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往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呼吸系统急症之一,病情凶险,又缺乏早期诊断指标,治疗较为棘手,死亡宰高。现报道16例ARDS患者的诊治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治疗的ARDS患者16例.男10例  相似文献   

2.
3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监护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的监护与护理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入住ICU的32例成人ARDS患者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期间,实施紧急抢救措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2例成人ARDS患者,27例治愈,死亡5例。结论 ARDS患者应及早给予机械通气,以肺的保护措施为主,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加强监护与护理,控制并减少了人工气道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王翠莲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58-1758
我院2006年2月成功抢救1例巨大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高热、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现将诊治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胸外伤引起ARDS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我院自1993~1995年共收治56例严重胸外伤病人,其中7例并发ARDS。现将护理体会报  相似文献   

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胸部术后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的常见并发症。如何做好呼吸系统的严密监测、早期诊断和急救处理是关系到抢救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我院近年诊治的30例 ARDS 病例资料,介绍了开胸术后合并 ARDS 的急救体会。1 一般资料近10年,我院胸外科共施行剖胸手术1150例,术后经严密的呼吸监测及血气分析,根据全国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确诊合并 ARDS 有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5-73岁,50岁以上者占70%。我们均采用以高频通气辅助呼吸为主的综合急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呼吸窘迫为临床特点的综合征。近年来,我们收集了术后发生呼吸困难的患者1200例,有36例符合ARDS诊断。现就我们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严格掌握氧气的输入。吸氧是抢救ARDS最基本的方法,一定要通过30%乙醇液滤过,杜绝高  相似文献   

7.
<正>1 ARDS的发病机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原称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如严重创伤、烧伤、休克、感染、大手术等过程中继发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肺循环障碍性呼吸衰竭。临床特点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相似文献   

8.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侧肺切除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若观察抢救不及时,可致病人死亡,病死率53%,我院自2000年4月~2004年8月共行一侧肺切除手术67例,发生ARDS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有很多种,如:应激性溃疡、急性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其中ARDS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999年1月~2000年10月共收治38 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ARDS.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新霞 《医药世界》2010,12(2):185-186
对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机械通气合并双侧气胸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株洲市一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严重胸外伤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54例,并对其诊断、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肺保护性通气、药物等积极的对症治疗,54例ARDS患者治愈48例(84.1%),死亡6例(14.1%),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为最主要的致死因素。结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准确的诊断和尽早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及时处理多发伤、正确使用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积极的抗休克治疗等综合治疗,可大幅降低重胸外伤诱发的ARDS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组弥漫性肺损害导致的非心源性肺水肿和急性呼吸衰竭的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诱因约为50余种,肺结核为其中之一,但较少见,国内已有3例成人急性粟粒肺结核导致ARDS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儿童急粟粒型肺结核所致ARD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呼吸暂停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2例极低体重早产儿患者,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43例,呼吸暂停(apnoea)患者19例,采取生命体征监测护理、气道护理、保暖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及减少咽部刺激及食道返流对策。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痊愈36例,死亡6例,放弃1例,成活率83.7%(36/43)。呼吸暂停患者痊愈15例,死亡2例,放弃2例,成活率78.9%(15/19)。结论通过系统严密的临床护理,对极低体重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呼吸暂停患儿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不同病因导致的非心源性的肺间质及肺泡渗出液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肺水肿,临床表现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ARDS术后监护与护理非常重要,我院从2004年至2011年12月共收治肺部感染合并ARDS患者16例,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从而出现肺水肿、急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因胸部创伤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比较高的,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极高,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辅助有效的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1])。在此次研究中旨在分析急诊护理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62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  相似文献   

16.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有关 ARDS 的药物治疗目前尚有争论,但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素、血管扩张药物和非甾族抗炎药物治疗 ARDS 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韩扣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92-3294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造成急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引起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时去除诱发ARDS的因素;密切监护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早期发现ARDS,立即协助医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预防感染;早期营养支持。结果本组12例患者,伤后24h内发生ARDS 6例,24~48h发生3例,48~72h发生3例,11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严重胸外伤致ARDS多发生于伤后24~72h内,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尽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本院进行诊治的67例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后总结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治疗前后的主要生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7例患者中,治愈患者共计64例,占95.52%,死亡患者3例,占4.48%。患者在治疗后的RR、HR、BH、pH值均显著下降好于治疗前,患者在治疗后的PaO2、PaCO2、MAP值均显著上升好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用及时的诊断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下简称AP+ARDS),已引起临床医生重视。AP+ARDS 时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是致死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1976~1986年收治的AP+ARDS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例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1~83岁。11例均经手术证实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肤腺炎。ARDS 诊断标准按我国1982年ARDS 专题讨论会所制定的方案。发病到出现呼吸窘迫时间1~4天,平均46小时。X 线摄片检查: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