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所产生的高能震波对25例骨折不愈合病人进行治疗,每月复查X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震波治疗3个月后如骨折处无明显骨痂生长,则再行一次震波治疗。结果震波治疗后,骨痂出现时间为4~11周,平均9周。25例中,5例无效;20例有较明显骨痂生长,其中18例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周,平均14周。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愈率为72%。震波治疗后未观察到肢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愈疗效可靠、创伤小、方法简单安全,可作为治疗骨不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认为体外震波治疗(ESWT)对骨不连有较好效果,近年来研究表明:尚没有证据证明体外震波(ESW)对骨不连有明显疗效,震波对于骨缺损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缺少统一标准的骨不连动物模型可能是研究结果矛盾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一组实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体外高能震波治疗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Ossatron高能体外震波仪治疗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体外震波治疗18例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和4例骨延迟愈合患者,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震波能量、频率和冲击次数。内固定不稳定者震波治疗后以石膏或支具固定6~8周。术后6、12周及以后每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结果所有患者获3~12个月(平均6.7个月)随访。10例患者震波后出现局部瘀斑或肿胀,术后1~3 d缓解;无其它并发症发生。22例患者中,13例(59.1%)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3个月(6周~6个月)。18例内固定稳定的患者中12例骨折获愈合,其愈合率为66.7%。9例患者(40.9%)骨折未愈合。结论震波治疗对骨折断端稳定的骨不连和延迟愈合具有一定疗效,其突出特点是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4.
高能震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能震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已有近20年历史,具有非侵入性和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明显.它应成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首选疗法.该文回顾近年高能震波促进骨折愈合的文献,对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折不愈合的基本原理、作用机制、使用仪器及参数、临床效果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提出影响因素、安全性及今后应注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能体外震波(ESWT)治疗长骨骨不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使用高能体外震波(ESWT)治疗长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本组20例长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治疗后骨不连,2例萎缩型,18例增生型。采用C臂机结合Ossatron ESWT治疗仪,分别取尺、桡骨24kv,肱骨26kv,胫骨、股骨28kv的震波强度,尺、桡骨1500次,肱骨3000次,股骨及胫骨6000次。[结果] 平均随访15.2个月。8例3个月后骨愈合,6例4个月后骨愈合,3例5个月后骨愈合,1例6个月后仍未愈合,再次行ESWT治疗后4个月愈合,2例6个月后未愈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后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9个月,愈合率达90%。[结论] ESWT可以做为治疗长骨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体外冲击波原理与成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声波的一种,具有声波的性质,是压力急剧变化的产物,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很高的压力幅度.1988年,Haupt首次用ESW治疗骨不愈合患者获得成功.美国FDA在2000年2月对低能超声波(LIPU,体外冲击波的一种)在治疗骨折不愈合中的应用给予批准.下面从ESW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骨创伤修复中对成骨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因其无创、高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骨折后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率高达5%~10%,目前手术是治疗骨不连的“黄金标准”,主要包括清理骨折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骨移植及更换固定方式,但骨不连的手术治疗存在创伤大、感染以及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因其无创、高效、低廉等优势在骨肌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面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体外冲击波疗法在治疗骨折骨不连的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免疫学研究钱金黔廖龙元孙材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已成为治疗骨缺损、骨折不愈合的常用的新材料和方法。到目前为止,对BMP的全身作用尚不清楚。因BMP本身成分的...  相似文献   

10.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体外冲击波对16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进行治疗,定期每月复查X线片检查,了解骨痂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冲击波治疗后,16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13例有较明显的骨痂生长,其中12例最终愈合,3例无效。骨折延迟愈合治疗后愈合时间为6~20周,平均为12周。治疗总有效率为81%,平均治愈率为75%,震波治疗后未观察到肢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对内、外固定物无影响。[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可促进骨痂生长,缩短愈合时间,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外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其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安全、创伤小,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2007年7月~2012年5月,我科采用双凹槽式髂骨植骨治疗6例腓骨远段骨不连或伴骨缺损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4~59岁。均为开放骨折。合并内踝骨折2例,胫骨下段骨折3例,胫骨远端骨折1例;其中3例腓骨伴部分骨缺损。所有患者初次手术均行钢板固定:锁定钢板4例,普通钢板2例。第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相关指标,为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对于自体骨移植与骨形成蛋白治疗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Jadad评价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感染发生率、成功愈合率、二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652例患者,自体骨移植组有410例,骨形成蛋白组有2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骨移植组与骨形成蛋白组在感染发生率[RR=1.32,95%CI(0.90,1.93),P=0.16],成功愈合率[RR=0.95,95%CI(0.84,1.08),P=0.43],二次手术率[RR=1.16,95%CI(0.43,3.12),P=0.76]及住院时间[MD=0.69,95%CI(-0.38,1.75),P=0.2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骨移植组术中失血量明显高于骨形成蛋白组[MD=223.00,95%CI(32.72,413.28),P=0.02]。结论:对于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骨形成蛋白可以获得和自体骨移植一样的骨折愈合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骨形成蛋白可能更适合成人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Fractures with bone loss are rare. Cancellous autografting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metaphyseal and diaphyseal traumatic bone los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to th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bone loss. We report two cases of articular bone loss that were treated with a staged method of using antibiotic-impregnated bone cement in one case and beads in another as spacer in the primary phase and cancellous autografting in second-stage surgery.  相似文献   

14.
克氏针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景华  田世松 《中国骨伤》2006,19(4):240-240
跟骨骨折系足部常见损伤,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各异.自2000年1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23例跟骨骨折,其中关节内骨折18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取外踝植骨治疗,经6~20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Temporal bone fracture and its complication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 ,DapingHospital ,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 ,Chongqing 40 0 0 42 ,China (ChenJC ,JiCY ,YangCandLiuZH)emporalboneisthemostcomplexpartoftheskull,whichcontainsarteries ,innerears ,facialnervesandsomeotherimportantstructures .Therefo…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期小切口自体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一期外固定架固定,术后2~3个月行骨折端小切口取髂骨植骨。应用 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8~12(10±2.2)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时间16~28(20.5±2.5)周。根据 Mazur 评分:优6例,良8例,可1例。结论一期外固定架固定、二期小切口自体植骨是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7岁。因骑车致右胫腓骨陈旧性骨折伴胫骨骨缺损11年余于2008年2月8日收住院。当时因经济原因急诊给予清创缝合,抗炎及患肢石膏外固定,并长期带石膏外固定扶拐下地跛行。入院查体: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约6cm,可触及中段骨缺损,无压痛,右小腿瘢痕有凹陷伴有色素沉着,右拇趾感觉麻木,不能背伸,右下肢末梢循环佳,右下肢肌力5级。  相似文献   

18.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交锁髓内钉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四肢长骨骨折,在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并发症。2000年2月~2004年6月,我科共收治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并发症患者22例。笔者分析并发症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16~62岁。部位:股骨9例,胫骨11例,肱骨2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14例。1.2并发症及原因①骨延迟愈合9例:均为静力固定。其中7例切开复位,未植骨。肱骨中段横形骨折2例固定后骨折端有5~8mm的分离;其余7例交锁髓内钉长短、直径固定合适,骨折端无分离,考虑与静力固定后骨折端缺乏应有的刺…  相似文献   

19.
何毅  白亦光 《中国骨伤》2023,36(1):86-91
目的:研究不同穿刺方法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2例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B两组,每组141例。A组采取极外侧穿刺法经单侧穿刺、双侧注入骨水泥,B组采取椎弓根入路单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疼痛介质,包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P物质(substance P,SP),以及骨密度水平、伤椎解剖参数(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血清5-HT、SP、PGE2水平低于B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大于B组,Cobb角小于B组,VAS、ODI低于B组(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弓根入路单侧穿刺法比较,极外侧穿刺法经单侧穿刺、双侧注入骨水泥技术更有利于伤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且不延长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住院时间,也不增加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风险,术后骨代谢及骨密度改善良好,是治疗OVCFs的安全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20.
手风琴技术用于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时加用"手风琴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23~60岁,平均44.04岁;骨搬移前骨缺损长度5~11 cm,平均7.68 cm;14例交通事故,3例摔伤,4例砸伤,1例高处跌落;左侧6例、右侧16例。分成两组,手风琴组搬移结束后实施手风琴技术11例,对照组搬移结束后外架锁定等待矿化11例。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7.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缺损的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愈合时间、愈合指数等指标,并采用Paley等方法评价骨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X线评价均达到骨性愈合;手风琴组:骨愈合时间(365±91)d,愈合指数(46.2±3.5)d/cm;对照组:愈合时间(435±108)d,愈合指数(57.8±3.5)d/cm;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8:P=0.115);两组骨愈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0)。末次随访时依据Paley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实验组优9例,良2例;对照组优8例,良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9,P=0.619)。并发症:钉道感染:手风琴组9例,对照组10例;局部牵拉痛:手风琴组2例,对照组1例;轴向偏移10°:手风琴组4例,对照组3例;骨缺损汇合端对位差:手风琴组3例;对照组2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时加用"手风琴技术"操作后可缩短治疗时间和矿化时间,提高愈合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