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猪原位全小肠移植的外科手术技术,此模型原位一期完成肠吻合,可早期灌食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移植全小肠增加了肠粘膜吸收面积,门静脉回流符合生理。手术时间约6.5h,技术并发症导致动物死亡约占40%。排异反应仍是小肠移植术后主要免疫学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不是小肠移植主要的障碍。此模型可适用于小肠移植的技术、免疫及肠功能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更接近于人的猪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环江香猪12只作为供体,巴马香猪12只作为受体,左侧第四肋间开胸,完成左肺原位移植。术后1h、2h、4h、6h、12h开胸测左、右肺动脉的压力,同时取左、右肺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全部动物术后均存活,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供肺静脉血PaO2/FiO2下降和PAP上升,与受体正常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肺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部分肺泡腔完全闭塞,部分肺组织实变等变化,与受体肺组织比较,含水量增加显著(p<0.05)。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研究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7例滇南小耳猪心肺联合移植模型建立实验研究的手术操作技术、供体心肺的保护、术后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相关问题,建立动物心肺联合移植实验模型,为更多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对14只实验用滇南小耳猪进行心肺联合移植.结果 7例手术成功,获得短期存活,基本达到研究目的,成功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结论滇南小猪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开展心肺联合移植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4.
全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终未期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建立与临床相似的大动物移植模型对研究移植后受体及移植物的病理生理变化,探索慢性排斥的规律、防治方法及免疫耐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选用地产健康杂种猪26头,性别不限,术前夜禁食,全麻气管插管。供体腹主动脉插管灌注4℃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约300ml,内含2%盐酸川芎嗪6ml,灌注高度80cm水柱。整块切取全胰十二指肠、双肾、输尿管、牌及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体外剪修成可供移值的全胰十二指肠及肾移植物。受体在切除全胰后行全胰十二指肠及肾移植术,术毕置…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小型猪肝硬化模型建立过程中肝功能及病理学改变,采用CCl4,苯巴比妥和无水酒精喂养小型猪共12头,辅以高脂,低蛋白和低胆碱饮食,动态检测猪的肝功能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4个月后,12头小猪成功诱导出肝硬化,病理学检查按Madden分级,7头达到Ⅲ级,5头达到Ⅳ级,结果提示,CCl4,苯巴比妥和无水酒精喂养辅以高脂低蛋白低胆碱饮食的多因素诱导小型猪肝硬化,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死亡率低,病理学改变分期界限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猪自体左肺模拟原位移植模型,研究缺血,再灌注对移植肺功能的可能影响。方法健康猪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游离左肺门(对照组)、缺血3h(缺血组)和缺血3h再灌注3h(IR组)后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氧合功能(a/Aratio)、肺血管阻力(PVR)及肺顺应性值和左肺含水量。结果全部动物术后均存活,PaO2、a/Aratio、PVR及肺顺应性值和左肺含水量,IR组与对照组和缺血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PaCO2无明显差别。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IR对移植肺的损伤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适宜于各种肝脏交感神经实验的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家兔解剖出肝脏的内脏神经支 ,并测定刺激该神经后血糖值的变化来加以鉴别。结果 明确了肝脏的交感神经支的界定方法 ,电刺激该神经支后血糖值明显升高。结论 该模型可为各种有关肝脏交感神经的实验提供稳定而可靠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小型猪胰腺移植动物模型 ,探索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  4 0只猪随机配对行胰腺移植 2 0次 ,将供胰所带的血管与受体髂血管吻合 ,所带小段十二指肠与空肠吻合 ,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血气。术后测定受体的血淀粉酶、血糖 ,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 ,彩色多普勒检测供胰血流及超声引导下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移植手术成功率为 90 % ,受体平均动脉压在吻合血管开放后有明显下降 ,与血流开放前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输血有助于手术成功 ,受体术后平均存活 (12 6± 2 3)d。外周血免疫学监测指标早于供胰的组织病理改变 ,两者的改变均早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结论 小型猪适用于胰腺移植模型的建立 ,加强术中循环功能的管理、及时输血有利于受体成活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供胰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与监测外周血免疫指标均适于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静脉转流下猪原位肝移植术监测指标的变化。方法12对健康猪在全麻下,手术中不应用静脉转流,行原位肝脏移植。颈动脉、静脉穿刺。在不同时间段术中分别检测受体猪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K^+、Na^+、Ca^2+的变化。结果受体猪无肝期和新肝期HR明显加快,MAP、CVP无肝期下降明显,动脉血pH值下降,碱剩余(BE)负值加大(P〈0.05)。新肝期随肝循环的开放,酸中毒进一步加重。血钾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转流下猪肝脏移植术随手术过程的进展,HR加快、MAP、CVP下降,pH值下降、血钾升高、酸中毒加重。应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是对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为了进行全面的实验肿瘤研究,人们一直在努力建立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自1966年Flanagan首先描述了裸小鼠(简称裸鼠)的遗传特征后,1968年Pantelouris发现裸鼠先天性胸腺缺如,体液中缺乏T细胞,对正常或肿瘤性的异种移植物不产生排斥,这一发现使人体恶性肿瘤的动物体内移植模型建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活体肝移植与尸肝移植急性细胞排斥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范上达  张志伟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092-1094
目的 比较活体肝移植(LDLT)与尸肝移植(CLT)急性细胞排斥反应(ACR)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 将116例病人分为两大组,LDLT组51例(其中供受体有血缘关系者30例),CLT组65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移植物冷缺血时间、基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ACR发生次数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供受体HLA配型、肝移植物及病人存活情况。结果 CLT组及LDLT组移植物存活率、病人存活率、ACR发生率、ACR多次发生率、对激素治疗无效率分别是72%和78%、77%和78%、48%和41%、20%和10%、11%和4%(两组比较P>0.05)。有血缘关系者间的肝移植与尸肝移植比较ACR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在发生与不发生ACR的病人间HLA位点不合数差异亦无显著意义。以FK506为主的二联免疫治疗方案能减少ACR的发生(P<0.01)。结论 活体肝移植与尸肝移植ACR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供受体HLA配型及移植物冷缺血时间长短与ACR无关。而FK506预防ACR的效果明显优于环孢霉素A。  相似文献   

12.
猪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物猪肝移植模型的麻醉处理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旨在为临床肝移植提供资料和经验。方法:头健24康杂种幼猪随机分成两组,供体头,受体头,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监测、、的变化,1212MAPCVPACT无肝期施行,观察三个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VVB结果:猪因其解剖的特殊性,行气管插管较困难,技术要求高,本组经口气管插管比较顺利,例经口插管成功,例行气管切开;无肝期和新肝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最显著,体外静脉-静脉转213流有效地防止了下腔静脉阻断后血液回流障碍,较好地维持了循环的稳定;无肝期、新肝早期、新肝期体温下降和的改ACT变较无肝前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肝期使用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和生化的稳定,为临床肝移植提供了宝贵的经EVVB验。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中胆总管重建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的胆总管吻合术式对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猪的原位全肝移植模型,分别行胆总管侧侧(n=6)和胆总管端端(n=17)两种重建方式。比较分析它们在移植术后7d内的肝功能改变及其死亡原因。结果 虽然两组术后的总胆红素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侧侧组的总胆红素值显示了有统计学意义的低值变化。反映肝细胞功能损害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反映肝窦状内皮细胞损害的血清透明质酸在侧侧组中分别呈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低值。死亡时确认有黄疸肝侧侧组1头(17%),端端组5头(29%)。结论 胆总管侧侧吻合术被认为是肝脏移植中有效的胆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4.
活体部分肝移植12例次临床报告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Wang X  Zhang F  Li X  Qian J  Kong L  Huang J  Huang Z  Zhang H  Li G  Cheng F  Wang K  Lu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7):435-439
目的:探讨总结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临床分析,总结12例次(11例)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的手术技术和体会。围手术期主要处理经验和并发症诊疗。并对活体肝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外科并发症,以及感染,排斥,优点等相关临床问题进行探讨。结果:本组资料中,11例供体术后顺利康复,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第1例受体死亡,10例肝豆状核变性受体获得长期健康生存,现已分别存活58周,51周,48周,38周,37周,22周,18周,10周,和7周,目前,所有存活受体未发现明确免疫排斥;其肝功能,铜氧化酶水平均已恢复正常,其中,6例受体已经康复上学;2例康复出院,其余2例在顺利康复中,术后主要并发症以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细菌及病毒感染和肺部并发症为主。结论:活体原位部分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涉及供,受体双方安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该技术具有供肝来源广泛,供肝质量高和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辅助性原位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Peng C  Shi L  Peng S  Hu W  Liu Y  Xu B  Chen X  Bai M  Wang Y  Ta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54-1056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猪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将供肝左叶在体外修肝时切除,右叶供肝作为移植肝。切除受肝左外叶,右叶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肝肝上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肝门静脉行端侧吻合,受体脾动脉在结肠后与供体肝动脉端端吻合,胆总管置管外引流。结果 共进行移植模型5例,成功4例,成功率达80%,模型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本移植术式在体外转流下行全肝血流阻断,门静脉淤血明显减轻,阻断时间缩短,可以有效防止受体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处理简单,吻合质量高。术后出血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肝脏移植方面的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73例,均接受DCD供体,供者均为中国Ⅲ类可控性DCD。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 + 吗替麦考酚酯 + 类固醇激素),复查肝功能及血药浓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 结果:73例患者均顺利接受DCD供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早期DIC,1例为精神症状伴意识障碍,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余患者预后良好,康复出院。随访2~12个月,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三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肝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活体肝移植的关键手术技术.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06年11月实施的4例原位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为成人活体供肝,其中右半肝3例(不包含肝中静脉的2例,包含肝中静脉的1例),扩大左外叶(不包含肝中静脉)1例,移植物重量/受体体重0.85%~1.44%.其中3例供、受体行肝右静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静脉与受体成形后的肝左、肝中静脉吻合.2例供肝肝右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右动脉分支经受体桡动脉搭桥后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肝肝左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4例供肝胆管成形后与受体的肝总管端端吻合,其中2例留置"T"型管引流.4名供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受者手术顺利,术后无血管并发症,1例未留置"T"管的儿童受者胆管吻合口轻度狭窄.受体现已分别健康存活58个月、32个月、20个月及14个月.结论:原位活体肝移植手术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选择好合适的供体、灵活掌握关键的手术技术可以使活体肝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2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Yan LN  Li B  Zeng Y  Wen TF  Zhao JC  Wang WT  Yang JY  Xu MQ  Ma YK  Chen ZY  Liu JW  Wu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411-415
目的 探讨成人间活体右半肝肝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了24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术中采用了一系列改良的手术技术,包括右肝静脉的重建,右下肝静脉的重建,肝中静脉分支的搭桥,肝动脉塔桥及胆道吻合等改进措施。效果良好。结果 全组供体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前阶段2例受体中,1例发生肝静脉吻合口狭窄,另1例发生小肝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后阶段22例,受体发生并发症7例,包括急性排斥反应2例,肝动脉栓塞,肠肠吻合口出血,胆漏,左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各1例,其中1例再移植因术后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2例中除右肝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直接吻合外,其中9例加行右肝下静脉重建,另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行肝中静脉分支与IVC重建,保证了右肝的流出道通畅。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为0.72%~1.17%,19例〈1.0%,其中4例〈0.8%,无小肝综合征发生。结论 采用了改进的手术技术,特别是肝静脉流出道的充分重建可有效的避免小肝综合征,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相当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GE1对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及ICU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40位患者在原位肝移植术后转入ICU,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PGE140~60μg/h,两组患者均每天监测肝肾功能、胆汁排泄量,对比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和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中肝功能的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术后第3天、第5天的血BUN水平、第1、3、5天血Cr水平以及术后7d内Cr峰值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发生严重肾衰竭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的比率(10.0%)低于对照组(26 3%),世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 190),在ICU停留时间上,治疗组(7 4±4 8)d比对照组(10.4±4.5)d短,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4).结论在肝移植术后早期使用PGE1可以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相对的减少ICU停留时间,对移植物功能、急性排斥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肝移植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肝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Lewis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对移植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进行序贯检测研究。本实验共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91次,定向手术成功率92.7%,分别于手术后1,3,7,14,28d经眶静脉丛采血测量甲状腺相关激素T3,T4,rT3,TSH的血清浓度,比较肝移植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谱的变化。结果:同系移植肝脏可获得长期存活(>28d),在肝移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变化,T3水平在术后第三天升高,随后下降,早期死亡组动物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长期存活组相比明显不同,T3,T4水平下降,而rT3水平则上升。结论:建立稳定肝移植模型是关键,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明显变化。提示肝移植手术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早期死亡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与长期存活组比较有明显不同,肝移植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监测,可能是一项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