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大面积脑梗死(large-area cerebral infarction,LCI)部分患者由于梗死灶累及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1]。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技术(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治疗呼吸衰竭疗效肯定[2]。但BiPAP与LCI中枢性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目前尚无人研究。笔者于2007-  相似文献   

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永雄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90-239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94例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PaO2、PaCO2、SaO2、PEF、FEV1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愈80例(85.1%),无效14例(14.9%),平均通气时间(51.5±25.5)h,4例患者家属自动放弃治疗,10例改为有创通气治疗。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常见的失败原因,探求失败的相关因素,为NIPPV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的预警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进行NIPPV治疗的患者350例,按通气后疗效及转归分为成功组(292例)和失败组(58例)。两组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分为Ⅰ型呼吸衰竭(PaCO2〈50mmHg,1mmHg=0.133kPa)和Ⅱ型呼吸衰竭(PaCO2≥50mmHg)。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础病变、入院时和通气失败时血气分析以及NIPPV影响因素。结果NIPPV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的总有效率为83.4%,其中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率达92.3%,明显高于≥型呼吸衰竭的52.6%(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NIPPV治疗成功率为92.6%,明显高于肺癌27.3%(P〈0.01)。失败组患者痰液窒息、呕吐物误吸、胃肠胀气和面罩漏气的发生率分别为44.0%、16.0%、44.0%和20.0%,均高于成功组的0、0、9.8%和0(P均〈0.01)。结论NIPPV在抢救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呼吸衰竭的类型、基础疾病会影响NIPPV的疗效,而痰液窒息、呕吐物误吸、面罩漏气、胃肠胀气和昏迷是直接导致NIPPVV失败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4.
梁利新 《临床医药实践》2009,(2Z):1370-1371
目的:探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07年6月到2008年10月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对照组:鼻导管吸氧+常规治疗。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差异。结果:①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O2、PCO2及PH值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创正压通气的广泛开展,其已成为呼吸衰竭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段,由于其使用方便,具有痛苦少,舒适乐于接受,院内感染少等特点,其成为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我科于2006年以来对20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依据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采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用BiPAP模式,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慢性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住院的1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00例患者应用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为治疗组,其他68例没有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临床症状、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后的治疗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适用于临床上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类型且病情严重程度不一的慢性呼吸衰竭,早期发现诊断并利用其为患者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行鼻导管氧气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血压等观察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应用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神志明显好转,动脉血pH值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模式接近生理状态,其依从性好,具有良好的人机同步性能,自动漏气补偿等机制,避免了人机对抗和大量镇静剂的应用,避免有创通气可能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红伟 《首都医药》2011,(10):45-4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笔者急诊科室内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与结论全方位的护理工作是保证人机配合、改善呼吸衰竭、避免并发症、提高舒适性并顺利脱机达到最终痊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h、24h后HR、RR、PaCO2降低,PaO2及pH值升高,且治疗后HR、RR、PaO2、PaCO2及pH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无创,可早期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观察我院20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的结果,证明其疗效是满意的,值得推广。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间收住呼吸科的患者。观察组20例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3~76岁,平均60.3岁;对照组为20例,男性15例,女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并以气流受阻为特征的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时常规治疗方法是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但由于人工气道系创伤性操作具有风险不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且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多。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通气,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目前呼吸内科广泛应用。我科60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OPD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经BiPAP治疗48 h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H、PaO2、Pa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8 h后,两组血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变更加明显(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建立人工气道,采用面罩或鼻罩等进行呼吸支持的机械通气技术。它主要是起辅助通气泵功能,从而缓解呼吸肌疲劳,能有效地降低气道插管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十余年来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NPPV操作的正规性以及与患者充分的交流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00例呼吸衰竭早期行无创通气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7例,按照人院顺序及患者是否愿意进行呼吸机治疗分为NPPV治疗组24例与标准治疗组23例,标准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N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具有上呼吸机指标的情况下面罩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HR)、心率(RR)、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O2)、pH值变化及治疗转归。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h、24h后HR、RR、PaC02下降,PaO2/FO2、pH值上升,NPPV组以上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治疗组仅治疗24h后PaCO2、PaO2/FO2、pH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存活14例(60.87%),9例(39.13%)患者最终死亡;NPPV组经过治疗最终存活21例(87.50%),3例(22.50%)死亡。标准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24.45±12.13)d,NPPV组平均住院时间(16.64±9.87)d。结论急诊科应用N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能快速改善患者通气情况,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段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09-210
目的观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4h,治疗组患者PaO2、pH值显著上升,PaCO2、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变化;对照组患者PaO2、pH值较治疗前有上升,PaCO2、心率、呼吸频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变化;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解痉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气血指标及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72 h后,治疗组患者呼吸频率及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0±3)次/min vs.( 26±3)次/min,(91±11)次/min vs.( 109±12)次/min,P<0.05],pH、Pa02、FV1、F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0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究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效果评价。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26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比较2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心率(P)、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F)、氧饱和度(SpO2)、pH的变化和住院时间。2组患者的R和P均显著性低于治疗前,PaO2、P/F、SpO2、pH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R和P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aO2、P/F、SpO2、pH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显著性短于对照组(均P<0.05)。艾滋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呼吸频率及心率,提高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改善pH,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明霞  尤永森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491-349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将在我院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对比分析冶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I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时应用纳洛酮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1.2~2.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等指标以及缩短肺性脑病患者的苏醒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作为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IPPV的辅助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