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儿童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ECP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剑  李昌崇  李孟荣  吴荣熙  陈小芳 《浙江医学》2006,28(3):178-179,183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酞(Eotaxin)、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3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及17名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Eotaxin的水平。以Pharmacia CAP系统检测血清中ECP的含量。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中Eotaxin、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和健康对照组,Eotaxin、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相互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Eotaxin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对气道的嗜酸粒细胞炎症有影响作用。ECP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监测血清Eotaxin、ECP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哮喘大鼠外周血、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8(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和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及地塞米松(DXM)对其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哮喘组、DXM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BALF行细胞计数和分类;ELISA法检测血、BALF中IL-8、Eotaxin水平;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血清、BALF中IL-8、Eotax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DXM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DXM组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IL-8和Eotaxin参与了哮喘炎症过程,DXM可通过抑制其表达来减弱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激活,这可能是DXM减轻哮喘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烟曲霉暴露对哮喘大鼠气道嗜酸粒细胞的募集活化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卵白蛋白腹腔注射后雾化吸入法制备Wistar大鼠哮喘模型,采用雾化吸入孢子悬液的方式模拟慢性烟曲霉暴露,并设置相应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反映大鼠气道反应性的指标Penh值,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介素5(IL-5)、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浓度,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性病理改变,测定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瑞士姬姆萨复合染色计数BALF中嗜酸粒细胞比例。结果烟曲霉可引起哮喘大鼠气道反应性升高及气道嗜酸粒细胞增多,加重哮喘大鼠气道过敏性炎症。烟曲霉暴露组中气道嗜酸性细胞增加与IL-5、Eotaxin水平升高相一致。但烟曲霉对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的气道反应性、嗜酸粒细胞及IL-5、Eotaxin水平改变无显著作用。结论烟曲霉孢子雾化吸入可促进IL-5、Eotaxin的生成从而加重哮喘大鼠气道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并可加重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张雪 《安徽医学》2013,34(7):1041-1043
正支气管哮喘(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等多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黏液高分泌和气道高反应性。尽管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有各种假说,如变应原假说、饮食假说及卫生假说[1],都是设想哮喘在环境中的发病机理,但是仍以气道炎症学说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与证实,研究表明:炎症细胞的释放、趋化是气道炎症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IL-8和Eotaxin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外周血、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8(I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和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及地塞米松(DXM)对其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哮喘组、DXM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BALF行细胞计数和分类;ELISA法检测血、BALF中IL-8、Eotaxin水平;肺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哮喘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血清、BALF中IL-8、Eotax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DXM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肺组织Eotax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DXM组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IL-8和Eotaxin参与了哮喘炎症过程,DXM可通过抑制其表达来减弱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激活,这可能是DXM减轻哮喘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 (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反应性炎症和以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目前认为 ,气道炎症是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AHR)的基础。而无论是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哮喘 ,气道炎症均是以EOS浸润和激活为最终共同途径。EOS颗粒相关蛋白如主要碱基蛋白等可以直接损害支气管粘膜上皮 ,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并可招致气道反应性增高 ,还可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促其释放炎症介质[1] 。白细胞介素 5 (IL 5 )是T辅助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 ,近期研究表明它可以增强EOS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浓度的变化,探讨红霉素对哮喘气道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正常对照组,第2组哮喘模型组,第3组红霉素干预组.治疗干预组动物OVA激发的同时口服红霉素(EM)[180mg/(kg·d)1.最后一次激发后24 h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进行检测.用BALF和肺组织病理分析的方法检测肺组织炎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BALF中Eotaxin水平.结果 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积分哮喘组(11.5±2.8),比对照组(3.0±0)显著升高(P<0.01);红霉素干预组(5.5±1.6),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BALF中白细胞总数计数哮喘组为(5.65±0.72)×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2.59±0.16)×109/L(P<0.01),红霉素干预组为(3.60±0.36)×109/L,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ALF中Eotaxin浓度哮喘组为(23.54±6.1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9.14±4.82)Pg/mL(P<0.01);红霉素干预组浓度为(15.93±5.48)pg/mL,低于哮喘组但高于对照组(均P<0.05).哮喘组和红霉素组BALF中Eotaxin浓度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哮喘大鼠BALF中Eotaxin浓度升高,Eotaxin是诱导EOS气道募集的重要趋化因子,红霉素能下调Eotaxin的水平,从而发挥抗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抑制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丹参治疗组。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并分类,SP法和RT-PCR测定肺组织中IL-13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结果:丹参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BALF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P<0.01)。哮喘组肺组织IL-13和Eotaxi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丹参组IL-13和Eotaxin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IL-13和Eotaxin表达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哮喘大鼠肺内IL-13和Eotax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在某些环境因素作用遗传易感个体,通过Th2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释放的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作用于气道产生炎症及气道高反应。PGD2就是一种由激活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h2淋巴细胞等释放的炎症介质。本文就P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抑制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丹参组,每组10只.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并分类,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丹参组较哮喘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丹参组BALF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组织IL-13和Eotaxi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丹参组IL-13和Eotaxin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IL-13和Eotaxin表达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哮喘大鼠肺内IL-13和Eotax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娇  熊瑛  熊彬  王宋平 《重庆医学》2013,42(3):304-307
目的观察麻黄水提物雾化吸入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白细胞介素-13(IL-1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麻黄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外,哮喘模型组、麻黄组用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及滴鼻激发建立哮喘模型,麻黄组每次激发前1h予以麻黄水煎液雾化吸入30min,2次/天,连续7d。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麻黄水煎液雾化吸入,吸入方法和时间同麻黄组。小鼠末次激发24h后,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和嗜酸性粒细胞(EOS),HE染色观察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支气管肺组织中IL-13、Eotaxin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3、Eotaxin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WBC、EOS计数,支气管肺组织中IL-13、Eotaxin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麻黄组小鼠以上各项指标均降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黄水提物雾化吸入能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抑制支气管肺组织中IL-13、Eotaxin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测定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哮喘急性发作患者Eotaxin水平较哮喘稳定组患者明显升高(P<0.001);哮喘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正相关(r=0.4196,P<0.001).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负相关(r=-0.3746,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otaxin有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而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EOS颗粒相关蛋白如主要碱基蛋白等可以直接损害支气管上皮,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并可招致气道反应性增高,还可以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促使...  相似文献   

14.
周雨  秦碧媛  熊瑛 《重庆医学》2011,40(28):2809-2811,2814,2804
目的观察STAT6圈套寡核苷酸(ODN)对支气管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STAT6圈套ODN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方法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组)、哮喘组(A组)、STAT6圈套ODN哮喘组(ST-ODN组)及无序ODN哮喘组(SC-ODN组),ODN经鼻气道滴入ST-ODN组及SC-ODN组小鼠肺部,荧光显微镜观察肺组织中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FITC-ODN)的分布;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观察气道炎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Eotaxin蛋白;RT-PCR法检测肺组织Eotaxin mRNA表达。结果 (1)FITC-ODN转染组小鼠肺部发现FITC着色,ODN肺组织转染成功。(2)小鼠肺组织ST-ODN组较哮喘组炎症病理反应明显减轻。(3)BALF中哮喘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WBC、LYM、EOS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ODN组则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C-ODN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Eotaxin蛋白及mRNA表达:哮喘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ODN组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C-ODN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T6圈套ODN可经鼻气道滴入方式直接转染至小鼠肺组织;STAT6圈套ODN可抑制Eotaxin的表达,调控哮喘小鼠气道的EOS聚集;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支气管哮喘是以Th2型细胞因子增高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3(IL-13)可诱导B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IgE合成,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延长嗜酸性粒细胞的存活,诱导气道高反应性等,在哮喘的发生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在哮喘的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其核心在于现在已认识到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气道慢性变态性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炎症细胞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均参与其炎症过程。这些炎症细胞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白三烯 (LTS)、血小板活化因子、组胺、前列腺素、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碱基蛋白、阳离子蛋白等均可引起气道炎症 ,造成上皮细胞损伤 ,微血管渗漏 ,粘膜水肿 ,导致气道高反应及植物神经紊乱。另外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1(IL1)、白细胞介素 8(IL8)、…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维琳 《华夏医学》2006,19(6):1288-129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聚集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气道Eos性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Eos是哮喘支气管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的关键效应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Eot)在选择性地诱导Eos在气道粘膜的粘附、募集和脱颗  相似文献   

18.
顾玉旗  刘宝勤 《中原医刊》2004,31(10):31-32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炎症细胞可分泌释放众多的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神经肽、阳离子蛋白、细胞间粘附因子及致炎细胞因子.如IL-1、IL-2、IL-3、IL-4、IL-5、GM-CSF、TNF-α等。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尤其是气道慢性炎症机制的深入了解,哮喘治疗已取得很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在哮喘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一种涉及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 ] 。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是参与哮喘气道炎症最主要的效应细胞 ,嗜酸性细胞募集入肺并释放损伤性介质是气道炎症的中心环节。在炎症消退过程中 ,细胞凋亡是炎性细胞消除的一个主要方式。现就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调节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 (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与细胞坏死不同 ,它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 ,而是更好的适应生存环境而采取…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的反复发作的临床综合征。以肺功能改变、支气管周围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参与哮喘炎症过程的细胞主要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浸润是哮喘最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而趋化因子对嗜酸性粒细胞向气道的迁移和功能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