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清IV,VI型胶原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肝病患者及四氯化碳处理的大鼠血清7S胶原和VI型胶原含量并研究其含量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自行提取的人胎盘IV型胶原7S片段(7S胶原,7S-C)与VI型胶原片段(VI-C)制备兔抗血清,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40例健康成人,168例多种肝病及部分非肝病患者及52只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的大鼠血清7S-C及VI-C含量,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胶原增生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关系。方法应用羟脯氨酸法测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用放免法测定心肌局部AngⅡ、Ald含量,将两者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n=7)与对照组(WKYn=7)相比,心肌胶原含量增加(P<0.01)。相关分析表明,心肌胶原含量与心肌局部AngⅡ含量呈正相关(r=0.72,P<0.05),与心肌局部Al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01),而与血压(SBP)无明显相关(r=0.398,P>0.05)。结论SHR心肌胶原含量较正常大鼠增加,并且与心肌局部AngⅡ、Ald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药三甲益肝冲剂预防鼠肝纤维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以三甲益肝冲剂(冲剂组)灌胃,观察其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并与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和大黄庶虫虫丸预防组(虫丸组)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用RIA法测定,并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处理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冲剂组大鼠血清ALT,AST,Glb,HA,ⅣC及LN均明显降低(P<001),肝纤维化程度降低(P<001).与虫丸组相比,冲剂组大鼠血清HA及LN明显较低(P<005),倍量冲剂组ALT降低(P<005)和HA,LN降低(P<001)有明显差异.结论三甲益肝冲剂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预防作用,其效果优于大黄庶虫虫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_4)所致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储脂细胞(FS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探讨EGF-R在FSC激活中的作用。方法:~(125)I标记EGF,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测定正常和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原代FSC的EGF-R 结果: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脏FSC数量(6.71× 10~±5.32 × 10~7)较正常大鼠(2.63×10~7±1.04×10~7)显著增多(P<0.05);正常与 CCl_4肝纤维化大鼠FSC的EGF-R最大结合位点数(RT)、解离常数(kD)分别为:2.22 ×10~3sites/cell,4.09 × 10~(-10)M和9.27× 10~3sites/cell,3.26× 10~(-10)M。肝纤维化时EGF-R明显增高(P<0.05)。结论:CCl_4引起肝纤维化时FSC增殖,同时EGF-R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正常及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表面层粘连蛋白(LN)的整台素受体α6β1及粘着斑激酶(FAK)的变化。方法 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及四氯化碳(CCl4)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SEC,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细胞-ELISA和免疫沉淀-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分别观察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6β1表达及FAK活性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SEC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整合素α6β1;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α6β1蛋白表达却明显增加(P<0.05),且细胞中FAK活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6β1的表达及FAK活性明显增高,可能在SEC的形态及功能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放免法试剂盒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616例血清PCⅢ含量,其中102例作了肝活检,病理改变用记分判定。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比较,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PCⅢ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0.001)。其升高的血清PCⅢ与肝细胞坏死的范围及门管区炎症程度无相关性(r=0.494;P>0.05),而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密切正相关(r=0.668;P<0.01)。提示血清PCⅢ测定有助于肝炎,肝硬化时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口服乳果糖对肝脏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差异,肝硬化患者最高(69.3pg/ml± 23.6pg/ml),慢性肝炎患者最低 (2.4pg/ml± 7.9pg/ml),内毒素与TNF-α(r=0.555,P<0.01)、IL-6(r=0.531,P<0.01)、IL-8(r=0.440,P<0.05)、G-CSF(r=0.44 0,P<0.05)呈正相关,口服乳果糖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和G-CSF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较未服药者明 显。结论: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可能是TNF-α、IL-6、IL-8和G-CSF的诱导物,其共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口服乳果糖 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而对肝病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睾酮(T)、胰岛素(INS)、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免法测定69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并与35例年龄匹配的男性健康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DHEA-S含量(2.96±1.80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06±1.76μmol/L,P<0.01),病情重组(2.44±1.36μmol/L)又明显低于病情轻组(3.32±2.12μmol/L,P<0.05);冠心病组DHEA-S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54,P<0.01),对照组两者也呈负相关(r=-0.3615,P<0.05);冠心病患者DHEA-S降低与空腹血清INS、TG及apoB增高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3297、-0.2519及-0.2413,P<0.01或0.05)。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DHEA-S含量降低,并与冠心病某些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apoB高值相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用RIA法、分光光度法、Masson氏及Gomori氏染色技术,分组对照观察了软肝合剂和秋水仙碱对四氯化碳中毒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软肝合剂组大风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脂质过氧化物均较秋水仙碱组显著下降( P<0. 05);软肝合剂组大鼠血清 PCⅢ含量非常显著地低于秋水仙碱组( P <0.01);病理改变软肝合剂组显著较秋水仙碱组和模型对照组减轻( P <0.05) ;网状纤维增生程度,软肝合剂组大鼠显著较秋水仙碱组轻( P <0. 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软肝合剂组和秋水仙碱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5)。提示软肝合剂具有较秋水仙碱强的预防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例心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钠素(ANF)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ngⅡ和ANF含量增高与心脏指数(CI)呈显著负相关(r=-0.5968,P<0.05;r=-0.8996,P<0.01),心肌AngⅡ含量变化与左室心肌重量(LVM)呈显著正相关(r=0.5723,P<0.05);提示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增高和ANF变化参与心肌细胞增殖及心室重塑的意义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间质胶原酶表达质粒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间质胶原酶(MMP-1)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运用逆转录巢式PCR和重组DNA技术,构建大鼠MMP-1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经脂质体包埋后,利用腹腔注射将其导人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体内;通过RT-PCR,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以及Masson胶原染色观察MMP-1表达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累MMP-1表达质粒可促进肝脏中Ⅰ、Ⅲ型胶原的降解(P<0.01),且作用较秋水仙碱为强(P<0.05);在病理形态学的观察方面,MMP-1表达质粒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逆转作用(P<0.05),但与秋水仙碱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MP-1表达质粒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但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清有机膦酸醋酶(PE)活性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用荧光分光法测定了77例慢性肝病患者及实验诱发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PE活性变化。发现慢性肝病时血清PE活性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依次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与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水平变化呈正比。肝纤维化大鼠血清PE活性也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与肝纤维化积分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98与0.967,均P<0.01。说明血清PE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间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hpc:Ⅲ、Ⅳ.c含量与肝细胞功能指标、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分级)进行比较、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增高是肝炎后肝硬化的1.48倍。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同时分别伴有Ⅳ.c与HPC:Ⅲ含量的升高,且与肝纤维化程度、门脉高压,Child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肝细胞功能指标相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hpc:Ⅳ.c含量,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的肝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较常规肝功能指标敏感,是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发展趋势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贮脂细胞和肝细胞胶原合成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为明确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ularmatrix,ECM)的细胞来源以及贮脂细胞(fatstoringcel,FSC)和肝细胞(hepatocyte,HC)在肝纤维化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用胶原酶和链霉蛋白酶E消化大鼠肝脏,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C和FSC,在此基础上,用3H脯氨酸掺入结合胶原酶消化法和斑点杂交法,观察HC和FSC胶原的合成及Ⅰ,Ⅲ,Ⅳ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FSC合成胶原的能力较HC强,约为HC的两倍(P<005);FSC胶原基因表达的水平同样较HC高(P<005).结论FSC在ECM胶原合成中起主要作用,但HC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肝脏纤维结合蛋白与糖胺金糖、胶原积聚的相互关系.方法取大鼠80只,应用复合致病因子复致大鼠实验性肝硬变模型,于实验第2、4、6、8W末处死动物,测定肝脏胶原蛋白及糖胺多糖含量,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观察肝脏纤维结合蛋白的变化.正常大鼠为对照.结果肝纤维化组大鼠第2,4,6,8W末肝脏纤维结合蛋白、糖胺多糖及胶原含量均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纤维化形成期(实验第4W末)肝内纤维结合蛋白分布面积与糖胺多糖及胶原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胶原=0899,r糖胺多糖=0913,P<005).结论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内纤维结合蛋合、糖胺多糖及胶原的沉积存在着量的相关性,三者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参与肝纤维间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检测了27例宫颈癌、30例宫颈炎和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血清SOD及其同功酶、全血GSH-Px、CAT等的活性水平以及血清LPO含量。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宫颈癌患者血清Cu,Zn-SOD、总-SOD(T-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LPO含量明显增高(P<0.05);宫颈炎患者血清Mn-SOD、T-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全血GSH-Px活性与血清LPO含量明显增高(P<0.01);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n-SOD、Cu、Zn-SOD、T-SOD与全血GSH-Px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LPO含量明显增高(P<0.01)。可见,血清T-SOD活性降低和LPO含量升高是宫颈癌、宫颈炎与子宫肌瘤患者自由基代谢紊乱的共同特点,提示体内病理性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增强是上述患者共同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观察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外基质(ECM)、细胞因子(TNF-α、TGF-β1)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以寻求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进一步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HA、LN、PCⅢ的含量,并进行了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N刀-α、**q-β、*A上厂、nm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LN、PCⅢ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TGF-β1、HA、LN、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血清中TGF-β1、TNF-α、HA、LN、PCⅢ水平同时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CuZn—SOD的放免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IA法测定62例肝硬变、30例肝癌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CuZn-SOD含量。结果肝硬变组的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及肝癌组(P均<0.01)。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变组CuZn-SOD含量随病情好转有所回升,与其肝功能储备呈负相关(P<0.05)。肝癌组CuZn-SOD>450ng/ml者,AFP阳性组和阴性组SOD增高的阳性率近似(P<0.05)。提示血清CuZn-SOD的RIA测定有助  相似文献   

19.
一种肝组织切片胶原定量分析法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组织切片上胶原测定方法。方法 用二甲基亚硝氨(DMN) 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常规肝组织切片,HE、Masson 三色和苦味酸天狼红染色,苦味酸固绿天狼红染色比色测定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结果 对照组和肝纤维化明显组每张切片胶原含量分别为0.23μg和1.0μg,非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0.061mg 和0 .071mg;切片胶原测定分别为37 .23μg/mg·pro 和123.7μg/mg·pro;切片胶原与肝纤维化程度变化相一致,与肝组织Hyp 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均为0.94 ,P<0 .01 。结论 切片胶原测定是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肝纤维化程度的量化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中心协作统一使用国产血清Ⅲ型前胶原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1199例(份)采自正常对照和各种肝病病人血清标本。结果:肝硬化和慢性活动肝炎组血清PCⅢ显著升高(P<0.001),急性肝炎略有升高,慢性迁延性肝炎等其它各组均不升高。90例同时测定血清pⅢP、胆红素、ALT、白蛋白和HBVDNA,血清PCⅢ与PⅢP相关外,与其它指标不相关。对37例肝活检中肝纤维化进行了分级,血清pcⅢ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984,p<0.001)。结论认为此试剂盒论断肝纤维化的价值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