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SR)的表达变化以及CaSR抑制剂NPS2390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6),模型组(n=16)和NPS2390组(n=16)。假手术组仅开腹,不夹闭腹主动脉;模型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后再灌注;NPS2390组在建模前2 d尾静脉注射CaSR抑制剂NPS2390。每组按术后6、12、24 h和48 h细分为4个亚组。各组分别行BBB评分评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aSR表达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及NPS2390组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 结论: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R表达逐渐升高,24 h为高峰;CaSR抑制剂NPS2390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的监测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5min、30min、45min、60min组,每组8只。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对各组在缺血前、缺血期间、再灌注期间MEP变化进行监测。术后采用Reuters法对后肢感觉和运动反射功能评分,再灌注48h Jacobs法对后肢运动功能分级。结果缺血后MEP潜伏期和波幅分别逐渐延长及减少,缺血15min时MEP波形消失。再灌注15min时MEP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大于缺血前。波幅小于缺血前。开放腹主动脉后,各组MEP潜伏期和Reuter评分值总体变化趋势为缺血60min组〉缺血45min组〉缺血30min组〉缺血15min组〉假手术组。MEP波幅总体变化趋势为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in组〉缺血60min组。再灌注48h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值总体变化趋势为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30min组〉缺血45mln组〉缺血60m/n组。结论 脊髓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注后MEP恢复越慢,后肢运动障碍越明显。监测MEP能够准确地反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无和程度的轻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是否通过增加再灌注期间内源性抗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8):操作同I/R组,但不阻闭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后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PostC组,n=30):阻闭腹主动脉20 min,再灌注即刻行30 s再灌注/30 s缺血,3个循环,其他同I/R组.在再灌注的30 min、1、3、6、24和48 h分别取材,采用分光光度法行脊髓抗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虽测定(各时间点n=5,Sham组n=3).再灌注6、24和48 h在取材前分别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①再灌注6、24和48 h时PostC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I/R组(均P<0.05).②PostC组脊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再灌注早期(30 min~6 h)显著高于I/R组(均P<0.05).PostC组各时间点脊髓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PostC组脊髓组织MDA含量在再灌注24 h和48 h明显低于I/R组(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通过上调脊髓SOD及CAT活性,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对胰腺移植大鼠血清中TNF—α和NO含量的影响。方法6只SD大鼠为假手术组(Sham组,n=6);12只糖尿病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组(NWLIPO组,7t=6)。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TNF-Ⅱ和NO的含量。结果再灌注后NWLIPO组相对于I/R组血糖低(P〈0.01);再灌注后NWLIPO组较I/R组血清中TNF—α含量低(P〈0.01)、NO含量高(P〈0.01)。结论无创伤双后肢缺血后处理可以增加胰腺移植大鼠血清中NO合成,下调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缺血组(A组,n=10)及葛根素组(B组,n=10),夹闭腹主动脉肾下段20min,建立兔脊髓腰尾段血模型,B组于夹闭前10min静脉注射葛根素30mg.kg^-1,A组则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测定夹闭前、后及再灌注后血浆中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再灌注4,8,12,24及48h分别对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48h后,处死动物,制作切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缺血及再灌注后B组MDA值明显低于A组(P<0.05),而OD活性明显高于A组(P<0.05);再灌注后4,8,12,24及48h时的神经功能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光镜下,与A组相比,B组脊髓组织损伤显著减轻,形态基本正常的前角细胞较多。结论葛根素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邓姣  马丽  王枫  桑韩飞  熊利泽 《医学争鸣》2009,(23):2734-2738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不同时间对兔脊髓缺血损伤程度的影响,为筛选神经保护药选择适宜的模型.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n=6):脊髓缺血10 min(I10),20 min(I20),30 min(I30),40 min(I40)及假手术(SHAM)组.再灌注后4,8,12,24,48 h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评分完毕后,取L5~L7脊髓组织行HE及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HE染色结果并计数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与凋亡神经元.结果:①再灌注后个时间点I40组兔表现为完全瘫痪;I10组兔除一只不能站立外,其余全部正常,I20与I30组后肢运动功能介于I10组与I40组之间;②再灌注48 h脊髓切片HE染色显示I40组兔脊髓损伤严重,呈大量的空泡变性;I10组兔脊髓损伤轻微;I20和I30组兔脊髓损伤程度介于I10组和I40组之间;③I40组及SHAM组基本未见TUNEL阳性神经元;I20组脊髓前角TUNEL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多于I40及SHAM组(P〈0.05),与I10及I30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20组脊髓损伤适度,是筛选神经保护药适宜的脊髓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预防性运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的不同影响,探讨运用MP预防SCII的最佳剂量.方法 随机将100只大鼠平均分成A、 B、 C、 D、 E五组,采用夹闭腹主动脉后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SCII模型.A组不夹闭腹主动脉,余组用上述方法制SCII模型,C、D、E三组在术前30 min分别预防性应用10、20、30 mg/kg MP,B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都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3 h后取各组大白鼠脊髓标本,行HE染色观察,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Hsp27的相对含量.结果 E组大鼠神经元的形态改善最明显.E组Hsp27的表达量最高,五组之间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运用30 mg/kg MP可使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Hsp27表达上调最明显,减少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秦美满  刘萍  李运  方波 《广东医学》2016,(23):3494-3496
目的 研究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S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电针预处理组(E组).IR组和E组大鼠阻断胸主动脉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只开胸暴露胸主动脉但不阻断,E组在夹闭胸主动脉前行电针刺激预处理.观察记录术后48 h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依文思兰荧光法测定血脊髓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AQP-4表达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AQP-4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IR组比较,E组神经功能评分增高,血脊髓通透性降低,AQP-4表达减少(P<0.05).结论 电针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的表达,降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进而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文立红  肖晓山  聂瑞霞  梁飞 《广东医学》2012,33(15):2213-22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32只,体重2.0~3.0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阻断腹主动脉;模型(IR)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后处理(PA)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再灌注即刻经肾下腹主动脉泵注丙泊酚;丙泊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PB)组阻断腹主动脉30 min,再灌注30 s,再阻断30 s,反复3次全面恢复灌注,同时泵注丙泊酚。再灌注48 h比较各组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tartor评分法对后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PA组和PB组后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IR组(P<0.05);与IR组比较,PA组和PB组中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显著上升。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抑制在灌注后氧自由基生成、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发挥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I)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于缺血前18 h经侧脑室给予不同浓度的重组HMGB1预处理。采用Zivin改进法建立大鼠SCII模型,阻断腹主动脉45 min后行再灌注。于再灌注6、12、24 h取血清检测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水平,取脊髓组织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活性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s κB-α,IκB-α)含量。评价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再灌注各时间点,与行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相比,给予HMGB1预处理后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的计数增多,血清中TNF-α、IL-6水平下降,脊髓组织中IκB-α含量增高,NF-κB活性降低。结论:HMGB1预处理对大鼠SCI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预处理减少IκB-α降解,抑制NF-κB活性,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 27)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 P )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将90只大鼠分成正常组、对照组及甲基强的松龙组.分别在脊髓损伤6 h、24 h、7 d后行脊髓病理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脊髓细胞中HSP 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基强的松龙(MP)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脊髓损伤(SCI)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和MP治疗组,每组16只。MP治疗组在SCI术后8h内肌注50mg/kg MP,此后肌注量每天减少10mg/kg,1次/d,共5d。各组取8只大鼠在术后1d、7d、28d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并于术后28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BDNF在脊髓的分布、阳性细胞定位及数量变化;术后13d用[3 H]MK-801放射性配基测定各组另8只大鼠脊髓中NMDA受体亲和力(Kd)和最大结合容量(Bmax)。结果 SCI后MP治疗组中BDNF阳性细胞数较SCI组增加(P<0.05),但亚细胞定位仍分布在细胞浆,且BBB评分亦较SCI组高;NMDA受体Kd高于SCI组,Bmax较SCI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增加BDNF含量和降低NMDA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在胸髓损伤围术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41例胸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围术期应用甲泼尼龙进行脊髓保护;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3个月、1年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JO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记录应用甲泼尼龙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3个月和1年时,治疗组JOA评分分别为(8.00±1.30)、(9.29±1.42)、(11.24±2.02)分,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在围术期应用甲泼尼龙,能有效保护脊髓,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艳红  马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958-959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制备LIR模型,部分动物在再灌注前经尾静脉给予丙泊酚,光镜下进行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心肌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进行定性、半定量检测:用放射免疫法对TNF-α进行定量检测。结果①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可致心肌损伤,组织中NF-κB和TNF-α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丙泊酚干预后NF-κB和TNF-α表达均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肢体缺血再灌注组诱发心肌组织损伤;②丙泊酚能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和TNF-α的表达,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组织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桂  杜远立  李宁  王华  吴琼亚 《医学综述》2012,(22):3860-3862
目的研究围术期使用甲泼尼龙(MP)对兔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各15只,MP组:暴露脊髓后,用改良Allen's法打击致伤脊髓,随后关闭切口;模型对照组:改良Allen's法进行同等势能打击脊髓后关闭切口;空白对照组:暴露脊髓后,不行脊髓打击,直接关闭切口。术后连续7 d使用青霉素40×104U肌内注射,每日2次,术后饲养4周。于术前1 h,术后12、24、48、72 h分别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NSE。术后7、14、28 d分别取3只动物处死,取损伤段脊髓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形态改变及神经元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SE。术后2 h及7、14、28 d分别行改良的Tarlov评分,观察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MP组和模型对照组血清NSE在急性脊髓损伤后4 h出现明显增高,12 h达到高峰,48 h降至正常(P<0.05)。②MP组与模型对照组术前1 h、术后2 h、术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MP组Tarlov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MP可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后兔血清中NSE浓度,减少损伤脊髓神经元中NSE的释放,从而保护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颈脊髓中央损害综合征患者25例。伤后7-10天内手术17例(A组),伤后1-3月手术8例(B组);无骨折脱位17例、伴颈椎骨折脱位8例、伴颈椎管狭窄11例。结合手术前颈椎X线、CT、MR/检查及术前和术后第6月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Associa—tion)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月。①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恢复。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伤后7-10天内手术组患者术后6月ASIA评分明显高于伤后1-3月手术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因无骨折脱位型CCS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缺乏明显的X线、CT表现,容易漏诊与误诊;②CCS患者早期手术解除颈脊髓压迫,稳定颈椎,有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M)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干预对AM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Allen's WD法制成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免疫组化观察脊髓损伤后AM表达的变化;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观察MP干预对脊髓损伤后AM表达、神经功能和组织学的影响.设假手术组、脊髓损伤非MP干预组(非干预组)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各组中均有AM的表达,其中假手术组AM持续低表达;MP组及非干预组AM表达增高,8h均达峰值,以后渐低,但伤后3d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MP组AM表达于伤后8 h、1 d、2 d、3 d高于非干预组(P<0.05),3组间在伤后2 h、6d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形态学显示假手术组无明显异常,MP组病理变化轻于非干预组.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非干预组和MP组(P<0.01),MP组伤后3 d,6 d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 AM表达增高可能是脊髓损伤自身保护机制之一.通过药物上调AM的表达可起到保护脊髓的作用,这为AM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麦考酚酸酯(MMF)和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Allen的重物坠落法(WD法)建立大鼠的SCI模型。72只致伤大鼠随机分成4组。MP组:MP30mg/kg;MMF组:MMF20mg/kg;对照组:5mL生理盐水。MMF+MP组:MP30mg/kg+MMF20mg/kg。上述药物均于伤后0.5h腹腔注射。分别在伤后4h、24h、10d处死动物,观察受损部位脊髓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及病理形态,其中10d组记录10d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MP、MMF及联合组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在抗脂质过氧化进程、Gales评分、斜板试验及病理形态上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都有很大的改善,两个治疗组以及联合组在上述方面治疗效果相当。结论麦考酚酸酯、甲基强的松龙及两药联合组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