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患者男性,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基本心电图为左前分支阻滞(图略)。心电图同步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91次/min。P-R间期固定为0.18s。R2~4、R5~7、R8~10 电轴呈3次规则周期性变化:-46°→-36°→-71°,伴随S波电压改变(aVF、II、III尤为明显),QRS波群宽度由窄变宽,为0.10→讨论束支及其分支血供不同,不应期亦存在着生理性差异。临床上发生传导阻滞的概率与其不应期长短相对应,由右束支→左前分支→左束支→左后分支递减,因而左前分支阻滞多于左后分支阻滞。左前分支文氏传导时,QRS额面电轴一般从正图1 说常→明显左偏→…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促加重2d于2001年9月14日入院。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4年。体检:BP 150/80mmHg,P 42次/min,R 18次/min。心前区无隆起,心影向左扩大。当天门诊心电显示(图1A):窦性心律;R—R间期0.76s,P—R间期0.34s,额面心电轴+90°,QRS波时间0.14s,V_1导联呈rsR′型,V_3~V_6的S波粗钝错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提示双侧束支传导阻滞(P—R延长显著可能伴有房室结一度阻滞)。入院第4d复查心电图(图1B)示:当R—R≤0.68s,P—R间期0.24s,额面心电轴间歇性左偏-69°,肢导联间歇出现左前分支阻滞图形,Ⅱ、Ⅲ、aVF导联呈rS型、Ⅲ  相似文献   

3.
陈腾飞  陈妍 《心电与循环》2022,(6):603-604+606
三分支阻滞是指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传导障碍,心电图可表现为PR间期延长、右束支阻滞加左束支分支阻滞和QRS波群漏搏。本文报道2021年5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三分支阻滞心电图1例,分析、解释其心电图表现,并阐述房室结阻滞及间隔支对诊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曾发生晕厥3次.12导联同步心电图示:P-P间距0.92s,频率65次/分,P-R间期0.26s,无QRS漏搏,P.v.向下,VS,6向上.R_(Ⅱ、Ⅲ、svF、V1)呈rsr'型,在V5,6导联呈RS 2,R/S < 1,QRS时限0.139,电轴左偏-88°.图1长Ⅱ导联为非同次记录.P-P间距0.69s,频率87次/分.P-R间期0.269,呈2: 1~3: 2下传,QRS时限0.13s,3: 1下传时,第2个下传的R波呈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不完全性室内三分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滞,一度左后分支阻滞,频率增快时左后分支呈二度莫氏Ⅱ型阻滞).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左前分支阻滞诊断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显著电轴左偏的心电图与心向量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4例符合左前分支阻滞(占74%).其电轴多分布在-44°—-74°,aVL导联q波出现率为100%,R_(I、aVL)振幅明显高于非左前分支阻滞组(P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女性,36岁。临床诊断:肾病综合症。心电图(图1)为Ⅰ、Ⅲ及V1导联非同步记录,窦性P波在V1导联较为清晰,频率70~100次/分,与QRS波完全无关。QRS波宽大畸形,R-R间距极不规则,变动在0.28~0.79s之间,长、短异位R-R之间无明确的倍数关系,提示异位搏动传出时伴有不规则的传出阻滞。Ⅲ导联R12为心室夺获。异位搏动的QRS波表现为左后分支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提示该种异位搏动起源于左前分支。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VT)伴不规则传出阻滞;不完全性房室脱节。  相似文献   

7.
左前分支阻滞是临床最常见的分支阻滞,当左前分支阻滞与一些心电改变同时存在时,常掩盖另1者的存在或2者互相掩盖而造成误诊或漏诊,因此正确认识该现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在左前分支阻滞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时以下几点可供参考:①Ⅱ、Ⅲ、aVF导联,尤其是Ⅱ导联异常Q波后如伴育终末R波,提示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②Ⅱ、Ⅲ、aVF导联均呈rS型,呈r_Ⅲ>r_(aVF)>r_Ⅱ或Ⅱ导联呈QS形时,提示下壁心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5岁。10年前因心悸、胸闷就诊时心电图呈左前分支阻滞,踏车运动试验阳性(Bruce)方案。本次因胸闷、头昏并晕厥2次入院。体检:BP 19/11KPa(140/80mmHg),心界稍向左下扩大,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内径增大(58mm)及顺应性降低,心电图(图略)严重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A示,P-R间期0.24s,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4s,在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型,胸导联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型。附图B为Ⅱ导联连续描记,可见P波顺序出现,P-P间期0.78-1.12s。当P-P间期为0.78s(P_1-P_2、P_3-P_4、P_5-P_6)时,发生2:1心室脱漏,呈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此刻  相似文献   

9.
从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尹氏HC导联心电轴测量法对11例左前分支阻滞(LAH)的病例进行常规导联与HC导联对照研究,以寻找HC导联诊断LAH诊断标准.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选择典型LAH11例,临床和常规导联心电图均十分典型,电轴—40°——73°,不合并其他束支阻滞等异常情况.计男8例,女3例,年龄20—84(平均60)岁.原发病:高血压病Ⅱ期3例、冠心病1例、慢性肾衰尿毒症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其他5例.临床包括x线胸片、心脏超声波等检查与常规导联心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7岁.1977年因胸闷、心前区不适就诊,经全面检查确认为冠心病.当时心电图诊断发现有双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图略).给予扩冠治疗.1993年1月3日病人因心绞痛发作频繁再次来院,心电图(图1上)比前次有明显变化,呈现三分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间隔支阻滞,只有左后分支传导正常.随即入院检查治疗.同月10日复查心电图(图1下)仍为三分支阻滞,但胸前导联V_2—V_4出现明显的小q波,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同年10月5日因突然晕厥、抽搐、意识不清而再次入院,心电图(图2)示:窦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4岁。心动过缓十多年。近年来胸闷反复发作。未见黑朦或晕厥。90年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58min,额面QRS电轴-53°,P—R间期及QRS波时间正常。以后心电图呈现间歇左束支阻滞(CLBBB)或有束支阻滞(RBBB)及/或左前分支阻滞(LAH)(本次入院心电图略)。心电图分析:心电图示P—P间期0.64、0.70s(86~94/min)轻度窦律不齐。各导联可见二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左前分支阻滞时,胸壁导联不受影响.为了观察左前分支阻滞时V5导联S波是否有改变,我们分析了168例左前分支阻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7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皿期.心电图肢体导联示左前分支阻滞.V_2导联R_2、4、7及V_5导联除R_2、8以外的ORS波群均呈完全性在束支传导阻滞型(V_5,导联伴有原发性ST-T改变),且与心率增快、减慢有关.即当R-R伺期≤0.76s或长达O.92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而当R-R间期为0.77~0. 90s时其ORS波群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阻滞,3相合并4相左后分支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14.
杨丽菱 《心电学杂志》2009,28(3):182-183
患者男性,68岁,因头晕、心悸、心前区闷痛2d入院。体检:P80次/min,BP150/90mmHg。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示两肺清晰,左心室轻度增大。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轻度向心性肥厚。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心电图(图1上行)示:窦性心律,P—R间期延长达0.28s,QRS形态呈完全性右束支伴左前分支阻滞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左前分支及左后分支一度阻滞)。  相似文献   

15.
三分支阻滞是指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均发生传导障碍。当三分支均为三度阻滞时,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阻滞、室性逸搏心律或交接区逸搏心律。不完全三分支阻滞由于阻滞程度、传导比例的不同,可形成许多错综复杂的心电图改变,有些仅仅是推论。现将我们所见到的不同类型不完全三分支阻滞心电图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68年,Rosenbaum发现右束支阻滞合并间歇性左前分支阻滞,Ⅱ、Ⅲ导联S波加深的同时,Ⅰ、aVL导联的S波可以消失,并将这种左前分支阻滞图形掩盖肢体导联右束支阻滞表现的现象称为伪装性束支阻滞(masquerading bundle branch block)。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75岁,冠心病(心叽硬化型)。入院心电图示房颤,R-R 间距0.56—0.90s,传导正常。入院第3天心电图(附图)示基本心律为房颤;心室率适中(R-R 间距0.84—1.24s)时传导正常,QRS 电轴+40°,Ⅲ呈 r 型;心室率相对增快或减慢(R-R 间距0.54—0.82s 或1.34—1.48s)时均出现左前分支阻滞,ORS 电轴—53°,Ⅲ呈 rS 型。心电图诊断:房颤合并增率、减率性左前分支阻滞。  相似文献   

18.
1955年由Rosenbaum首先提出左前分支阻滞,1968年在临床上被广泛承认,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由于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不一,易导致误诊或漏诊,特别是合并心肌梗死或其他传导系统异常时,更易造成诊断困难。本文旨在回顾左前分支阻滞的经典心电图诊断标准,探讨aVR导联对左前分支阻滞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38岁,诊断潜在型克山病。于1972年11月17日作心电图常规9导联加V_(3R)导联(图1)示:Ⅰ呈qRS型,Ⅱ、Ⅲ皆呈rS型,且S_Ⅱ>S_Ⅲ,诊断左前分支阻滞无疑,但QRS时间宽达0.11s,且RaVR、SV_(3、5)宽钝,理应并存右束支阻滞。但V_1呈rS型,不支持右束支阻滞,加作V_(3R)导联呈典型右束支阻滞之rsR′型波。心电图诊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2岁,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附图A示心率53次/分,QRS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QRSⅠ、aVL呈qR型,心电轴-39°,Sv_1+Rv_5=4.2mV。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厚。次日复查心电图(附图B)示左前分支阻滞伴间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