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 经7F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残余分流。结果 6例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1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随访3~22个月无再通或残余分流。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7例患者 ,女 2例 ,男 5例 ,年龄 2 .5~ 5 6岁 ,体重 10 .0~ 73 .5kg ,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术中行右心导管测压后 ,进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以确定PDA的位置、形状及最窄直径。选择大于所测PDA最窄直径 3~ 6mm的封堵器 ,于透视下经输送鞘管将其封堵于PDA处。 10分钟后重复造影 ,若封堵器形状、位置满意 ,无或仅有微~少量残余分流时 ,可释放封堵器。术后 1周 ,1~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血管摄片检查 ,观察残余分流情况、封堵器位置及心脏大小的变化。结果 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PDA均呈管型 ,PDA最窄直径平均为 5 .5± 3 .1mm ( 3 .0~ 11.8mm )。均有肺动脉高压 ,其中轻度 6例 ,重度 1例。 7例封堵器均放置成功。造影示 6例即刻完全封堵 ,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 ,此患者术后 18小时发生急性溶血 ,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 ,术后 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残余分流消失 ,随访 6个月 7例患者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方法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即刻和近期疗效。方法:对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在透视下经6F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5分钟听诊,行右心导管检查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主动脉弓降部连续测压,术后一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例均获盛典一即刻心脏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7例中除1  相似文献   

4.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 PDA)的疗效。方法 :6例患者经静脉使用 6 F输送鞘管置入 Amplatzer封堵器。术后 2 4 h和 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4 .4± 1.6 mm( 3~8m m) ,6例封堵均获成功。造影示无残余分流 5例 ,微量残余分流 1例 ,2 4 h超声心动图检查残余分流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简便、疗效可靠 ,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性心导管术的发展,已有多种封堵器运用于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现将我院成功地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1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爱英  孟亚玲  何晓燕  沈静  马荣 《医学争鸣》2000,21(7):S160-S160
0 引言 动脉导管未闭 (PDA)非开胸封堵术 ,成功应用于临床 ,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使 PDA封堵术成为国内外许多心脏医疗中心的常规治疗方法 ,我院自 1998年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全组 2 0 (男 7,女 13)例 ,年龄 0 .8~ 12 (平均6 .4)岁 ,体质量 6~ 2 6 (平均 16 ) kg,本组均经临床、ECG、心脏 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 PDA,均经降主动脉证实 ,肺动脉压正常 10例 ,轻度增高 5例 ,中度增高 2例 ,重度收稿日期 :2 0 0 0 -0 5 -0 8; 修回日期 :2 0 0 0 -0 6-1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患者经降主动脉造影后,经股静脉送入Amplatzer封堵器堵闭导管。结果:72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自从Masura等 [1]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获得成功 ,近来国内各大医院均相继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于1999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期间及本院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患儿11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对象 :PDA患儿11例 ,其中本院4例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7例 ;男性7例 ,女性4例 ,年龄0.9~7.0岁 ,平均3.5±3.0岁 ;体重6.0~18.0kg,平均11.3±5.5kg;患儿胸骨左缘2~3肋间均可闻及连续性杂音或收缩期杂音 ,均经心电…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创伤大 ,恢复时间长 ,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肉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介入性心导管术 ,可通过特制的导管和装置从外周血管将封堵器送达缺损部位 ,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单〔1〕。现介绍我院成功地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1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 ,以便该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 ,女 ,17岁 ,因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 2~ 3年 ,于 2 0 0 1年 10月 16日入院。查体 :体重 4 0kg ,Bp 16 / 9 3kPa ,发育正常 ,无紫绀 ,颈静脉无怒张 ,HR 70次 ,律齐 ,P2亢进 ,胸骨左缘 2…  相似文献   

10.
1967年Postman等经心导管应用泡沫塑料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成功后,8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如Porstman法、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Amplatzer蘑菇伞法、弹簧圈堵塞法。前三种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临床已不再应用。目前主要应用后两种,尤其是Amplatzer蘑菇伞法应用最广。目前在国内多家医院已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治疗 1 2例经临床、心电图、X线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的PDA患者 ,年龄 2~ 1 7( 6 .2± 3)岁 ,体重 8~ 6 2 .5( 2 3.1± 2 .3)kg。其中2例经外科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再通患者。采用美国AGA公司生产的Amplatzer自膨性蘑菇状封堵器 ,选择封堵器的型号较PDA最窄径大 2mm ,用 6F传送鞘经静脉置入 ,术后即刻行胸主动脉造影。手术前、后均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术后 2 4h、3个月、6个月、1 2个月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检查。结果PDA最窄径 1 .8~ 6 .3( 3.7± 1 .4 )mm ,手术成功率 1 0 0 % ,术后即刻听诊杂音消失者 1 1例 ,轻度收缩期杂音者 1例。 1 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显示 1 1例完全闭塞( 91 .6 % ) ,仅 1例有极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72h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分流消失。全组患者无任何导管及临床并发症发生 ,随访 3~ 1 2 ( 7.3± 2 .7)个月 ,所有患者无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操作简便 ,安全有效 ,成功率高 ,适用于各种类型PDA ,患者也容易接受 ,是目前介入治疗PDA最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动脉导管未闭(Patertductus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我院今年采用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治疗PDA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评价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 ;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治疗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动脉导管未闭 4 5例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皮静脉导管封堵法治疗。以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超声测定 PDA最小内径 ,并应用心脏超声评价其疗效及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  4 5例手术全部成功 ,4 2例在封堵器到位后 30 min经主动脉造影证实完全堵闭 ;2例术中发现仍有少量分流 (1例术后 1 0 d复查心脏超声证实无残余分流 ,1例 2 0月后超声检查仍有少量残余分流 ) ;1例术后有较多残余分流 ,术后 4 h发生溶血 ,随后行外科手术治疗。X线造影、2 DE及 CDEI所测得 PDA的最小内径分别为 5 .5± 2 .0 ,6 .9± 2 .0及 5 .8± 3.2 mm。2 DE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86 ;CDEI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97。随访中未发现封堵器发生位置变化、占位效应、局部湍流现象及压力阶差。封堵术后 1 0月患者 PA、EDD、EDV、ESV均有下降 ,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的介入治疗方法。超声心动图在适应证及封堵器的选择、术后疗效观察、血流动力学评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PDA封堵术22例,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3天、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22例均获成功,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连续性杂音消失,15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8例(81.8%)动脉导管完全封闭,4例有微量或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3天TTE检查示9例有由左向右的少量分流(一年后完全消失),3个月后TTE随访检查仅发现1例存在微量分流,所有病例左心室直径均缩小,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动脉导管再通或肺动脉狭窄等;除1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应证广,是一种治疗PD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PDA)在存活婴儿中的发生率为1/2000~1/5000,自然病程依赖于动脉导管的大小和左向右分流量。如果PDA未经治疗,会因慢性左心容量负荷过重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自Porstmann应用海绵塞经心导管堵闭PDA成功后,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封堵器械出现,用于PDA的非创伤性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自2002年5月~2003年5月共施行5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96年Amplatzer发明了一种蘑菇型的新型封堵器,同年应用于临床[1]。初步结果表明其具有既往各种封堵材料的优点和避免了其他封堵器的缺点,是一种理想的封堵材料。1998年5月开始我院在上海地区首先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治疗了7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3~38岁(平均16.6岁)。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逆行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狭窄处直径2.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即刻和近期疗效。方法全组经导管堵闭PDA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3—54)岁,体重(8~72)kg。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5F、6F或7F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10min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4~72h、1周、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所有患者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杂音消失,10min后行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示24例完全堵闭(92.3%),2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但无溶血。且48h后超声心动图示该分流消失。动脉导管最狭窄处直径为2.9~12.0mm。术后l周、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论应用国产Amp1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微创的介入性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是目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l病例资料患者男,6岁,自幼发现C脏杂音,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闻(PDA),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为保证治疗安全、有效、损伤小,患儿家属特来我院咨询而收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前胸部轻度隆起,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超声。0动图?..  相似文献   

19.
报告经静脉鞘管放置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结果 2例造影示分流完全消失。术后 3d超声心动图示 1例微量分流 ,术后 3个月复查分流消失 ;另 1例无残余分流。提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临床初步评价。方法: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共堵闭3例PDA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4岁半及12岁。体重15~21kg(平均17kg),全部为单纯PDA病例,均为漏斗型。结果:3例堵闭成功,术后10min心血管造影,2例完全无残余分流,1例显示少量云雾状分流,术后48h复查彩超,3例均无残余分流。近期无任何并发症。结论: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小儿PDA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的非开胸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