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分析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症状表现、相关特点以及治疗方式.方法 选自我院2010-2012年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共50例,对其进行心理、饮食习惯调节以及药物等综合性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该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有27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占据所有患者比例的54.0%;通过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有34例患者出现明显好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0%.结论 功能性胃肠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临床上表现为慢性或者反复发作性,需要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最大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骨推拿结合理疗治疗功能性胃肠病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1月以来,我科在治疗飞行人员及老干部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时,意外地治愈了多例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症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患者16例,飞行员9例均为男性,年龄32~48岁,平均42岁;老干部7例,男5例,女2例,年龄63~76岁, 相似文献
4.
5.
6.
何彪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7):110-110
目的分析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到2013年的6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评分,将结果与我国常规标准分进行比较。然后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另一组服用安慰剂治疗,治疗一个疗程(8周)后,再通过SCL-90量表记录患者的得分和消化道的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SCL-90总分和各部分分数明显高于我国常规标准(P〈0.05),其中抑郁因子和焦虑最高。经过抗抑郁治疗后,SCL-90分数较之前明显下降(P〈O.001)。从消化道临床症状来看,服用抑郁药物的效果优于服用安慰剂组(P〈O.001)。结论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精神情绪障碍,同时对消化道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功能性肠胃病在临床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观察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62例患者中,45例(72.58%)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15例(24.19%)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好转迹象,仅有2例(3.23%)患者的症状没有变化;结论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不仅要进行药物治疗,还应该结合进行心理护理,并严密观察患者的个人反应,唯有如此才能高效的完成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情绪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方法对62例FGID患者进行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评分,其结果与我国常模标准分比较.然后按其消化道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并随机分成二组,一组给予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或氟西汀(百忧解),均为20mg/d,疗程8周后再重新予SCL-90量表评分和消化道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另一组服用安慰剂相对照.结果 FGID患者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我国常模标准分(P<0.05~0.001),其中焦虑和抑郁因子分最高.抗抑郁药治疗后,其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较前显著性下降(P<0.05~0.001),且对改善消化道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1).结论 FGID患者存在精神情绪障碍,其中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尤为突出.抗抑郁药物在改善FGID患者精神情绪障碍的同时对改善其消化道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部分患者对于常规内科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胃肠起搏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作用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已应用于胃轻瘫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近年来胃肠起搏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任秀艳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3):197-198
目的探讨当前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主要诊断方法方法利用统计学分组原理对52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诊断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给出误诊率低的高效科学的诊断方法结果在依据罗马标准Ⅲ对52例患者诊断后,再进行症状诊断、临床病理生理诊断或者排除器质性疾病诊断,误诊率明显降低结论目前较为成熟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七种。但是由于功能性胃肠病具有多样性和反复发作性,因此在依据罗马标准Ⅲ诊断后,必须再结合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二次诊断,以保证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老余近几个月经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多次就诊、检查,也没有发现器质性疾病,最后被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近年来,临床上像老余这样的功能性胃肠病人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预防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9月~2010年10月某院收治的8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Stanghellini评分、患者满意度、战胜疾病的信心等。结果干预组干预后(9.96±3.41分)显著低于干预前(12.98±5.46分);对照组干预后(6.45±3.68)显著低于干预前(12.87±6.23分),且干预组减少程度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优良率97.6%、对照组为35.7%,干预组战胜疾病的信心优良率80.9%、对照组为61.9%,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了确定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时机,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诊疗及护理。笔者通过对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根据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及不同时期,给予适时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不同,心理状态及其要求也不尽相同。所治疗疾病由高至低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等。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中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