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镜对胆管系统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23例胆管结石和胆道镜的治疗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检查提高胆管结石的诊断率,胆道镜的使用可降低结石的残留率。结论:ERCP对于胆管结石病是重要诊断方法之一,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效果好,具有准确、迅速、方便及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可降低结石的残留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应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EMBD)/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治疗胆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胆道梗阻患者,其中胆总管结石29例,肝门、肝总管及胆总管癌14例,胰头癌伴/不伴十二指肠浸润5例,壶腹周围癌3例,胆总管炎性狭窄、乳头口缩窄5例,乳头结石嵌顿伴瘘口形成4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堵塞3例,胆道出血2例。均行EST并取石、EMBD或ERBD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63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9%。1例肝门部肿瘤、1例胆管上段肿瘤治疗失败后转外科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管肿瘤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1.5%。术后6例轻微发热,发热率为9.6%,11例上腹隐痛,隐痛发生率为17.7%,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63例患者术后3d后复查肝功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于术后7~10d出院,平均住院日为8.7d。结论 ERCP联合EST、EMBD/ERBD治疗胆道梗阻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胆道梗阻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2000年1月~2003年7月,我院对48例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在外科手术或内镜治疗前进行了经内镜鼻胆管胆汁引流术(ENBD),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金属支架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0例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TC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黄疸缓解率、术后腹痛、术后发热、支架通畅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生存期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12. 53±3. 98) d]较对照组[(18. 77±4. 26) d]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黄疸缓解率(93. 33%vs. 84. 44%)和发热发生率(24. 44%vs. 33. 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腹痛发生率(8. 89%)较对照组(31. 11%)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6. 95±1. 35 d vs. 7. 38±1. 46 d)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 48±0. 69 d vs. 2. 74±0. 83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224. 85±48. 95) d]和总生存期[(331. 14±46. 84) d]较对照组[(157. 89±42. 16) d、(223. 16±39. 80) d]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 67%)较对照组(26. 67%)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而言,ERCP置入金属支架与PTCD的效果相当,均可有效缓解胆道梗阻性黄疸。但相比于PTCD,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后胆道通畅时间延长,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延长生存时间,因此,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内镜医师经验的积累,治疗性的十二指肠镜技术趋于成熟[1-2],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梗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该研究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的一项Meta分析,系统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两种不同姑息性引流方式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机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4月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RCT。连续性变量及二分类变量分别采用均数差(MD)及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使用RevMan 5.3计算它们的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前后总胆红素(TBil)差值、谷丙转氨酶(ALT)差值、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该次研究共纳入5项RCT,共282例。其中,ERCP 145例,PTCD 137例。两组手术前后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0,95%CI:-18.90~19.11,P=0.990),手术前后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7.27,95%CI:-5.25~19.80,P=0.260);PTCD组手术成功率高于ERCP组(OR=0.33,95%CI:0.12~0.90,P=0.03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ERCP组(OR=0.33,95%CI:0.15~0.75,P=0.008)。结论ERCP、PTCD两种姑息性引流方式均能有效解除恶性病变引起的胆道梗阻,从恢复肝功能、改善黄疸这两方面的临床疗效来看,ERCP组与PTCD组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ERCP和PTCD这两种姑息性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TCD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较ERCP组,但术后却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鼻胆管引流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减轻梗阻性黄疸、胆道结石嵌顿、胆瘘的预防、预防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1],其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达100%.但术后鼻胆管引流不畅、梗阻、感染常见,国内发生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ERCP在胆管结石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系统结石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06例ERCP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ERCP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胆囊结石的诊断US优于CT和EPCP,胆总管结石的诊断ERCP优于CT、US。本组病例中ERCP检查的胆管结石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通过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和/或鼻胆管引流解除梗阻。其中结石最小直径0.1cm,最大直径5cm,单发19例,多发37例。胆系结石主要位于胆总管和胆囊内,ERCP主要表现为胆总管内的充盈缺损,胆管扩张,下端梗阻时,可出现杯口状的充盈缺损,其上方胆管口径扩张。结论ERCP作为一种微创的诊断兼治疗的手段,对胆管结石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内镜下微创治疗良恶性胆管梗阻的操作体会,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1998年2月-2004年5月间的260例各类胆管梗阻患者,并进行总结探讨。结果该组行ENBD 164例,ERBD 76例,EMBE 8例.其中184例(74%)一次引流达到疗效满意,53例2次内镜治疗达到疗效满意。总体满意率91.2%。全部病例减黄有效,有效率100%。放置失败12例。所有病例操作过程中未发生损伤性并发症,发生早期胆管炎21例,并发症发生率8.6%,无死亡及需急诊手术的病例。结论内镜下微创治疗良恶性胆管梗阻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特点,达到了微创和显效的目的。其推广和应用,将会有力地促进胆胰病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胆管支架治疗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实施ERCP术置入胆管支架,观察插管成功率、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68例患者成功置入胆管支架,成功率为95.8%。其中41例置入金属支架,27例置入塑料支架。术后患者黄疸、纳差、乏力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5.88%。随访患者3个月、6个月、1 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12%、70.59%、39.71%。金属支架患者3个月、6个月支架阻塞率明显低于塑料支架患者(P0.01)。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引流效果好,可作为姑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治疗性EHCP在胆道梗阻中的个体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ERCP个体化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对77例不同病因胆道梗阻患者,先行ERCP检查,了解胆胰病变的性质、部位、程度及范围,再以此并结合胆管和乳头条件、全身状况等,选择相应的ERCP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77例中进行ERCP治疗75例,未选择内镜治疗1例,失败1例,成功率97.4%。其中70例症状体征在术后12h内得到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率93.3%。ERCP后出现早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8.0%。结论胆道梗阻ERCP个体化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使患者免于手术或为择期手术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KCP)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 对4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同时设立开腹手术肝外胆管探查取石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术后病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内镜治疗组有效率97.8%,开腹手术组有效率为90.9%(P>0.05).残余结石发生率:内镜组为2.22%,开腹手术组为20.00%(P<0.05).并发症发生卒:内镜组为4.44%,开腹手术组为18.18%(P<0.05).结论 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开腹手术,是治疗胆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陈伍霞 《护理研究》2011,25(33):3079-3080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广泛应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老年胆胰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公认[1],是目前高龄病人胆总管结石首选的微创治疗手段。高龄病人组织器官功能退化,常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增加了治疗风险,而且在取石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巨大结石(>15mm)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阴性法胆管造影诊断胆管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阴性法胆管造影(N-CTCP)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怀疑有胆管梗阻的病例进行N-CTCP成像,使用曲面重建(CPR)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技术对有无胆管梗阻、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变的性质进行评价,并将其结果与手术和(或)病理结果对照。结果60例均一次屏气完成扫描,N-CTCP成像显示胆管满意,CPR加Min-IP对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9.86%、88.64%,特异度分别为94.59%、81.2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92.8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72.22%,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6.61、4.73,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1和0.14。结论N-CT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准确,对良性及恶性胆管梗阻判断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应用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41例患者在实施EKCP诊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 胆管插管困难时,即采用针状刀乳头预切开、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梨状刀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 全组41例行预切开后,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37例.成功率90.2%.术后并发症7例(17.1%),包括出血3例.轻型胰腺炎3例,胆道感粢1例.结论 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