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小利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81-24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针对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 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4例患者钛夹夹闭止血失败,在发生后20 min行开腹修补治疗。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胆囊三角粘连,对于胆囊三角粘连情况严重的患者必须充分掌握胆囊动脉的走行,谨慎操作,避免由于操作问题引发患者的胆囊动脉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回顾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和预防效果。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包括直接损伤胆囊动脉、胆囊穿支出血、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和胆囊动脉变异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7.8±26.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84.2±153.5)ml,平均住院时间(7.4±2.3)d,4例转为开腹手术,随访情况良好。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漏与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和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中21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0.91%。术中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5例,占2.27%;术后发生胆漏4例,占1.82%。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正确解剖Calot三角,尽量靠近胆囊壁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可以预防胆漏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赵国玺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82-388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在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囊动脉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其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出血原因包括直接损伤胆囊动脉、胆囊动脉变异、胆囊穿支出血、损伤胆囊动脉分支,其中直接损伤胆囊动脉比率最高为61.7%。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包括Calot三角变异、粘连、解剖方法不当、分离困难等,应正确处理Calot三角,出血后通过电凝、钳夹、压迫等方式积极止血,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从而改善其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各类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处理措施。方法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在院治疗的LC术中出血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对患者胆囊动脉和各分支血管进行细致解剖,查看出血点,并采用电凝止血、钳夹结扎等方法对出血现象予以及时处理。结果 LC术中出血的原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198例患者中5例中转开腹止血,余经重新施夹,电凝,缝扎,止血海绵填塞压迫,纱布压迫止血,肝镰状韧带悬吊等方法,成功地控制了出血。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是患者术中发生出血的常见原因,施术者应对腹腔镜手术特点与技巧加以熟练掌握,并做好相应处理对策,确保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各类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处理措施。方法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在院治疗的LC术中出血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对患者胆囊动脉和各分支血管进行细致解剖,查看出血点,并采用电凝止血、钳夹结扎等方法对出血现象予以及时处理。结果 LC术中出血的原因有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198例患者中5例中转开腹止血,余经重新施夹,电凝,缝扎,止血海绵填塞压迫,纱布压迫止血,肝镰状韧带悬吊等方法,成功地控制了出血。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是患者术中发生出血的常见原因,施术者应对腹腔镜手术特点与技巧加以熟练掌握,并做好相应处理对策,确保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孟  史炼钢  王玉杰  徐皓 《当代医学》2009,15(10):82-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4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0.005%。结论术中出血,胆管损伤,胆漏,术后残株胆囊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绝大多数并发症是能够预防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的防范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明  黄兴乐  江源源  杨多 《海南医学》2006,17(7):128-128,4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术中出血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5月-2005年10月本组实施LC的230例病例进行总结,对其中4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病例进行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讨论.结果术中出血危险因素:胆囊动脉损伤;胆囊床出血;胆囊床深面肝中静脉重要分支损伤;处理对策:及时中转开腹;阻断肝门,缝扎胆囊动脉;胆囊床明胶海绵重叠捆扎填塞压迫,缝合固定.结论LC术中发生大出血,及时中转开腹,采取正确处理对策,对于安全完成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慢性胆囊炎治疗的“金标准”,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较开腹手术时处理更困难,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浅谈预防胆囊动脉出血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治经验。方法 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动脉出血5例,使用电凝、钛夹止血成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一般可止住,必要时可中转开腹止血。  相似文献   

11.
龚德真 《中外医疗》2012,31(27):7-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血管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总结自2008年10月—2012年12月该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血管出血的病例150例,对其出血部位、出血量等进行总结。结果胆囊动脉出血,有72例通过钛夹夹闭后止血成功,16例中转开腹手术;Calot血管较多出血者,应用无创伤钳止血,效果满意,无开腹手术者。结论术前充分准备、了解解剖变异,术中操作仔细可有效预防LC手术胆囊血管出血,若出血则可根据出血情况采取夹闭、电凝、压迫及中转开腹等方式积极进行处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迷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用丝线打结替代夹子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8年1月~2011年5月458例LC手术中,112例(22.45%)采用改良迷你腹腔镜,用丝线打结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顺利完成手术中,346例常规方法(兔夹子处理),对比两组转开腹手术比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3.
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晨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20(4):264-265,267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 ,旨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法正确处理 ,提高LC手术的质量 ,减少并发症。方法 LC手术 12 0例 ,术前经过肝胆超声检查 ,口服加静脉胆管造影选择 ,排除肝外胆管结石病例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 ,人工CO2 气腹 ,采用顺行或逆行法游离胆囊 ,认清“三管”的关系 ,安全钳夹后剪断胆囊管。提高对变异胆囊动脉的处理水平 ,可减少意外的紧急出血。结果 LC手术 12 0例 ,胆囊管变异 38例 ,胆囊动脉变异 2 1例 ,LC中转手术 9例 ,全组发生 1例胆总管损伤 ,4天后经开腹胆肠内引流治愈。结论 LC术中对异常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对提高手术质量 ,减少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峻涛 《中外医疗》2013,(27):24-25
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的术前诊断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和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腹腔镜手术处理的18例胆囊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我们用挤推法、胆囊管切开法处理胆囊管结石,用钛夹和丝线闭合胆囊管残端。结果在185例LC中发现胆囊管结石18例(9.73%);其中术前B超诊断1例、LC后立即在手术室中B超诊断2例、术中确诊15例;遗留胆总管残石1例,中转开腹2例;随访2个月~2年,无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结论胆囊管结石术前、术中易漏诊;手术结束前B超有助于及时发现胆囊管残石;术者在LC中必须仔细检查胆囊管,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是诊断和处理胆囊管结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双极电凝钳与电凝钩配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操作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先用双极电凝钳凝闭胆囊动脉,后用电凝钩切断,术野出血点用双极电凝钳电凝止血;其他步骤基本同常规LC.结果 全组3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 d,平均手术时间5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 ml;无术后腹腔出血、胆漏、戳孔感染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病例.结论 双极电凝钳配合电凝钩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操作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40~145 min,平均70 min,术后1~3 d恢复进食,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1例胆囊床出血保守治愈,1例脐部感染抗炎换药治愈,术中无胆管损伤、胆漏、内脏损伤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中转开腹(4.5%),转开腹原因:3例胆囊三角粘连致密无法分离,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Mirizzi综合征,1例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术后随访3个月~1年,无腹痛胆管狭窄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的基本操作及技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具备娴熟的开腹胆道处理能力,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及技巧。方法2006年3月-2007年6月采用两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4例。采用在胆囊体部、胆囊壶腹部缝合丝线并经腹壁引出体外,牵拉丝线,暴露胆囊三管关系、胆囊与胆囊床的关系,替代胆囊抓钳,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本组54例成功施行两孔法LC 53例,成功率98.1%。1例胆囊充满型结石,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暴露欠佳,增加右肋缘下戳孔,成功止血,完成手术。总住院时间4 d ̄8 d,平均6 d。无胆瘘、胆管狭窄、腹腔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出现。53例随访1年 ̄2年,平均11个月,无胆管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两孔法LC,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减少了戳孔,腹壁切口美观,完全达到了常规LC的效果,在熟练掌握常规LC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Calot三角的解剖技巧。方法对2003年1月一2008年1月施行的155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48min。4例(0.26%)发生术中胆囊动脉出血,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以钝性及刮吸推剥手法为主,从胆囊颈管处开始解剖Calot三角,掌握Calot三角的解剖变异,辨认其中结构及三管关系,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是完成LC,预防胆管、血管损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号薇乔抗菌缝线体外打Roeder结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73例患者行1号薇乔抗菌缝线体外打Roeder结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无需使用钛夹、生物可吸收夹、Hem-o-Lock及在腹腔内打结等方法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手术平均时间54 mim,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脐疝等并发症,术后3~5 d出院,73例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腹部戳口瘢痕不明显.结论 1号薇乔抗菌缝线体外打Roeder结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无异物残留,拓宽手术指征,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操作简单,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Calot三角的解剖变异的观察和处理方法总结,减少LC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46例LC患者Calot三角的解剖变异及处理方法。[结果]胆囊管异常占19.86%,胆囊动脉数目异常占9.6%、走行异常占18.49%,胆囊缺如占0.69%,成功进行了1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率为98.6%,中转开腹率为1.4%。[结论]正确分析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解剖变异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