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崩是指妇女非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示血淋漓不断的疾病。《傅青主女科·血崩篇》列有:血崩昏暗、年老血崩、少妇血崩、交感血崩、郁结血崩、闪跌血崩、血海太热血崩七类,立方七首。  相似文献   

2.
《傅青主女科》少妇血崩的治疗主方是固气汤。本文主要介绍固气汤的方药组成及其方歌、功效、主治、方解、验案等。主治辨证属于元气素亏、精血不足之小产或血崩漏下。可以兼见神疲懒言、气短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无华,舌淡、脉沉无力。  相似文献   

3.
《傅青主女科》血海太热血崩的治疗主方是清海丸。本文主要介绍清海丸的方药组成及其方歌、功效、主治、方解、验案等。本方有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辨证属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崩中漏下证。症见:经血非时而下,或血崩,或绵延不止,或每于行房后出血,经色暗红黏稠或鲜红。可以兼见心烦急躁,口干口渴,便结尿赤,腰身疲软,烦热失眠,舌红苔薄黄或舌绛无苔。  相似文献   

4.
傅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是一本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妇科典籍。崩漏属妇科急症之一,傅氏在崩漏一门中,有按症状分类的,如血崩昏暗;有按年龄分类的,如老妇血崩、少妇血崩;有按病因分类的,如交感出血、郁结血崩、闪跌血崩、血海太热血崩。  相似文献   

5.
《傅青主女科》《血崩》门,列证七类,制方八首,论超前贤,用药精妙,对崩漏的辨治,“思过半矣”。本文结合临床,就《女科》对崩漏的辨证论治,作以粗浅探析,望同道指正。固本止崩应佐收涩《女科》论“血崩昏暗”云:“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大熟地30  相似文献   

6.
《傅青主女科》年老血崩的治疗主方是加减当归补血汤。本文主要介绍加减当归补血汤的方药组成及其方歌、功效、主治、方解、验案等。本方主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肾精亏虚之血崩漏下。症见经血大下,或经血久出,精神匮乏,甚至昏厥在地,人事不知;以及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息微微,舌淡白,脉微弱。病情危急。其证类似固本止崩汤,而兼益肾止血。  相似文献   

7.
傅山系明末清初著名的儒医,其代表著作《傅青主女科》一直为历代临床医家所推崇,其中许多治法方药疗效显著,流传至今。笔者现就傅山治疗血崩之特色,作一探讨。1 审因论治 首辨虚实 《傅青主女科》血崩篇有7条证治,加上产后血崩共8条,每条证治,必先探其病因,辨其虚实,尔后再商治法方药。述言不繁一目了然。例如血崩昏暗证曰:“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方用固本止崩汤”。再如少妇血崩证云:“有少妇甫娠三月即便血崩而胎亦随堕,……盖因元气衰弱。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傅青主,山西省阳曲县籍。著作甚丰,所撰《傅青主女科》一书尤为精湛。本文初步探讨书中所记载的女科急性出血的治疗经验。一、血崩昏晕,补阴止崩对于女科血崩“世人一见……,往往用止涩之品”。傅氏则极力反对,他强调应因人、因地、因时而辨证施治。如见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于地,不省人事,傅氏指出:“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取固本止崩汤:熟地一两,白术一两土炒,生黄芪三钱,当归五钱酒洗,  相似文献   

9.
邢双双  胡晓华 《光明中医》2013,28(9):1787-1788
血崩属于"月经病"范畴,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又称"崩中漏下"、"崩漏"等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血崩的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的严重失调所致。《傅青主女科》对血崩的论述见解独到,理法严谨,辨证详明,对于临床崩漏的治疗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其治法做以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0.
阐发陈士铎、沈菊人两位医家对血崩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异同.两位医家均重视体质的发病因素及血崩常见虚热之证.陈士铎更多关注到血崩的病因为房事不节,病机涉及脾胃亏虚、冲任不固、肝气郁结、瘀血内阻等,治疗上以气血辨证及五脏生克制化用药,同时强调血崩之人宜戒欲养生.沈菊人治疗血崩重点在中焦脾胃上,多以归脾丸加减治疗,健脾、醒脾...  相似文献   

11.
血崩须辨阴阳,塞流不可留瘀—蔡小荪辨治血崩证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崩须辨阴阳塞流不可留瘀──蔡小荪辨治血崩证的经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85)周翠珍本文作者与蔡小荪老师在临床关键词:蔡小荪,血崩上海蔡氏妇科以儒医闻于世,至吾师蔡小荪已七代。其从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对血崩证的辨治独具创见,临证屡获卓效...  相似文献   

12.
温清饮方剂在日本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清饮方剂出自公元1587年明朝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一书“血崩”门。该书中温清散方剂(日本汉方界名温清饮)治疗属虚热型血崩,书中记载:“妇人血崩……稍久属虚热者,宜养血而清火也。”此方由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合方组成。四物汤是温补养血方剂,黄连解毒汤是清热泻火方剂,合方意味着治疗兼备二者的证候,一温一清,故以温清饮命名。《万病回春》一书在日本汉方医学界列为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中所载的荆防败毒  相似文献   

13.
桑叶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谓桑叶可以解表除热、止汗。明清医家更指出桑叶味苦、甘,性寒。甘而养血,苦寒凉血,甘寒相合而养阴,具有清凉降火、补阴养血、凉血止血、安胎、平肝风等效用。桑叶色青,脉络致密而清晰,而入肺络;“桑”应东方之箕星,又入肝经,能宣肺气,清西方之燥,泻东方之实。桑叶入药以经霜者佳。清代傅青主及陈士铎擅长以桑叶治产后汗证;清代王孟英喜用桑叶治血虚内热而致胎动不安;桑叶最被推崇用于妇科的崩漏。北宋绍兴钱氏女科及清代林佩琴用桑叶治肝郁气滞型血崩;傅青主则以桑叶治年老血崩及血海太热血崩;近代张锡纯及当代岳美中对傅青主以桑叶治血崩学术思想有所继承及发展,在临床上加减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傅青主女科》论及血崩之章节尤重贯众炭一味,其用"极效"、"尤妙"形容,足见青主先生对此药的独具匠心。平素用贯众多于清热解毒,岂不知其炒炭之后实为治血崩证之良药。笔者通过浅析傅氏对此药的炮制、剂量及其功效的运用,加之现代药理研究知识的佐证,体现出贯众炭为治血崩之良药。  相似文献   

15.
王少华 《中医杂志》1993,34(3):139-140
血崩一疾,由于各人所见病例不同,以及认识上的差异,以致分型或简或繁,多不一致,但总不外乎热、虚、郁、瘀,其中尤以血热为多见,因此治疗亦多从火热着手。在一般情况下,血崩的辨证,虽有虚、实及虚实夹杂之分,实质上既称崩证,其暴下之血量甚多,已构成血虚乃至气弱局面,因而个人认为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陈同梅副主任中医师临证近50年,经验丰富,擅长妇科,尤其对血崩的治疗独具匠心。他认为血崩一证不但有虚寒型,而且因大出血后,阴损及阳,呈现一派虚寒象者亦为常见。其治宗《内经》“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予以温经散寒,益气壮阳,固摄冲任以治崩。笔者从师授学十余载,受益匪浅,因其临床疗效较著,现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血崩,属妇科危重急症。经量暴增、潮期无止为其主要特点。纵观女科专著文献,言崩热多寒少,以火热论治者居多,但不能忽略的是“崩漏有夹寒者”(《明医指掌》)。杭州市中医院何少山副主任医师,承袭杭州何氏女科医术精粹,潜心临证40年,擅长妇科血证,治崩主张动态辨证,认为血崩非但有  相似文献   

18.
正妇人有一时血崩,两目黑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世人一见血崩,往往用止涩之品,虽亦能取效于一时,但不用补阴之药,则虚火易于冲击,恐随止随发,以致经年累月不能全愈者有之。是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土崩之法。  相似文献   

19.
《傅青主女科》辨治血崩方药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祥海 《山西中医》2004,20(3):28-28
《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以理论精辟、辨证简明、方药严谨、用药独到而深受后世医家称道。本文结合临床就《女科》对血崩的辨证用药特点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美珍  凌蓓蒂  姚阳  李薇 《新中医》2008,40(4):88-89
笔者采用补气摄血法治疗更年期血崩,收到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诊断符合《中医妇科学》中崩漏的诊断标准,且排除有器质性病变、血液病及流产等导致的大出血,即确诊为更年期血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