at 630 nm emission under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For PDT, HaCat cells were irradiated using 632.8 nm laser, and the fractions of apoptotic and necrotic cells were flow cytometrically assayed. Related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Ha-Cat cells were observ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Compared to incubation with ALA alone, the addition of DFO or EDTA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ellular PpⅨ and the fluorescent density of PpⅨ, and also increased cell death ratio after PDT. PDT using ALA plus DFO produced the highest cellular PpⅨ level, greatest cell death ratio and most severe structural damage to the cells. It was concluded that both DFO and EDTA could enhance ALA-based PpⅨ production and PDT. Compared to the non-specific iron chelator of EDTA, the specific chelator, DFO, showed more potential for the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经醋酸白试验确诊的外生殖器及肛周尖锐湿疣患者84例,盐酸氨基酮戊酸溶液湿敷病损部位3h,以波长635nm、能量密度100J/cm^2的半导体激光照射,1周后判定疗效。根据需要可再做1~2次巩固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总治愈率97.6%。3个月随访期内复发25例,复发率29.7%。结论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有效治疗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18.
CDHS 801在光动力学治疗膀胱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杰  方祖军  张元芳 《上海医学》2003,26(5):306-308
目的 验证新型光敏剂CDHS 801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4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病理为Tl、T2期。治疗组口服CDHS 801(4mg/kg)24h后进行光动力学治疗(PDT),能量密度为50J/cm^2;治疗期间不避光;72h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取标本。对照组不服药,行TURBT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肿瘤坏死发生率和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样本的平均DNA质量,治疗组的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肿瘤巨体发生明显改变:轮廓增大呈水池样疏松的结构,并有成片坏死灶和“卫星灶”出现。治疗组未出现光敏性皮炎或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CDHS 801治疗T1、T2期膀胱癌,该PDT方法是有效的、药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5-氨基乙酰丙酸(5-ALA)光动力治疗(PDT)和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 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3AO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探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协同促进对人卵巢癌3AO细胞的杀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筛选不同浓度5-ALA 和激光能量照射对人卵巢癌3AO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最佳组合参数; RT-PCR法检测hTERT ASODN和SODN转染后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将人卵巢癌3AO细胞分为空白
对照组、hTERT ASODN转染组、hTERT SODN转染组、5-ALA PDT组、hTERT ASODN转染+5-ALA PDT组和hTERT SODN转染+5-ALA PDT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人卵巢癌3AO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膜联蛋白V-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
各组人卵巢癌3AO细胞凋亡率。结果:5-ALA PDT对人卵巢癌3A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光敏剂浓度的增加和激光能量的增大而增加(P<0.05);不同浓度hTERT ASODN转染人卵巢癌3AO细胞24 h后,hTERT mRNA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0.05),而hTERT-SODN对人卵巢癌3AO细胞hTERT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hTERT ASODN转染+5-ALA PDT (5-ALA浓度为0.5 mmol•L-1,激光能量密度为2.50 J•cm-2)组人卵巢癌3AO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5-ALA PDT组和hTERT ASODN组(P<0.05)。hTERT ASODN转染+5-ALA PDT组人卵巢癌3AO细胞的凋亡率为29.28%,显著高于hTERT ASODN 转染组(12.79%)和5-ALA PDT组(21.19%)(P<0.05)。结论:hTERT ASODN转染与5-ALA PDT联合治疗可协同增强对人卵巢癌3A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联合作用促进细胞凋亡有关联。  相似文献   

20.
<正> 从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应用氩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等皮肤血管病变,已被公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本实验应用氩激光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染料激光,照射鸡冠和肉垂,在光镜及电镜下比较观察两种激光照射后的形态结构变化特点,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鲜红斑痣等皮肤血管病变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