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0例DHF患者为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50%,符合DHF诊断标准,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法将观察组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收集102例有同样基础疾病无临床心力衰竭症状体征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浆BNP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早期DHF的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2.
许艳杰 《中外医疗》2009,28(13):152-15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肌重塑与舒张功能的临床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0倒,分成肺动脉高压组(观察组)30例,和未发生肺动脉高压组(对照组)4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右室内径、肺动脉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大(P〈0.05),但其室间隔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频谱A峰流速(AV)、速率时间积分(AVD及AV/EV,AVI/EVI均逐渐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左室等容舒张时间(LIVRT)明显延长(P〈0.05),E峰流速(EV),速率时间积分(EVI)ILE峰减速时间(DT)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肺动脉压与二尖辩口血流频谱比值A/E呈正相关(r=0.587,P〈0.05)。讨论 肺动脉高压可能引起右心功能异常,导致左心功能心肌重塑和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左室肥厚(LVH)和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114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标准分为LVH组和正常组,根据LVDD诊断标准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和正常组。测定各组患者BNP水平,并检测其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率(FPV)、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液流速峰值(E)以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各项检测指标,以及BNP水平与各项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LVH组较正常组BNP水平及LVPWT均显著增加(均P〈0.01),E/A及FPV均显著降低(均P〈0.01);舒张功能不全组较正常组BNP浓度、LVPWT和LVMI均显著升高(均P〈0.01),E/A及FPV均显著降低(均P〈001);BNP与高血压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LVEDd、IVST、LVEF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LVPWT和LVMI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E/A和FPV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EF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或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时,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作为反映LVH和LVDD状态的一种有价值的生化指标,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LVH和LVD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洛汀新)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及血清脑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2例,按有无左室肥厚(LVH)分为LVH组及非LVH组,均给予盐酸贝那普利口服20周,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血清BNP浓度,并采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心脏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参数。结果:两组用药后左室舒张功能各参数较用药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E峰减速时间(DT)显著降低(P〈0.05),E/A值显著增高(P〈0.05),E峰减速度(DC)显著增高(非LVH组P〈0.01,LVH组P〈0.05),血清BNP浓度显著降低(非LVH组P〈0.05,LVH组P〈0.01),左室质量指数(LVMI)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其BNP降低与E/A增高具有负相关关系(非LVH组r=-0.409,P〈0.05;LVH组r=-0.483,P〈0.01)。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降低血清BNP浓度,且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越重,血清BNP浓度降低越明显;血清BNP浓度可作为评价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科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190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52例(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138例(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分成4个亚组: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3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心功能Ⅳ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24h内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5mL,测定和肽素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计算Ea/Aa比值。结果不全组各亚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组中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3,P<0.05),Ea/Aa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53,P<0.05),和肽素水平与Ea/Aa呈负相关(r=-0.753,P<0.01)。结论检查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可以准确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张亮 《重庆医学》2006,35(17):1583-1584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TFV1≤-0.04mm/s60例(观察组)和PTFV1〉-0.04mm/s60例(对照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主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D、LVEDD显著增大(P〈0.01).E/A、LVEF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律失常消失者较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FV1≤-0.04mm/s提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功能受损,PTFV1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浆脑钠肽对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对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方法测定96例患者的BNP浓度,其中心功能异常各组与心功能正常组(2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随着DHF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流速峰值比值(E/A)与BNP呈显著负相关;取血浆BNP水平100pg/ml为分界值,判断单纯D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1.5%和85.2%。结论血浆BNP是诊断高血压及(或)糖尿病致DHF的良好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并评价其准确性。方法使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45例肥厚型心肌病及32例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同时使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肺静脉、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侧壁及间隔部位舒张早期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侧壁:9.8cm/s vs 17.6cm/s,P〈0.01;间隔:6.7cm/s vs 11.5cm/s,P〈0.01)。心功能Ⅲ级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同瓣环侧壁舒张早期速度比值高于心功能Ⅱ级和Ⅰ级者(11.7cm/s vs 7.4cm/s,11.7cm/s vs 6.3cm/s,P均〈0.01)。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可准确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用卡维地络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治疗价值。方法34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与卡维地络口服;38例作为时照组口服钙拮抗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记录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V)、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V)、E/A、E峰减速时间(EDT)、等容舒张时间(IRT)。结果观察组的左室舒张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0.01)。结论替米沙坦与卡维地络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30例首次确诊为AMI患者,行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并分析左室舒张功能评价资料。结果30例AMI患者术后1、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及其与左室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比值E/A、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m)及其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m)比值Eam/Aam增高,心率(HR)、E/Eam显著减低(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E、Eam、E/A、Eam/Aam增高(P〈0.05或P〈0.01),E/Eam减低(P〈0.01),HR未见明显变化(P〉0.05)。本组AMI患者舒张功能异常以充盈迟缓型为主,少数为假性正常型,未见限制型。等容舒张时间在舒张功能充盈迟缓时延长,假性正常化时缩短至正常范围(P〈0.01)。年龄、HR都是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轻AMI患者的舒张功能在PCI术后显著提高,QTVI所测E/Ea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Ea、Ea/AaE/A联合及IRT可更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程度,估测AMI后左室心肌缺血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钠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测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钠肽(BNP)以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评价动脉僵硬度对心功能的影响,对临床工作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选取CHF患者103例,使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使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患者心功能,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MEIA)测定BNP,收集数据完成后,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200±160)pg/ml,较对照组(600±20)pg/ml明显升高(P〈0.01);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P〈0.01);LVEDD≥60mm时的BNP与LVEDD〈60mm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40%时的BNP与LVEF≥4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LVEDD呈正相关(r=0.87、r=0.6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3,P〈0.01)。PWV是心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BNP与用多普勒心脏超声所评估的心脏功能参数LVEDD、LVEF具有相关性,对于CHF患者是一种危险因素。PWV对于BNP和心脏功能是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NYHY分级Ⅲ-Ⅳ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组,其中Ⅲ级组30例,Ⅳ级组18例,分别于清晨空腹和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采血,测定血浆BNP和hs-CRP。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心衰组BNP和hs-C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心衰组随着心功能的改善BNP和hs-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时BNP和hs-CRP均升高,且随心功能损害加剧而增高明显,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提示BNP和hs-CRP可能是反映舒张性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利钠肽(BNP)和白介素-18(IL-18)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在D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80例DHF患者(DHF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血浆BNP和IL-18等指标。结果:DHF患者的脂联素、BNP、IL-18、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BNP水平随DHF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DHF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BNP(r=0.661,P=0.000)和IL-18(r=0.582,P=0.00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HF的发生发展是脂肪因子、利钠肽系统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的Sm、Ea、Aa、E/Ea比值,分析患者左心室功能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之间关系。方法收集住院心衰患者100例,LVEF正常心衰组和LVEF降低心衰组各50例,50例健康体检者入选为对照组。比较各组Sm、Ea、Aa、E/Ea比值、BNP浓度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LVEF正常心衰组、LVEF降低心衰组的Sm值依次下降,与BNP水平呈负相关(r=-0.35,P〈0.05);E/Ea比值依次上升,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5)。结论通过组织超声多普勒测定的E/Ea比值,有助于LVEF正常心衰组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D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指导老年DHF的临床诊疗。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自2011年以来接诊的老年DHF(I~Ⅳ级)患者96例,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BNP水平;同时抽取同期入院的非DHF患者100例测定BNP水平进行对比。评价BNP水平与DHF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DHF组患者的BNP水平显著高于非DHF组;不同DHF分级患者BNP水平随DHF分级增加而增加(I~IV);治疗后DHF组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的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以用于DHF患者的生物学诊断、DHF严重程度分级的依据及抗心功不全治疗的疗效判断,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CHF患者87例,分卡维地洛治疗组(B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A组)43例。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浆BNP浓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更明显。3个月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51,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CHF患者BNP水平的变化早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血浆BNP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T—proBNP、BNP、cTnI及CK—MB与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序贯入选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194例,根据GFR水平分为2组(A组GFR≥60ml/min/1.73m^2,B组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间的NT—proBNP、BNP、cTnI及CK—MB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评价。结果GFR〈60ml/min/1.73m。组的心力衰竭患者相较于GFR≥60ml/min/1.73m。组患者,NT—proBNP、NT—proBNP/BNP、cTnl水平显著增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nI与GFR相关(r=-0.411,P〈0.001);log(NT—proBNP/BNP)与GFR显著相关(r=-0.776,P〈0.001),BNP及CK—MB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及cTnI数值与GFR密切相关,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血浆BNP水平受受肾功能影响较小,是理想评价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CST)含量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诊治CHF患者128例。入院后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用药情况,测定血浆CST水平,并对患者出院后常规随访18个月,失访8例,依据随访期内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与否分为MACE组(n=84)与非MACE组(n=36),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寻CST对于CHF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性别、收缩压、血肌酐(SC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H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C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ST、NT-proBNP、LVEF、LVEDD是CHF患者18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ACE组CST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69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84,P<0.05)。使用ROC曲线判定CST预测CHF患者18个月内发生MACE的几率,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95%CI 0.7740.886,P<0.05),CST水平为0.83μg/L时预测价值最高,灵敏度为69.41%,特异度为82.2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CST水平≥0.83μg/L的CHF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CST水平<0.83μg/L者(X0.886,P<0.05),CST水平为0.83μg/L时预测价值最高,灵敏度为69.41%,特异度为82.2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CST水平≥0.83μg/L的CHF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CST水平<0.83μg/L者(X2=3.89,P<0.05)。结论血浆CST水平升高是CHF患者18个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CST水平可对CHF患者的预后转归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6例心衰患者按是否存在AF分为AF组、窦性心律(SR)组,再将AF组患者按照静息心室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和以上分为两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BNP、NYHA分级以及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 AF组血浆BNP浓度高于SR组,在相同的NYHA心功能分级亚组中,AF组BNP水平在心功能II级与III级组中显著高于SR组。心衰合并A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年龄(r=0.675,P〈0.01)、AF持续时间(r=0.669,P〈0.01)、左心房大小(r=0.734,P〈0.01)、左室大小(r=0.846,P〈0.01)均呈正相关;AF组中心室率控制与否两组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衰合并AF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年龄、AF持续时间、左房、左室内径有关,AF患者心室率控制与否与BNP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