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u Z  Liu CJ  Hu XW  Du MX  Xiao CG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15-1318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躯体运动神经能否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及再生神经的电生理性质,探讨新反射弧支配膀胱的可能机制。方法显微吻合大鼠左侧L4L6前根建立控制排尿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电刺激吻合口近端,记录盆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变化,使用特异性神经节受体阻断剂六烃季铵观察节后纤维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的变化,刺激同侧坐骨神经观察的膀胱压力变化;以正常鼠为对照组。结果1.刺激吻合口近端,吻合口远端盆神经、盆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均可记录到诱发电位,并可引起膀胱收缩;2.刺激吻合神经同侧坐骨神经可记录到膀胱压的升高;3.六烃季胺可阻止盆神经节的讯号传导;4.人工反射弧再生的传出神经较对照具有更快的传导速度。结论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吻合后,体神经运动神经轴突可以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并通过盆神经节支配膀胱逼尿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对大鼠同一坐骨神经再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6只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根据梭形管的两支内加入的药物不同将动物随机分为A组(两支管内均加入几丁糖)和B组(两支管内加入几丁糖后,再分别加入NGF和CNTF).于术后4、8、16周取再生神经的中段行透射电镜观察,并对8、16周再生神经的有髓和无髓纤维的面积、有髓纤维轴突直径、髓鞘厚度行计量分析.结果 A组两支管内再生神经纤维的种类、数量无显著差异.B组NGF侧再生纤维以有髓纤维为主,且其髓鞘较厚,轴突直径较大,而CNTF侧再生神经有髓和无髓纤维均增加,无髓纤维面积较NGF侧大,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NGF对有髓纤维的再生和髓鞘形成的作用较强,CNTF可同时促进有髓和无髓纤维再生,但其促进有髓纤维再生的作用不及NGF.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研究周围神经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再生特异性提供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动物被撕脱一侧腰交感干和切除2~5腰神经(lumbar nerve 2~5,L2~L5)后根,取出第2骶神经(sacral nerve 2,S2)前根一段转移至术侧大腿皮下保存;术后2周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及"Y"形管实验,即分别切断实验组动物术侧隐神经和股神经,假手术组动物一侧的坐骨神经,近端分别插入"Y"形管的近端,10 mm长的自体隐神经远端片段和S2前根片段分别插入两远端,再存活4周,比较"Y"形管内两远端管再生轴突数量.结果 去交感的隐神经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基本呈阴性,去后根的股神经肌支无改变;去交感的隐神经纤维优先长入远端性感觉管,股神经肌支优先长入远端性运动管.结论 本模型可以获得单纯的感觉或运动纤维,结合"Y"形管实验对感觉和运动纤维再生的特异性研究可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副神经移位膈神经与膈神经原位吻合后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的变化特点,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270g。随机分成1、2、3、4、5、6月六个时间组。经颈前路正中切口显露右侧膈神经干于起始部切断,将右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左侧膈神经平锁骨水平切断后原位吻合。术后第1、2、3、4、5、6月各组均取颈部正中切口显露两侧吻合的神经。分别于吻合口远、近端5mm处取材。用亚铁氰化铜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利用VIDS-Ⅲ型图像分析仪对运动纤维计数,远端与近端相除后得出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并将左、右两侧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吻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侧吻合口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均逐渐增加。右侧第1个月的通过率为(43.86±5.21)%。第6个月为(97.55±6.93)%。左侧第1个月的通过率为(45.03±5.65)%。第6个月为(98.02±5.51)%。两侧间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神经移位后吻合口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的角度观察,副神经可作为动力神经缝接膈神经来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潘富文  吴林清 《海南医学》2014,(22):3283-3286
目的观察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购买雄性Wistar大鼠60只,先取15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神经供体,制备去细胞神经支架,将制备好的神经支架剪取长度约为1 cm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根据实验要求,将余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大鼠均15只。实验组(A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局部注射VEGF组;对照组Ⅰ(B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喂养1个月,并每日观察大鼠步态、患足溃疡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取移植段坐骨神经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生神经S-100及轴突数量,髓鞘、神经纤维数等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三组大鼠的足部溃疡、步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实验组恢复率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组,明显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A组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25.34±5.67),B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62.32±3.71),C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32.55±7.48),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玉玲  黄德武 《安徽医学》2004,25(3):247-250
目的 建立甲壳胺膜管再生室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模型 ,并观察其修复效果。方法 S -D大鼠 90只 ,随机等分为A、B、C 3组 ,按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之比造模 (分别为 4、6、8倍 )。根据缺损长度及周径裁剪合适长度的甲壳胺膜任其卷曲成管状 ,神经远、近端各套入 2mm ;对照侧作肌表面旷置。术后 4、8、12周作组织学观察和远端轴突再生率的比较。结果 术后切口无炎症反应 ,A、B组实验侧 12周后溃疡愈合 ,有肌肉收缩现象 ,髓鞘成熟良好 ,再生组织均无胶原纤维增生。对照侧溃疡加重 ,实验侧轴突再生率优于对照侧 (P <0 .0 1)。结论 根据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的倍数比建立的实验模型使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好、说服力强、重复性好、简便易行 ,获得的数据误差小。再生室内的微环境受到的干扰小 ,可防止瘢痕侵入 ,促进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96只,分为对照组、NGF组、CM1组和NGF+GM1组,将大鼠坐骨神经造成5mm的缺损,术中将远近神经断端纳入硅胶管内局部滴加药物、术后于大鼠损伤侧小腿肌注药物..术后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定及传导速度(NCV)检测;电镜下观察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和髓鞘厚度的变化。结果:术后4、6周时。NGF组和CM1组SFI、NCV及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及髓鞘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俨均〈0.01);NCF+CM1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NGF组和CMl组(P均〈0.01);而在术后8周时,NCF+CM1组、NGF组、CMl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CM1能够介导NGF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并且效果优于单用NGF,GM1;②与单用NGF或CM1相比,NCF+CM1能更早期的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挥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波以  石凯军 《医学争鸣》1989,10(2):97-100
对44只家兔做一侧腓总神经无缺损对端吻合术,另侧做3cm自体神经原位移植术,手术后4、8、12、16、20周进行神经电生理学,轴突、髓鞘、胫前肌组织学和伸跖展趾功能研究。结果表明:4周时各吻合口处均可见到再生轴突,8周时双侧胫前肌都可测出MAP,16、20周时再生轴交通过率和MCV,对端吻合侧优丁移植侧,MAP振幅、髓鞘化程度、胫前肌组织学改变及伸跖展趾功能,两侧无明显差别。实验结果提示,当修复神经伤有明显张力时,应采用神经移植术。  相似文献   

9.
甲壳胺膜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甲壳胺膜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A、B、C3组,按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之比制作实验动物模型(A组:缺损3倍,B组:缺损5倍,C组:缺损8倍)。设自身对照,双后肢随机作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用甲壳胺膜管桥接缺损,对照侧用肌表面旷置法。术后4,8,12周作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和远端轴突再生率的比较。结果4周后各组双后肢均形成溃疡;8周后A组溃疡愈合;12周后B组实验侧溃疡愈合,A、B组均无明显肌萎缩,能展趾活动,有肌肉收缩现象。C组及B组对照侧溃疡及肌萎缩加重。桥接体周围无瘢痕粘连,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各时相每组内实验侧远端轴突再生率优于对照侧(P<0001)。12周后,3组间实验侧远端轴突再生率两两比较:A组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P<0001)。A、B组髓鞘成熟良好,C组仍有髓鞘溃变现象;3组实验侧均无胶原纤维增生。结论甲壳胺膜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可防止瘢痕侵入,有利于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鼠坐骨神经离断后,神经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NGF FG)混合胶膜吻合口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将昆明小白鼠40只分为吻合包埋组(实验组)和单纯吻合组(对照组),实验组外膜吻合后加用NGF FG胶膜包埋,对照组单纯外膜缝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动作电位的振幅(NAP)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光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数量、通过率和纤维组织侵入情况;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及轴突的直径、结构和髓鞘厚度。结果术后4、8、12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的NAP及NCV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动物SFI均开始恢复,随时间的推移恢复率逐渐提高,实验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单位面积吻合口内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电镜下两组再生神经纤维、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差异不明显,均低于正常神经纤维,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的微观结构较对照组清晰,成熟度好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胶可以作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有效载体,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胶包埋离断周围神经的吻合口,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并有效防止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减少纤维组织的侵入、神经纤维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nerve growth factor(NGF) examined on the neural repair of adult rabbit sciatic nerve was evalu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erve regeneration chamber was created by suturing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a transected sciatic nerve into a silicone chamber, A gap of 6 mm in chamber was left after removal of a 3mm piece of nerve in the distal ends and insertion of the proximal andl distal stumps into the chamber. Animals were operated on bilateral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was filled with a 1 mg/ml NGF/normal saline(NS) (experimental)and the contralateral side with NS(control). The regenerated nerves from within the silicone chamber were dissected and fixed 1 to 5 weeks following surgery for histological studies at both the light microscopic and ultrastructural levels. The NGF chamber showed a more mature regenerated nerve based on a larger diameter of the regenerated nerve trunk, a great number of axons, and thicker myelin sheaths.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脱细胞异种神经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证明应用其复合BMSCs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化学萃取法制备兔的脱细胞神经,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将BMSCs种植到神经支架构建神经移植体,体外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用构建的异种神经移植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8周,检测胫前肌湿重比率,对再生神经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内NGF的表达。结果:脱细胞异种神经较完整地保留了天然立体的施万细胞基底膜管结构,完全地移除了神经内的施万细胞、轴突和髓鞘成分;在体外培养中支持种植的BMSCs黏附和生长。神经移植术后,与单纯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组相比,复合BMSCs的异种神经移植体移植能使胫前肌湿重比率增加、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增加;增加再生神经内NGF的表达。结论: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体具备天然的立体结构,移除了施万细胞、髓鞘等抗原成分;神经支架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复合BMSCs的异种神经移植体可显著地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在硅小室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安  王锦玲 《医学争鸣》1999,20(1):10-13
目的:观察硅小室技术对面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形态学及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豚鼠面神经颊支缺损10mm,用硅小室桥接.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图象分析及HRP逆行追踪法,观察面神经在硅小室内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与证实神经的再通.结果:面神经损伤后第1周,硅小室内神经远、近心端再生神经分别向内生长约2.4mm;第2周,两断端神经已再通,但较细;第10周,神经接近正常.电镜显示第4周起,有髓纤维的雪旺细胞(SC)功能活跃,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第10周,再生神经基本接近正常.伤后第1~7周,损伤神经与对照组间有髓纤维数、髓鞘面积、轴突面积、G率、有髓纤维面积百分含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HRP逆行追踪,第10周时损伤神经再通,HRP阳性标记细胞分布于面神经核团的外侧群、中间群、背外侧群.结论:通过硅小室桥接损伤神经,在无外源性生长因于作用下,其促神经再生作用是肯定的.缺损距离10mm时,第10周再生神经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4.
骆文龙  张恒 《重庆医学》2007,36(12):1121-1123
目的 观察甲状腺激素在兔面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25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家兔,设立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T3治疗组3个实验组.制作双侧面神经横断损伤、损伤局部硅胶管套接的动物模型;其中右侧为T3治疗组,硅胶管中注入甲状腺素溶液16~18μl;左侧为手术对照组,硅胶管中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在术后4、6周取再生面神经,电镜检测有髓轴突比率和髓鞘厚度,取脑桥中下部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计数两种神经营养因子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在术后4周和6周,T3治疗组的有髓轴突比率和髓鞘厚度均>手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手术对照组和T3治疗组NGF、BDNF两种分子标记的阳性细胞数较之正常对照组增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T3治疗后阳性细胞数NGF、BDNF比手术对照组NGF、BDNF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面神经横断损伤后,再生室中注射T3能够促进面神经有髓轴突比率和髓鞘厚度的增加,并且增加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成年兔视神经(ON)挫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通过逐级暴露钝性分离钳夹视神经法建立兔视神经挫伤模型,并向玻璃体腔内注入NGF-β1μg(右眼,治疗组),或磷酸盐缓冲液(PBS)0.1m l(左眼,对照组)。挫伤后2周、4周时分别用光镜、电镜和TUNEL技术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 s)、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视神经的改变并作视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兔视神经挫伤可使RGC s数量减少,表现出细胞坏死、凋亡的特征。视神经病理改变主要是轴突较正常稀疏,部分轴突明显肿胀、空泡变性,轴突与髓鞘间有腔隙形成,髓鞘结构紊乱,出现板层分离。NGF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RGC s、视神经纤维的退变较轻,数量较多,神经纤维有再生现象。同时发现治疗组4周比2周的神经纤维计数明显减少。结论:NG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轴突的变性坏死,从而阻断因轴突变性而激发RGC s死亡,并促进视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脱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光镜、电镜观察移植物内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再生神经中S-100蛋白表达,并对再生神经的纤维数量、髓鞘厚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和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的移植段内见有由束膜和外膜包被的大量再生神经纤维,两组比较再生神经的纤维数量、髓鞘厚度、有髓纤维占有的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移植段神经中的S-100阳性施万细胞数、形态和排列等方面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同自体神经一样,对缺损的坐骨神经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豚鼠神经干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日系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均建立一侧面神经颊支缺损10 mm模型,用内置胶原蛋白海绵的硅胶管桥接面神经缺损,治疗组在上述神经导管内植入新生豚鼠海马NSCs,对照组注人生理盐水.NSCs移植前48 h用5'-溴尿嘧啶(BrdU)标记.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BrdU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观察.结果:①治疗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且部分阳性细胞同时呈现S100双标阳性.对照组未见BrdU阳性细胞.③治疗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和髓鞘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NSCs能明显提高面神经损伤后修复效果,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作为无细胞人工神经支架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壳聚糖导管和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 通过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体外降解实验和流变学检测来观察复合材料的性能。选取SPF级SD大鼠40只, 分为单纯导管组、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 mg组、导管复合辛伐他汀0.5 mg组, 和导管复合辛伐他汀1 mg组共4组其中前2组为对照组,后2组为辛伐他汀治疗组, 每组10只, 造成左侧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 用壳聚糖导管桥接缺损, 其内填充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水凝胶。移植后10周, 取再生神经的中间段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形态学改变, 并对再生神经的轴突数量、髓鞘厚度、G-ratio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免疫组化观察再生神经中NF200和S100蛋白的表达和神经营养因子PTN、HGF、GDNF和VEGF的表达。结果 壳聚糖导管和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是适合神经缺损的无细胞修复材料。植入10周后四组均可见再生神经, 但HE染色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神经干明显较对照组粗;透射电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再生轴突数量显著增多, 髓鞘显著增厚, G-ratio显示髓鞘化程度亦明显好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再生神经中标记轴突的NF200和标记雪旺细胞的S100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且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TN、HGF、VEGF和GDNF呈现高表达。结论 壳聚糖导管复合辛伐他汀/泊洛沙姆407水凝胶明显促进神经缺损组织学的重建, 可用于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变性轴突清除中的自噬作用。方法横切大鼠坐骨神经制作Wallerian变性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取远断端组织行电镜结构观察和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检测。结果坐骨神经横切后轴突发生变性,主要变化为术后第5小时~2天轴质肿胀,轴突与髓鞘分离,术后第4天轴质浓缩,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形成游离轴突体。术后初期变性轴突主要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泡,后期轴突与髓鞘完全分离并形成较大的游离轴突体,轴突体外包一层轴突膜是神经元细胞膜的延续,轴突体轴质浓缩,含大量各级自噬泡和纵横交错的神经丝、微管和微丝。经酸性磷酸酶(AcPase)染色证实自噬泡均呈AcPase阳性,第7天后轴突体被降解吸收,形成的空腔内偶见巨噬细胞。结论大鼠坐骨神经再生过程中变性轴突的清除主要靠轴突自身的自噬和施万细胞吞噬机制,而巨噬细胞只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