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的“血证”、“便血”范畴。它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五脏损伤,为邪气所逼而致。多因脾气虚弱,统血失职,气虚不能摄血,属虚寒所致;大肠湿热下注,损伤肠腑阴络,属实热所致。现代医学之返流性食管炎、食道癌、食道损伤;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症、胃癌、急性应激性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空肠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脉高压致食管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都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血证学术思想探析廖子君(湖北中医学院伤寒研究生430061)关键词张仲景,血证,学术思想仲景所论血证之范围极为广泛,非特指今之《中医内科学》(五版)之出血。他如血瘀、血虚、血寒及其所致诸症概不例外,内、外、妇、儿亦无所不及。其论宏深粹密,玄微奥...  相似文献   

3.
凡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所致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及皮下出血等统称血证,临床表现不一,出血量较多者属危急重证,宜从速治之,现将原明忠老中医治疗血证的经验简介如下。1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王某某,男,55岁,住院号148317,1990年7月23日初诊。1年...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论治点滴李慧娟江苏省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26001)主题词血证/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较为常见。本病属中医“血证”之范畴。病因多由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或素有胃疾,脾气虚弱所致。病机总属气火逆乱,胃络受损,血不循经。笔者...  相似文献   

5.
李谱智 《四川中医》1997,15(7):14-15
血证者,多见于二阴、上窍与肌肤出血的疾病。考其原因,有内外之分,其内伤者多由脏腑失调所致,脾虚乃其一。临床脾虚血证不乏其例,诸如使血、尿血、吐衄等,现将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与证治分述于下。一、病因病机及辩证要点脾虚血证由脾气虚损所致。脾气虚损多由内伤所致。长期饮食失调。饥饿、偏嗜生冷、过服寒凉药物;思虑不节,劳神或劳力太甚;先赋不足或它脏病系及牌等因素以致脾气受损,脾气虚则统摄血液无权,血行乖戾,溢于脉外,势必上出诸窍,下脱二阴,旁渗于肌肤则各种血证丛生。脾虚血证除一般脾虚症状如面色萎黄、气少乏…  相似文献   

6.
血证是指血不循经,自九窍排出体外,或渗溢于体表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疾病。历代医家多认为此证以火热迫血妄行为主。其实火热郁结亦可致血滞血瘀而为血证。这类出血与单纯的血热妄行和血瘀络损均不相同,治疗当予凉血化瘀。因此可以认为瘀热型血证是血证的一个特殊证型。从临床实际来看,多见于伤寒、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的DIC及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扩等多种疾病引起的出血。我们运用南京中医学院研制的止血合剂、止血针(水牛角片、生地、山栀、丹皮、赤芍、制大黄、  相似文献   

7.
洪广祥治上消化道出血经验刘良,陈建建(江西中医学院91级研究生330006)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本文所指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慢性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糜烂和/或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所合并的出血,属中医“血证”中之便血、吐血范...  相似文献   

8.
章勤 《浙江中医杂志》2013,(12):872-873
妇科血证是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症的一系列病症。包括月经病中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经断复来等;带下病中的赤带;妊娠病中的胎漏、堕胎、异位妊娠等;产后病中恶露不绝以及瘕瘕所致的出血等等。古人的一些著述曾一度把各种妇科下血符合如崩似漏特点的血证统称为崩漏,导致概念含混,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崩漏不止,经乱之甚也。  相似文献   

9.
血证治验     
血证治验浙江省黄岩市路桥中心医院王锦槐(317406)关键词血证就血证而论,有血液离经的出血证和血液停滞蓄积的瘀血证,一般以前者为常见。具体地说,血证包括吐血、呕血、唾血、衄血、便血、溺血、崩漏、四肢九窍皮肤出血以及瘀血所致的种种证候。《素问·五脏生...  相似文献   

10.
<正>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血证之吐血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发病率较高,多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中医学院尤松鑫教授辨治肝病血证经验丰富,爱笔于此,以飨同道.1 病机分析尤老认为,肝病血证包括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所致之鼻咽、齿衄、上消化道出血及皮下出血(紫斑)等,蜘蛛痣、肝掌虽为现代医学称谓,亦应归属肝病血证范畴.尤老认为,肝病血证是肝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之一,为虚实错杂的复杂证候,有别于其他血证.其早期以标实为主,不外湿热伤络、肝郁气逆化火二端;时日迁延,正气渐虚,肝病后期血证以本虚为先,有肝肾阴虚、虚火灼络、脾虚失摄、脱陷妄行之分.尤老强调,判定虚实孰轻孰重,除病程长短外,还当从出血色、质、量和全身症状加以考虑;另外,上列病机分析既有独立性,又可交替发生或合而出现,医者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牛金美(河北省中医院050011)王淑珍(石家庄市桥东区医院05000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主要表现为吐血、黑便,属中医“血证”、“吐血”范畴。我科自1990年以来,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0例,经...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血证的辨证施治李文俊王经华张梅杨慧珍甘肃省武都县中医院(746000)玻璃体血证即玻璃体出血和积血,是眼科临床常见因多种疾病所致的眼疾重症之一,轻则影响视力,重则导致失明。本证属中医眼科“云雾移睛”“暴盲”等范畴,为眼内最典型的血淤症。目前,现...  相似文献   

14.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离经妄行,溢出体外的病证。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命以不同的名称,如衄血,吐血,呕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之因虽多,但不外气火淤三者,气火盛则迫血妄行,气火衰则血失统摄,淤血阻滞则血不归经。其中尤以火热所致者最多,《血证论》说:“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济生方·吐衄》亦说:“失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至于因外伤所致出血则另当别论。出血的治疗,诸家各有特点,刘河间从火,朱丹溪从痰,张锡纯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小的为出血点,大的成片为淤斑,严重者为血肿,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可有便血、尿血,女性患者月经过多.本病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病因未明,继发性可见于血液病、急性感染、药物中毒、脾功能亢进等.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血证、紫斑、肌衄等范畴.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属气血亏虚者能否应用大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临床以呕血和便血为基本特征,属于中医“血证”范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论是发病之初,或是久病气血亏虚者,在出血阶段,多表现为络伤血溢、气血瘀滞之实证,且每见口苦、口臭、口干等胃热之象。因此,我们认为,本病在出血阶段,泻火、凉血、行瘀为其基本治疗大法。大黄味苦性寒、长于泻火解毒,凉血行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具有多方面的止血作用,其止血主要  相似文献   

17.
血证是指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包括鼻衄、齿衄、肌衄、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等。根据现代医学对出血性疾病的分析,每种血证又可由很多种疾病引起。如咳血可由肺结核、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癌、左心衰竭等所致;吐血可见于肝硬化、胃炎、溃疡病、胃癌、药物反应等;尿血可由尿路感染、肾炎、尿路结石、尿路肿瘤等引起。因此,血证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疾病。根据中医理论,血证的病因除外伤外,不外气虚、血热和血瘀3个方面。我在临床中应用辨证论治理论,治疗多种血证,常可取得较好疗效。下面举几个验案,并谈谈个人的一些体…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学研究倪永银金亚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310009)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急症,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近几年来,全国中基界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诊疗水平8大有提高,但对病因学尚缺乏深入了解,妨碍了本病防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9.
血证一隅     
血证系指以出血为主的病症,包括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损伤出血等,中医治疗血证经验丰富,而且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临床以呕血、黑便主要特征,属中医学"血证"范畴.血证是指凡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络之外,表现有出血证候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