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前均行立位X线腹平片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腹部平片及CT表现,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立位X线腹平片及CT显示腹腔内游离气体的阳性率分别是63.63%(21/33)和87.87%(29/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同时CT显示穿孔周围脂肪密度增高23例,阑尾脓肿2例,腹腔积液15例。结论:螺旋CT诊断胃肠道穿孔及其并发症有明显优势,可对少量腹腔游离气体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65例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腹腔积气60例(92.3%)、腹腔积液20例(30.8%)、腹腔脓肿3例(4.6%)、有其他并发症者8例(12.3%)。结论:胃肠道穿孔时,腹腔积气、腹腔积液、腹腔脓肿与穿孔的部位、大小,胃肠道内容物的多少、CT检查时机、病因等有关。CT检查有助于发现并发症、病因、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特征以及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来源于小肠5例,小肠网膜3例,胃3例。9例恶性CT平扫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多不均匀呈混杂密度影,肿块内可见坏死、液化及囊变。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中度不均匀性强化,肿块坏死、液化、囊变区未见强化。9例恶性肿块直径>5cm,本组病例中最大个直径约18.3cm。2例良性肿块直径均<3.2cm,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结论:螺旋CT检查明显提高了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准确率,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明确肿瘤是否腹腔内组织器官或腹膜后转移及治疗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郑翠英  白建明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1025-102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12例中,良性1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8例。肿瘤位于胃7例,直肠2例,空肠2例,回肠1例。CT表现:黏膜下血供丰富肿块多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出血坏死钙化。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均匀强化,边界清楚,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强化不均匀,可侵犯邻近脏器。CT定性准确率10-12(83.33%),定位准确率11-12(91.6%)。结论螺旋CT平扫加增强动态扫描是目前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重要方法之一,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GIST患者病例资料,均行术前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发生于食管2例、胃13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3例、回肠3例、结肠2例及肠系膜1例.16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9例呈不规则形,2例呈哑铃状.大多数病灶密度不均匀,肿瘤内部可发生出血、囊变、坏死,钙化及气体影,增强扫描病灶大多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部分高度危险间质瘤可侵犯临近脏器.CT定位诊断符合率77.8%(21/27).27例均手术后或胃镜钳取组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27例CD117均为阳性,23例CD34阳性.结论 GIST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是GIST术前诊断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宾精文  许传波  布桂林  杨鸿 《四川医学》2010,31(9):1359-136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45例中发生在胃1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14例,结肠6例,肠系膜2例,网膜及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良性11例(胃5例、空回肠3例、结肠2例、十二指肠1例),交界性8例(胃4例、空回肠4例),恶性26例(发生在胃10例、空回肠7例、结肠4例),良性者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者直径多〉5cm,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本组23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及囊变,实性部分位于肿块周围,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实质期仍保持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6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MSCT检查可明确GISTs的发生部位,肿瘤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GISTs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初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冯泽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1120-112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确诊的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8例中1例平扫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例平扫表现为厚壁空洞性肿块;6例平扫密度不均匀,类圆形,边缘有分叶,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中4例源于胃,2例源于十二指肠,1例源于空肠,1例源于肠系膜。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25例GIST位于胃16例,小肠8例,直肠1例.良性5例,横断面最大径均小于5cm,4例呈均匀强化;交界性8例,其中5例横断面最大径大于5cm,呈不均匀强化;恶性12例,其中11例横断面最大径大于5cm,均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内伴发气体者4例,钙化2例.结论 运用螺旋CT检查可以确定GIST的肿瘤大小及强化方式,有助于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确诊原发胃肠道淋巴瘤的CT平扫、增强及MPR、MIP资料.结果 胃肠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胃肠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动脉瘤样扩张是肠道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病灶周围增粗血管或增粗血管穿行于病灶是胃肠道淋巴瘤的重要表现.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MSCT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扫描资料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肿瘤位于食道1例,胃8例,肠系膜7例,空肠2例.良性6例,恶性12例,其恶性征象:①肿瘤呈分叶;②瘤体内有大片坏死;③瘤体内或瘤旁常伴丛状或扭曲的新生小血管和增粗的供血动脉;③邻近组织侵犯和(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61.1%(11/18).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4例,增生活跃2例,恶性12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判断和肿瘤的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临床及MSCT资料,总结胃肠道穿孔的MSCT检出率及MSCT表现特征。结果在32例患者中,胃窦穿孔8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12例,空肠3例,回肠6例,阑尾2例,乙状结肠1例。32例中腹腔游离气体31例,腹腔积液包括穿孔处周围局限性积液21例,胃肠壁局限节段性或肿块状增厚12例,网膜或系膜脂肪密度增高17例。32例中MSCT检出31例,检出率为96.9%。结论腹腔游离气体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特征性表现,MS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对发现腹腔游离气体、积液及其他相关征象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分析术前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8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结果 11例中胃间质瘤9例,肠道阃质瘤2例.肿块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腔外生长为主.良性2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均匀强化;交界性4例:恶性5例,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 MSCT及其多平面重组技术能够显示GIST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其定位、定性及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8例注射静脉对比剂后行增强扫描;5例胃双重造影及全消化道钡餐;7例内镜检查;19例超声检查。结果:本组34例病例中67.6%(23/34)经诊断为恶性,29.4%(10/34)为良性,2.9%(1/34)诊断为交界性。CT主要表现为:88.2%(30/34)为实性肿块,其中26.6%(8/30)为均匀密度,73.3%(22/30)为不均匀密度;11.8%(4/30)为囊性肿块,直径3-20cm,其中50%(2/4)可见坏死液化灶;34例肿块中55.9%(19/34)与邻近结构有明显的粘连或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其中10.5%(2/19)肿块边缘可见条带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与明显强化。本组病例肝转移5.9%(2/34),腹膜转移2.9%(1/34),膀胱转移2.9%(1/34)。结论:CT检查可定位诊断,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病理明确诊断的81例GIST临床及CT等影像学资料.结果 81例中,良性24例,恶性57例.肿瘤大小0.5~17.0 cm,平均6.8 cm.病灶位于胃50例,小肠22例,直肠结肠6例,肠系膜3例,4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良性GIST螺旋CT显示一般小于2 cm、密度均匀、边缘无分叶、界限清楚、均匀强化;若大于5 cm、腔外不规则或长分叶状肿块、界限不清、明显的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则多为恶性.结论 CT是胃肠道间质肿瘤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消化道偏侧性狭窄伴溃疡、不规则腔外肿块、多灶性低密度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等征象对恶性GIST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蔡亲磊  陈洋  李建军 《海南医学》2010,21(12):11-12,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扫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方法病灶发生在胃16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6例,回肠2例和直肠2例。其中18例为恶性,7例为交界性,3例为良性。CT扫描表现特征为:肿块向腔外或腔内生长,且较密实,较大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块均匀等密度者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尤以门脉期强化明显;肿块内坏死囊变者其实体部分强化,亦以门脉期强化明显。方法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a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17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位于胃9例,小肠7例,结肠1例。CT表现为肿块内常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部分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CT对GIST诊断有一定价值,有时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7.
朱厚明  王小英  向华 《中外医疗》2011,30(7):171-17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结果 16例肿瘤中发生于胃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5例。14例为外生性生长,2例向腔内外生性生长。恶性11例,良性5例。恶性者密度不均,肿块较大则可伴有液化坏死,增强实质部分可有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良性者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至中度较均匀强化。结论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GIST20例的临床表现及CT表现。结果19例为单发,1例多发。恶性16例,良性3例,1例不能定性。CT表现边界清楚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17例,边界不清楚肿块3例;有囊变17例,溃疡6例,钙化3例,肝转移3例,淋巴结转移1例;增强扫描,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结论GIST的CT表现为胃肠道壁的软组织肿块。CT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a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17 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17 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位于胃9 例,小肠7 例,结肠1 例.CT表现为肿块内常见出血、坏死及囊变,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部分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结论 CT对GIST诊断有一定价值,有时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困难,最终诊断需要病理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0.
安波  豆桂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7,5(8):738-739,F0003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像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对照。结果肿瘤位于胃部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直肠1例,肠系膜1例。11例中恶性9例,潜在恶性1例,不能确定良恶性1例。11例中10例肿块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30cm。肿瘤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1例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像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时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