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选择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60例5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狭窄超过75%(左主干超过50%)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其中11例冠状动脉存在单支或多支病变,造影阳性率18.3%。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者换瓣同期行冠脉搭桥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10.0%),无手术死亡,随诊4~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50岁以上瓣膜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为术前诊断和排除冠心病、选择术式提供帮助,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并存心脏瓣膜病变,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状动脉和心脏瓣膜联合病变的有效方法。2000年1月~2003年7月,我院为29例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40例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停跳后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大隐静脉依次对回旋支、钝缘支、对角支、后降支行序贯或端端吻合.再行瓣膜替换或成形,之后完成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再同期完成主动脉瓣替换与二尖瓣替换/成形术,最后再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手术时间(378.56±91.9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5.49±33.99)min,体外循环时间(159.10±46.09)min,机械通气时间(32.18±34.66)h,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469.49±407.01)mL.出院后随访1~48个月,患者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活动后乏力、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消失.结论 施行瓣膜替换/成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8例,术后死亡1例,生存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自2002年至2008年,笔者完成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体重46kg~82kg,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全组术前有心绞痛症状11例,16例患者因有心绞痛或年龄超过50岁行冠脉造影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左室EF值47%~63%。冠脉病变单支9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1例。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心脏并灌注停跳液,先作旁路的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依次行二尖瓣或并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缝合心脏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排气,心脏复跳后阻断升主动脉侧壁,作旁...  相似文献   

5.
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约占瓣膜病变手术人群的10%~15%[1]。在对此类患者行瓣膜置换时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同时行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才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从2002年至2008年间,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8例,术后死亡1例,生存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诊远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自2002年至2008年,笔者完成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体重46kg~82kg,心功能(NYHA)Ⅱ级2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全组术前有心绞痛症状11例,16例患者因有心绞痛或年龄超过50岁行冠脉造影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病变7例,主动脉病变9例,联合瓣膜病变2例,左室EF值47%~63%。冠脉病变单支9例,二支病变8例,三支病变1例。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阻断心脏并灌注停跳液,先作旁路的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依次行二尖瓣或并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缝合心脏切口,开放升主动脉,心脏排气,心脏复跳后阻断升主动脉侧壁,作旁...  相似文献   

6.
罗勇  张力  王伟  黎兴建  袁武  陈剑 《当代医学》2012,(27):57-59
目的总结4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死亡和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如何降低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方法对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CABG+心脏瓣膜等手术47例,共移植血管14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3.1支.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5例,二尖瓣成形术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10.6%),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6±7.8)d.主要死亡原因:感染1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相关危险因素:有心肌梗死,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和合并症多特别是有肺部疾病、肺功能不全等与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有关.随访40例(85.1%),随访时间1~72个月,2例有心绞痛发作,所有生存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CABG联合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心肌缺血时间,手术彻底纠正瓣膜功能以及尽可能的心肌再血管化,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感染,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0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病变60例,主动脉瓣病变27例,联合瓣膜病变17例,共搭桥189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本组1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均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者大多数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34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 (MVR AVR)及三尖瓣成形术 (TAP) 3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替换 (MVR AVR TVR) 3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12例 ,死亡 4例 (11.8% )。结论 对心脏联合瓣膜病变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 ,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术前心功能IV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起搏器的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同期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7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31例,双支血管病变24例,多支血管病变18例。同期施行二尖瓣置换31例,主动脉瓣置换2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2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1例。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2.52±1.21)个。前降支采用左内乳动脉15例,余血管桥均采用静脉桥。术中有2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3例,病死率4.1%。1例同期行3个瓣膜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53岁男性患者死于室颤;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3支血管移植的62岁女性患者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及1支血管移植的66岁男性患者死于脑梗塞;余病人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随访51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3.8年,患者心衰改善,心绞痛消失。结论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技术可行,疗效可靠。可靠的瓣膜置换,完全的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王柱  谢亚轩  李庆 《中外医疗》2023,(26):13-16+106
目的 探究同期行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对其心肌损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非同期组与同期组,每组45例,非同期组采用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同期手术治疗,同期组采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同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65.62±10.77)h、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时间(6.85±1.47)d、住院时间(15.86±3.64)d均短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22、19.418、9.825,P<0.05)。同期组心肌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水平均低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非同期组,心...  相似文献   

11.
苏丕雄  胡旭  刘岩  顾松  颜钧  张希涛 《北京医学》2004,26(5):333-335
目的探讨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时机及外科处理特点.方法选择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8例,其中严重主动脉瓣病变[严重狭窄或(和)严重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冠心病24例,中度主动脉瓣病变[中度狭窄或(和)中度关闭不全]合并严重冠心病4例.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置换生物瓣25枚,双叶机械瓣3枚,平均搭桥2.3±1.2支,术中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者3例,开胸止血者1例,延迟关胸者1例.术后瓣周漏保守治疗1例,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5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无缺血表现.术后病理诊断所有主动脉瓣均为退行性改变.结论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有特殊的病理改变及手术处理方法,掌握好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机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笔者所在科室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围术期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107例,男性82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岁(39~78岁),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者18例,心功能Ⅲ级者72例,Ⅳ级者17例。二尖瓣病变71例,主动脉瓣病变2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7例,2支病变29例,多支病变21例,左主干病变11例。合并左房血栓22例。行二尖瓣置换53例,二尖瓣成形9例,主动脉瓣置换24例,双瓣置换12例,其中2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22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桥血管共计152支,其中动脉桥44支,平均血流量28.6±5.1ml/min。静脉桥108支,平均血流量23.3±4.8ml/min。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严重感染。二次开胸止血2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6例(5.6%)。心脏超声显示术后左房及左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29和P=0.001)。75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3年,患者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CABG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陈红卫  张润生  杨营军  杨恒 《医学综述》2008,14(17):2706-2707
目的探讨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0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均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进行冠脉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重症冠心病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克龙  杨康  张伟  王海东 《重庆医学》2008,37(4):355-356
目的总结本科1999年6月~2006年12月行重症冠心病患者施行CABG 25例临床经验。方法25例患者中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合并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病变5例,心肌梗死后巨大室壁瘤2例,左室功能重度减退(EF<30%)6例。20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进行CABG手术,同时行瓣膜置换术5例。5例在非CPB下进行搭桥。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中围手术期心肌梗死2例,胸骨哆开后呼吸功能衰竭1例。另并发肺部感染4例,经积极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后好转。术后静脉桥分支出血心包填塞1例,二次手术止血后好转。结论要提高重症患者的CABG手术的成功率,必须重视术前合并症的处理,术中加强心肌的保护,无合并其他心内手术者,尽可能行OPCABG,要选择适宜的血管移植材料,重视吻合技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方法从1998年5月到2005年12月,共选择5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左房黏液瘤、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冠心病患者。所有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并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所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听诊三角开胸。其余患者,则根据年龄、发病率和肥胖程度,选择右前外乳腺下切口或右前外腋下斜行小切口或胸骨正中小切口。结果在冠心病患者中有6例死亡,其余322例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和不影响美观等特点,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在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观察2017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的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149例患者,应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行瓣膜置换合并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对于搭桥+主动脉瓣膜/双瓣膜置换术,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经静脉桥血管灌注,然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缝合主动脉切口+静脉桥血管吻合。对于搭桥+二尖瓣膜置换手术,将静脉桥血管吻合至主动脉,降温阻断后,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和二尖瓣膜置换。   结果   149例手术患者中,主瓣+搭桥49例,二尖瓣+搭桥83例,双瓣+搭桥17例,单支冠脉病变需搭桥54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40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0例,术后有4例发生永久性脑卒中,有28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需透析治疗,有18例机械通气时间>24 h。   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中应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及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蔻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我科从2007年1月~2012年3月,对14例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使用人工心脏瓣膜15枚,二尖瓣成形环1枚;共搭桥20根,平均1.43根;手术时间(224.5±38.6)min,体外循环时间(105.2±27.4)ra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4±15.6)min。术后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3.4)d。随访13例,平均随访(39.2±11.3)月,全部存活,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8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X线、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SDHVD+CHD),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CHD)。并对两组的年龄、心功能、冠脉血管病变、脂代谢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重度SDHVD检出率增加;年龄、TC、LDL-C、HDL-C、FIB、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SDHVD随年龄增加而病情加重,TC、LDL-C、HDL-C、FIB明显增高,冠脉病变总支数、钙化或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易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应重视SDHVD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时行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ECC)中的心肌保护策略。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96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瓣膜手术及CABG ECC中的心肌保护经验。ECC中及时的心脏减压,维持适当的灌注压,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顺行灌注(顺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逆灌)、左右冠状动脉窦直视灌注(直视灌)、血管桥灌注(桥灌)多种方法结合,4∶1冷血(15~20℃)停搏液灌注-冷血(10~15℃)半钾停搏液维持-开放主动脉前温血(30~32℃)灌注的方式进行心肌保护。96例患者中单纯二尖瓣成形(MVP)+CABG 2例;二尖瓣置换(MVR)+CABG 18例(同期行血栓清除5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 20例(同期行左房血栓、右房血栓清除各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 24例(同期行瓦氏窦瘤修补1例,行室壁瘤切除1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 20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3例);双瓣膜置换合并三尖瓣成形(DVR+TVP)+CABG 8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3例);双瓣膜置换合并三尖瓣置换(DVR+TVR)+CABG 1例;马凡氏综合征行Bentall术+CABG3例。结果 ECC时间101~360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67~241 min。全组96例患者自动复跳58例,自动复跳率60.4%。死亡5例,死亡率5.21%。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ECC中及时心脏减压,维持适当的灌注压;针对手术方式,选择多种灌注方法可以较好的保护心肌,提高自动复跳率,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