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胶原包被的微拉皮肤移植修复创面的效果,总结预防创面瘢痕形成的体会.方法 用少量自体表皮和部分真皮组织制成约1~2 mm3的微粒皮肤并包被肢原,移植覆盖于患者受皮区创面上.结果 18例病人经此法治疗后的结果显示:微粒皮肤生长良好,扩展迅速,创面愈合明显加快.与对照组比较,愈合后的皮肤颜色、质地更为均匀一致,无明显增生性瘢痕形成.12个月后治疗组随访16例病人表明供皮区的愈合效果较好.结论 胶原包被的微粒皮移植修复创面可明显加快创面的愈合,减轻瘢痕增生,因而此方法有望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联合皮肤微粒应用于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供皮区创面采用皮肤微粒结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方法;对照组创面采用单层油纱覆盖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形成水疱情况以及瘙痒情况.结果 治疗组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出现水疱、感觉瘙痒以及疼痛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 异种脱细胞真皮联合皮肤微粒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唐雨发 《华夏医学》2005,18(4):573-574
目的:观察凡士林纱布作载体微粒皮回植修复中厚或厚中厚供皮区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应用凡士林纱布作载体微粒皮回植修复中厚或厚中厚供皮区24例,与未回植的供皮区进行疗效比较,并随访0.5~1年.结果:回植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2士3.6)d,未回植组为(18.4士4.2)d,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经0.5~1年随访,回植组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轻,外观平整;未回植组创面愈合后均有不同程度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有刺痛及瘙痒症状.结论:采用凡士林纱布作载体微粒皮回植修复供皮区,愈合时间快,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轻,外观平整,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异种皮、异体皮缺乏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京萨  梁黎明 《医学争鸣》2005,26(12):1151-1152
目的: 用一种手术方法治疗烧伤后扁平状瘢痕性色素脱失的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烧伤后皮肤色素脱失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患者31(男13,女18)例,年龄15~34岁.用磨削法或用电动取皮机去除瘢痕表皮,保留瘢痕基底,取0.1~0.2 mm刃厚皮片游离移植. 结果: 治疗后,31例患者移植表皮全部成活,移植表皮与周围皮肤颜色配比良好,界限不明显.经3 mo~1 a随访,临床效果良好,无白斑复发. 结论: 用磨削法或用电动取皮机去除瘢痕表皮后刃厚皮片游离植皮较以往的全厚皮移植简便易行,无继发畸形,无缝合瘢痕,是一种治疗烧伤后扁平状瘢痕性色素脱失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粒皮在外科修复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微粒皮在外科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或异种皮修复烧伤、皮肤撕脱伤、皮瓣供皮区、肿瘤切除后创面等皮肤损伤,共56例。结果成功修复53例,占94.6%。结论利用自体微粒皮代替大块自体皮移植修复皮肤创面,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讨取刃厚皮片与瘢痕皮互换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施行自体刃厚皮片与瘢痕皮互换移植整形手术.结果:削除瘢痕移植自体刃厚皮区及供皮区瘢痕皮存活均良好,随访发现:植皮区平整,皮肤色素均匀,皮下组织柔软,富有弹性,基本无局部收缩变形;供皮区表皮较厚,外观平整,无瘙痒.结论:自体刃厚皮片与瘢痕皮互换移植是治疗增生性瘢痕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结合微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进 一步促进创面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8 月—2017 年9 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 例 经正规治疗1 个月后不愈合的创面,使用PRP 结合微粒皮移植方法治疗。创面清创后,按供受比1 ∶ 4 ~ 1 ∶ 8 取刃厚皮,同时制备成微粒皮。采用PRP 制备用套装抽取患者静脉血50 ml,2 次对血液离心得到 10 ml PRP,制备成PRP 凝胶备用;创面无渗血后,将微粒皮均匀涂抹于创面,再用PRP 凝胶覆盖创面,最 后用聚氨酯泡沫敷料包扎固定,术后第6 天首次换药,隔3 d 换药观察1 次,连续观察2 周,随访1 ~ 2 个月,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12 例创面均在30 d 内愈合,随访无复发,供皮区7 d 内愈合。结论 PRP 结合微 粒皮移植治疗难愈性创面有良好的疗效,进一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供区损伤,值得 继续研究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微粒皮同种异体皮混合移植在大面积烧伤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至今共收治1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共计24个部位的早期切痂后创面应用自体微粒皮同种异体皮混合移植修复。结果①15例病人全部存活。②同种异体皮在创面存活2~4wk,脱落后自体微粒皮成活扩展覆盖创面90%以上的共18个部位,60%~80%的6个部位。残余创面经换药或1~3次自体邮票状植皮愈合,愈合时间28~52d。③随访2年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轻,皮肤弹性可。结论自体微粒皮加同种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18例大面积深度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切削痂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治疗18例大面积深度烧伤。结果:18例烧伤患者植皮均成活,自体微粒皮扩展达85%以上。随访1-2年,愈后肢体外形、关节活动度较满意,弹性可,瘢痕增生不严重,起水疱、反复破溃者少。结论: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皮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李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182-1183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治疗中异种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深度烧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异体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种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对2组患者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和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但2组患者术后第4周微粒皮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烧伤治疗中异种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安全可行,术后愈合快,疗效与异体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中Meek植皮术治疗及微粒皮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确诊治疗的40例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平均分成Meek植皮术组和微粒皮移植术组,各20例,分别采用Meek植皮术及微粒皮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康复状况:植皮融合时间、瘢痕情况及预后关节活动状况等。结果 Meek植皮术组:皮片平均成活率为90.0%,植皮区创面平均融合时间为(25.3±177;2.2)d,瘢痕呈网状增生且程度较轻,关节活动较好。微粒皮移植术组:皮片平均成活率为55.0%,植皮区创面平均融合时间为(36.4±177;3.1)d,瘢痕呈条索状或片状增生,关节活动较差。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患者,采取Meek植皮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费用少,治愈时间少,且减少患者的活动受限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研究全厚型脱细胞猪皮作为自体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大面积烧伤的效果.②方法 随机选择1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包括儿童1例),年龄4~51岁.烧伤后3天切痂,暂时用普通异种皮或生物敷料覆盖创面,过渡1周后将全厚型脱细胞猪皮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自体刃厚头皮制备成微粒皮,植皮区与供皮区面积比为10~15:1,最大20:1,微粒皮制备时毛发必须刮干净,打成皮浆,涂于丝绸上反复漂浮,将漂浮好的微粒皮均匀覆盖在全厚型脱细胞猪皮真皮面,固定于创面,常规加压包扎,压力18~21kpa,观察猪皮排异变化、微粒皮成活情况及愈后皮肤弹性及外观.③结果 全厚型脱细胞猪皮于术后2~4周脱水干燥,1个月左右分批脱落,创面愈合率90%以上,瘢痕轻,外观弹性较好.④结论 全厚型脱细胞猪皮替代异体皮与自体微粒皮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节省皮源,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一种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促进皮肤移植(植皮术)供皮区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植皮术的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Medifoam组(刃厚皮供皮区和中厚皮供皮区创面各30例)和油纱组(刃厚皮供皮区和中厚皮供皮区创面各30例).Medifoam组供皮区创面直接以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Medifoam敷料)贴敷,油纱组供皮区创面则采用凡士林油纱外敷.观察各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感染情况和愈合效果,直至创面完全干燥且上皮化.结果 Medifoam组与油纱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油纱组比较,Medifoam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提前(P<0.01),换药疼痛轻微(P<0.01),创面愈合后无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结论 以吸水性聚氨酯泡沫敷料贴敷植皮术供皮区创面,能够明显减轻供皮区创面疼痛,创面上皮化快且愈合质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羊皮作为自体微粒皮的覆盖物在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3例病人行微粒皮移植后,同体一部份用异体皮覆盖,一部份用羊皮覆盖,通过对异体皮和羊皮成活率、微粒皮扩展情况、创面愈合率的比较,了解羊皮作为覆盖物的疗效.结果:术后2周之内羊皮与异体皮在成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周后微粒皮的扩展和创面愈合率低于异体皮.结论:羊皮覆盖结合有效的术后术区处理有利于微粒皮的成活和扩展,创面愈合率虽低于异体皮,但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粒皮在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或异种皮修复烧伤、皮肤撕脱伤、皮瓣供皮区、肿瘤切除后创面等皮肤损伤,共56例。结果:手术效果满意,可节省皮源,减少创伤及疤痕。结论:利用自体微粒皮代替大块自体皮移植修复皮肤创面,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6.
调Q开关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Q开关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用多波长(1 064、755和532 nm)调Q开关激光,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部位、不同颜色皮肤色素选用不同的技术参数进行治疗。 结果:415例患者经1~7次治疗均可治愈,但有少数患者出现继发性色素沉着,3~6月后逐渐自然消退,治疗后无瘢痕形成。结论:调Q开关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李强华 《中外医疗》2011,30(5):40+42-40,42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在深度烧伤后瘢痕整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5例烧伤后不稳定性瘢痕及挛缩畸形患者共31个部位Ⅲ°烧伤创面,采用早期手术切痂,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9个部位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移植皮片完全成活,创面平整,皮片有光泽;2个部位皮片成活90%,换药后创面愈合,遗留散在瘢痕。随访6~18个月,移植皮片弹性及色泽好、瘢痕轻、耐磨,术区活动度尚好,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色素沉着轻,未见明显瘢痕增生或挛缩;供皮区无瘢痕增生。结论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移植能有效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组织结构与正常皮肤相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还需进一步观察改进使其更好的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的疗效.方法:对10例烧伤后期瘢痕畸形患者整形后继发创面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结果:10例患者复合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成活的复合移植皮片具有外观平整,颜色与邻近正常皮肤相似,无明显收缩、触软、耐磨、弹性好等特点.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是修复皮肤深度创面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脱细胞猪皮覆盖自体微粒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烧伤科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0例,应用早期削痂术行自体微粒皮移植,以脱细胞猪皮为微粒皮覆盖物.观察覆盖物脱落及微粒皮成活情况,并计算术后28 d创面愈合率;术后7、14、21、28 d取创面组织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术后1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d脱细胞猪皮与创面附着良好,大部分猪皮不变色,部分呈褐色,猪皮下俩有积血、积液行剪小孔引流.术后21~28 d脱细胞猪皮干燥与基底分离,受压部位有少量积液,但无猪皮溶解,揭去猪皮后见微粒皮成活、融合成片.术后第4周创面愈合率为(81.20±3.31)%.创面组织HE染色显示,术后7d的部分组织切片中可见表皮细胞生长,术后14、21、28 d均可见表皮细胞生长,表皮层逐渐增厚,脱细胞猪皮逐渐干燥与基底分离.术后1年患者术区虽有表浅瘢痕,但其弹性和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脱细胞猪皮可以替代异体皮作为微粒皮移植的良好覆盖物.  相似文献   

20.
异体甘油保存皮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深度大面积\烧伤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大面积深度烧伤于4-5天即行切痂,以异体甘油皮为支架,将有限的自体皮制作成微粒皮后均匀地复合植于创面。结果:对5例共12个肢体2个躯干进行早期切痂后异体甘油皮+自体微粒皮的复合移植,成活后的创面平堤,外观平整,颜色淡红或近拟正常皮肤,触饮,收缩少,结论:异体甘油保存皮+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是大面积深度烧伤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